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挖坑下套埋伏笔
“主子娘娘,万寿节礼齐全了,您是不是过过目?”赵国士忙里忙外,此时来汇报工作。礼单是早就拟定了的,由于畅春园在城郊,跑腿的工作就是他的了。
如果是康熙的万寿,在畅春园里过了也就过了。但是胤礽的可不行,他过生日的惯例是到奉先殿去拜一拜母亲。淑嘉一看这流程就知道要不好,大队人马杀回宫里,看皇帝拜完牌位再回来?(胤礽表示,今年大宴就免了。)
与此同时,京城内外的权贵人人明白——你自己生日说是要守孝不开宴,那上个月你老婆生日开宴的时候怎么不拿这说事儿了?
怨不得此君改了坤宁宫大门。
人人心里明白,人人口上不说。
淑嘉当然也明白,胤礽不是不想庆祝生日,只是这生日的日期挺膈应人的。哪怕坤宁宫大门改了,心结去了很多,依然有生理性膈应感。她只好曲线一点,每每到了此时,自家都会关起门来提前庆祝,美其名曰:正日子的时候外面都是走形式了,一家人反倒不能真正团聚。“你过个生日,一天忙到晚,话也不得说。”
这准备好的寿礼当然要提前送,此时大家还在畅春园,胤礽的心理负担也轻些。
彼此都升了级,寿礼也就跟着升级,不变的是淑嘉每年都会自己做一些针线,或是荷包、或是扇套,这会儿够资格享用的也就这几个人了。
胤礽倒是不在乎寿礼有什么,只要能舒心过个生日,哪怕这个生日是提前的、假的,他也乐意。人这一生,总有那么个永远也参不透的心结,对胤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了。
提前过生日,正合胤礽之意。不过这全家聚会就有点难搞了,孩子小的时候还行,济济一堂。现在儿子们都大了,需要有个内外之别了。只好男一部、女一部,分开来坐了。
茂妃、谦嫔都挺重视这次家庭聚餐,却只是到了胤礽面前磕头贺寿,随后就还是混在女眷堆里,跟一堆公主说话。分开来坐,连同淑嘉,都不太乐意了。胤礽却颇为高兴,儿子女儿数目都不少,儿子还都围在身边。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总是不一样的。
胤礽在前边儿看儿子的才艺表演,淑嘉只好在后边与茂妃、谦嫔聊天,话题也比较枯燥,说的是简王福晋的病情。
宁蕙与淑嘉的关系可以上溯到二十年前一同参选,淑嘉对她自是比较关心。茂妃起了个头儿说:“今儿在太皇太后那里,没见着简王福晋,她上回是说这个日子过来请安的。”
淑嘉就道:“我正愁着呢,她病了。”
几个格格乖乖坐着,并不插话,谦嫔道:“别是天气太热,闷的罢。”
茂妃看看淑嘉,又说:“今年夏天尤其热,又不能出京,这就是病因也说不定呢。她上回不是中过一次暑么?”
淑嘉看了茂妃一眼:“御医可不是这么说的。”
简王福晋宁蕙,并不是热病的,她是冻病的!
宁蕙也是娇养大的闺秀,嫁得又好,平日里体力劳动并不多,体质弱一点也不是那么难理解的。她夭折了长子,那时候就打击不小,先帝崩逝,她哭灵的位置也比较靠前,尤其要哭得卖力。身体就小有亏损。
今夏还特别热,她体弱就经不得热,随着雅尔江阿搬到京郊别墅方便雅尔江阿上班不说,屋里的冰盆还要摆得更多——先前中过一回暑,为防事情再次发生,额外加了冰。
这下好了,矫枉过正,又受了寒,病得让人哭笑不得。
几人又说了一回凡事要有度一类的话,边吃边聊,不一会儿,外边也结束了——无酒无戏,皇帝还在守孝,早早散了罢。
胤礽却多留了一会儿,他有话要嘱咐淑嘉:“遇着密太嫔、老十五媳妇儿又或是平王福晋,她们说什么,你都不要应承了。”
淑嘉奇道:“怎么了?”
胤礽犹豫了一下,还是解释了:“曹寅、李煦去年就请入京奔丧,我没许。今年他们过了正月就递折子,请先帝周年时返京。我要调他们回来,南边儿另选人去。”
“这……难不成他们不想回来?”
“他们背着亏空,未必愿意回来。”
“我明白了。那——亏空呢?”
“他们不负我,我必不负他们。”
亏空到底算不算“负”呢?淑嘉思考着这个政治问题。
胤礽伸手拍拍她的肩:“你早些安置了罢。”他还得回去批折子、挖坑等人跳。
—————————————————————————————————————————
法海扔到了户部,胤礽自有打算。这家伙脾气虽不好,用对了地方照样能有奇效。可法海只是个侍郎,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胤礽又另想了一个人去坐镇,这个人就是他四弟。
但是现在还不行,雍王在内务府的差使还没靠一段落,只好让法海先去跟人结一结冤仇。这是个连环套儿,法海的脾气,资历比他老的他都不鸟人家,进了户部必然得罪人。
这要放在以往也就罢了,反正佟家势大,没人敢惹,大家吃点儿闷亏。现在时代不同了,佟国纲一枝受的打击虽说不大,可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在走下坡路了。法海连这个下坡路的家族里的家长都还没混上,又没抱好领导的大腿,再摆架子,大家的容忍度就会直线下降。
两边儿有了过节,再给法海点儿支持,他就能帮着老四掀翻天。
脾气在那里了,囧四是个认真的人,是那种你随口说一句“你小时候学习不好”,他能翻出幼儿园时代的成绩单一路翻到小学毕业,以证明他小时学习还不错。(对不起,又想起《大义觉迷录》了)
他还会有一点神神叨叨的主人翁责任感,做事也颇有创意。而且,他数学很好,逻辑能力很强。胤礽很看好他,既然看好这个亲兄弟,就不能让他陷在这泥潭里,法海就是胤礽找来给弟弟垫脚兼当盾牌的。
胤礽卷了一回袖子又先放下了,不是他不想收拾贪官污吏,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作为当权者,别说他是最大的统治阶层头子什么的,实际上他才是最讨厌的人。腐的都是他的墙角,能开心得起来才怪!虽然反的出发点与人民群众略有不同,他还是反的。
然而有位先贤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甭管你对这个国家的各种问题有多么地看不惯,都不可以凭一时激愤一拍脑袋就把什么都给决定了,那样迟早把国家玩坏了。
得一步一步的来,法海这步棋放下了,下面就是准备老四。
对于这个四弟,胤礽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需要一个较真一点的人来办事儿,与此同时,此人还不能太笨了。幸好,他们家没笨人。当然,老四还是非常好用的,让他准备什么工作,绝对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一点让胤礽非常满意。他打算等康熙周年祭过了之后,再把老四调到户部去,现在么,让他继续收拾内务府。
内务府的一干老油条自四爷来了之后,就过得凄苦无比。大家都是混日子的,谁都知道什么部门油水多,四爷建府之后过过一段苦日子来的,绝对知道“民间疾苦”以及黑幕回扣。
四爷不同于九爷,他还有政治报复。简单地说,九爷眼看政治上不能更上一层楼了,改走别的路了,四爷前途一片光明,当然要表现。
四爷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一应办的差使都力求圆满完成,这个他做到了;二、收拾过份揩油的内务府官员。
他老人家一口气干掉了三个郎中,内务府风气为之一肃,却也弄得内务府人心惶惶,家家烧香,就希望把这位煞星赶紧送走。但是却发现这是一件有技术难度的工作——
想告状吧,求告无门,内务府主要是负责皇家生活等的,跟人家哥哥告他家弟弟?两人还没有矛盾,大家跟皇帝还不算很心腹,这会儿,原本讨厌凌普觉得他贪得太多眼红要挤兑走他的人又怀念起凌奶公来了。
想坏他名声吧,人家不怕,反而是皇帝看不过眼,出来挺他弟弟。
内务府彻底没辙了,最后一致求神:外头多少军国大事,四爷在咱们这儿混绝对是大材小用了,您发发慈悲,把他弄走吧!
这些烧香的人家里,绝对包括了李煦,至于有没有曹寅,待考。
鉴于三织造是先帝老臣,新帝与他四弟也没有过于逼迫,更没有在一开始就锁拿进京。两人不过是时不时写封信过去:你们加油还钱啊~其中胤礽事情多一点,写的信少一点。四爷就是管这一块儿的,拿出了劳模兼话痨的精神,实施精神轰炸,基本上就是一礼拜一份账单寄过来。把曹、李二人弄得苦不堪言。
两人心里也明白,江南是个丰肥的地方,谁当权了,不想拿这里犒劳一下自家亲信呢?两人地位都有些尴尬。到了这会儿,曹寅就由衷地感谢康熙了,他有个铁帽子王的女婿,京里对他还算客气,平王府也时有加护,曹寅比较透彻,最近身体还不好,正好没力气多做什么小动作。
李煦想的却是,密嫔是他侄女儿,又是他从中做的冰人给了康熙,还生了儿子,允禑跟皇帝不但是兄弟还是连襟,怎么着也不会把他逼得太狠,说不定还能再留在江南——经营数十载,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所以,四爷您还是走吧,咱经不起您这“爱的问候”啊!
在应对这件事情上头,两人的表现就有了高下。李煦同学四下送礼,帮忙求情,让已经接手了他爹手里各路密探的胤礽很不爽。曹寅只往京里送了一样儿礼物,还是直接送给胤礽的——他儿子,曹颙。理由就是儿子到了年纪了,该当差了。
曹颙来京,也没有傻到独个儿直奔到内务府去报到,反正他爹的折子已经上了。他先在自家宅子里住下,然后去了他姐姐家里。接着平王带着小舅子去拜会了又一位叔祖父——雍王。
必须提出表扬的是,曹家的礼仪还是非常不错的,雍王这样龟毛性情,比较喜欢礼仪周到的人,能力是一回事,态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可以无能,但不可以无礼。
雍王把曹颙的事儿跟胤礽汇报了。胤礽心情再不好,弟弟面子还是会给一点的,在这件事情上,胤礽兄弟的观点是一致的:态度!
胤礽道:“曹寅也是有心了,就把他儿子留下来吧,你酌情给他个差使。等等,把他叫来我看看。”
胤礽有点颜控,曹颙长得还不坏。曹颙此时还是个小青年,身材比较魁梧,倒也有些看头,样貌也过得去。胤礽冷眼看他请安,倒也规矩恭谨,听他自报家门口齿也清楚。
胤礽又问他读了什么书,曹颙答道:“奴才父亲也给奴才请过西席,授了些经史。”
胤礽记性挺好,提问了几条,他都答得上来,又问:“可通弓马武艺?”
曹颙垂手答道:“在江宁的时候略习过一些,称不上精通。”
胤礽挺闲,拎着他又去考较了一回,三箭两中红心,另一箭也在靶子上了。
还行。胤礽扭头对他四弟道:“曹寅倒还没有忘本,这孩子留下了。你看着办。”
原本要呵斥一下的,由于有老四护航,胤礽的火就没往曹家这里发。但是他迁怒上了另一个人:李煦。此人儿子比曹寅多,不但有儿子还有孙子,居然不积极主动表示。
胤礽心里的小本本儿上,给李煦记了一条。打发走了曹颙,胤礽留下他弟弟说话:“依你看,曹李二人的亏空究竟还得上是还不上?”
雍王低头想了一下:“他们都老了。”办事有点拖拉,就算能还上,也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胤礽冷哼了一声:“我因看着他们还算忠心,才留到了现在。先帝崩逝,两人皆上折请回京奔丧,我没允,他们今年又请归。你问问他们,可愿意从此定居京城。”王八蛋!还敢再要求继续要盐政的差使,不给了,都给我滚回来,别想再损公肥私了。
雍王吃了一惊:“那亏空呢?”
“他们是指望不上了,找个能还的人去江南罢!”
“嗻。”
作者有话要说:有谁跟我一样忘了定今天早上的闹钟了?
T T
如果是康熙的万寿,在畅春园里过了也就过了。但是胤礽的可不行,他过生日的惯例是到奉先殿去拜一拜母亲。淑嘉一看这流程就知道要不好,大队人马杀回宫里,看皇帝拜完牌位再回来?(胤礽表示,今年大宴就免了。)
与此同时,京城内外的权贵人人明白——你自己生日说是要守孝不开宴,那上个月你老婆生日开宴的时候怎么不拿这说事儿了?
怨不得此君改了坤宁宫大门。
人人心里明白,人人口上不说。
淑嘉当然也明白,胤礽不是不想庆祝生日,只是这生日的日期挺膈应人的。哪怕坤宁宫大门改了,心结去了很多,依然有生理性膈应感。她只好曲线一点,每每到了此时,自家都会关起门来提前庆祝,美其名曰:正日子的时候外面都是走形式了,一家人反倒不能真正团聚。“你过个生日,一天忙到晚,话也不得说。”
这准备好的寿礼当然要提前送,此时大家还在畅春园,胤礽的心理负担也轻些。
彼此都升了级,寿礼也就跟着升级,不变的是淑嘉每年都会自己做一些针线,或是荷包、或是扇套,这会儿够资格享用的也就这几个人了。
胤礽倒是不在乎寿礼有什么,只要能舒心过个生日,哪怕这个生日是提前的、假的,他也乐意。人这一生,总有那么个永远也参不透的心结,对胤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了。
提前过生日,正合胤礽之意。不过这全家聚会就有点难搞了,孩子小的时候还行,济济一堂。现在儿子们都大了,需要有个内外之别了。只好男一部、女一部,分开来坐了。
茂妃、谦嫔都挺重视这次家庭聚餐,却只是到了胤礽面前磕头贺寿,随后就还是混在女眷堆里,跟一堆公主说话。分开来坐,连同淑嘉,都不太乐意了。胤礽却颇为高兴,儿子女儿数目都不少,儿子还都围在身边。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总是不一样的。
胤礽在前边儿看儿子的才艺表演,淑嘉只好在后边与茂妃、谦嫔聊天,话题也比较枯燥,说的是简王福晋的病情。
宁蕙与淑嘉的关系可以上溯到二十年前一同参选,淑嘉对她自是比较关心。茂妃起了个头儿说:“今儿在太皇太后那里,没见着简王福晋,她上回是说这个日子过来请安的。”
淑嘉就道:“我正愁着呢,她病了。”
几个格格乖乖坐着,并不插话,谦嫔道:“别是天气太热,闷的罢。”
茂妃看看淑嘉,又说:“今年夏天尤其热,又不能出京,这就是病因也说不定呢。她上回不是中过一次暑么?”
淑嘉看了茂妃一眼:“御医可不是这么说的。”
简王福晋宁蕙,并不是热病的,她是冻病的!
宁蕙也是娇养大的闺秀,嫁得又好,平日里体力劳动并不多,体质弱一点也不是那么难理解的。她夭折了长子,那时候就打击不小,先帝崩逝,她哭灵的位置也比较靠前,尤其要哭得卖力。身体就小有亏损。
今夏还特别热,她体弱就经不得热,随着雅尔江阿搬到京郊别墅方便雅尔江阿上班不说,屋里的冰盆还要摆得更多——先前中过一回暑,为防事情再次发生,额外加了冰。
这下好了,矫枉过正,又受了寒,病得让人哭笑不得。
几人又说了一回凡事要有度一类的话,边吃边聊,不一会儿,外边也结束了——无酒无戏,皇帝还在守孝,早早散了罢。
胤礽却多留了一会儿,他有话要嘱咐淑嘉:“遇着密太嫔、老十五媳妇儿又或是平王福晋,她们说什么,你都不要应承了。”
淑嘉奇道:“怎么了?”
胤礽犹豫了一下,还是解释了:“曹寅、李煦去年就请入京奔丧,我没许。今年他们过了正月就递折子,请先帝周年时返京。我要调他们回来,南边儿另选人去。”
“这……难不成他们不想回来?”
“他们背着亏空,未必愿意回来。”
“我明白了。那——亏空呢?”
“他们不负我,我必不负他们。”
亏空到底算不算“负”呢?淑嘉思考着这个政治问题。
胤礽伸手拍拍她的肩:“你早些安置了罢。”他还得回去批折子、挖坑等人跳。
—————————————————————————————————————————
法海扔到了户部,胤礽自有打算。这家伙脾气虽不好,用对了地方照样能有奇效。可法海只是个侍郎,光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胤礽又另想了一个人去坐镇,这个人就是他四弟。
但是现在还不行,雍王在内务府的差使还没靠一段落,只好让法海先去跟人结一结冤仇。这是个连环套儿,法海的脾气,资历比他老的他都不鸟人家,进了户部必然得罪人。
这要放在以往也就罢了,反正佟家势大,没人敢惹,大家吃点儿闷亏。现在时代不同了,佟国纲一枝受的打击虽说不大,可大家都知道,他们家在走下坡路了。法海连这个下坡路的家族里的家长都还没混上,又没抱好领导的大腿,再摆架子,大家的容忍度就会直线下降。
两边儿有了过节,再给法海点儿支持,他就能帮着老四掀翻天。
脾气在那里了,囧四是个认真的人,是那种你随口说一句“你小时候学习不好”,他能翻出幼儿园时代的成绩单一路翻到小学毕业,以证明他小时学习还不错。(对不起,又想起《大义觉迷录》了)
他还会有一点神神叨叨的主人翁责任感,做事也颇有创意。而且,他数学很好,逻辑能力很强。胤礽很看好他,既然看好这个亲兄弟,就不能让他陷在这泥潭里,法海就是胤礽找来给弟弟垫脚兼当盾牌的。
胤礽卷了一回袖子又先放下了,不是他不想收拾贪官污吏,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作为当权者,别说他是最大的统治阶层头子什么的,实际上他才是最讨厌的人。腐的都是他的墙角,能开心得起来才怪!虽然反的出发点与人民群众略有不同,他还是反的。
然而有位先贤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甭管你对这个国家的各种问题有多么地看不惯,都不可以凭一时激愤一拍脑袋就把什么都给决定了,那样迟早把国家玩坏了。
得一步一步的来,法海这步棋放下了,下面就是准备老四。
对于这个四弟,胤礽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需要一个较真一点的人来办事儿,与此同时,此人还不能太笨了。幸好,他们家没笨人。当然,老四还是非常好用的,让他准备什么工作,绝对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一点让胤礽非常满意。他打算等康熙周年祭过了之后,再把老四调到户部去,现在么,让他继续收拾内务府。
内务府的一干老油条自四爷来了之后,就过得凄苦无比。大家都是混日子的,谁都知道什么部门油水多,四爷建府之后过过一段苦日子来的,绝对知道“民间疾苦”以及黑幕回扣。
四爷不同于九爷,他还有政治报复。简单地说,九爷眼看政治上不能更上一层楼了,改走别的路了,四爷前途一片光明,当然要表现。
四爷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一应办的差使都力求圆满完成,这个他做到了;二、收拾过份揩油的内务府官员。
他老人家一口气干掉了三个郎中,内务府风气为之一肃,却也弄得内务府人心惶惶,家家烧香,就希望把这位煞星赶紧送走。但是却发现这是一件有技术难度的工作——
想告状吧,求告无门,内务府主要是负责皇家生活等的,跟人家哥哥告他家弟弟?两人还没有矛盾,大家跟皇帝还不算很心腹,这会儿,原本讨厌凌普觉得他贪得太多眼红要挤兑走他的人又怀念起凌奶公来了。
想坏他名声吧,人家不怕,反而是皇帝看不过眼,出来挺他弟弟。
内务府彻底没辙了,最后一致求神:外头多少军国大事,四爷在咱们这儿混绝对是大材小用了,您发发慈悲,把他弄走吧!
这些烧香的人家里,绝对包括了李煦,至于有没有曹寅,待考。
鉴于三织造是先帝老臣,新帝与他四弟也没有过于逼迫,更没有在一开始就锁拿进京。两人不过是时不时写封信过去:你们加油还钱啊~其中胤礽事情多一点,写的信少一点。四爷就是管这一块儿的,拿出了劳模兼话痨的精神,实施精神轰炸,基本上就是一礼拜一份账单寄过来。把曹、李二人弄得苦不堪言。
两人心里也明白,江南是个丰肥的地方,谁当权了,不想拿这里犒劳一下自家亲信呢?两人地位都有些尴尬。到了这会儿,曹寅就由衷地感谢康熙了,他有个铁帽子王的女婿,京里对他还算客气,平王府也时有加护,曹寅比较透彻,最近身体还不好,正好没力气多做什么小动作。
李煦想的却是,密嫔是他侄女儿,又是他从中做的冰人给了康熙,还生了儿子,允禑跟皇帝不但是兄弟还是连襟,怎么着也不会把他逼得太狠,说不定还能再留在江南——经营数十载,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所以,四爷您还是走吧,咱经不起您这“爱的问候”啊!
在应对这件事情上头,两人的表现就有了高下。李煦同学四下送礼,帮忙求情,让已经接手了他爹手里各路密探的胤礽很不爽。曹寅只往京里送了一样儿礼物,还是直接送给胤礽的——他儿子,曹颙。理由就是儿子到了年纪了,该当差了。
曹颙来京,也没有傻到独个儿直奔到内务府去报到,反正他爹的折子已经上了。他先在自家宅子里住下,然后去了他姐姐家里。接着平王带着小舅子去拜会了又一位叔祖父——雍王。
必须提出表扬的是,曹家的礼仪还是非常不错的,雍王这样龟毛性情,比较喜欢礼仪周到的人,能力是一回事,态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可以无能,但不可以无礼。
雍王把曹颙的事儿跟胤礽汇报了。胤礽心情再不好,弟弟面子还是会给一点的,在这件事情上,胤礽兄弟的观点是一致的:态度!
胤礽道:“曹寅也是有心了,就把他儿子留下来吧,你酌情给他个差使。等等,把他叫来我看看。”
胤礽有点颜控,曹颙长得还不坏。曹颙此时还是个小青年,身材比较魁梧,倒也有些看头,样貌也过得去。胤礽冷眼看他请安,倒也规矩恭谨,听他自报家门口齿也清楚。
胤礽又问他读了什么书,曹颙答道:“奴才父亲也给奴才请过西席,授了些经史。”
胤礽记性挺好,提问了几条,他都答得上来,又问:“可通弓马武艺?”
曹颙垂手答道:“在江宁的时候略习过一些,称不上精通。”
胤礽挺闲,拎着他又去考较了一回,三箭两中红心,另一箭也在靶子上了。
还行。胤礽扭头对他四弟道:“曹寅倒还没有忘本,这孩子留下了。你看着办。”
原本要呵斥一下的,由于有老四护航,胤礽的火就没往曹家这里发。但是他迁怒上了另一个人:李煦。此人儿子比曹寅多,不但有儿子还有孙子,居然不积极主动表示。
胤礽心里的小本本儿上,给李煦记了一条。打发走了曹颙,胤礽留下他弟弟说话:“依你看,曹李二人的亏空究竟还得上是还不上?”
雍王低头想了一下:“他们都老了。”办事有点拖拉,就算能还上,也得等到猴年马月了。
胤礽冷哼了一声:“我因看着他们还算忠心,才留到了现在。先帝崩逝,两人皆上折请回京奔丧,我没允,他们今年又请归。你问问他们,可愿意从此定居京城。”王八蛋!还敢再要求继续要盐政的差使,不给了,都给我滚回来,别想再损公肥私了。
雍王吃了一惊:“那亏空呢?”
“他们是指望不上了,找个能还的人去江南罢!”
“嗻。”
作者有话要说:有谁跟我一样忘了定今天早上的闹钟了?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