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外出
从齐太后那里回来,又过了两日,便听说哥哥被封了官。侍御史,不大不小,能显出身份,却又瞧不出任何荣宠。
我想齐太后大概是想采取一种静观的态度。她希望的是朝政稳定,三鼎而立,自然可以让她省下一份心思。
就如宫中一样,可以百花齐放,却不可独占鳌头。
我轻轻用杯盖挑开了虚浮的茶叶,抿了口,放下,便听坐在下面的沈婕妤道:“听说昨天,皇上翻了张才人的牌子。”
她就是那日在皇后寝宫外面谈论子煌大婚是否去了毓仁宫的婕妤。
我没吭声,倒是身旁坐着的张贤妃道:“自从大婚后,皇上就未曾翻过我们任何一位妃嫔的牌子,如今终于有了圣宠,那是好事。”张贤妃自入宫以来,便一直以温慧贤淑著称,很得人缘。
沈婕妤听了,也只好缄默不言,拿起一旁的茶盏喝了口,又提起了一件事:“听我父亲说,董相家的园子,似乎又要翻修了。”
这话似乎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便听下面的一个婕妤道:“可不是,似乎还是皇上亲自下的恩旨,敕建,还会提上匾额以示天恩。”
“那园子以前我随我父亲一起去看过,修的分外秀致,南方的妩媚,北方的雄壮,全溶在了一起,怕是比这皇宫还要富贵几分。”沈婕妤说着,才发现自己失了言,连用帕子捂住了嘴,一双大眼偷偷往首座瞧了瞧,方垂下头不说话了。
其实董家的奢华,我也早有耳闻,此番又再次翻建,恐怕也不是子煌的意思,多少还是出于朝廷的安抚。
不过若是长此下去,定是会让民心更加涣散。
我将茶盏放下,侧过身问张贤妃:“那个才人,皇后娘娘可有去看过了?”
她答道:“还没有。”
我道:“毕竟是第一个得蒙圣宠的人,叫尚宫局那里多拨些赏赐。另外御药房那里也交待下。”
张贤妃道:“是。”
我才挥了挥手,道:“我乏了,你们散了吧。”
待那些婕妤和张贤妃都退下,我才觉得太阳穴突跳的厉害。用力按了按,脑海中便显出了那张最熟悉不过的脸。
这次没有酒窝,也没有调皮的笑容。
只一种如水般的忧郁,对我淡淡的诉说:“你怎么不来。”
像是被一道尖锐的利器划过,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定儿低声唤我,才从那片似要麻木了的阵痛中抽离了出来。
“主子,小王爷过来瞧您了。”
永络国对于女子的要求并不算太严,甚至可以说是豁达,禁宫之中的妃嫔若是想见家人,只需给尚宫局递上牌子,再由皇后或是太后审批便可以相见。
这次哥哥过来,大概是太后给了批。
听到哥哥来了,自然是万分的高兴,连忙换了衣服,叫小太监把哥哥让了进来。
半个月不见,他升了官,也换了套官服,褪去了那身铠甲,多少显了几分秀雅的气质。
他进门就要跪,我连把他扶了起来,让那些宫女太监退下,方捶了他一拳,道:“升了官,也不知道进宫来瞧我。”他是自幼与我玩闹的大哥,又多日没见,语气里不觉夹了几分娇嗔。
哥哥揉了揉我打到的地方,勾了我的鼻子,道:“你现在可是万千宠爱的淑妃娘娘,哪能说见就见的?”
他虽是调笑,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硬生生的挤了挤,才叫定儿去倒杯茶来。
随口问他:“哥哥你觉得光禄大夫余秋这个人怎么样?”
哥哥抬起头想了想:“是个很会左右逢迎的主,府中也有不少门客,属于中立的一派。”
“那他的女儿余若兰,你可曾见过?”
“是跟你一起入宫的婕妤?”
“嗯。”
“见到没见过,不过听人讲,是个个性不强的女子。身体也不是很好,这次入宫也是他父亲的主意。”
我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时定儿端了茶上来,哥哥低头抿了抿,细细的品着,然后悠然的道:“云南毛峰,是父王最爱的茶。”
我笑道:“你的嘴巴还是那么刁。”
“不是我嘴刁,是这茶的味道一点都没变。”哥哥轻轻转着他手中的茶杯,忽然说道:“你在宫中不得宠吗?”
我本端了茶在喝,只木然的放下了,“这话怎么说?”
哥哥指了指那茶叶,道:“皇帝恩宠,多有赏赐,茶自是少不了,而妹妹你却只用了家乡带来的款待我,再加上现在朝中多有议论,皇帝甚少临幸后宫,直到昨日才翻了个才人的牌子。我一想便知恐怕是后宫这边出了问题。”
我不知如何去答,却听哥哥道:“父王又来信了。”
我才抬起头问:“说的什么?”
“父王的意思,是想让你走宫。”(注1)
“走宫?”
“嗯,虽然现在齐太后是支持父王的,但毕竟君心似虎,父王想让你在新皇面前能多有提点,最好能在他处理朝政时跟在他身边。”
“可是……”
“这是父王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现在朝政紊乱,只能多给新皇一些意见,比如这次董相园子的翻修,就大可以否掉。”他顿了顿又道:“兰儿,哥哥知道你并不是喜欢玩弄心机手段的人,但这一次,你真的需要在后宫里稳固你的位置,最好能成为新皇身边最得宠的一个,这样你才有机会走宫。”
哥哥的语气虽然不重,却也十分坚决。
我咬着下唇不说话,只是心中苦到了极处。
哥哥并不知道我与希琰的事情,当然也不会知道我与子煌之间的过往。所以他才会如此理所当然的说出让我用心思来靠近新皇的主意。
感情的事情,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手段。
一盏茶下去,外面有小太监过来通传:“御史大人,到时间了。”
哥哥拍了拍我的肩膀,道了句:“宫中万事,要谨言慎行。”才倾身跪下行了大礼,出去了。
此时正是午后,阳光从窗格透进来照在身上,便多了几分浮热。
我隐隐觉得后背渗出一层汗来。
想叫定儿将那帐子放下,举起手却又顿住了。
阳光可以挡住一时,却挡不住一世。
转身回了内里,从书架上撤出一本书来。
翻开扉页,便见了那一串颜色依旧的杏花。不敢去想心中的滋味,只从书案上拿了信封,仔细收好,才唤了定儿,道:“把这个拿去水苑,交给里面的禄公公。”小禄子是子煌的贴身太监,我的事情他自是知晓。又想定儿可能没那么容易进到水苑,便拿了把碎银塞给她道:“如果见不到禄公公,就让门口的侍卫通传一下。”
定儿瞧我神色凝重,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了。
我拿起一旁的羽扇,轻轻扇着,三月将尽,马上就到了季春,这南方的气候,也愈发的沉闷了起来。
傍晚。
打过了初更,夜色变得极为凝重。
定儿点燃了香炉,还是那沉沉的水沉香。
“主子,该歇了。”她轻声道。
我摇了摇头,问道:“那封信,你可送进去了?”
定儿道:“送了,亲自交到禄公公手上的。”
“那就行了,你先去睡吧。”我挥手让她下去,才随手拿了本书,倚在窗前的软榻上,瞧那外面月色洒下的一片雪白。
其实夜色是极好的。
玉盘似的月亮嵌在半空,照得一切通透碧亮。外面的一切,也瞧得分外清楚。
露水涌了上了,点在初发的草尖上,盈润光泽不像是真的。
我听到身后传来奚簌的衣料声响,知道是他,便只瞧着窗外,未动。
过了许久,那水沉香渐渐馥郁起来,才听他温润的声音响起:“怎么又穿的这般单薄。”
话说道一半,一件带着龙檀香的外衣已披在了我的身上。
他十指触到我的肩膀,我的泪水便难以控制的落了下来。
“皇……”尚未吐出,便改了口,低低道了句:“子煌。”
他碧玉般清澈的眼眸似有流光闪过,伸手一揽便将我抱在了怀中。我靠着他的胸口,听着他的心跳声,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化成了千道利刺,汩汩的全扎在了心底。
注1:关于走宫。
第15章
水苑并没有水,就像我虽然住在寿德宫,却不一定非要长寿德良一般,只是恰巧名字取成那样了。
站在窗前,细心的帮他收起桌案上的书籍。子煌读的书,大多是些经文典物,厚重,又繁杂,稍有不甚就会打散了顺序,太监宫女不识字,也不好让她们去收,只好亲自动手。
拣了几本,对了号码,刚要放回书架,却瞧见窗口的杏树枝上落了只喜鹊,喳喳的叫了两声,便歪着头盯着我看。
我本是喜欢这种雀鸟,却怕它惊了屋里榻上午歇的子煌,便挥了挥手,想叫它离开。
而那喜鹊却只往旁边跳了跳,并不理会,反而叫的更加欢畅。
我心里一紧,往前去探,却不小心撞到了那沉木椅,险些就要摔过去。
仓惶中只连忙抓住了身旁事物,却止不住下跌的力道,就这样一声轻呼,便与那人摔成了一团。
连睁开眼看,却见了自己身下压着的子煌,心里略微轻颤,一股灼热便涌上了脸颊。
“皇上……”
“是子煌。”他轻声更正着,举起手帮我将鬓角散出的发簪重新插了回去。然后手就顺势抚在了我的后背。
一时间这姿势,就暧昧了起来。
他轻轻摩擦着我的后背,清幽的眸子里似是有种看不透的情感涌露了出来。我略微动了身子想起,他却是一个翻身,便将我压在了身下。
我的心跳冲击着耳膜。自那日起,子煌并未与我有过床第之事,只将我抱在怀里直到天明,我知道他不想难我,但现在……
想着想着就乱了心神,不敢再去思量,只听得扑棱一响,先前那喜鹊似是飞了,便紧紧闭上了眼,等着那即将来临的云雨风雷。
然而出乎意料,落在我身上的只有额头那轻如鸿毛,却温柔如水的一吻。
“都成了别人妻子,就没道理再过偷懒了,换件衣服,我带你去个地方。”他轻轻拉我起来,随手在我头上一拂,便拿了支发簪收到了袍袖里,道:“这个,算是你今日还我的。”
我微微一怔,他却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腰侧:“你撞的还真有些疼。”然后拉了我的手,道“天不早了,你若是再这么发呆下去,怕是要到晚上了。”
我才连陪他入了内室,帮他褪下那件明黄色的袍子,然后拿起床榻上的衣服,略一展开,却瞧出了不对。
“这是百姓的衣服。”我不解的抬头问他。
他展眉,随手拿起另一件披在我身上,道:“就是百姓的衣服,快去换。”
我猜不透他的意图,只转回屏风后将那衣服穿上,再瞧时,却见了个温润的书生立在了身前。
那是件制功精细的棉布长衫,白色,绣着轻巧的花纹,并不是宫中用物。穿在子煌身上让他像极了皇城里的世家子弟。
而我身上的这件倒是像了他的书童,只头上挽着复杂的宫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我想我的样子一定滑稽至极,子煌一瞧见我,便闷声笑了出来。
我不觉有些气,哼声道:“是你让我穿成这样,怎么还笑我。”
他不语,只拉我在他身前坐下,仔细将我头上的珠钗宝玉挑开,然后拾起了一旁的玉梳,帮我梳起了头。
他的手一直是温暖如春的,就算在严冬,也像是刚刚从棉被中焐暖了一般。记得许久以前的那些冬日,我总喜懒洋洋的窝在他怀里,捧着他的手当暖炉,说着那些有的没的,天马行空般的情话。
而现在想想,那些日子却缥缈的遥远了起来。
心神稍稍收回,却忽地看到了铜镜中双双映着的人影。他轻轻靠在了我的身后,与我的身影交叠,举起了手似是想放在我的肩上,却是一顿,又收了回去。
我看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淡淡忧郁。
淡的像滴入清水里的血滴,慢慢晕散开去。
整理了衣装从水苑出来,刚过申时。
小禄子在外面准备了轿子,坐上,一直出了内宫北门才换了马车。我这才明白过来,子煌是要微服出游。
“皇上……”刚张口,却被子煌按住了嘴唇,“是子煌。”他轻声纠正,然后道,“只在皇城里走走,不会有事的,而且小禄子的身手不错,他的师父是福喜。”
福喜?略微回想了番记得了,是太后身边那个总管太监,然而不知为何我却是联想起了鹿鼎记中的海公公,连忙定了定神,才侧过头看着马车帐外那即将脱离红墙绿瓦的世界。
出了宫门,马车渐渐进了闹市,最后在一家规模颇大的酒家前停了下来。
我挑起帘帐望去,就见一个金漆大匾垂在二楼檐上,上面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长门及第”
“这里是哪?”我回头问道。
子煌不答,只抽出了把扇子轻轻扇着,唇角还是那种月落如银般的笑容。阳光舒缓的映在他那身白雪般的长袍上,一时间只觉得他儒雅至极,不觉就呆愣了过去,直到他拿那扇骨轻轻敲了下我的额头,才回过神来。
“在这样愣下去,我可就不带你进去了。”子煌轻轻笑着,携了我的手,往里走去。
我心如鹿撞,却也意识到两人的装束与动作不合时宜,连将手从他手心里抽了出来,躲在身后偷偷擦着那沁出的汗湿。
小禄子今年二十出头,举止很有度数,早已在前面打点了一切,径直领着我们上了二楼,坐在了挨着窗口的桌子前。
小二奉上了菜单,子煌也只是随意点了壶茶,瞧他的样子并不像是特意带我出宫来吃饭。
更像是在等人。
我心里寻思着,便开始打量这酒家内的客人。
多是儒生打扮,却是富贵不一。
有的极尽奢华,有的却朴质贫寒,有的意气风发,有的却愁容满面,倒也是个奇特的景致。
又想起酒家的招牌,春末的时节,一下子明白了。
“皇……”怔了下,连忙改口道:“公子是为了春闱来的吗?”
子煌倒了杯茶递到我手上,柔声道:“日头下去后,这里怕就要寒了,多喝几杯暖暖胃也好。”
看着他眼中流光闪动,知道自己是猜对了。
现在朝中多是奸佞小人,子煌的确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帮他。而这里大概正是皇城内士子云集的地方,怪不得他会出宫来此。
原来如此。
心里想着,嘴角也禁不住露出会心的笑容来。啜了口茶,捧在手心里来回转着,不觉就将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
子煌似水。
不管是初见时那种水般的忧郁,还是现时这种如水的恬静,他都像极了一幽邃沉碧的潭水,波澜不兴,却又有华光流闪。
他与希琰是不同的。
希琰出身草莽,身上多了几分野性与霸气。那样的性子,怕是对什么都要势在必得。不知在他知道我已入了宫廷后,会是个什么心情……
想起了几分心事,便不由得叹了口气,抬起头,方察觉已到了日暮昏黑的时候,酒家内华灯点点,而自己也不知发了多久的呆。
手中的茶业已寒凉,放下,却听子煌道:“那茶冷了,换一盏吧。”
他接过了茶,递给了一旁的小禄子。也没说什么,只斜倚着窗棂,望着外面街上的灯火。
我知道自己刚才的失神全收在了他的眼中,只是他不来追问而已。
心中辗转,却又在想,也许子煌,更像那无际的大海。
到了酉时,酒家里忽地热闹了起来。
楼下源源不断的有书生打扮的人涌入,一时间把这偌大的酒家坐了个满实。
要说刚才看到书生云集,只是惊讶,而现在,却是好奇了。
“今日这里是要有什么聚会吗?”我禁不住问道。
小禄子笑着回道:“主子您打北方过来,不知这里的习惯,每到春闱过后,发榜之前,各路的学子都要聚集在皇城里的三楼里以文会友,互通学识,连带打发发榜前的时光,算是个值得称道的风俗了。”
“是哪三楼?”
“城西雷动楼,城北雨润楼,还有这城东风散楼。”
答我的并不是小禄子,也不是子煌,而是刚刚从楼下上来往过走的一个书生。
他一身青布长衫,二十出头。扇子上绘着的是江山万里风云图,头略微上扬,神情里加了几分倨傲。
领着他过来的店小二脸上挂着谄笑,道:“这位公子,您也知道这两天春闱,风散楼每日客满,只您这还有空位,您看您能不能……”他的意思是让他身后的人与我们做成一桌。
小禄子没答话,只瞧着子煌的神色。
子煌半靠在椅子里,轻轻摇着扇子,将视线落在了那人身上。
我想他是在打量衡量。
却不想只片刻,那个书生便有些生气,哼声道:“公子若是不喜与人同桌大可直说,何必如此拖沓掂量。在下再去寻它处罢了。”
说完就要拂手离去。
这时子煌忽然道:“公子手中的江山风云图,气势磅礴,云雾俱兴,已是极好。只可惜笔法太过细腻,多了几分别样情绪。我看公子为人潇洒,想必这并不是出自公子手中,不知是何人所赠?”
那书生愣了下,才转回身一礼道:“失礼了,公子好眼力,这扇子……”他顿了顿,眼眸有些闪动,才道:“正是友人所赠。”
子煌轻轻笑着,指了他身侧的位置,道“坐。”
那人从容的坐了,似是对子煌有了改观,抱手道:“在下商容,是中书门下侍中商卫兴的长子。不知阁下是……”
子煌淡然的笑着,道:“我姓永,你可以叫我永三,是商人子弟。”
那中书门下的官位已是极高,商人在这个朝代也算寒微,而商容的脸上却未显出丝毫的傲慢与轻视,我心中也不觉赞道:这人荣辱不惊,不卑不亢,有骨气,也有傲气,还算个人物。
这时晚膳的酒菜也上齐了,商容也不推辞,径直与子煌饮了起来。
因是由那扇子开始,他们的话题便只停在书画上。
我细细听着,留意他们的每句话,每个神态,心中也大概对商容做了个评价。
他是世家子弟,却少了那些骄横的脾气。自幼习文学武,算有小成,所以言谈之中倒有点恃才傲物的神态。
不过他还年轻,这点并不是大问题。只要稍加历练,定可成大器。
我是这样想,子煌也是如此。
酒过了几旬,商容大概不善饮酒,脸上已出现了一层红晕,便推辞不再去饮。只把视线却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有些讶异,他却脸色一沉,连凑到子煌身侧轻声问道:“这位,可是兄台的妻室?”
子煌微微笑着,望着我,然后点头道:“是的,她是我的妻子。”
我一下子热了脸颊,连捧起酒杯喝了口下去。
而商容却是万分正式的立起了身,恭恭敬敬对我一礼道:“先前不知,多有失礼了。”
我禁不住莞尔,这人,骨子里还有几分迂腐。
我正笑着,却听旁边一桌的几个书生似是为了什么事情有所争执,就听其中一个道:“我皇圣明,体恤忠良,才下的恩旨翻修董家的园子,这又有何不妥……”他们后面说的什么我听不到了,因为坐在我身旁的商容,竟是一把捏碎了他手中的酒杯,瓷片刺入了掌心,混着酒水,桌上只一片鲜血淋淋……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想齐太后大概是想采取一种静观的态度。她希望的是朝政稳定,三鼎而立,自然可以让她省下一份心思。
就如宫中一样,可以百花齐放,却不可独占鳌头。
我轻轻用杯盖挑开了虚浮的茶叶,抿了口,放下,便听坐在下面的沈婕妤道:“听说昨天,皇上翻了张才人的牌子。”
她就是那日在皇后寝宫外面谈论子煌大婚是否去了毓仁宫的婕妤。
我没吭声,倒是身旁坐着的张贤妃道:“自从大婚后,皇上就未曾翻过我们任何一位妃嫔的牌子,如今终于有了圣宠,那是好事。”张贤妃自入宫以来,便一直以温慧贤淑著称,很得人缘。
沈婕妤听了,也只好缄默不言,拿起一旁的茶盏喝了口,又提起了一件事:“听我父亲说,董相家的园子,似乎又要翻修了。”
这话似乎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便听下面的一个婕妤道:“可不是,似乎还是皇上亲自下的恩旨,敕建,还会提上匾额以示天恩。”
“那园子以前我随我父亲一起去看过,修的分外秀致,南方的妩媚,北方的雄壮,全溶在了一起,怕是比这皇宫还要富贵几分。”沈婕妤说着,才发现自己失了言,连用帕子捂住了嘴,一双大眼偷偷往首座瞧了瞧,方垂下头不说话了。
其实董家的奢华,我也早有耳闻,此番又再次翻建,恐怕也不是子煌的意思,多少还是出于朝廷的安抚。
不过若是长此下去,定是会让民心更加涣散。
我将茶盏放下,侧过身问张贤妃:“那个才人,皇后娘娘可有去看过了?”
她答道:“还没有。”
我道:“毕竟是第一个得蒙圣宠的人,叫尚宫局那里多拨些赏赐。另外御药房那里也交待下。”
张贤妃道:“是。”
我才挥了挥手,道:“我乏了,你们散了吧。”
待那些婕妤和张贤妃都退下,我才觉得太阳穴突跳的厉害。用力按了按,脑海中便显出了那张最熟悉不过的脸。
这次没有酒窝,也没有调皮的笑容。
只一种如水般的忧郁,对我淡淡的诉说:“你怎么不来。”
像是被一道尖锐的利器划过,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直到定儿低声唤我,才从那片似要麻木了的阵痛中抽离了出来。
“主子,小王爷过来瞧您了。”
永络国对于女子的要求并不算太严,甚至可以说是豁达,禁宫之中的妃嫔若是想见家人,只需给尚宫局递上牌子,再由皇后或是太后审批便可以相见。
这次哥哥过来,大概是太后给了批。
听到哥哥来了,自然是万分的高兴,连忙换了衣服,叫小太监把哥哥让了进来。
半个月不见,他升了官,也换了套官服,褪去了那身铠甲,多少显了几分秀雅的气质。
他进门就要跪,我连把他扶了起来,让那些宫女太监退下,方捶了他一拳,道:“升了官,也不知道进宫来瞧我。”他是自幼与我玩闹的大哥,又多日没见,语气里不觉夹了几分娇嗔。
哥哥揉了揉我打到的地方,勾了我的鼻子,道:“你现在可是万千宠爱的淑妃娘娘,哪能说见就见的?”
他虽是调笑,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只硬生生的挤了挤,才叫定儿去倒杯茶来。
随口问他:“哥哥你觉得光禄大夫余秋这个人怎么样?”
哥哥抬起头想了想:“是个很会左右逢迎的主,府中也有不少门客,属于中立的一派。”
“那他的女儿余若兰,你可曾见过?”
“是跟你一起入宫的婕妤?”
“嗯。”
“见到没见过,不过听人讲,是个个性不强的女子。身体也不是很好,这次入宫也是他父亲的主意。”
我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时定儿端了茶上来,哥哥低头抿了抿,细细的品着,然后悠然的道:“云南毛峰,是父王最爱的茶。”
我笑道:“你的嘴巴还是那么刁。”
“不是我嘴刁,是这茶的味道一点都没变。”哥哥轻轻转着他手中的茶杯,忽然说道:“你在宫中不得宠吗?”
我本端了茶在喝,只木然的放下了,“这话怎么说?”
哥哥指了指那茶叶,道:“皇帝恩宠,多有赏赐,茶自是少不了,而妹妹你却只用了家乡带来的款待我,再加上现在朝中多有议论,皇帝甚少临幸后宫,直到昨日才翻了个才人的牌子。我一想便知恐怕是后宫这边出了问题。”
我不知如何去答,却听哥哥道:“父王又来信了。”
我才抬起头问:“说的什么?”
“父王的意思,是想让你走宫。”(注1)
“走宫?”
“嗯,虽然现在齐太后是支持父王的,但毕竟君心似虎,父王想让你在新皇面前能多有提点,最好能在他处理朝政时跟在他身边。”
“可是……”
“这是父王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现在朝政紊乱,只能多给新皇一些意见,比如这次董相园子的翻修,就大可以否掉。”他顿了顿又道:“兰儿,哥哥知道你并不是喜欢玩弄心机手段的人,但这一次,你真的需要在后宫里稳固你的位置,最好能成为新皇身边最得宠的一个,这样你才有机会走宫。”
哥哥的语气虽然不重,却也十分坚决。
我咬着下唇不说话,只是心中苦到了极处。
哥哥并不知道我与希琰的事情,当然也不会知道我与子煌之间的过往。所以他才会如此理所当然的说出让我用心思来靠近新皇的主意。
感情的事情,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手段。
一盏茶下去,外面有小太监过来通传:“御史大人,到时间了。”
哥哥拍了拍我的肩膀,道了句:“宫中万事,要谨言慎行。”才倾身跪下行了大礼,出去了。
此时正是午后,阳光从窗格透进来照在身上,便多了几分浮热。
我隐隐觉得后背渗出一层汗来。
想叫定儿将那帐子放下,举起手却又顿住了。
阳光可以挡住一时,却挡不住一世。
转身回了内里,从书架上撤出一本书来。
翻开扉页,便见了那一串颜色依旧的杏花。不敢去想心中的滋味,只从书案上拿了信封,仔细收好,才唤了定儿,道:“把这个拿去水苑,交给里面的禄公公。”小禄子是子煌的贴身太监,我的事情他自是知晓。又想定儿可能没那么容易进到水苑,便拿了把碎银塞给她道:“如果见不到禄公公,就让门口的侍卫通传一下。”
定儿瞧我神色凝重,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了。
我拿起一旁的羽扇,轻轻扇着,三月将尽,马上就到了季春,这南方的气候,也愈发的沉闷了起来。
傍晚。
打过了初更,夜色变得极为凝重。
定儿点燃了香炉,还是那沉沉的水沉香。
“主子,该歇了。”她轻声道。
我摇了摇头,问道:“那封信,你可送进去了?”
定儿道:“送了,亲自交到禄公公手上的。”
“那就行了,你先去睡吧。”我挥手让她下去,才随手拿了本书,倚在窗前的软榻上,瞧那外面月色洒下的一片雪白。
其实夜色是极好的。
玉盘似的月亮嵌在半空,照得一切通透碧亮。外面的一切,也瞧得分外清楚。
露水涌了上了,点在初发的草尖上,盈润光泽不像是真的。
我听到身后传来奚簌的衣料声响,知道是他,便只瞧着窗外,未动。
过了许久,那水沉香渐渐馥郁起来,才听他温润的声音响起:“怎么又穿的这般单薄。”
话说道一半,一件带着龙檀香的外衣已披在了我的身上。
他十指触到我的肩膀,我的泪水便难以控制的落了下来。
“皇……”尚未吐出,便改了口,低低道了句:“子煌。”
他碧玉般清澈的眼眸似有流光闪过,伸手一揽便将我抱在了怀中。我靠着他的胸口,听着他的心跳声,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化成了千道利刺,汩汩的全扎在了心底。
注1:关于走宫。
第15章
水苑并没有水,就像我虽然住在寿德宫,却不一定非要长寿德良一般,只是恰巧名字取成那样了。
站在窗前,细心的帮他收起桌案上的书籍。子煌读的书,大多是些经文典物,厚重,又繁杂,稍有不甚就会打散了顺序,太监宫女不识字,也不好让她们去收,只好亲自动手。
拣了几本,对了号码,刚要放回书架,却瞧见窗口的杏树枝上落了只喜鹊,喳喳的叫了两声,便歪着头盯着我看。
我本是喜欢这种雀鸟,却怕它惊了屋里榻上午歇的子煌,便挥了挥手,想叫它离开。
而那喜鹊却只往旁边跳了跳,并不理会,反而叫的更加欢畅。
我心里一紧,往前去探,却不小心撞到了那沉木椅,险些就要摔过去。
仓惶中只连忙抓住了身旁事物,却止不住下跌的力道,就这样一声轻呼,便与那人摔成了一团。
连睁开眼看,却见了自己身下压着的子煌,心里略微轻颤,一股灼热便涌上了脸颊。
“皇上……”
“是子煌。”他轻声更正着,举起手帮我将鬓角散出的发簪重新插了回去。然后手就顺势抚在了我的后背。
一时间这姿势,就暧昧了起来。
他轻轻摩擦着我的后背,清幽的眸子里似是有种看不透的情感涌露了出来。我略微动了身子想起,他却是一个翻身,便将我压在了身下。
我的心跳冲击着耳膜。自那日起,子煌并未与我有过床第之事,只将我抱在怀里直到天明,我知道他不想难我,但现在……
想着想着就乱了心神,不敢再去思量,只听得扑棱一响,先前那喜鹊似是飞了,便紧紧闭上了眼,等着那即将来临的云雨风雷。
然而出乎意料,落在我身上的只有额头那轻如鸿毛,却温柔如水的一吻。
“都成了别人妻子,就没道理再过偷懒了,换件衣服,我带你去个地方。”他轻轻拉我起来,随手在我头上一拂,便拿了支发簪收到了袍袖里,道:“这个,算是你今日还我的。”
我微微一怔,他却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腰侧:“你撞的还真有些疼。”然后拉了我的手,道“天不早了,你若是再这么发呆下去,怕是要到晚上了。”
我才连陪他入了内室,帮他褪下那件明黄色的袍子,然后拿起床榻上的衣服,略一展开,却瞧出了不对。
“这是百姓的衣服。”我不解的抬头问他。
他展眉,随手拿起另一件披在我身上,道:“就是百姓的衣服,快去换。”
我猜不透他的意图,只转回屏风后将那衣服穿上,再瞧时,却见了个温润的书生立在了身前。
那是件制功精细的棉布长衫,白色,绣着轻巧的花纹,并不是宫中用物。穿在子煌身上让他像极了皇城里的世家子弟。
而我身上的这件倒是像了他的书童,只头上挽着复杂的宫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我想我的样子一定滑稽至极,子煌一瞧见我,便闷声笑了出来。
我不觉有些气,哼声道:“是你让我穿成这样,怎么还笑我。”
他不语,只拉我在他身前坐下,仔细将我头上的珠钗宝玉挑开,然后拾起了一旁的玉梳,帮我梳起了头。
他的手一直是温暖如春的,就算在严冬,也像是刚刚从棉被中焐暖了一般。记得许久以前的那些冬日,我总喜懒洋洋的窝在他怀里,捧着他的手当暖炉,说着那些有的没的,天马行空般的情话。
而现在想想,那些日子却缥缈的遥远了起来。
心神稍稍收回,却忽地看到了铜镜中双双映着的人影。他轻轻靠在了我的身后,与我的身影交叠,举起了手似是想放在我的肩上,却是一顿,又收了回去。
我看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淡淡忧郁。
淡的像滴入清水里的血滴,慢慢晕散开去。
整理了衣装从水苑出来,刚过申时。
小禄子在外面准备了轿子,坐上,一直出了内宫北门才换了马车。我这才明白过来,子煌是要微服出游。
“皇上……”刚张口,却被子煌按住了嘴唇,“是子煌。”他轻声纠正,然后道,“只在皇城里走走,不会有事的,而且小禄子的身手不错,他的师父是福喜。”
福喜?略微回想了番记得了,是太后身边那个总管太监,然而不知为何我却是联想起了鹿鼎记中的海公公,连忙定了定神,才侧过头看着马车帐外那即将脱离红墙绿瓦的世界。
出了宫门,马车渐渐进了闹市,最后在一家规模颇大的酒家前停了下来。
我挑起帘帐望去,就见一个金漆大匾垂在二楼檐上,上面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长门及第”
“这里是哪?”我回头问道。
子煌不答,只抽出了把扇子轻轻扇着,唇角还是那种月落如银般的笑容。阳光舒缓的映在他那身白雪般的长袍上,一时间只觉得他儒雅至极,不觉就呆愣了过去,直到他拿那扇骨轻轻敲了下我的额头,才回过神来。
“在这样愣下去,我可就不带你进去了。”子煌轻轻笑着,携了我的手,往里走去。
我心如鹿撞,却也意识到两人的装束与动作不合时宜,连将手从他手心里抽了出来,躲在身后偷偷擦着那沁出的汗湿。
小禄子今年二十出头,举止很有度数,早已在前面打点了一切,径直领着我们上了二楼,坐在了挨着窗口的桌子前。
小二奉上了菜单,子煌也只是随意点了壶茶,瞧他的样子并不像是特意带我出宫来吃饭。
更像是在等人。
我心里寻思着,便开始打量这酒家内的客人。
多是儒生打扮,却是富贵不一。
有的极尽奢华,有的却朴质贫寒,有的意气风发,有的却愁容满面,倒也是个奇特的景致。
又想起酒家的招牌,春末的时节,一下子明白了。
“皇……”怔了下,连忙改口道:“公子是为了春闱来的吗?”
子煌倒了杯茶递到我手上,柔声道:“日头下去后,这里怕就要寒了,多喝几杯暖暖胃也好。”
看着他眼中流光闪动,知道自己是猜对了。
现在朝中多是奸佞小人,子煌的确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帮他。而这里大概正是皇城内士子云集的地方,怪不得他会出宫来此。
原来如此。
心里想着,嘴角也禁不住露出会心的笑容来。啜了口茶,捧在手心里来回转着,不觉就将视线落在了他的身上。
子煌似水。
不管是初见时那种水般的忧郁,还是现时这种如水的恬静,他都像极了一幽邃沉碧的潭水,波澜不兴,却又有华光流闪。
他与希琰是不同的。
希琰出身草莽,身上多了几分野性与霸气。那样的性子,怕是对什么都要势在必得。不知在他知道我已入了宫廷后,会是个什么心情……
想起了几分心事,便不由得叹了口气,抬起头,方察觉已到了日暮昏黑的时候,酒家内华灯点点,而自己也不知发了多久的呆。
手中的茶业已寒凉,放下,却听子煌道:“那茶冷了,换一盏吧。”
他接过了茶,递给了一旁的小禄子。也没说什么,只斜倚着窗棂,望着外面街上的灯火。
我知道自己刚才的失神全收在了他的眼中,只是他不来追问而已。
心中辗转,却又在想,也许子煌,更像那无际的大海。
到了酉时,酒家里忽地热闹了起来。
楼下源源不断的有书生打扮的人涌入,一时间把这偌大的酒家坐了个满实。
要说刚才看到书生云集,只是惊讶,而现在,却是好奇了。
“今日这里是要有什么聚会吗?”我禁不住问道。
小禄子笑着回道:“主子您打北方过来,不知这里的习惯,每到春闱过后,发榜之前,各路的学子都要聚集在皇城里的三楼里以文会友,互通学识,连带打发发榜前的时光,算是个值得称道的风俗了。”
“是哪三楼?”
“城西雷动楼,城北雨润楼,还有这城东风散楼。”
答我的并不是小禄子,也不是子煌,而是刚刚从楼下上来往过走的一个书生。
他一身青布长衫,二十出头。扇子上绘着的是江山万里风云图,头略微上扬,神情里加了几分倨傲。
领着他过来的店小二脸上挂着谄笑,道:“这位公子,您也知道这两天春闱,风散楼每日客满,只您这还有空位,您看您能不能……”他的意思是让他身后的人与我们做成一桌。
小禄子没答话,只瞧着子煌的神色。
子煌半靠在椅子里,轻轻摇着扇子,将视线落在了那人身上。
我想他是在打量衡量。
却不想只片刻,那个书生便有些生气,哼声道:“公子若是不喜与人同桌大可直说,何必如此拖沓掂量。在下再去寻它处罢了。”
说完就要拂手离去。
这时子煌忽然道:“公子手中的江山风云图,气势磅礴,云雾俱兴,已是极好。只可惜笔法太过细腻,多了几分别样情绪。我看公子为人潇洒,想必这并不是出自公子手中,不知是何人所赠?”
那书生愣了下,才转回身一礼道:“失礼了,公子好眼力,这扇子……”他顿了顿,眼眸有些闪动,才道:“正是友人所赠。”
子煌轻轻笑着,指了他身侧的位置,道“坐。”
那人从容的坐了,似是对子煌有了改观,抱手道:“在下商容,是中书门下侍中商卫兴的长子。不知阁下是……”
子煌淡然的笑着,道:“我姓永,你可以叫我永三,是商人子弟。”
那中书门下的官位已是极高,商人在这个朝代也算寒微,而商容的脸上却未显出丝毫的傲慢与轻视,我心中也不觉赞道:这人荣辱不惊,不卑不亢,有骨气,也有傲气,还算个人物。
这时晚膳的酒菜也上齐了,商容也不推辞,径直与子煌饮了起来。
因是由那扇子开始,他们的话题便只停在书画上。
我细细听着,留意他们的每句话,每个神态,心中也大概对商容做了个评价。
他是世家子弟,却少了那些骄横的脾气。自幼习文学武,算有小成,所以言谈之中倒有点恃才傲物的神态。
不过他还年轻,这点并不是大问题。只要稍加历练,定可成大器。
我是这样想,子煌也是如此。
酒过了几旬,商容大概不善饮酒,脸上已出现了一层红晕,便推辞不再去饮。只把视线却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有些讶异,他却脸色一沉,连凑到子煌身侧轻声问道:“这位,可是兄台的妻室?”
子煌微微笑着,望着我,然后点头道:“是的,她是我的妻子。”
我一下子热了脸颊,连捧起酒杯喝了口下去。
而商容却是万分正式的立起了身,恭恭敬敬对我一礼道:“先前不知,多有失礼了。”
我禁不住莞尔,这人,骨子里还有几分迂腐。
我正笑着,却听旁边一桌的几个书生似是为了什么事情有所争执,就听其中一个道:“我皇圣明,体恤忠良,才下的恩旨翻修董家的园子,这又有何不妥……”他们后面说的什么我听不到了,因为坐在我身旁的商容,竟是一把捏碎了他手中的酒杯,瓷片刺入了掌心,混着酒水,桌上只一片鲜血淋淋……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