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纠结的一步
唐妈妈按唐秣设计的围巾样式给自己也织了一条,戴到单位去后深受大家好评,同事们纷纷请教,由此掀起了一股围巾热潮。唐妈妈大悦,回家后兴致勃勃地给家里人每人配备了好几条。
唐秣看着家里快堆成小山的围巾,无奈地摇了摇头。
“妈,你织那么多围巾干嘛,我们都有了。”
唐妈妈瞪了唐秣一眼,斥道:“你个没孝心的孩子,这是给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织的。”
唐秣缩了缩脖子,反驳道:“那也不用织这么多。”唐妈妈已经对围巾疯魔了,除了上班、吃饭和睡觉以外,无时无刻不在织围巾。“老年人容易受凉头疼,给爷爷奶奶他们织顶帽子吧。”
唐妈妈认真地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但又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围巾,一时为难起来。
“一直织围巾多没趣,再说围巾织法简单,您琢磨出再多的新花样,没几天就被别人学去了,那多划不来。”唐秣继续劝道。
“也是。”唐妈妈心有戚戚焉地点头,“那我这条完工后就改织帽子吧。”
反正这个冬天唐妈妈是和毛线君杠上了。
“我先回房做作业了。”
“嗯。”唐妈妈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唐秣耸了耸肩,叹口气,上楼去了。
做完作业,又看了会儿书,唐秣看时间还早,就整理了一下最近收集的和高新区有关的资料,又结合自己记忆中高新区日后的发展状况,下笔写了这一世的第一篇论文。
唐秣以“火炬计划”入题,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到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大致叙述了高新区的现状,接着参照国外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详细描述了高新区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联系和谐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框架很格式化,没办法,谁叫唐秣以前的导师写论文都是这种模板,他自己这样写还不说,还非要求他们也按照这样的套路写。几年磨练下来,唐秣一写论文就习惯性地套上这种思路,改也改不过来了。
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
前世时唐秣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对高新区肯定是不陌生的,至少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清楚的,比如说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机构“官衙化”,盲目追求外延式发展,等等。但是如何婉转地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以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身份,这就是个大问题了。而且其中还有些重要的东西她现在还没法说,像是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地方,她也就能谈一下“市场引导企业”什么的。
所以她把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这样的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论文写得很快,唐秣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可写完以后一看,可就犯了愁,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现在的年龄能写得出来的东西,笔锋太老练了。于是又蹙着眉头大修,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还是不甚满意。最后一咬牙,干脆怎么幼稚怎么来,语言口水话一点,逻辑混乱一点,格式乱七八糟一点,反正是改的惨不忍睹。
历时两天,唐秣终于定稿,又重新书写了一遍。誊抄时那个心情哟,真是胃疼肝疼各种疼。
这天放学回家,唐秣趁着老爸不在偷偷把自己的成果放到书房的书桌上,走出房间时像只斗败的公鸡,垂着脑袋浑身乏力。等到老爸回来,就更纠结了。既希望老爸能快点看到,又希望老爸永远不要看到。
吃完饭,唐爸爸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唐秣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电视机里传来一则讣告,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声响彻在耳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十四时四十五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乌兰夫同志……”
“乌兰夫上将去世了?”唐秣被这个消息吸引,顿时忘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唐志华看了一眼女儿,问:“你知道他?”
“蒙古王嘛,我听爷爷讲过他的故事。”
唐志华没再说话,肃穆地看完整个新闻联播节目,才上楼去了书房。
唐秣的心回落以后再次提了起来,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太不淡定了,可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老爸看到自己那篇几经修改的文章后会是怎样的反应,还好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缓冲,心情稍微有所平复。
唐秣决定去找点事情做,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看书,静不下心来;看电视,布景粗糙的电视剧各种适应不良;睡觉,时间还早,没有睡意……转了一圈,唐秣心烦意燥拿出纸笔,刷刷刷地开始写东西。
这次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论日本“泡沫经济”何时破灭》,题目够简单直接。
刚重生来的时候,她总是隔三岔五地就把后世的大事件拿出来默记一遍,那时她的小脑袋瓜容量太小,经常背着背着就睡觉了。长大了一些,她软软小小的手拿着父亲的钢笔写下一堆谁也看不懂的鬼画符。再之后,她不再刻意去记忆,甚至放任自己去遗忘。而现在,她似乎只剩下模模糊糊的印象,但慢慢去回想,又总能想起十之七八。
日本经济危机,她08年写论文的时候查过不少相关资料,某些特殊的数据至今还印象深刻。
近乎发泄地写完这篇经济散文,唐秣满意了。这才是她应有的水准嘛,她老爸手上那一篇渣文赶紧忘到爪哇国去。心满意足之下,集中了几个小时的精神顿时放松下来,整个人疲惫不堪,于是去洗漱睡觉。
一夜好梦。第二天早上秦婶来叫她吃早饭时她还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后果自然是上学差点来不及,急急忙忙地吃了几口早餐,飞一般冲出家门,也就忘了去关注老爸的反应。等到晚上回家,被告知老爸去外地考察去了,要后天才能回来,唐秣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越发纠结。
人有时候都有那么一点强迫症,明明不想在意但又不自觉地去想,而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不能想的,就好比你早上出门以后会想我到底有没有关灯,好像是关了又好像没关,记得是关了吧但潜意识里总有个念头告诉你实际上没关,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出门前忘了关灯,于是只好重新倒回去确认是不是真的关了灯,等回去一看,确实是关了灯的,于是长舒一口气。而当这种症状严重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你倒回去确认关灯后一出门又觉得自己好像没关灯,接着强迫自己重复之前的行为,周而复始。
唐秣现在就陷入了这种怪圈。她一边拼命地催眠自己要淡定淡定再淡定,可脑子里总会蹦出来一个画面:唐爸爸拿着她的文章边看边笑。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做了傻事,羞得脸颊发烫。如此循环往复,就愈加觉得自己的行为好傻好糗。
前世,她哪怕和男朋友第一次约会时都没有这样毛躁糟糕的表现。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决定写那篇文章有一时冲动的原因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让她不安的是,那几张薄薄的纸也许会改变原有的历史轨迹,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是她重生十三年来头一次主动去挥动那双蝴蝶翅膀,她不知道是否会引来一场风暴。她感觉她仿佛打开了一扇神秘莫测的禁区之门,里面漆黑深邃,远远看不到尽头。
以前旁观陈卫的所作所为,她可以毫无负担地淡然看待,甚至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但轮到她自己亲手去做的时候,那种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失魂落魄了两天,连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桌周科都发觉了她的不对劲,担忧地问她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她笑着摇头说没事,转头一看旁边也是一脸担心却欲言又止的陈卫,忽然就觉得自己其实是在钻牛角尖。不管平行时空的理论成不成立,这个时空已经出现了两个重生者,历史早就不同了,她的忧虑纯粹就是杞人忧天。
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放眼望去,窗外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唐秣看着家里快堆成小山的围巾,无奈地摇了摇头。
“妈,你织那么多围巾干嘛,我们都有了。”
唐妈妈瞪了唐秣一眼,斥道:“你个没孝心的孩子,这是给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织的。”
唐秣缩了缩脖子,反驳道:“那也不用织这么多。”唐妈妈已经对围巾疯魔了,除了上班、吃饭和睡觉以外,无时无刻不在织围巾。“老年人容易受凉头疼,给爷爷奶奶他们织顶帽子吧。”
唐妈妈认真地想了想,觉得挺有道理,但又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围巾,一时为难起来。
“一直织围巾多没趣,再说围巾织法简单,您琢磨出再多的新花样,没几天就被别人学去了,那多划不来。”唐秣继续劝道。
“也是。”唐妈妈心有戚戚焉地点头,“那我这条完工后就改织帽子吧。”
反正这个冬天唐妈妈是和毛线君杠上了。
“我先回房做作业了。”
“嗯。”唐妈妈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唐秣耸了耸肩,叹口气,上楼去了。
做完作业,又看了会儿书,唐秣看时间还早,就整理了一下最近收集的和高新区有关的资料,又结合自己记忆中高新区日后的发展状况,下笔写了这一世的第一篇论文。
唐秣以“火炬计划”入题,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形成到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批准建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大致叙述了高新区的现状,接着参照国外高新区的发展模式,详细描述了高新区的几种类型和各自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最后联系和谐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框架很格式化,没办法,谁叫唐秣以前的导师写论文都是这种模板,他自己这样写还不说,还非要求他们也按照这样的套路写。几年磨练下来,唐秣一写论文就习惯性地套上这种思路,改也改不过来了。
但这些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
前世时唐秣作为一个经济学博士,对高新区肯定是不陌生的,至少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清楚的,比如说产权关系不明晰,管理机构“官衙化”,盲目追求外延式发展,等等。但是如何婉转地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以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身份,这就是个大问题了。而且其中还有些重要的东西她现在还没法说,像是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地方,她也就能谈一下“市场引导企业”什么的。
所以她把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当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一个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这样的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论文写得很快,唐秣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千字。可写完以后一看,可就犯了愁,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现在的年龄能写得出来的东西,笔锋太老练了。于是又蹙着眉头大修,翻来覆去改了好几遍,还是不甚满意。最后一咬牙,干脆怎么幼稚怎么来,语言口水话一点,逻辑混乱一点,格式乱七八糟一点,反正是改的惨不忍睹。
历时两天,唐秣终于定稿,又重新书写了一遍。誊抄时那个心情哟,真是胃疼肝疼各种疼。
这天放学回家,唐秣趁着老爸不在偷偷把自己的成果放到书房的书桌上,走出房间时像只斗败的公鸡,垂着脑袋浑身乏力。等到老爸回来,就更纠结了。既希望老爸能快点看到,又希望老爸永远不要看到。
吃完饭,唐爸爸坐在客厅沙发上看新闻联播,唐秣心情忐忑,坐立不安。
电视机里传来一则讣告,主持人字正腔圆的播报声响彻在耳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八日十四时四十五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
“乌兰夫同志……”
“乌兰夫上将去世了?”唐秣被这个消息吸引,顿时忘了紧张,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唐志华看了一眼女儿,问:“你知道他?”
“蒙古王嘛,我听爷爷讲过他的故事。”
唐志华没再说话,肃穆地看完整个新闻联播节目,才上楼去了书房。
唐秣的心回落以后再次提了起来,细细一想,又觉得自己太不淡定了,可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老爸看到自己那篇几经修改的文章后会是怎样的反应,还好经过刚才这段时间的缓冲,心情稍微有所平复。
唐秣决定去找点事情做,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看书,静不下心来;看电视,布景粗糙的电视剧各种适应不良;睡觉,时间还早,没有睡意……转了一圈,唐秣心烦意燥拿出纸笔,刷刷刷地开始写东西。
这次不是写给别人看的,所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论日本“泡沫经济”何时破灭》,题目够简单直接。
刚重生来的时候,她总是隔三岔五地就把后世的大事件拿出来默记一遍,那时她的小脑袋瓜容量太小,经常背着背着就睡觉了。长大了一些,她软软小小的手拿着父亲的钢笔写下一堆谁也看不懂的鬼画符。再之后,她不再刻意去记忆,甚至放任自己去遗忘。而现在,她似乎只剩下模模糊糊的印象,但慢慢去回想,又总能想起十之七八。
日本经济危机,她08年写论文的时候查过不少相关资料,某些特殊的数据至今还印象深刻。
近乎发泄地写完这篇经济散文,唐秣满意了。这才是她应有的水准嘛,她老爸手上那一篇渣文赶紧忘到爪哇国去。心满意足之下,集中了几个小时的精神顿时放松下来,整个人疲惫不堪,于是去洗漱睡觉。
一夜好梦。第二天早上秦婶来叫她吃早饭时她还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后果自然是上学差点来不及,急急忙忙地吃了几口早餐,飞一般冲出家门,也就忘了去关注老爸的反应。等到晚上回家,被告知老爸去外地考察去了,要后天才能回来,唐秣松了口气的同时却又越发纠结。
人有时候都有那么一点强迫症,明明不想在意但又不自觉地去想,而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不能想的,就好比你早上出门以后会想我到底有没有关灯,好像是关了又好像没关,记得是关了吧但潜意识里总有个念头告诉你实际上没关,然后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出门前忘了关灯,于是只好重新倒回去确认是不是真的关了灯,等回去一看,确实是关了灯的,于是长舒一口气。而当这种症状严重时,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就是你倒回去确认关灯后一出门又觉得自己好像没关灯,接着强迫自己重复之前的行为,周而复始。
唐秣现在就陷入了这种怪圈。她一边拼命地催眠自己要淡定淡定再淡定,可脑子里总会蹦出来一个画面:唐爸爸拿着她的文章边看边笑。然后就会觉得自己做了傻事,羞得脸颊发烫。如此循环往复,就愈加觉得自己的行为好傻好糗。
前世,她哪怕和男朋友第一次约会时都没有这样毛躁糟糕的表现。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决定写那篇文章有一时冲动的原因但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让她不安的是,那几张薄薄的纸也许会改变原有的历史轨迹,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这是她重生十三年来头一次主动去挥动那双蝴蝶翅膀,她不知道是否会引来一场风暴。她感觉她仿佛打开了一扇神秘莫测的禁区之门,里面漆黑深邃,远远看不到尽头。
以前旁观陈卫的所作所为,她可以毫无负担地淡然看待,甚至是抱着看好戏的心态,但轮到她自己亲手去做的时候,那种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失魂落魄了两天,连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桌周科都发觉了她的不对劲,担忧地问她是不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她笑着摇头说没事,转头一看旁边也是一脸担心却欲言又止的陈卫,忽然就觉得自己其实是在钻牛角尖。不管平行时空的理论成不成立,这个时空已经出现了两个重生者,历史早就不同了,她的忧虑纯粹就是杞人忧天。
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放眼望去,窗外云销雨霁,彩彻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