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55 章
“师父,这狮驼国被大鹏金翅雕霸占五百年,想来不知有多少人枉死,才有积攒成今日的怨气,以至于师父你无法休息好。”朱清迷迷糊糊中,似乎听到门外悟空的声音传来,睁开眼睛,又披上衣服,变化了男人的模样,才从房间里走出来,入目的是无精打采的唐僧以及立于两侧的悟空和沙僧。
“这是怎么个情况?”朱清走到唐僧跟前打量了一下几人,发现大家似乎都没睡好。
“城中多怨气,师父整夜不得安生,做了一夜的噩梦,被恶鬼追逐。”沙僧解释道。
“唔?”朱清挠挠头,想问自己怎么没感觉到,想了想,又把话咽了下去看着唐僧。
“原来如此,悟空,你可有办法,我若在此开法事,念经引亡魂安息,恐怕几年都无法消除这城中的怨气。”唐僧叹了口气说道。
“师父,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是师父你想为这城中丧命的人念经超度,就不会去想需要多少时日。”悟空立在一旁说道。
“悟空,若是平时,即使花上十年时间,为师也无所畏惧,只是这西天取经是大事,若是耽搁了。”唐僧说着说着,也觉得自己不对,于是停住了话语。
朱清还是有些迷糊,于是继续用迷茫的眼神看着三人。
“师父他想为城中百姓超度,又怕时间太长,耽误了取经大事,正在犹豫。”沙僧概括了一下一早上三人纠结的事情。
“那我们四人一起来超度不就好了,一人念一次,四个人一起,不就是四次么。”朱清挠头问道。
“一场法事需要多少和尚同时诵读往生咒,死者亡魂才能往生得以安息,这里没有香烛,没有尸骨,又没有香堂,即使念往生咒,也没有受众。”唐僧说道。
朱清听了这话,也没了言语,转身回了房间,穿好了衣服才又出来,然后又闷头走到城中,拿起箫,吹起了往生咒的曲调。没多久,跟出来的唐僧和悟空沙僧三人就看见城里曾经四散的人皮人骨自发的站了起来,不知道受了什么控制一样,一步步的朝着朱清身边走来,甚至地里面还时不时又人骨钻出。
唐僧见了这场面,吓得脸色发白,双股颤颤,想走又没有力气。
悟空似乎理解了朱清的意思,按住唐僧说道:“师父,八戒他吹箫将这城中所有生前留下皮骨的人都召唤过来,您就安心诵读往生咒,替这帮人超生好了。我和沙师弟也在一旁帮忙,您无需害怕。”
唐僧环顾四周,发现这场面虽壮观吓人,却没有那副人骨靠近自己,似乎停留在一个边界之处,可能是被朱清控制的原因。
深吸了一口气,唐僧放松心态,席地而坐,想到这些人所遭受的无妄之灾,亡魂多少年都无法安息,心中一片悲悯,甚至一想到这造孽的人,还是佛门中人,只能连连摇头。
往生咒一遍遍响起,悟空沙僧在一旁跟着默诵了几遍,能够顺利背诵的时候,也开口诵读,周围一片鬼哭狼吼,声音震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鹏,你既然投身佛门,就要为你这五百年所做的事情负责。
朱清闭上眼睛,在箫声中强行注入自己的功力,以让这声音能传播的更远。
一排排的人皮人骨倒下,又迅速归于尘土,又是一排排人皮人骨涌上来,跪地垂听;亡魂得以往生,几日之后,在三人的帮助之下,这城中积聚五百年来的怨气满满散去,太阳的光线再次投射在这片大地之上。此时节,虽是秋风瑟瑟,万物萧条,却又于萧瑟之中见得生机。唐僧睁开眼睛,看着满城景色,心中无限感慨。
“悟空,悟能悟净,你三人可是有所感悟,这三天下来,能将满城亡魂超度,不知为何,为师心中已无恐惧之感,甚至觉得,日后即便再遇困难,也必定会有神助。”
“师父此时不饿肚子么?”朱清摸摸自己空空的肚子,有些委屈的问道,其实,三天不吃饭,对于朱清来说,已经不碍事了,只是,总是想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如此说来,为师还真有些饿了。”唐僧红着脸,捂着自己的肚子说道,惹得悟空和沙僧强忍笑意。
“师父,这城里的东西都吃的差不多了,我们上路,采点果子暂时充饥吧。”悟空建议,唐僧觉得有理,欣然同意,师徒四人这才重新打点行装,继续西行。
“悟空,你说这狮驼国,日后,应该会有人吧。”白马上的唐僧问道。
“啊,这地方风水不错,我们又将城中冤死的人超度了,想来,日后会再现生机的。”悟空咬了一口手中的苹果,满不在乎的说道。
“但愿如此吧。”唐僧回头望向狮驼国方向,喃喃自语,虽然目光之内,已看不见城池影子,但是,却好像还能感受到国中的气息一般。
四人又行进了几月,秋去冬来,唐僧加了棉衣,只觉得此地冬日竟比长安还要冷些,于是牵马走的日子还要多于骑马前行,只是脚程上,慢了些许。
当初狮驼国一事,悟空如何同唐僧解释的,朱清不得而知,而沙僧是否知道真实情况,朱清也无法判断,心中有疑惑,却也不好开口,后来见大家都没再提狮驼国内的事情,也就放下了心思,不再去想。
这一日,四人见到远处有城池,不禁各个面露喜色。原来冬日赶路,却不似夏秋季节那般自在,在山岭里寻得暖和避风之处歇息已经不易,现在见到城市,想到会有床铺房间,甚至是米面粮食,自然喜上眉梢,加快了脚步,来到城门前。
悟空见有一老军,此刻正在向阳的墙下,避风而睡,于是走上前去,摇了摇此人,见他醒了,才问道:“长官,此处是何地,城中可有帝王?”
那老者睡得迷糊,醒了见到悟空这副模样,吓得半天不敢讲话,悟空又耐着性子问了一遍,这老者才结结巴巴的说道:“此处,原,原唤作比丘国,如,如今,改名小子城了,帝王,也,也是有的。”
悟空转身将老者说的情况告诉给唐僧,几人都听见那老者喃喃自语说自己看到雷公了,一定是做梦等等,然后又闭着眼睛睡了过去,都笑了一下,没有再叫醒老军,进入月城,打算觐见陛下,倒换关文。
“此时已是正午,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先落脚,化些斋菜,顺便问问为何这比丘国要改名小子国,为师总是觉得,这城中虽然人潮涌动,却总是显得有些萧条。”唐僧此时牵着马,一边走,一边说。
“师父,这怎么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着个竹笼子啊?”朱清看着这一个个的笼子,又想到了那小子国的名字,心中大概有了猜测,于是善意提醒。
唐僧这才将视线放在路旁脚下的位置,发现一条长龙,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用五彩段子做幔布,遮了起来。
“悟净,你可能猜透这中间的意思?”唐僧猜不透其中意思,于是又问向来少言的沙僧。
“家家门口都有这鹅笼,大小相似,又用五彩幔布遮挡,虽不知里面是什么,想想,要么是这国中风俗,要么是国王命令,才能令国人都有如此举动。”沙僧推测道。
“我去看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悟空说完,就要上前,却被朱清拦住。
“大师兄,不管是哪一种,既然用幔布遮住,必然是不想被外人所知,如果明目张胆掀开幔布,恐怕会惹来麻烦。”沙僧劝阻。
悟空觉得有理,于是变化里蜜蜂在各个鹅笼之中钻来钻去,只是回来时,脸色十分难看。
“怎么,里面是什么?”唐僧问道。
“孩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只有五岁,且都是男孩,没有女子,不知为何。”
唐僧听了此话,心中忧疑,想不通是什么样的风俗让家家户户把如此稚子放进鹅笼。正在思考,却见衙门在前方不远之处,转念一想,对几人说道:“前方是金庭驿馆,我们先进去休息,然后找人询问下情况,我想这比丘国改名小子国,一定和这街边的孩子们有关。”
三人听了此话,点头同意。唐僧进了驿馆,报明来意,官人安排了食宿之后,又告知明日早朝方能倒换关文,唐僧谢过之后,又安排朱清准备了四人的斋饭,时隔几月,终于吃到米粮蔬菜的感觉还真是美好。
吃饱了之后,唐僧在驿馆之内四处走动,消化饭食,朱清收拾碗筷,沙僧悟空意外的凑在一起,不知道研究些什么,过了一会儿,等朱清回到厢房,发现唐僧竟然拖回驿丞,旁边还有悟空沙僧,看样子竟像是等自己的模样。
“师父这番阵仗,可是有事?”朱清站在门口,迟疑了一下问道。
唐僧点点头,又示意朱清将门关好,朱清照做后,走到桌前,坐了下来问道:“大家这个状态,好生奇怪,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悟空点点头说道:“方才师父在外询问驿丞鹅笼一事,大家在等你回来,听这驿丞解释,免得你回来又要说第二遍。”
朱清一边给几人倒水一边问道:“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以致如此小心?”
那驿丞喝了水,重重的叹了口气,将这小子国改名的由来,缓缓说给几人听。
“设这鹅笼,乃是当今国主无道。此国本名比丘国,只是近来民谣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有一打扮道人模样的老人,携一年方十六的女子入宫。传言这女子容貌娇俊,貌若观音,而那老人将这女子献给陛下,陛下爱其美色,宠幸后宫,号美后。近来更是专宠美后,后宫其他女子,全无正眼相待。只是陛下昼夜贪欢,如今弄得精神疲倦,饮食少进,命在须臾。那进贤美后的道人说又海外秘方,可延年益寿,只是药材准备齐全,唯独缺了药引,这药引子竟是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得心肝!”
说到此处,这驿丞面露痛苦之色,想来自己的孩儿也在那鹅笼之内。
换了口气,驿丞接着说道:“国王无道,竟也听信这道人之言,命全国百姓交出自家孩儿,凑齐这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儿。大家惧怕王法,只能将自家孩儿关入鹅笼之内,却不敢啼哭,于是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
唐僧听了驿丞说了此话,不禁落泪,忍了半响,却终究没有忍住,起身骂道:“此乃昏君,昏君,你为贪欢爱美,弄出病来,却要这么多稚子陪送性命,此举可是寒了国人之心,即使求得长生,又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
驿丞听了此话,大惊失色,急忙捂住唐僧的嘴,眼神示意,谨防隔墙有耳。
“这是怎么个情况?”朱清走到唐僧跟前打量了一下几人,发现大家似乎都没睡好。
“城中多怨气,师父整夜不得安生,做了一夜的噩梦,被恶鬼追逐。”沙僧解释道。
“唔?”朱清挠挠头,想问自己怎么没感觉到,想了想,又把话咽了下去看着唐僧。
“原来如此,悟空,你可有办法,我若在此开法事,念经引亡魂安息,恐怕几年都无法消除这城中的怨气。”唐僧叹了口气说道。
“师父,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是师父你想为这城中丧命的人念经超度,就不会去想需要多少时日。”悟空立在一旁说道。
“悟空,若是平时,即使花上十年时间,为师也无所畏惧,只是这西天取经是大事,若是耽搁了。”唐僧说着说着,也觉得自己不对,于是停住了话语。
朱清还是有些迷糊,于是继续用迷茫的眼神看着三人。
“师父他想为城中百姓超度,又怕时间太长,耽误了取经大事,正在犹豫。”沙僧概括了一下一早上三人纠结的事情。
“那我们四人一起来超度不就好了,一人念一次,四个人一起,不就是四次么。”朱清挠头问道。
“一场法事需要多少和尚同时诵读往生咒,死者亡魂才能往生得以安息,这里没有香烛,没有尸骨,又没有香堂,即使念往生咒,也没有受众。”唐僧说道。
朱清听了这话,也没了言语,转身回了房间,穿好了衣服才又出来,然后又闷头走到城中,拿起箫,吹起了往生咒的曲调。没多久,跟出来的唐僧和悟空沙僧三人就看见城里曾经四散的人皮人骨自发的站了起来,不知道受了什么控制一样,一步步的朝着朱清身边走来,甚至地里面还时不时又人骨钻出。
唐僧见了这场面,吓得脸色发白,双股颤颤,想走又没有力气。
悟空似乎理解了朱清的意思,按住唐僧说道:“师父,八戒他吹箫将这城中所有生前留下皮骨的人都召唤过来,您就安心诵读往生咒,替这帮人超生好了。我和沙师弟也在一旁帮忙,您无需害怕。”
唐僧环顾四周,发现这场面虽壮观吓人,却没有那副人骨靠近自己,似乎停留在一个边界之处,可能是被朱清控制的原因。
深吸了一口气,唐僧放松心态,席地而坐,想到这些人所遭受的无妄之灾,亡魂多少年都无法安息,心中一片悲悯,甚至一想到这造孽的人,还是佛门中人,只能连连摇头。
往生咒一遍遍响起,悟空沙僧在一旁跟着默诵了几遍,能够顺利背诵的时候,也开口诵读,周围一片鬼哭狼吼,声音震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鹏,你既然投身佛门,就要为你这五百年所做的事情负责。
朱清闭上眼睛,在箫声中强行注入自己的功力,以让这声音能传播的更远。
一排排的人皮人骨倒下,又迅速归于尘土,又是一排排人皮人骨涌上来,跪地垂听;亡魂得以往生,几日之后,在三人的帮助之下,这城中积聚五百年来的怨气满满散去,太阳的光线再次投射在这片大地之上。此时节,虽是秋风瑟瑟,万物萧条,却又于萧瑟之中见得生机。唐僧睁开眼睛,看着满城景色,心中无限感慨。
“悟空,悟能悟净,你三人可是有所感悟,这三天下来,能将满城亡魂超度,不知为何,为师心中已无恐惧之感,甚至觉得,日后即便再遇困难,也必定会有神助。”
“师父此时不饿肚子么?”朱清摸摸自己空空的肚子,有些委屈的问道,其实,三天不吃饭,对于朱清来说,已经不碍事了,只是,总是想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
“如此说来,为师还真有些饿了。”唐僧红着脸,捂着自己的肚子说道,惹得悟空和沙僧强忍笑意。
“师父,这城里的东西都吃的差不多了,我们上路,采点果子暂时充饥吧。”悟空建议,唐僧觉得有理,欣然同意,师徒四人这才重新打点行装,继续西行。
“悟空,你说这狮驼国,日后,应该会有人吧。”白马上的唐僧问道。
“啊,这地方风水不错,我们又将城中冤死的人超度了,想来,日后会再现生机的。”悟空咬了一口手中的苹果,满不在乎的说道。
“但愿如此吧。”唐僧回头望向狮驼国方向,喃喃自语,虽然目光之内,已看不见城池影子,但是,却好像还能感受到国中的气息一般。
四人又行进了几月,秋去冬来,唐僧加了棉衣,只觉得此地冬日竟比长安还要冷些,于是牵马走的日子还要多于骑马前行,只是脚程上,慢了些许。
当初狮驼国一事,悟空如何同唐僧解释的,朱清不得而知,而沙僧是否知道真实情况,朱清也无法判断,心中有疑惑,却也不好开口,后来见大家都没再提狮驼国内的事情,也就放下了心思,不再去想。
这一日,四人见到远处有城池,不禁各个面露喜色。原来冬日赶路,却不似夏秋季节那般自在,在山岭里寻得暖和避风之处歇息已经不易,现在见到城市,想到会有床铺房间,甚至是米面粮食,自然喜上眉梢,加快了脚步,来到城门前。
悟空见有一老军,此刻正在向阳的墙下,避风而睡,于是走上前去,摇了摇此人,见他醒了,才问道:“长官,此处是何地,城中可有帝王?”
那老者睡得迷糊,醒了见到悟空这副模样,吓得半天不敢讲话,悟空又耐着性子问了一遍,这老者才结结巴巴的说道:“此处,原,原唤作比丘国,如,如今,改名小子城了,帝王,也,也是有的。”
悟空转身将老者说的情况告诉给唐僧,几人都听见那老者喃喃自语说自己看到雷公了,一定是做梦等等,然后又闭着眼睛睡了过去,都笑了一下,没有再叫醒老军,进入月城,打算觐见陛下,倒换关文。
“此时已是正午,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先落脚,化些斋菜,顺便问问为何这比丘国要改名小子国,为师总是觉得,这城中虽然人潮涌动,却总是显得有些萧条。”唐僧此时牵着马,一边走,一边说。
“师父,这怎么每家每户门前都放着个竹笼子啊?”朱清看着这一个个的笼子,又想到了那小子国的名字,心中大概有了猜测,于是善意提醒。
唐僧这才将视线放在路旁脚下的位置,发现一条长龙,家家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用五彩段子做幔布,遮了起来。
“悟净,你可能猜透这中间的意思?”唐僧猜不透其中意思,于是又问向来少言的沙僧。
“家家门口都有这鹅笼,大小相似,又用五彩幔布遮挡,虽不知里面是什么,想想,要么是这国中风俗,要么是国王命令,才能令国人都有如此举动。”沙僧推测道。
“我去看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悟空说完,就要上前,却被朱清拦住。
“大师兄,不管是哪一种,既然用幔布遮住,必然是不想被外人所知,如果明目张胆掀开幔布,恐怕会惹来麻烦。”沙僧劝阻。
悟空觉得有理,于是变化里蜜蜂在各个鹅笼之中钻来钻去,只是回来时,脸色十分难看。
“怎么,里面是什么?”唐僧问道。
“孩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只有五岁,且都是男孩,没有女子,不知为何。”
唐僧听了此话,心中忧疑,想不通是什么样的风俗让家家户户把如此稚子放进鹅笼。正在思考,却见衙门在前方不远之处,转念一想,对几人说道:“前方是金庭驿馆,我们先进去休息,然后找人询问下情况,我想这比丘国改名小子国,一定和这街边的孩子们有关。”
三人听了此话,点头同意。唐僧进了驿馆,报明来意,官人安排了食宿之后,又告知明日早朝方能倒换关文,唐僧谢过之后,又安排朱清准备了四人的斋饭,时隔几月,终于吃到米粮蔬菜的感觉还真是美好。
吃饱了之后,唐僧在驿馆之内四处走动,消化饭食,朱清收拾碗筷,沙僧悟空意外的凑在一起,不知道研究些什么,过了一会儿,等朱清回到厢房,发现唐僧竟然拖回驿丞,旁边还有悟空沙僧,看样子竟像是等自己的模样。
“师父这番阵仗,可是有事?”朱清站在门口,迟疑了一下问道。
唐僧点点头,又示意朱清将门关好,朱清照做后,走到桌前,坐了下来问道:“大家这个状态,好生奇怪,可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悟空点点头说道:“方才师父在外询问驿丞鹅笼一事,大家在等你回来,听这驿丞解释,免得你回来又要说第二遍。”
朱清一边给几人倒水一边问道:“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以致如此小心?”
那驿丞喝了水,重重的叹了口气,将这小子国改名的由来,缓缓说给几人听。
“设这鹅笼,乃是当今国主无道。此国本名比丘国,只是近来民谣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有一打扮道人模样的老人,携一年方十六的女子入宫。传言这女子容貌娇俊,貌若观音,而那老人将这女子献给陛下,陛下爱其美色,宠幸后宫,号美后。近来更是专宠美后,后宫其他女子,全无正眼相待。只是陛下昼夜贪欢,如今弄得精神疲倦,饮食少进,命在须臾。那进贤美后的道人说又海外秘方,可延年益寿,只是药材准备齐全,唯独缺了药引,这药引子竟是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得心肝!”
说到此处,这驿丞面露痛苦之色,想来自己的孩儿也在那鹅笼之内。
换了口气,驿丞接着说道:“国王无道,竟也听信这道人之言,命全国百姓交出自家孩儿,凑齐这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儿。大家惧怕王法,只能将自家孩儿关入鹅笼之内,却不敢啼哭,于是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
唐僧听了驿丞说了此话,不禁落泪,忍了半响,却终究没有忍住,起身骂道:“此乃昏君,昏君,你为贪欢爱美,弄出病来,却要这么多稚子陪送性命,此举可是寒了国人之心,即使求得长生,又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
驿丞听了此话,大惊失色,急忙捂住唐僧的嘴,眼神示意,谨防隔墙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