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无色卷 第三十七章 评鉴
第三十七章评鉴
这盘“荷塘月色”生动有趣,将色香味意形完美结合,叫人想不赞叹都难。
“阿秦,你尝一尝,你从永州来,对于上京的口味必然是很熟悉的。”戴敏中伸手示意孟晴品鉴。
周围人都是一脸愕然,品鉴菜式,这是极高的荣誉了。
岭海虽比不得广城那样的美食之都,但是对于饮食文化还是十分敬重的,因为靠海,土质不是太适合种粮,所以岭海县衙的大部分税收倒都是来自于饮食这个方面。
大大小小的酒楼鳞次栉比,十分兴旺。
同时更是由于岭海海产的出名,每年举办的海味评鉴大会也会为县里人们带来不少收入。
所以说,吃,在岭海是十分行得通的。
坊间曾有暗传,说当今岭海县老爷的官职也是由百味馆的顾庆华大当家出钱替他买的,可见酒楼财大气粗,风光无限。
孟晴自然不知道这些内幕,只是她前世虽是深闺小姐,依旧知道在岭海一个评鉴师傅有多重要。普通的酒楼出了新的菜式,一般都是由几个大厨相互试菜,然后就可以上堂去买卖了,可若是招牌菜或者其他一些重要的菜品,比如说招待朝廷要员,又或者进贡的御食,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这些就需要请评鉴师傅,也就是街坊口中的试味师傅先来尝一尝的。
评鉴师傅大多都是有一些名气的大厨师,他们年纪大了,手脚也没有以前灵便,就从原来的酒楼退了下来,虽说他们退居幕后,但是影响力却留存了下来,令人不容忽视。
品鉴师傅都是由各家食楼共同推举出来的,为人必须公平公正,不偏颇,不私心。所以但凡评鉴师傅评过的菜,要么一飞冲天人人争抢,或者就是烂在厨房,不能为人见了。
戴敏中让孟晴先尝,意味着他十分相信她的判断。
只是这份自信到底从何而来,孟晴却不清楚。
“嗯,豆腐鲜滑,比起往常更有一番润口的感觉。”漱了漱口,孟晴用白玉勺子轻轻舀起一块豆腐,放入口中。
“是用猪油润过了的,自然比一般的豆腐要润口些。”戴敏中解释,他对于孟晴基本不做保留,既然看重这个苗子,就要敞开心胸对待,他是这么想的。
舌尖鲜滑的感觉刚刚逝去,又一股清香缓慢溢出,刚好溢满口腔,孟晴闭眼,低喃:“竟然有荷叶的清香。”这香味若有若无,却更加引诱地人去追随,沉迷其中。
“这豆腐润过猪油后是放在蒸笼上蒸过一遍的,底下垫了荷花花瓣和碎荷叶,所以荷花的清香就渗透进去了。”
戴敏中解释完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孟晴,等她开口评价。
“确实是难得的佳肴!”孟晴给出她的评价,“豆腐滑爽鲜嫩,汤汁又是以几十种名贵海鲜熬制的,荷叶的清香能够中和海鲜的海腥味,带给人清爽的感觉,这道菜,一定会受到万贵妃的青睐的。”
戴敏中听了面色喜不自禁,他对林渐生说道:“你瞧,阿秦都说话,这回是十拿九稳了,待会儿写个判词就可以呈给梁大人了。”
只是林渐生闻言面有难色,好像有些顾虑。“老戴,这样对和师傅是不是没有交代?”踌躇了一会儿,林渐生说出心中顾虑。
这道菜原是叫岭海有名的评鉴师傅和周隆评鉴的,就在一日前。并且他也是给出了判词的,若是应为孟晴的关系改判词,怕是不好交代。
虽然说试菜多请几个师傅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之前其他食楼也不是没有过先例,但是以孟晴现今的身份、地位……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与和师傅并肩的。若是这样做,从某一方面看却是压低了和师傅了。
戴敏中刚才是太兴奋忘记了这回事儿,如今听林渐生提起,也觉得不妥,但是又说出了口,当下用抱歉的眼光看着孟晴道:“阿秦,这事儿……”
孟晴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但是她也不想因为操之过而急毁了将来的打算,若是这次硬是要搭上和师傅这条大船,虽然一时能一飞冲天,在孟氏地位大涨,可给人留下急功近利的印象,实在不利。
在手艺人一行,不尊重前辈是大忌的。
“阿秦不敢,和师傅是阿秦心中偶像,能同品一道菜已是三生有幸,若是再加上判词,实在怕折了福气。”露出一个惊喜夹着忐忑的表情,孟晴的话很符合一个小学徒当下的心境表现。
林渐生看了戴敏中一眼,两人心照不宣,这个阿秦,识大体,很有前途呢。
试过了菜式,两位大厨让孟晴自个儿去吃了午饭,然后叫她在门口等着。
吃饭的时候一如早就预料好的一般,没有人理她,包括阿宝都是木着个脸好像从不认识她,孟晴也不介意,都是笑着打过招呼才坐下吃饭。
对每个人也都是笑眯眯,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改变。
午间的阳光很温暖,熨地人心里暖烘烘的。六月末的天气既不是太热,换了一身干净的淡青薄衫,吃过饭之后孟晴倚着门柱子眯着眼看天。
天色如洗,蓝莹莹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摸着戴敏中给她的小牌子,孟晴露出淡淡笑意。牌子是一块圆形黄杨木,上面刻着一个百字,虽然不是十分精致,却极有沿海特色。
孟晴的笑容带着淡淡的喜悦。“无论如何,总算是踏出了第一步。”有了这个牌子,她就算是百味馆的人,算正式踏上了学艺之途,有了立足之本了。
孟自怀,我可不要靠你!
仰起脖子,孟晴眸子中闪出坚毅之色。
“阿秦!怎么在这儿?”正当孟晴神思遨游的时候,耳畔传来一声高呼,带着男孩子变声期特有的沙哑。
侧过脸瞧去,孟晴身子即刻往后一仰,下意识避开来人看似熟络的拍肩。
“丁兄弟,怎么是你?”尽量不让他看出自己的尴尬之色,孟晴咧起嘴笑了笑。
心里却叹声假装真累!
ps:推荐朋友一本很好看的种田文——《田园谷香》,作者沈阅,文已经很肥,可以杀了!
这盘“荷塘月色”生动有趣,将色香味意形完美结合,叫人想不赞叹都难。
“阿秦,你尝一尝,你从永州来,对于上京的口味必然是很熟悉的。”戴敏中伸手示意孟晴品鉴。
周围人都是一脸愕然,品鉴菜式,这是极高的荣誉了。
岭海虽比不得广城那样的美食之都,但是对于饮食文化还是十分敬重的,因为靠海,土质不是太适合种粮,所以岭海县衙的大部分税收倒都是来自于饮食这个方面。
大大小小的酒楼鳞次栉比,十分兴旺。
同时更是由于岭海海产的出名,每年举办的海味评鉴大会也会为县里人们带来不少收入。
所以说,吃,在岭海是十分行得通的。
坊间曾有暗传,说当今岭海县老爷的官职也是由百味馆的顾庆华大当家出钱替他买的,可见酒楼财大气粗,风光无限。
孟晴自然不知道这些内幕,只是她前世虽是深闺小姐,依旧知道在岭海一个评鉴师傅有多重要。普通的酒楼出了新的菜式,一般都是由几个大厨相互试菜,然后就可以上堂去买卖了,可若是招牌菜或者其他一些重要的菜品,比如说招待朝廷要员,又或者进贡的御食,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
这些就需要请评鉴师傅,也就是街坊口中的试味师傅先来尝一尝的。
评鉴师傅大多都是有一些名气的大厨师,他们年纪大了,手脚也没有以前灵便,就从原来的酒楼退了下来,虽说他们退居幕后,但是影响力却留存了下来,令人不容忽视。
品鉴师傅都是由各家食楼共同推举出来的,为人必须公平公正,不偏颇,不私心。所以但凡评鉴师傅评过的菜,要么一飞冲天人人争抢,或者就是烂在厨房,不能为人见了。
戴敏中让孟晴先尝,意味着他十分相信她的判断。
只是这份自信到底从何而来,孟晴却不清楚。
“嗯,豆腐鲜滑,比起往常更有一番润口的感觉。”漱了漱口,孟晴用白玉勺子轻轻舀起一块豆腐,放入口中。
“是用猪油润过了的,自然比一般的豆腐要润口些。”戴敏中解释,他对于孟晴基本不做保留,既然看重这个苗子,就要敞开心胸对待,他是这么想的。
舌尖鲜滑的感觉刚刚逝去,又一股清香缓慢溢出,刚好溢满口腔,孟晴闭眼,低喃:“竟然有荷叶的清香。”这香味若有若无,却更加引诱地人去追随,沉迷其中。
“这豆腐润过猪油后是放在蒸笼上蒸过一遍的,底下垫了荷花花瓣和碎荷叶,所以荷花的清香就渗透进去了。”
戴敏中解释完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孟晴,等她开口评价。
“确实是难得的佳肴!”孟晴给出她的评价,“豆腐滑爽鲜嫩,汤汁又是以几十种名贵海鲜熬制的,荷叶的清香能够中和海鲜的海腥味,带给人清爽的感觉,这道菜,一定会受到万贵妃的青睐的。”
戴敏中听了面色喜不自禁,他对林渐生说道:“你瞧,阿秦都说话,这回是十拿九稳了,待会儿写个判词就可以呈给梁大人了。”
只是林渐生闻言面有难色,好像有些顾虑。“老戴,这样对和师傅是不是没有交代?”踌躇了一会儿,林渐生说出心中顾虑。
这道菜原是叫岭海有名的评鉴师傅和周隆评鉴的,就在一日前。并且他也是给出了判词的,若是应为孟晴的关系改判词,怕是不好交代。
虽然说试菜多请几个师傅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之前其他食楼也不是没有过先例,但是以孟晴现今的身份、地位……无论哪一方面都不能与和师傅并肩的。若是这样做,从某一方面看却是压低了和师傅了。
戴敏中刚才是太兴奋忘记了这回事儿,如今听林渐生提起,也觉得不妥,但是又说出了口,当下用抱歉的眼光看着孟晴道:“阿秦,这事儿……”
孟晴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出名的好机会,但是她也不想因为操之过而急毁了将来的打算,若是这次硬是要搭上和师傅这条大船,虽然一时能一飞冲天,在孟氏地位大涨,可给人留下急功近利的印象,实在不利。
在手艺人一行,不尊重前辈是大忌的。
“阿秦不敢,和师傅是阿秦心中偶像,能同品一道菜已是三生有幸,若是再加上判词,实在怕折了福气。”露出一个惊喜夹着忐忑的表情,孟晴的话很符合一个小学徒当下的心境表现。
林渐生看了戴敏中一眼,两人心照不宣,这个阿秦,识大体,很有前途呢。
试过了菜式,两位大厨让孟晴自个儿去吃了午饭,然后叫她在门口等着。
吃饭的时候一如早就预料好的一般,没有人理她,包括阿宝都是木着个脸好像从不认识她,孟晴也不介意,都是笑着打过招呼才坐下吃饭。
对每个人也都是笑眯眯,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改变。
午间的阳光很温暖,熨地人心里暖烘烘的。六月末的天气既不是太热,换了一身干净的淡青薄衫,吃过饭之后孟晴倚着门柱子眯着眼看天。
天色如洗,蓝莹莹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摸着戴敏中给她的小牌子,孟晴露出淡淡笑意。牌子是一块圆形黄杨木,上面刻着一个百字,虽然不是十分精致,却极有沿海特色。
孟晴的笑容带着淡淡的喜悦。“无论如何,总算是踏出了第一步。”有了这个牌子,她就算是百味馆的人,算正式踏上了学艺之途,有了立足之本了。
孟自怀,我可不要靠你!
仰起脖子,孟晴眸子中闪出坚毅之色。
“阿秦!怎么在这儿?”正当孟晴神思遨游的时候,耳畔传来一声高呼,带着男孩子变声期特有的沙哑。
侧过脸瞧去,孟晴身子即刻往后一仰,下意识避开来人看似熟络的拍肩。
“丁兄弟,怎么是你?”尽量不让他看出自己的尴尬之色,孟晴咧起嘴笑了笑。
心里却叹声假装真累!
ps:推荐朋友一本很好看的种田文——《田园谷香》,作者沈阅,文已经很肥,可以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