序言 印度服饰
提到印度的衣,人们肯定会马上说:“印度有纱丽”。纱丽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国服。据传,纱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画中就常见身披纱丽的妇女形象。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普通装束。
纱丽的式样繁多,不拘一格。每逢喜庆的日子,印度妇女都会穿起自己喜爱的纱丽,点上传统吉祥痣、涂上迈何迪,逛街串门、访亲问友。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制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纱丽之外,印度妇人还有一种衣服也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叫“古尔蒂”;下身则是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三再加一条纱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地向后飘去。
印度男子最为普通的服装是“托蒂”,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种衣服。“托蒂”其实也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
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场合,经常会看到个别上穿“古尔达”、下围“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内情的外国人往往以为这些人无足轻重,实际上这种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标志。
不过,在城市里,男子服装已经趋于西化,西装差不多是最为普遍的男子服装,即使不穿正规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衬衣和长裤。印度男子,特别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员在正规场合,常穿一种很像“中山装”的上衣,也是紧紧的衣领,胸部有一兜,再别支钢笔,看上去也是满精神的。
传统印度女子服饰英文关键字:sari,SalwarKameez,Salwar 传统印度女人的服饰分三部分,乔丽衫是紧身的短上衣,衬裙是围在纱丽内的宽松长裙,最外面的是纱丽。纱丽的颜色大胆鲜艳,除有桃红、艳橘、火红、宝蓝等各单一颜色外,还有各式传统花纹。纱丽的质料品种多样,以棉、丝为主,品质较好的还绣嵌金纹。
纱丽的穿法繁简不一,大致可分包头式、披肩式、垂挂式3种,穿法无硬性规定,可依个人喜好。在公司行号上班的女性,大部分采用较正式的披肩式穿法;而在路上随处可见比较随意的,大多是包头式或垂挂式。另外,晚宴上则以较浪漫的垂挂式居多,将纱丽的尾端轻披肩上,让一端布料顺其自然垂挂于手臂上。
印度女性黝黑深邃的脸庞中那一点朱砂,显得特别突出。这点朱砂,在传统印度习俗中代表已婚的身份。现已不那么严格了,朱砂的颜色也各式各样,且式样日益新潮多变。搭配身上从头额、颈肩、耳朵、手腕、手指、足踝甚至鼻环上的各式金银饰物,越多越闪亮,不仅漂亮,也是身份的代表。
称之为“Bandi”的红点,代表婚姻身份,叫做“Tika”的红点则是欢迎之意。进入餐厅、饭店时,接待人员会在男女客人额上点上红点,女性是圆点,男性是长形,有时则会在红点上沾上一粒米,代表丰收、好运、祝福之意。
穿著紗麗的順序1。抓著衣角放在右腰處,從前到後繞一圈。
2。把已經繞腰一圈的布,再由前至後繞一圈。同時把布邊塞進襯裙裡,製造出皺褶。
3。把繞在後方的布向上拉,把右側腹包起來。
4。把布斜斜地從右腹拉到左肩,再從左肩披到背後即完成。
纱丽的穿法:由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末端的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和上身穿的短衫相协调,露出一截腰肢。
穿纱丽其实就是上身穿件小小的紧身衣(叫Blaos,一般是丝绒的,或者从纱丽上直接剪下1米来做),把整件纱丽选个角打个结塞在腰里,然后围着腰一圈儿一圈儿的绕,前面理出层次来,剩下的部分搭在肩上,在背后自然下垂。说起来简单,选一件合适的纱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拿布在身上披披就能搞掂,每件在身上粗粗裹好也至少需要5-10分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人转啊转啊裹啊裹啊。挑来拣去,给Nancy敲定一件玫瑰红的,Ling的是浅棕,Susan一眼相中了那件坠性极好的果绿,我捧着一件宝蓝和一件苹果绿唉声叹气,好是好啊,可总觉着缺了点儿什么。但实在是没精力再去试其它了,没奈何间正想招呼店员把那件宝蓝的包起来,旁边闪过缎子的微光。我一下子跳起来,接过来细细端详。料子是稍有质感的缎子,水红,镶金边。选定了一件浅橘红的Blaos,跟着店员一头钻进试衣间,第N次象个陀螺一样转来转去,象个粽子一样被从头绕到脚。一站出来,大家眼睛都是一亮,齐声喝彩。颇有些众里寻它、弱水三千的味道。我就此拥有了在印度的压箱宝,穿着它参加婚礼、出席晚宴、主持晚会,真正衣尽其用,物超所值。
纱丽的价格因料子不同、花式各异而高低不一,从200多卢布到几千卢布,各种价格的都有。光买一块纱丽是不能穿的,你必须到专门的缝衣店里去做胸衣,因为胸衣的底部必须完全与胸际尺寸相等,多一分少一分,穿出来都会很尴尬,所以不可能有成品卖,另外还得买一条衬裙,然后就可以穿纱丽了——把四五米长的布裹在身上,半遮前胸,再在后背折叠出一个拖曳的披肩,就算穿好了。在印度,我曾穿过两次纱丽,都是在印度妇女的帮助下才穿成功的。拖在地上的纱丽下摆,不能太露脚趾,但又不能太长。穿纱丽走路,下坡没问题,上坡时就得时刻提防别被纱丽绊倒。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纱丽和胸衣颜色的搭配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印度妇女在这方面有天生的感觉,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都显得恰到好处。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
孟买也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景观,那就是总在你眼前飘然远去的纱丽。印度女人的服饰实在是美丽至极。一块五、六米长的花布,色泽鲜艳,从腰间缠起,剩有一米左右的纱丽便甩在肩后。进寺庙或不愿让生人见到自己的脸时,拉起肩后的纱丽就可以把头围起来。走在街上,肩后的纱丽随风飘动,甚为飘逸。我留意到,穿纱丽的女人无一不露腰。英国殖民统治印度长达一百年之久,使得英语在印度很普及,但英国人却不曾改变印度女人的穿衣之道,这大概是因为印度的女人实在是太懂得美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纱丽的式样繁多,不拘一格。每逢喜庆的日子,印度妇女都会穿起自己喜爱的纱丽,点上传统吉祥痣、涂上迈何迪,逛街串门、访亲问友。纱丽因穿者的贫富也有不同,穷人穿的纱丽大都是棉布或粗麻所做,贵妇人则穿的是丝绸或薄纱制的纱丽,上缀以金丝银线织成的图案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纱丽之外,印度妇人还有一种衣服也比较普遍,上衣比较宽松,长至膝部,叫“古尔蒂”;下身则是紧身的裤子,名叫“瑟尔瓦”三再加一条纱巾往脖子上一围,长长地向后飘去。
印度男子最为普通的服装是“托蒂”,就像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甘地穿的那种衣服。“托蒂”其实也是一块三四米长的白色布料,缠在腰间,下长至膝,有的下长达脚部。随着社会发展,男子的衣服也有改进,除“托蒂”外,上身加了一件肥肥大大的衬衣,名为“古尔达”。
天冷时,再加一件披肩。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场合,经常会看到个别上穿“古尔达”、下围“托蒂”、足踏拖鞋的老人。不知内情的外国人往往以为这些人无足轻重,实际上这种打扮才是最有身份的标志。
不过,在城市里,男子服装已经趋于西化,西装差不多是最为普遍的男子服装,即使不穿正规的西服,也是西式的衬衣和长裤。印度男子,特别是有身份的政府官员在正规场合,常穿一种很像“中山装”的上衣,也是紧紧的衣领,胸部有一兜,再别支钢笔,看上去也是满精神的。
传统印度女子服饰英文关键字:sari,SalwarKameez,Salwar 传统印度女人的服饰分三部分,乔丽衫是紧身的短上衣,衬裙是围在纱丽内的宽松长裙,最外面的是纱丽。纱丽的颜色大胆鲜艳,除有桃红、艳橘、火红、宝蓝等各单一颜色外,还有各式传统花纹。纱丽的质料品种多样,以棉、丝为主,品质较好的还绣嵌金纹。
纱丽的穿法繁简不一,大致可分包头式、披肩式、垂挂式3种,穿法无硬性规定,可依个人喜好。在公司行号上班的女性,大部分采用较正式的披肩式穿法;而在路上随处可见比较随意的,大多是包头式或垂挂式。另外,晚宴上则以较浪漫的垂挂式居多,将纱丽的尾端轻披肩上,让一端布料顺其自然垂挂于手臂上。
印度女性黝黑深邃的脸庞中那一点朱砂,显得特别突出。这点朱砂,在传统印度习俗中代表已婚的身份。现已不那么严格了,朱砂的颜色也各式各样,且式样日益新潮多变。搭配身上从头额、颈肩、耳朵、手腕、手指、足踝甚至鼻环上的各式金银饰物,越多越闪亮,不仅漂亮,也是身份的代表。
称之为“Bandi”的红点,代表婚姻身份,叫做“Tika”的红点则是欢迎之意。进入餐厅、饭店时,接待人员会在男女客人额上点上红点,女性是圆点,男性是长形,有时则会在红点上沾上一粒米,代表丰收、好运、祝福之意。
穿著紗麗的順序1。抓著衣角放在右腰處,從前到後繞一圈。
2。把已經繞腰一圈的布,再由前至後繞一圈。同時把布邊塞進襯裙裡,製造出皺褶。
3。把繞在後方的布向上拉,把右側腹包起來。
4。把布斜斜地從右腹拉到左肩,再從左肩披到背後即完成。
纱丽的穿法:由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末端的下摆披搭在左肩或右肩。和上身穿的短衫相协调,露出一截腰肢。
穿纱丽其实就是上身穿件小小的紧身衣(叫Blaos,一般是丝绒的,或者从纱丽上直接剪下1米来做),把整件纱丽选个角打个结塞在腰里,然后围着腰一圈儿一圈儿的绕,前面理出层次来,剩下的部分搭在肩上,在背后自然下垂。说起来简单,选一件合适的纱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拿布在身上披披就能搞掂,每件在身上粗粗裹好也至少需要5-10分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人转啊转啊裹啊裹啊。挑来拣去,给Nancy敲定一件玫瑰红的,Ling的是浅棕,Susan一眼相中了那件坠性极好的果绿,我捧着一件宝蓝和一件苹果绿唉声叹气,好是好啊,可总觉着缺了点儿什么。但实在是没精力再去试其它了,没奈何间正想招呼店员把那件宝蓝的包起来,旁边闪过缎子的微光。我一下子跳起来,接过来细细端详。料子是稍有质感的缎子,水红,镶金边。选定了一件浅橘红的Blaos,跟着店员一头钻进试衣间,第N次象个陀螺一样转来转去,象个粽子一样被从头绕到脚。一站出来,大家眼睛都是一亮,齐声喝彩。颇有些众里寻它、弱水三千的味道。我就此拥有了在印度的压箱宝,穿着它参加婚礼、出席晚宴、主持晚会,真正衣尽其用,物超所值。
纱丽的价格因料子不同、花式各异而高低不一,从200多卢布到几千卢布,各种价格的都有。光买一块纱丽是不能穿的,你必须到专门的缝衣店里去做胸衣,因为胸衣的底部必须完全与胸际尺寸相等,多一分少一分,穿出来都会很尴尬,所以不可能有成品卖,另外还得买一条衬裙,然后就可以穿纱丽了——把四五米长的布裹在身上,半遮前胸,再在后背折叠出一个拖曳的披肩,就算穿好了。在印度,我曾穿过两次纱丽,都是在印度妇女的帮助下才穿成功的。拖在地上的纱丽下摆,不能太露脚趾,但又不能太长。穿纱丽走路,下坡没问题,上坡时就得时刻提防别被纱丽绊倒。印度的妇女大多体态丰腴,她们穿着纱丽,半遮半露,显得绰约美丽。纱丽和胸衣颜色的搭配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印度妇女在这方面有天生的感觉,或素雅、或鲜艳,或相近、或对比,都显得恰到好处。泰戈尔有一句形容纱丽的诗:“长发飘柔的妇人,把纱丽从屋顶栏杆上挂下来……”
孟买也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景观,那就是总在你眼前飘然远去的纱丽。印度女人的服饰实在是美丽至极。一块五、六米长的花布,色泽鲜艳,从腰间缠起,剩有一米左右的纱丽便甩在肩后。进寺庙或不愿让生人见到自己的脸时,拉起肩后的纱丽就可以把头围起来。走在街上,肩后的纱丽随风飘动,甚为飘逸。我留意到,穿纱丽的女人无一不露腰。英国殖民统治印度长达一百年之久,使得英语在印度很普及,但英国人却不曾改变印度女人的穿衣之道,这大概是因为印度的女人实在是太懂得美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