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
因为安全基地的事情,原本镇上还有不少人住着,如今是几乎看不见什么人了,村民们也没有吃亏,那些人都觉得很多东西去了基地之后都有,因此,笨重一点的东西不好带的东西几乎全部给处理了。
那阵子,陈瑾他们着实淘换了不少好东西,旧家具、旧衣服、被子什么的就不说了,锅碗瓢盆也淘了不少,甚至还淘到了一架老式的踏板缝纫机,这可是好东西。而这些甚至换不到等重的粮食,那些急于离开,在冬天来临之前到达安全基地的人为了换取到足够的粮食,也只能将这些东西贱卖。这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东西质量很有保证,而且看起来也保存的很好,甚至没有一点铁锈。
当然,村民们或多或少也换了一些东西,衣服什么的是要换的,如今没有地方买了,以后坏掉了,总不能没有换的,还有孩子的衣服,孩子穿衣服本来就费,而且本来就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更容易坏,因此还不如多换点放家里,无论是要改,还是要缝缝补补,都用得上。最受欢迎的是各种毛衣毛裤,拆下来回去自己打,天冷下来就用得上。
而近乎废弃的镇子最终也差不多没了,人们拆下了镇子上能用的东西,包括了没人住的房子上的门窗、水管、钢筋乃至电线,甚至是砖瓦,用三轮车、板车、小推车往家运,更有一些担心没办法安全到达安全基地,因此没有跟着离开的人干脆直接就在镇子上能找到的空地上种起了土豆红薯,原本就有人在那些用于绿化的花坛中种些青菜小葱什么的,如今自然成了留下来的人的所有物,甚至为了一小把葱,他们都能大打出手,镇上很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因为在农村里面没有地或者地比较少,很多人开始拿着各种工具,将本来就不怎么结实的水泥路面给刨开,露出下面的泥土来,整理出来,以前扔点垃圾,大家都要叫骂一阵,如今他们也不觉得脏臭了,直接就翻了地,将能够收集到的粪肥都倒到了这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打算来年就用来种地。一些还算完整的房子被他们鼓捣成了暖房,从地里面运了大批的泥土,铺在地上,在里面种上各种东西,虽说房子里面缺少阳光,但是对土豆什么的,并没有太多的影响。若是注意保暖,到了冬天,他们甚至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
这很显然启发了村民们,村民们多半是在大棚里面干过活的,自然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道,各自更是抓紧了时间,到镇子上捡了一些砖头瓦片回来,虽说多半是碎的,不过,盖个暖棚罢了,就算用一年就塌掉,回头再盖起来也不费事,这会儿正好也没什么事情,自然大家都开始热火朝天盖起了暖棚,陈瑾自然也跟风,在院子里面盖了个暖棚,里面直接放了两个淘回来的货架,在货架上摆放了些装满了泥土的塑料盆、破了的搪瓷盆什么的,然后种上了一些小青菜蒜苗之类的植株比较矮的蔬菜,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忙活了一阵子,便到了收获的时节,收成并不怎么好,这边的玉米品种并非最好的,不过亩产一般也能达到八百多公斤,当然,这是在条件好的情况下,有足够的肥料,没有什么病虫灾害。
事实上,玉米是极耗地力的作物,没有足够的肥料,自然长不好,而且如今也没有农药什么的,但看玉米秸秆都是甜的,就知道这玩意很招惹虫子,也容易得一些病,没有农药,这些问题都不好处理。
科技将人类惯坏了,同样,科技的发展在导致了某些物种灭绝的同时,也促进了一些物种疯狂的进化,不说进化速度足以叫科学家瞠目结舌的细菌病毒,单说一些人类一直在对抗的害虫,随着农药的使用,它们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如今没有农药了,更是大肆地繁衍起来。因此红薯和土豆的收成也不如去年,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很多都有被地里的虫子啃坏了的痕迹,这样的红薯,自然不耐储藏,只能用来做红薯粉或者是干脆切开来晒干,当然,这样做出来的红薯粉或者是红薯干自然味道不会太好,可是到了这种时候,谁会注意口味问题呢!
大家都忧心忡忡,心里琢磨着若是冬天跟去年一样,麦子肯定是种不起来的,还不如先不种东西了,好好施点肥,深耕一下,蓄养一下地力。按理说,这样的地应该种点豆子什么的,但是豆子的产量不高,也不怎么容易消化,因此当做粮食吃,那是不行的,种上个半亩地,用来吃青豆,榨油,或者是自家磨点豆浆,点上一些豆腐,捂上点豆芽,那是可以的,可是真要当做粮食来种,那就有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地太少了,要是人均耕地再多个一半,大家就能下定决心进行轮作了。问题是耕地不足,大家还能怎么办呢?这边能够开发的土地资源早就开发得差不多了,想要开荒都没地开去。
无论收获多少,事情还是要做的,完好的红薯和土豆要藏在地窖里面,其余的不怎么好的也要尽快处理,该洗洗干净切片的要切片,该磨粉的也要磨粉。地里面既然出现了害虫,自然要注意,不管怎么样,起码要深耕,正好趁着冬天的时候,将虫卵翻出来,然后严寒的天气自然会将绝大部分虫卵消灭掉,不过这可是个大工程。没有拖拉机,只能靠人力,这实在很考验人的力气。
在等待冬天来临的这段时间里面,大家都很忙,陈瑾他们再次跑了一趟海边,又换取了一批食盐回来。海边原本驻扎的驻军如今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另外的人根据上面的命令,都去了安全基地那边驻防。留下的人日子算不上好过,他们手中的资源也有限,虽说掌握着这边的盐场,但是如今除了跟周边的人交换粮食和物资之外,大半都要提供给安全基地,当然,安全基地也会定期给他们送来一部分必需的物资,只是相比较而言,利润肯定比不上之前,因此,粮食交换食盐的兑换率又被抬高了一些,四斤才能换到一斤粗盐,人们也没办法,只得认栽,总比直接从盐贩子手里换要来的便宜。
陈瑾和白靖跟几个驻军套了半天关系,希望他们能够帮着注意一些,是不是能够想办法找头牛,他们会用粮食来换。那些驻军听说他们在村子里弄了暖棚种一些蔬菜之后,也希望他们下次过去的时候,带点放得住的蔬菜过去。虽说部队上物资还算充足,饿不着他们,没有肉类,他们也能在海里面捕捞一些海鱼补充蛋白质,可是,绿色蔬菜却极为紧缺,毕竟海边上的地根本不适合种植,他们想要补充一些必备的元素,只能通过原本储藏的一些维生素片,他们能够吃到的所谓蔬菜,根本就是海里面捞到的海带紫菜,即使是这些,也不是经常吃得到的。
陈瑾代表村民跟那些驻军做了些口头上的约定,驻军会想办法留意他们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比如说他们会看看能不能从安全基地弄到农药化肥之类的东西,而村民们也要尽力满足驻军的一些额外的需要,比如说,他们下次过来,可以帮他们带一些鸡鸭猪肉,鸡蛋之类的也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加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如果有这些,他们可以以优惠的价格向村民们提供食盐,还有一些海制品。
村民们对海制品不在乎,让他们心动的还是农药化肥之类的东西,他们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决定回去之后,让村里的人多养些鸡鸭什么的,自家日子可以困难一点,不过,若是能弄到化肥农药,就能够保证下一年的粮食收获,如今紧巴一些,也是值得的。
这边跟那些驻军磨着嘴皮子讨价还价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也闲不下来,已经有了两年严冬的经验,他们如今自然准备得更加充分,火炕已经被折腾出来了,炕上还要铺上厚厚的棉花胎褥子,农村里的被子大多沉重,都是实打实的棉花胎,如今几乎没人种棉花了,暂时也找不到会弹棉被的人,大家只能拆了被面,然后往里面再塞上一床棉胎缝好,多加几床棉被,虽然盖在身上重一些,不过这样才不会将热乎气给漏出去,睡觉才暖和。
毛衣毛裤也要重新织,款式什么的都不用考虑了,那些所谓的流行款式看着中看,其实四面透风,穿身上不被冻着才怪,直接都织得密密实实的,棉衣棉裤也要准备,以前买的那些什么羽绒服之类的,如今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还不如传统的棉衣保暖。
就在大家还在忙着准备的时候,温度再次骤降,冬天来了!
那阵子,陈瑾他们着实淘换了不少好东西,旧家具、旧衣服、被子什么的就不说了,锅碗瓢盆也淘了不少,甚至还淘到了一架老式的踏板缝纫机,这可是好东西。而这些甚至换不到等重的粮食,那些急于离开,在冬天来临之前到达安全基地的人为了换取到足够的粮食,也只能将这些东西贱卖。这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东西质量很有保证,而且看起来也保存的很好,甚至没有一点铁锈。
当然,村民们或多或少也换了一些东西,衣服什么的是要换的,如今没有地方买了,以后坏掉了,总不能没有换的,还有孩子的衣服,孩子穿衣服本来就费,而且本来就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更容易坏,因此还不如多换点放家里,无论是要改,还是要缝缝补补,都用得上。最受欢迎的是各种毛衣毛裤,拆下来回去自己打,天冷下来就用得上。
而近乎废弃的镇子最终也差不多没了,人们拆下了镇子上能用的东西,包括了没人住的房子上的门窗、水管、钢筋乃至电线,甚至是砖瓦,用三轮车、板车、小推车往家运,更有一些担心没办法安全到达安全基地,因此没有跟着离开的人干脆直接就在镇子上能找到的空地上种起了土豆红薯,原本就有人在那些用于绿化的花坛中种些青菜小葱什么的,如今自然成了留下来的人的所有物,甚至为了一小把葱,他们都能大打出手,镇上很是混乱了一段时间。
因为在农村里面没有地或者地比较少,很多人开始拿着各种工具,将本来就不怎么结实的水泥路面给刨开,露出下面的泥土来,整理出来,以前扔点垃圾,大家都要叫骂一阵,如今他们也不觉得脏臭了,直接就翻了地,将能够收集到的粪肥都倒到了这些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打算来年就用来种地。一些还算完整的房子被他们鼓捣成了暖房,从地里面运了大批的泥土,铺在地上,在里面种上各种东西,虽说房子里面缺少阳光,但是对土豆什么的,并没有太多的影响。若是注意保暖,到了冬天,他们甚至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
这很显然启发了村民们,村民们多半是在大棚里面干过活的,自然知道其中的一些门道,各自更是抓紧了时间,到镇子上捡了一些砖头瓦片回来,虽说多半是碎的,不过,盖个暖棚罢了,就算用一年就塌掉,回头再盖起来也不费事,这会儿正好也没什么事情,自然大家都开始热火朝天盖起了暖棚,陈瑾自然也跟风,在院子里面盖了个暖棚,里面直接放了两个淘回来的货架,在货架上摆放了些装满了泥土的塑料盆、破了的搪瓷盆什么的,然后种上了一些小青菜蒜苗之类的植株比较矮的蔬菜,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忙活了一阵子,便到了收获的时节,收成并不怎么好,这边的玉米品种并非最好的,不过亩产一般也能达到八百多公斤,当然,这是在条件好的情况下,有足够的肥料,没有什么病虫灾害。
事实上,玉米是极耗地力的作物,没有足够的肥料,自然长不好,而且如今也没有农药什么的,但看玉米秸秆都是甜的,就知道这玩意很招惹虫子,也容易得一些病,没有农药,这些问题都不好处理。
科技将人类惯坏了,同样,科技的发展在导致了某些物种灭绝的同时,也促进了一些物种疯狂的进化,不说进化速度足以叫科学家瞠目结舌的细菌病毒,单说一些人类一直在对抗的害虫,随着农药的使用,它们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如今没有农药了,更是大肆地繁衍起来。因此红薯和土豆的收成也不如去年,明显小了很多,而且很多都有被地里的虫子啃坏了的痕迹,这样的红薯,自然不耐储藏,只能用来做红薯粉或者是干脆切开来晒干,当然,这样做出来的红薯粉或者是红薯干自然味道不会太好,可是到了这种时候,谁会注意口味问题呢!
大家都忧心忡忡,心里琢磨着若是冬天跟去年一样,麦子肯定是种不起来的,还不如先不种东西了,好好施点肥,深耕一下,蓄养一下地力。按理说,这样的地应该种点豆子什么的,但是豆子的产量不高,也不怎么容易消化,因此当做粮食吃,那是不行的,种上个半亩地,用来吃青豆,榨油,或者是自家磨点豆浆,点上一些豆腐,捂上点豆芽,那是可以的,可是真要当做粮食来种,那就有问题了,归根结底,还是地太少了,要是人均耕地再多个一半,大家就能下定决心进行轮作了。问题是耕地不足,大家还能怎么办呢?这边能够开发的土地资源早就开发得差不多了,想要开荒都没地开去。
无论收获多少,事情还是要做的,完好的红薯和土豆要藏在地窖里面,其余的不怎么好的也要尽快处理,该洗洗干净切片的要切片,该磨粉的也要磨粉。地里面既然出现了害虫,自然要注意,不管怎么样,起码要深耕,正好趁着冬天的时候,将虫卵翻出来,然后严寒的天气自然会将绝大部分虫卵消灭掉,不过这可是个大工程。没有拖拉机,只能靠人力,这实在很考验人的力气。
在等待冬天来临的这段时间里面,大家都很忙,陈瑾他们再次跑了一趟海边,又换取了一批食盐回来。海边原本驻扎的驻军如今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另外的人根据上面的命令,都去了安全基地那边驻防。留下的人日子算不上好过,他们手中的资源也有限,虽说掌握着这边的盐场,但是如今除了跟周边的人交换粮食和物资之外,大半都要提供给安全基地,当然,安全基地也会定期给他们送来一部分必需的物资,只是相比较而言,利润肯定比不上之前,因此,粮食交换食盐的兑换率又被抬高了一些,四斤才能换到一斤粗盐,人们也没办法,只得认栽,总比直接从盐贩子手里换要来的便宜。
陈瑾和白靖跟几个驻军套了半天关系,希望他们能够帮着注意一些,是不是能够想办法找头牛,他们会用粮食来换。那些驻军听说他们在村子里弄了暖棚种一些蔬菜之后,也希望他们下次过去的时候,带点放得住的蔬菜过去。虽说部队上物资还算充足,饿不着他们,没有肉类,他们也能在海里面捕捞一些海鱼补充蛋白质,可是,绿色蔬菜却极为紧缺,毕竟海边上的地根本不适合种植,他们想要补充一些必备的元素,只能通过原本储藏的一些维生素片,他们能够吃到的所谓蔬菜,根本就是海里面捞到的海带紫菜,即使是这些,也不是经常吃得到的。
陈瑾代表村民跟那些驻军做了些口头上的约定,驻军会想办法留意他们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比如说他们会看看能不能从安全基地弄到农药化肥之类的东西,而村民们也要尽力满足驻军的一些额外的需要,比如说,他们下次过来,可以帮他们带一些鸡鸭猪肉,鸡蛋之类的也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加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如果有这些,他们可以以优惠的价格向村民们提供食盐,还有一些海制品。
村民们对海制品不在乎,让他们心动的还是农药化肥之类的东西,他们自然满口答应了下来,决定回去之后,让村里的人多养些鸡鸭什么的,自家日子可以困难一点,不过,若是能弄到化肥农药,就能够保证下一年的粮食收获,如今紧巴一些,也是值得的。
这边跟那些驻军磨着嘴皮子讨价还价的时候,村子里的人也闲不下来,已经有了两年严冬的经验,他们如今自然准备得更加充分,火炕已经被折腾出来了,炕上还要铺上厚厚的棉花胎褥子,农村里的被子大多沉重,都是实打实的棉花胎,如今几乎没人种棉花了,暂时也找不到会弹棉被的人,大家只能拆了被面,然后往里面再塞上一床棉胎缝好,多加几床棉被,虽然盖在身上重一些,不过这样才不会将热乎气给漏出去,睡觉才暖和。
毛衣毛裤也要重新织,款式什么的都不用考虑了,那些所谓的流行款式看着中看,其实四面透风,穿身上不被冻着才怪,直接都织得密密实实的,棉衣棉裤也要准备,以前买的那些什么羽绒服之类的,如今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还不如传统的棉衣保暖。
就在大家还在忙着准备的时候,温度再次骤降,冬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