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东边日出西边雨 第四章 大婚(一)
热气腾腾的大浴桶中早已浸泡了几味药材,屋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药香。云曦瞥了一眼杏雨端在手里的药材,忍住翻白眼的冲动,不甘不愿地宽衣解带,泡进浴桶里当药人。刚刚浸没在热水中,她不禁舒服得“嗯”了一声。昨日静坐了两个多时辰,晚上睡了一宿仍感觉腰间隐隐带着酸痛,如今泡在水中,适宜的热度透过肌肤渗进体内,缓解了酸涩之感,实在舒适无比。暂时将那些恼人的药材抛诸脑后,云曦闭上眼睛,打算趁机休息一会儿。
正当云曦眼皮沉重,昏昏欲睡之际,门外响起了桂枝的声音:“姑娘,宁嬷嬷来了。”
闻言,云曦一个激灵,立时睡意全无。想到前夜那本春宫图就是宁嬷嬷让云氏带来给自己的,那她今日过来必定是来亲自教导闺房之事。云曦摸摸鼻子,有些不知所措。
宁嬷嬷进屋唤了声“姑娘”,便接过杏雨手里的药材,并且将她和桃舒两人遣了出去。
云曦尴尬地不敢直视宁嬷嬷,嘴里做着垂死挣扎:“伺候我沐浴这等小事,桃舒她们做就可以了,怎么能劳烦嬷嬷亲自动手?”
宁嬷嬷一边抓起一把药材撒在水面上,一边回道:“老身此番过来,除了伺候姑娘沐浴,还要告知您一些事情。”
云曦自然听出了宁嬷嬷的弦外之音,认命似的默不作声。
不出所料,宁嬷嬷果真直言问道:“前日老身托夫人带来的图册,姑娘可是看过了?”
想起自己在图册上看到的画面,云曦不禁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道:“看……看过了。”
像是没有察觉到云曦的尴尬,宁嬷嬷继续深入地问道:“姑娘可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该怎么回答,说不明白了,那宁嬷嬷定然细致入微地为自己讲解一番;若是说明白了又似乎不太妥当。云曦启唇数次,好不容易才憋出断断续续的一句话:“我……差不多……应该……明白了。”
幸而,宁嬷嬷没有再深入地问下去。只道:“那就好,姑娘要记住,女儿家都要经过这一遭的,您无需害怕,到时只要跟着姑爷就成了。”大户人家的少爷到了一定的年岁。长辈都会安排一个通房丫头教导男女情事,那夏三公子年近弱冠,想必早就知晓了情事。只要一知半解的姑娘愿意配合,到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闻言,云曦暗松了一口气,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便不再做声,心里却一直思索着宁嬷嬷的话。对云曦来说,她与夏辰烨的婚事来得太过突然,令她有种赶鸭子上架感觉。真真缺乏瞧她实地的真实感。说起来这亲事定下也将近半年了,但除了最初的惊慌失措,云曦一直不愿去细想,甚至连夏府的具体情况都没有多加打听,仿佛就这么一声不吭的接受了,这与对待沈家和韩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而很多不可避免的事情,她都忽略了,更确切地说是本能地不愿去触碰。如今宁嬷嬷的话语。令云曦不得不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此番嫁去夏家,除了身份变了,生活环境变了,更意味着她要依偎在一个尚算陌生的男人身边,甚至还要与他发生最为密切的关系。脑海中突然浮现夏辰烨的脸庞,云曦顿觉燥热无比,她不断撩拨着浮在水面上的草药,以缓解这种不知所措。
一般而言,“迎喜”并没有规定要沐浴多长时间。宁嬷嬷把盘子里的最后一味药倒进了水里。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便让仍在发呆的云曦起身。
云曦依言跨出浴桶,周身散发着各种药香,在宁嬷嬷的服侍下穿上肚兜和中衣,她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想要甩掉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让发热的头脑清醒一下。
当然,接下来的一阵兵荒马乱也让云曦无暇胡思乱想。刚刚步出屏风外,便见几个丫鬟已经准备好嫁衣、首饰等物,簇拥着云曦穿戴好。而此时那个福气高照的梳头嬷嬷也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云曦的房里。据说这位嬷嬷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已是五代同堂,京城里大半的名门贵女出嫁都是由她梳头的。说来这嬷嬷的手法甚是娴熟,嘴里念叨着那些吉祥如意的话语,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滞,理顺长长的青丝,将乌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如此便梳好了一个百合髻。那嬷嬷稍稍收拾了一下,得了一个厚重的打赏荷包,便喜滋滋地离开了房间。
紧接着,一个看似无比干练的妇人立马上前,在梳妆台上摊开一众的胭脂水粉,利索地为云曦化了一个浓艳的新娘妆。透过不甚清晰的铜镜,云曦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黛眉被修整得细长如柳,原本就白皙无暇的脸被涂上了厚厚一层粉,衬得擦了胭脂的两腮愈加绯红,樱唇微抿,犹如茫茫白雪中的一点红梅。
有人说,红色是属于新娘的颜色,若是在平时穿上通体的一身红装,可能会压不住它的气场。端坐在自己的绣床上,云曦望着满屋子的红色,再从不远处的铜镜中依稀看到自己的模样。鲜红的嫁衣,殷红的绣鞋,朱红的丹蔻,绯红的两颊,樱红的双唇,就连头上的发式也绑着些许红绳。的确,有谁敢在寻常的日子打扮成这般模样。
今早天未亮就被唤醒,到如今时近午,云曦一直被众人轮番折腾,竟然滴水未进,此时肚子终于忍受不了饥饿,发出“咕咕”的声响。幸而细致入微的桃舒端来一碟子糕点:“姑娘,您一定饿了吧,趁这会儿迎亲的人还没来,赶紧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桃舒一进门,云曦的视线就落在了那碟子糕点上。碟子里的糕点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看来贴心的桃舒为了避免吃的时候蹭花胭脂,已经将糕点切小了。云曦眯着眼吃了几块糕点,在小心翼翼地喝了口茶水,方觉得肚子不再那么难受了。
是时,外边锣鼓声隐约传到了房里,想必迎亲队伍已经打了萧府了。果不其然,喜娘带着一众丫鬟一拥而入。云曦在喜娘的指示下一一府里的长辈,最后行至云氏跟前磕了头。云氏强忍住眼里泛起的酸涩,将云曦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大量了一番,在喜娘多番催促和大夫人的劝慰之下,才拿起丫头托盘里的盖头,轻柔地盖在女儿的头上。直到喜娘背起云曦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去,云氏终于忍不住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新娘在未到夫家前,脚是不能落地的。壮实的喜娘一直将云曦背至花轿前,云曦在她的搀扶下小心地进了花轿。犹记得前世小时候懵懂无知,看到电视剧里的新娘坐在花轿里就羡慕不已,以为那定是世上最幸福的时刻。殊不知世间的新娘有千万种,并不是人人都是甜蜜幸福的。此刻,云曦静静地坐在花轿里,听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心中既没有幸福之感,也没有伤心难过,有的只是对前途的迷茫。
花轿起轿,锣鼓震天,后头跟着满满当当一百二十台的十里红妆,在一众看热闹的人的目送下朝着夏府行去。不知过了多久,锣鼓声愈加密集,周围的喧闹声愈加响亮,而花轿却渐渐慢了下来,直至停下被放到了地上。锣鼓暂歇,周围的声响也似乎轻了很多,云曦只听到一阵刻意加重的脚步声,紧接着花轿门被踢开,锣鼓声重起。
云曦被喜娘背至门口,便下地跨过了火盆。接下来便是全凭喜娘指挥,往前走几步路,向那边转,什么时候抬脚跨门槛,被盖头遮住视线的云曦按着喜娘的指示行动。堂堂国公府果真是大,云曦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拐了多少弯,跨过了多少门槛,只觉得双腿已经开始泛酸。终于,又跨过一个门槛后,喜娘不再说话,只是递过来一根红绸,周围传来一些细琐的人声,想必已经到了礼堂。
手中握着丝滑的红绸,想到从今往后,自己的人生就要同红绸彼端的那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云曦不禁一阵慌乱,呆呆地立在原地不知到该怎么办。幸而新娘身边都有一个陪嫁丫鬟照应着,熟知云曦一切习性的桃舒见状,立马扶着云曦上前,正好迎上了司仪一拜天地的喊声。
在夫妻交拜之时,两位新人面对面站得最为紧密,云曦透过盖头下边的缝隙,看到了夏辰烨红色衣摆下露出的鞋尖。很多年以后,当云曦再次回忆起大婚这日的情景,印象最为深刻的竟然就是这一方灰灰的鞋尖。
司仪高亢地喊出“送入洞房”,周围的宾客纷纷大笑鼓掌,整个礼堂热闹非凡。云曦牵着红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亦步亦趋地跟着前头的那人,向新房走去,也向人生的另一方天地走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当云曦眼皮沉重,昏昏欲睡之际,门外响起了桂枝的声音:“姑娘,宁嬷嬷来了。”
闻言,云曦一个激灵,立时睡意全无。想到前夜那本春宫图就是宁嬷嬷让云氏带来给自己的,那她今日过来必定是来亲自教导闺房之事。云曦摸摸鼻子,有些不知所措。
宁嬷嬷进屋唤了声“姑娘”,便接过杏雨手里的药材,并且将她和桃舒两人遣了出去。
云曦尴尬地不敢直视宁嬷嬷,嘴里做着垂死挣扎:“伺候我沐浴这等小事,桃舒她们做就可以了,怎么能劳烦嬷嬷亲自动手?”
宁嬷嬷一边抓起一把药材撒在水面上,一边回道:“老身此番过来,除了伺候姑娘沐浴,还要告知您一些事情。”
云曦自然听出了宁嬷嬷的弦外之音,认命似的默不作声。
不出所料,宁嬷嬷果真直言问道:“前日老身托夫人带来的图册,姑娘可是看过了?”
想起自己在图册上看到的画面,云曦不禁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道:“看……看过了。”
像是没有察觉到云曦的尴尬,宁嬷嬷继续深入地问道:“姑娘可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该怎么回答,说不明白了,那宁嬷嬷定然细致入微地为自己讲解一番;若是说明白了又似乎不太妥当。云曦启唇数次,好不容易才憋出断断续续的一句话:“我……差不多……应该……明白了。”
幸而,宁嬷嬷没有再深入地问下去。只道:“那就好,姑娘要记住,女儿家都要经过这一遭的,您无需害怕,到时只要跟着姑爷就成了。”大户人家的少爷到了一定的年岁。长辈都会安排一个通房丫头教导男女情事,那夏三公子年近弱冠,想必早就知晓了情事。只要一知半解的姑娘愿意配合,到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闻言,云曦暗松了一口气,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便不再做声,心里却一直思索着宁嬷嬷的话。对云曦来说,她与夏辰烨的婚事来得太过突然,令她有种赶鸭子上架感觉。真真缺乏瞧她实地的真实感。说起来这亲事定下也将近半年了,但除了最初的惊慌失措,云曦一直不愿去细想,甚至连夏府的具体情况都没有多加打听,仿佛就这么一声不吭的接受了,这与对待沈家和韩澈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而很多不可避免的事情,她都忽略了,更确切地说是本能地不愿去触碰。如今宁嬷嬷的话语。令云曦不得不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此番嫁去夏家,除了身份变了,生活环境变了,更意味着她要依偎在一个尚算陌生的男人身边,甚至还要与他发生最为密切的关系。脑海中突然浮现夏辰烨的脸庞,云曦顿觉燥热无比,她不断撩拨着浮在水面上的草药,以缓解这种不知所措。
一般而言,“迎喜”并没有规定要沐浴多长时间。宁嬷嬷把盘子里的最后一味药倒进了水里。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便让仍在发呆的云曦起身。
云曦依言跨出浴桶,周身散发着各种药香,在宁嬷嬷的服侍下穿上肚兜和中衣,她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想要甩掉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让发热的头脑清醒一下。
当然,接下来的一阵兵荒马乱也让云曦无暇胡思乱想。刚刚步出屏风外,便见几个丫鬟已经准备好嫁衣、首饰等物,簇拥着云曦穿戴好。而此时那个福气高照的梳头嬷嬷也在丫鬟的带领下来到了云曦的房里。据说这位嬷嬷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已是五代同堂,京城里大半的名门贵女出嫁都是由她梳头的。说来这嬷嬷的手法甚是娴熟,嘴里念叨着那些吉祥如意的话语,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滞,理顺长长的青丝,将乌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如此便梳好了一个百合髻。那嬷嬷稍稍收拾了一下,得了一个厚重的打赏荷包,便喜滋滋地离开了房间。
紧接着,一个看似无比干练的妇人立马上前,在梳妆台上摊开一众的胭脂水粉,利索地为云曦化了一个浓艳的新娘妆。透过不甚清晰的铜镜,云曦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黛眉被修整得细长如柳,原本就白皙无暇的脸被涂上了厚厚一层粉,衬得擦了胭脂的两腮愈加绯红,樱唇微抿,犹如茫茫白雪中的一点红梅。
有人说,红色是属于新娘的颜色,若是在平时穿上通体的一身红装,可能会压不住它的气场。端坐在自己的绣床上,云曦望着满屋子的红色,再从不远处的铜镜中依稀看到自己的模样。鲜红的嫁衣,殷红的绣鞋,朱红的丹蔻,绯红的两颊,樱红的双唇,就连头上的发式也绑着些许红绳。的确,有谁敢在寻常的日子打扮成这般模样。
今早天未亮就被唤醒,到如今时近午,云曦一直被众人轮番折腾,竟然滴水未进,此时肚子终于忍受不了饥饿,发出“咕咕”的声响。幸而细致入微的桃舒端来一碟子糕点:“姑娘,您一定饿了吧,趁这会儿迎亲的人还没来,赶紧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桃舒一进门,云曦的视线就落在了那碟子糕点上。碟子里的糕点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看来贴心的桃舒为了避免吃的时候蹭花胭脂,已经将糕点切小了。云曦眯着眼吃了几块糕点,在小心翼翼地喝了口茶水,方觉得肚子不再那么难受了。
是时,外边锣鼓声隐约传到了房里,想必迎亲队伍已经打了萧府了。果不其然,喜娘带着一众丫鬟一拥而入。云曦在喜娘的指示下一一府里的长辈,最后行至云氏跟前磕了头。云氏强忍住眼里泛起的酸涩,将云曦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大量了一番,在喜娘多番催促和大夫人的劝慰之下,才拿起丫头托盘里的盖头,轻柔地盖在女儿的头上。直到喜娘背起云曦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去,云氏终于忍不住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新娘在未到夫家前,脚是不能落地的。壮实的喜娘一直将云曦背至花轿前,云曦在她的搀扶下小心地进了花轿。犹记得前世小时候懵懂无知,看到电视剧里的新娘坐在花轿里就羡慕不已,以为那定是世上最幸福的时刻。殊不知世间的新娘有千万种,并不是人人都是甜蜜幸福的。此刻,云曦静静地坐在花轿里,听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心中既没有幸福之感,也没有伤心难过,有的只是对前途的迷茫。
花轿起轿,锣鼓震天,后头跟着满满当当一百二十台的十里红妆,在一众看热闹的人的目送下朝着夏府行去。不知过了多久,锣鼓声愈加密集,周围的喧闹声愈加响亮,而花轿却渐渐慢了下来,直至停下被放到了地上。锣鼓暂歇,周围的声响也似乎轻了很多,云曦只听到一阵刻意加重的脚步声,紧接着花轿门被踢开,锣鼓声重起。
云曦被喜娘背至门口,便下地跨过了火盆。接下来便是全凭喜娘指挥,往前走几步路,向那边转,什么时候抬脚跨门槛,被盖头遮住视线的云曦按着喜娘的指示行动。堂堂国公府果真是大,云曦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拐了多少弯,跨过了多少门槛,只觉得双腿已经开始泛酸。终于,又跨过一个门槛后,喜娘不再说话,只是递过来一根红绸,周围传来一些细琐的人声,想必已经到了礼堂。
手中握着丝滑的红绸,想到从今往后,自己的人生就要同红绸彼端的那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云曦不禁一阵慌乱,呆呆地立在原地不知到该怎么办。幸而新娘身边都有一个陪嫁丫鬟照应着,熟知云曦一切习性的桃舒见状,立马扶着云曦上前,正好迎上了司仪一拜天地的喊声。
在夫妻交拜之时,两位新人面对面站得最为紧密,云曦透过盖头下边的缝隙,看到了夏辰烨红色衣摆下露出的鞋尖。很多年以后,当云曦再次回忆起大婚这日的情景,印象最为深刻的竟然就是这一方灰灰的鞋尖。
司仪高亢地喊出“送入洞房”,周围的宾客纷纷大笑鼓掌,整个礼堂热闹非凡。云曦牵着红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亦步亦趋地跟着前头的那人,向新房走去,也向人生的另一方天地走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