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小说 > 重生慈航普度

第274章孔子证道

    第274章孔子证道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使得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因此引导天下学子纷纷改弦易张,从师儒学大家,儒门开始大兴。

    春秋阁中,依旧是简简单单,陋室茅屋,不见白玉,不现金银,唯有浩瀚典籍,竹香之气袅袅,沁人心脾,浩然之气喷薄,天地安宁

    孔子盘坐一草席之上,白须垂胸,面若孩童,红润晶莹,谦谦君子之风,尽显无疑,望着从人间界冒起的股股信仰愿力,五光十色,气芒冲天,心中欢喜,对慈航言道:“果然不出帝师所料啊,人间界人主认可儒学,我儒门这才真正摆脱诸子百家,独树一帜,成就显赫地位,多谢帝师相助”

    一旁的孟轲也是点点头,鹤苍颜,浩然之气若隐若现,散着让妖魔鬼怪心悸的气息,炽白浩然正气惶惶大气,凝结在头顶,形成一杆春秋笔。

    春秋笔,身形浩大如山峰,笔锋犀利如剑芒,上面上古道韵密布,天地至理汇集,彰显的是圣贤文章,大德之功,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

    春秋笔在一卷卷竹简之上行云流水、银钩铁画,一个个古朴、简洁的历史评语被书写,每一个字必定分褒贬之意,微言大义,断人品行,直叫天地人神鬼而惊惧不已。

    孟子亦是朝慈航微微躬身道:“却是如此虽然儒学自从春秋时代就已经诞生,历经战国纷争、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成为显学,却是未能成为帝王之学,为天下万民请命。

    后来,西陲之国秦国励精图治,采用法家之言,而终成霸业,一统四分五裂的中原腹地,开创大一统时代。

    严刑峻法,六国余民不服,乱象丛生,始皇崩,而天下揭竿而起,秦历二世而亡,法家之言人人厌恶而痛绝。

    沛县粗野之人刘邦应势而起,广纳贤良,重整山河,开创汉家天下,却是天下凋零,百姓不堪重负,黄老之学应时而为,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鲜,慢火细炖,缓缓图之,天下逐步恢复元气。

    要不是帝师妙棋一招,我儒门兴盛之日还未可知啊”

    其他人望着虚无之中渗出的万千道瑞气和至妙庄严之玄黄功德,更是面露大欢喜,头顶书香之气喷涌如潮,浩浩荡荡,吸纳吞吐这些天地间奖赏的教化功德之气,一个个变得宝相庄严,遍体生香,澄净似琉璃,无垢无碍,清净不漏,诗书礼乐之美德传遍大千世界,震动无量乾坤。

    慈航一甩手中拂尘,但笑不语,片刻之后,才对满面红光的孔子言道:“如今儒门大兴,气运陡增,夫子身为一教之主,将来必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不若趁着这股气势,成就三皇功德道果如何,坐镇儒门气运,此乃社稷之福民之幸啊”

    “甚好还要指望帝师相助一臂之力”

    孔子一听,却是毫不犹豫,满口答应了下来,如此好事,何必拖拖拉拉,其余诸位圣贤也是乐得哈哈大笑,分外欢喜。

    “如此,事不宜迟,趁着这股东风,就把事情定下来吧,以免夜长梦多、横生枝节,孰为不美,善哉,善哉”

    慈航闻言回答道,不喜不悲,神情恬淡,恍若西方佛陀,蕴含无量智慧,看透生死,直照根本。

    孔夫子哈哈大笑,从草席上起身,对慈航恭请道:“帝师请”

    其余四位圣贤也是紧接着起身,侍立一旁,毕恭毕敬,朝慈航躬身行礼。

    “无量天尊此事乃是天地一幸事,当得无量瑞彩相贺啊”

    慈航也不矫情,谢过诸位先贤,手中拂尘一摇一荡,三千丝飞舞,每根丝之时三百六十五道符箓,暗合周天之数,每道符箓之中游走万千蝌蚪似的文字,乃是上古神文,紫色华贵,传自紫霄宫,非福缘深厚之人不得见之。

    拂尘青丝浮动,流光溢彩千毫光绽放,璀璨之间,照耀大千世界,乾坤寰宇,根根尘丝渗入冥冥虚无之中,与大道冥合,杳杳不可知其玄奥。

    轰隆隆,天地感应,自降瑞华,天边垂落万千紫气,如丝如缕,华美异常,地涌青莲,馨香氤氲,周围万里之内浮现万千神灵,一个个朝春秋阁朝拜,念诵无量华美篇章,赞颂咏叹大贤之德,震天动地,响彻诸天。

    孔夫子见到如此无边胜景,朝慈航感激一拜,而后踏步而出,横跨无量时空距离,来到春秋阁外,沧桑明眸观照虚空,俯瞰无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动,朝天一指,丹口微启,遍宣法言: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门开创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红尘之救济之途,由此以‘仁、义、礼、智、信、孝、悌’为根本,宣扬教化,赞誉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弃偏听偏信、厚此薄彼。

    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轻,却也心怀天下,虽然远离庙堂,却也心忧天下,因此著书立说,以正人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乃孔仲尼之心,天下儒门学子之信念,望天地鉴之”

    说完,孔仲尼跪伏在云海间,朝青天三跪九叩,随后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后肃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间,这一刻孔子看上去虽然垂垂老矣,但是脊背直挺,巍然正气惶惶正大,浩然之气光明浩大,恍若天地支柱,天下脊梁。

    慈航笑看,而后一抹额头,眉心白毫宛转,绽放万千光色,恍若西方佛陀,五彩烟岚散逸而出,与胸中蒸腾而出的五气汇聚于头顶,结成一亩左右的庆云。

    庆云之中烟波浩淼,起伏跌宕,一方九窍石台沉浮中央,恍若蓬莱仙岛,瑞气千条,霞光万道,霓虹三百六十五道,位列周天,成围拱之势,看上去磅礴大气,威武不凡,气势惊天。

    朝前一指,上面萦绕的一道恢弘紫气喷薄而出,矫健如神龙,摇头摆尾,飞至孔夫子头顶,龙吟阵阵,恍若天籁仙音,荡涤四方,镇压乾坤。

    鳞甲鲜明,纤毫毕现,巴掌大的鳞片绽放金色光芒,直冲云霄,气血如龙,云纹凸显,神秘瑰美。

    千万道至妙飘渺瑞气从虚无之中渗出,丝丝缕缕,浩瀚无边,被紫气神龙大口大口吸纳,随后恍若飞瀑般喷吐,注入孔仲尼头顶万千竹简典籍之中,无边智慧、渊博、大气、儒雅之气投射而出,震撼人心。

    鸿蒙紫气,乃是证道之基,承载天地间最为纯粹的一方气运,可保持有之人无灾无劫、万劫不坏,修行再无坎坷,一路高歌猛进,畅顺至极。

    如今,慈航拿其为孔子积聚气运,无数福、寿、禄之气、长生之气、不老之气、青春之气、生机之气、不死之气、瑞气等纷纷从周天之中渗出,加诸在孔子身上,使得孔子浑身祥瑞显化,仙风道骨,让人一眼望去,就心生敬仰,不敢心生亵渎。

    “鸿蒙紫气,凝云聚彩,无量福寿,无边仙福,显化命格,成就无边功德”

    慈航舌绽春雷,轰然炸响,天地震动,云霞散落,天花坠落,孔仲尼浑身一阵,头顶无量典籍之上万千瑞气风起云涌,变幻莫测,朝中央汇聚凝结,须臾,一柄显化天地人三才之象的如意出现,五彩毫光闪烁,却是纯粹澄净,洞察一切,清净无垢。

    其余四位圣贤见之大喜,纷纷相视,而后飞落四极之位,呈四相之势,围住孔子。

    孟轲乃是儒门之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圣贤,头顶浩然正气滚滚而上,不曲不偏,直如狼烟,一杆春秋笔在浩淼白气之中若隐若现,书写天下典籍,断人生死,鬼神莫不敢近,唯恐避之不及,一声大喝,足以震死万千妖魔鬼怪,海内宴清。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恢弘至理名言一出,无量浩大浩然正气倾泻而下,浩浩荡荡,朝孔子身上倾泻过去,加之其身,汇聚无量气运。

    孟子头顶春秋笔龙蛇游走,银钩铁画间,‘浩然正气’四个斗大的字符出现,顿时天地为之一亮,恍若千百日月大放光明,耀眼无比,照定孔子,光明正大,惶惶辉煌。

    曾子,夏禹后裔,孔子之徒,做《孝经》,为天下立德,头顶香火无数,丝丝缕缕,青烟袅袅千披麻戴孝的男子痛哭流涕,追思考妣,纸钱飞扬,孝义长存。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话音一落,天地皆感,天地为万灵之生养父母,有感曾子之大德,次将孝推崇到人之道义根本之,天降祥瑞千玄黄功德之气垂落,如丝如缕。

    曾子望之,岿然不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手指一指,本来奔向自己的万千瑞气改道而行,朝孔子灌输过去。

    头顶一个浩大的‘孝’字高悬,恍若皓日,照亮天地里山河为之一明,亿万兆生灵心有所感,朝此字拜服,从此孝义长存,在人心底,为人立身处世之根本,功德无量,流芳百世。

    子思,孔子嫡孙,大贤尊者,书写《中庸》一书,大谈君子之道,处世之法,隐忍含蓄,却是暗合无穷道理,皓童颜,温和恬淡,见孔子证道在即,也是不遗余力,鼎力相助。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喜、怒、哀、乐之未,谓之中。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大道伦音不绝,响彻寰宇,一道图卷凭空浮现,上面清光弥漫,毫光闪烁千峨冠博带的儒门学子手捧《中庸》华篇,摇头晃脑,刻苦诵读,漫天霓虹,烟霞散彩,诸天大道神韵勾勒,清晰可辨,片片瑞彩如同羽毛飞絮般坠落,天地一片祥和。

    浩大云光滚动如潮,浩浩荡荡,绵延不绝,朝孔子涌去,气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以成大德。

    荀子,曾经乃是稷下学宫祭酒,教化天下学子,与群贤辩经论道,言辞犀利,引人深思,有门徒韩非子、李斯,虽未成大业,却是师凭弟贵,闻达于天下。

    因为门下成名之人,皆为法家之人,因此被人认为是儒而类法,乃是先秦最后一位儒门大家。

    荀况面容严肃,不苟言笑,三尺髯须黑白相间,髻高挽,一丝不苟,大有严师风度。

    头顶仁义之气喷涌,结成瑞彩庆云,上面一座学宫悬浮,磅礴大气,书香之气袅袅,朗朗读书之声隐隐可闻,正是名噪天下的齐国学府——稷下学宫,堪称中国第一所古代大学。

    荀子座下浮现一道台,紫气萦绕,兰麝之香伴随,口诵华彩文章,阐释大道学说,一字一言皆是微言大义,洞彻玄理。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人匈匈也辍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天地,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亘古不变,永世长存”

    大音希声,却是震天动地,恍若雷霆滚滚,狮子怒吼,振聋聩,乃是无上玄音妙义,恍若九天仙乐,绕梁三日而不绝。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股亘古长存、万劫不移的意念恍若长河,也汇集到孔子身上。

    此时,孔子浑身晶莹剔透,遍体生彩霞,甚至烟霞凝结成万千仙鹤,翩翩起舞,其声啾啾,动听悦耳,闻之神清气爽,疲乏尽去。

    头顶瑞气福云花团锦簇千丝绦垂落,丝丝缕缕,如同檐前滴水,涓涓不断。

    气血如龙,神芒四射,头顶大片云彩悬浮,显化鸾凤,周天至理亦是闪烁不断,大道图录更是绵延不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最后,孔子念诵《周易,天地为之一颤,天际垂落万千玄黄之气,紫气东来三万里,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冥冥之虚无之中,命运长河波澜起伏,一只麒麟踏波而出,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麕,乃是上古神兽,秉承仁义之德,所以是祥瑞灵兽。

    此麒麟鳞甲鲜明,却是云纹之状,五彩之色,艳若彩虹,福寿紫气萦绕随身,在四蹄之处汇聚成云彩,彩云之上遍生四枝五彩莲花,清净馨香。

    背负一画卷,却是河图洛书之象,上面不断演化《三坟》、《五典》经书,一个个瑞气千条,宝光莹莹。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三坟》又分三部分:一是天皇伏羲氏的《山坟》,二是人皇神农氏的《气坟》,三是地皇轩辕氏的《形坟》。

    伏羲氏的《山坟》被夏人演绎为《连山》;神农氏的《气坟》被商人演绎为《归藏》,轩辕氏的《形坟》被周人演绎为《周易》。

    《三坟》源头乃是伏羲氏的《山坟》。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麒麟驾云而来,直落九天,驾临春秋阁,来到孔子面前,前蹄跪倒,叩不已,献上三皇五帝之**,此乃无上道经,三皇道果其中。

    孔子星眸之中慧光流转,抚摸三尺白须,仰天长叹道:“昔日,仲尼闻麒麟遇难而不作《春秋》,以麒麟被捕而视之为不祥,今日幸赖诸位相助,得三皇功德道果,却是麒麟献瑞,因果之数,当真玄妙”

    话音刚落,麒麟后背上托举的画卷突然化作一道彩虹,飞落孔子头顶,在其庆云之上掀起滔天骇浪,须臾,孔子遍体生光,其光无形无色,却是清香四溢,照耀诸天,洞彻幽冥,普天同庆,龙吟凤鸣,天降祥瑞。

    脑后闪现一轮玄黄金轮,乃是功德金轮,奖励孔子教化之德,从此人族在天地之间开始有了立身处世之循法,不再粗俗无礼,不闻道德,不通礼乐。

    “哈哈,贫道慈航恭喜儒门圣人孔仲尼大贤证道,成就三皇教化功德道果,从此万劫不坏,不堕轮回,无量天尊”</p>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