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回到起点 第十三章
见自己这样提示,儿子还没想到关键,许泽轻叹一声,无奈道:“兴和七年九月,侍御史魏淮的上书,你可记得?”
侍御史魏淮?那个出身寒族,为帝王鹰犬,五年被处死的官员?
许恽回想着魏淮的一生,尤其注重回忆他的上书,末了却悲哀地发现,作为一个合格的鹰犬,皇帝手中一柄削弱世家权柄的刀,魏淮几乎是逮着什么不法现象,违制举止就要弹劾一番,世家大族的重要成员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与强占良田,逼百姓民不聊生有关的奏章也太多了。如今许泽冷不丁一问,许恽还真有些想不起来,魏淮在兴和七年九月到底上了份什么奏折。
魏淮活跃的时候,许恽还是个没出仕的世家子弟,又有优秀的长兄许容在前。对许恽来说,政事听听就罢了,却从没放到心里去过。纵然记性再好,可遇上这种随意扫两遍,没刻意关注的东西,想让他时隔七八年之后倒背如流,也太强人所难了。
许泽见状,轻轻摇了摇头,缓缓道:“平年岁月,百家为村,不过数家有食,穷迫之人,什有八九;但及灾年,人多饥乏,更加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这,便是魏淮奏折之中的原话。”
还没等许恽细想,许泽又问:“兴和九年三月,魏淮曾再次上书,弹劾县长赵勇与尚书仆射秦睦强占官稻田,圣上又是如何判的?”
这个案例,许恽是知道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说:“出身寒族的赵勇被绞死,高门子弟秦睦……安然无事。”
见许恽还知道一些事,许泽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魏淮此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想往上爬。所谓的怜惜百姓,也不过是做给圣上看,让旁人认为他不忘本的工具,以及攀咬士族的借口罢了。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侍御史,他到底见过一些世面,奏折中描写的情景,亦句句属实。”
许恽不过性子优柔一些,本人还是很聪明的,许泽前后两个问题太过直白,就差没直接说士族把持朝堂,以致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过不多久百姓就得造反了,许恽怎么可能听不明白?正因为如此,许恽才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说:“阿父的意思是,这天下……不,这天下……”
许泽见儿子这般反应,知他需要一点时间接受这个事实,便坐在了椅子上,食指轻轻敲击桌子,将许恽的神拉回来。
见许恽渐渐镇定下来,许泽才继续道:“子厚……为父曾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储身上,为避免兄弟争锋,便刻意放纵了你优柔的性子,没对你过多培养。可子储已去了五年,你也做了三年的郡太守,怎可再以以往之目光,来评判自己?”
见父亲先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又闻言鼓励他,许恽心中激动,声音颤抖:“阿父……”
“我知你崇拜世家风雅与气度,觉得我北姓世家大多粗鄙,与吴姓侨姓一比,高下立判。加上我这个做父亲的一些行为,也影响到了你,让你觉得世家高人一等,才崇道教,喜谈玄,爱书画,重文轻武。若非为父控制得严,你就差没像那群不成器的南方士族一样服食五石散,外加涂脂抹粉了。”说到这里,许泽神色一凛,重重道,“你要记住,为父所做得一切,都是为了打入世家垄断的政治圈子,而非真觉得寒族无用,世家高贵。这一点,你连徽儿都不如!”
许泽的每一句话,都直接打到了许恽心坎上,让后者惭愧地低下了头。
正如许泽所说,许恽竭力模仿自己的父亲,却只看到了表面,从未往深层追求。许泽谈玄论道,翻译佛经等手段,都是为了给许氏铺路,他的内心极为强大与自信,从不觉得出身北姓有什么可卑微的。也正是这种心态与精神,才让他将许氏从区区一县的大族,发展成了一郡的领袖。许恽的出身与环境远远好过自己的父亲,可追究内心深处,他竟很有些自卑。
许恽的心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看重门第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士族,历史少说也得往前追溯三百年,又有高门、次门与寒门之分。三世三公者为膏粱之姓,位列高门第一等;三世出令、仆者为华腴之姓,列第二等;三世为尚书、领、护者为甲姓,列第三等;三世入九卿者为乙姓,竟只能是士族六等中的第四等。
追究一下许氏的家谱,就能发现,许恽的曾爷爷和爷爷,都只做到了县长,许泽这个并州刺史才是四品官。若严格按照评判标准来,许家连士族都不能称,只能说是次门。进一步为高门士族,退一步就沦落为需要赋役的寒门。但由于许氏在上党全郡极有势力,若不出意外,子孙后代一个郡太守是跑不了的,加上他们手握一郡,才勉强能入高门之列。许泽抓住这一点,趁热打铁:“子厚,你无需将士族想得太过神圣,我许氏五代之前尚属寒族,自为父这一代,也不过是次门出身,可如今呢?在为父成为并州刺史,领安北将军,又握上党一郡实权之后,谁还能说许氏并非士族?成王败寇,古今如是,不到最后,谁都不清楚结果会怎样,你怎可妄自菲薄?”
“阿父……”
许泽原先的想法是,让许恽守成,稳固上党郡这片急急打下的家业,多加经营,将进取的希望放在孙子许亨身上。可自从知道十年之后,天下必乱,他不得不改变方针,给二儿子打气,让许恽的耳根子别这么软,省得未来连个值得信任,坐镇后方的人都没有。是以他望着许恽,语重心长,恨铁不成钢地说:“旁人看不起你,一点都不要紧,但你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那才是真的完了!”
许恽心中惭愧至极,过了许久,方肃然道:“儿子受教!”
侍御史魏淮?那个出身寒族,为帝王鹰犬,五年被处死的官员?
许恽回想着魏淮的一生,尤其注重回忆他的上书,末了却悲哀地发现,作为一个合格的鹰犬,皇帝手中一柄削弱世家权柄的刀,魏淮几乎是逮着什么不法现象,违制举止就要弹劾一番,世家大族的重要成员几乎被他骂了个遍,与强占良田,逼百姓民不聊生有关的奏章也太多了。如今许泽冷不丁一问,许恽还真有些想不起来,魏淮在兴和七年九月到底上了份什么奏折。
魏淮活跃的时候,许恽还是个没出仕的世家子弟,又有优秀的长兄许容在前。对许恽来说,政事听听就罢了,却从没放到心里去过。纵然记性再好,可遇上这种随意扫两遍,没刻意关注的东西,想让他时隔七八年之后倒背如流,也太强人所难了。
许泽见状,轻轻摇了摇头,缓缓道:“平年岁月,百家为村,不过数家有食,穷迫之人,什有八九;但及灾年,人多饥乏,更加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这,便是魏淮奏折之中的原话。”
还没等许恽细想,许泽又问:“兴和九年三月,魏淮曾再次上书,弹劾县长赵勇与尚书仆射秦睦强占官稻田,圣上又是如何判的?”
这个案例,许恽是知道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说:“出身寒族的赵勇被绞死,高门子弟秦睦……安然无事。”
见许恽还知道一些事,许泽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魏淮此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想往上爬。所谓的怜惜百姓,也不过是做给圣上看,让旁人认为他不忘本的工具,以及攀咬士族的借口罢了。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侍御史,他到底见过一些世面,奏折中描写的情景,亦句句属实。”
许恽不过性子优柔一些,本人还是很聪明的,许泽前后两个问题太过直白,就差没直接说士族把持朝堂,以致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过不多久百姓就得造反了,许恽怎么可能听不明白?正因为如此,许恽才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说:“阿父的意思是,这天下……不,这天下……”
许泽见儿子这般反应,知他需要一点时间接受这个事实,便坐在了椅子上,食指轻轻敲击桌子,将许恽的神拉回来。
见许恽渐渐镇定下来,许泽才继续道:“子厚……为父曾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子储身上,为避免兄弟争锋,便刻意放纵了你优柔的性子,没对你过多培养。可子储已去了五年,你也做了三年的郡太守,怎可再以以往之目光,来评判自己?”
见父亲先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又闻言鼓励他,许恽心中激动,声音颤抖:“阿父……”
“我知你崇拜世家风雅与气度,觉得我北姓世家大多粗鄙,与吴姓侨姓一比,高下立判。加上我这个做父亲的一些行为,也影响到了你,让你觉得世家高人一等,才崇道教,喜谈玄,爱书画,重文轻武。若非为父控制得严,你就差没像那群不成器的南方士族一样服食五石散,外加涂脂抹粉了。”说到这里,许泽神色一凛,重重道,“你要记住,为父所做得一切,都是为了打入世家垄断的政治圈子,而非真觉得寒族无用,世家高贵。这一点,你连徽儿都不如!”
许泽的每一句话,都直接打到了许恽心坎上,让后者惭愧地低下了头。
正如许泽所说,许恽竭力模仿自己的父亲,却只看到了表面,从未往深层追求。许泽谈玄论道,翻译佛经等手段,都是为了给许氏铺路,他的内心极为强大与自信,从不觉得出身北姓有什么可卑微的。也正是这种心态与精神,才让他将许氏从区区一县的大族,发展成了一郡的领袖。许恽的出身与环境远远好过自己的父亲,可追究内心深处,他竟很有些自卑。
许恽的心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看重门第的社会环境。
真正的士族,历史少说也得往前追溯三百年,又有高门、次门与寒门之分。三世三公者为膏粱之姓,位列高门第一等;三世出令、仆者为华腴之姓,列第二等;三世为尚书、领、护者为甲姓,列第三等;三世入九卿者为乙姓,竟只能是士族六等中的第四等。
追究一下许氏的家谱,就能发现,许恽的曾爷爷和爷爷,都只做到了县长,许泽这个并州刺史才是四品官。若严格按照评判标准来,许家连士族都不能称,只能说是次门。进一步为高门士族,退一步就沦落为需要赋役的寒门。但由于许氏在上党全郡极有势力,若不出意外,子孙后代一个郡太守是跑不了的,加上他们手握一郡,才勉强能入高门之列。许泽抓住这一点,趁热打铁:“子厚,你无需将士族想得太过神圣,我许氏五代之前尚属寒族,自为父这一代,也不过是次门出身,可如今呢?在为父成为并州刺史,领安北将军,又握上党一郡实权之后,谁还能说许氏并非士族?成王败寇,古今如是,不到最后,谁都不清楚结果会怎样,你怎可妄自菲薄?”
“阿父……”
许泽原先的想法是,让许恽守成,稳固上党郡这片急急打下的家业,多加经营,将进取的希望放在孙子许亨身上。可自从知道十年之后,天下必乱,他不得不改变方针,给二儿子打气,让许恽的耳根子别这么软,省得未来连个值得信任,坐镇后方的人都没有。是以他望着许恽,语重心长,恨铁不成钢地说:“旁人看不起你,一点都不要紧,但你自己不能放弃自己,那才是真的完了!”
许恽心中惭愧至极,过了许久,方肃然道:“儿子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