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名门淑媛

卷二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四十八章 嫁妆(一)

    进了屋,见云氏依旧笑颜未展,云曦不免问道:“母亲,您怎么了,是不是祖母同您说了什么?”

    云氏勉强一笑:“你母亲说要给你哥哥定亲了,对方正是在府里做客的白姑娘,今日还我过去便是问问我的意思。”

    云曦面色一僵,电光一闪间便想明白了一些事,难怪那日太夫人一再嘱咐自己多多与白紫苏相处,还专门交代要唤她姐姐,原来是出于这层考虑。如今见云氏愁眉不展的模样,云曦明白她对这件亲事并不是喜而乐见的,便问道:“母亲,那您答应祖母了吗?”

    云氏轻叹了一口气:“关于这桩婚事,其实你祖母和三伯母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商量好了,如今问问我的意思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见云曦脸色疲惫,知她近来也为了自己的亲事心事重重,云氏并不想再给她添烦心事,便又释然一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上次也见过那白姑娘,我听说她可是端庄秀丽,知书达礼,性子又安静恬淡,倒和珏儿挺般配的,有这样一个儿媳妇儿我也知足了。所以,只要珏儿没有意见,我也不会说什么。”

    闻言,云曦终于明白了云氏为何如此纠结了。其实她并不是不满意白紫苏做她的儿媳,她在意的是三夫人。云氏对于三夫人的态度是激起矛盾的,一方面她代替云氏悉心抚养萧珏长大,云氏打心底里感激她;而另一方面,正因为三夫人代替云氏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故而也同样得到了萧珏的敬重以及第一时间的关怀,这是云氏心里最为不能接受的。更何况这一次萧珏的婚事,一直都是三夫人和太夫人拍案的,云氏不仅从头至尾都没有参与的份,还可能是府里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长辈,这如何不叫她心酸难过?

    对于云氏的心结,云曦十分能理解。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她也觉得萧珏在对待云氏和三夫人时有失妥当。但在这件亲事上。云曦却有不同的看法。她一直都担心他日萧珏青云直上后,会嫌弃云氏商人的出生,若是再娶一位家世显赫的妻子,那云氏日后的日子绝不会好过。而白紫苏却不一样,尽管她出生于澶州第一世家白家。但她父母双亡,纵是家里还有些叔伯,也毕竟是隔了一层,不能成为最强劲的倚靠。儿媳妇娘家不够强势,这对云氏来说绝对是件好事情。故而,如果撇开云氏对三夫人的心结,这桩婚事在云曦看来也并不是那么糟,甚至可以说是挺不错的。如此说来,如今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萧珏的态度。如果他极力反对的话,那么这桩亲事还有回转的余地。

    于是,几日后云曦在府里偶然遇到萧珏,见周围没什么人,便悄悄地问了他对这件亲事的看法。结果不出所料,萧珏先是把云曦责骂了一番,随即又道:“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是我们自己可以左右的?既然祖母和伯母已经决定了,我又怎会有意见?妹妹以后莫要这么问了,若是让外人知道,对你的声誉可不好。”

    既然当事人都能欣然接受了,那云曦就不再瞎操心了,她要做的就是开解云氏,让她坦然面对这桩亲事,别因此对白紫苏有了异样的眼光,造成婆媳嫌隙可不好。

    事已至此。萧珏和白紫苏的亲事算是正式定下了,白紫苏也被白家接回了澶州待嫁。至于定亲的具体礼节,则因为萧珏要应对碧国使节所带来的难题而搁置了,这里暂且不提。

    且说云曦的亲事,夏府已经在四月初五过了文定,与萧家正式缔结了婚约。四月底,夏家又派人送来了礼书,即礼物清单。礼单上除了喜饼、瓜果、糖米这些寻常必备的聘礼外,最贵重也最引人注目的乃是在礼单上罗列了长长一大串的金银首饰和翡翠玉帛,虽不知成色到底如何。但光凭这数量就足以羡煞旁人。而在绸缎布匹方面,选用的则都是江南最有名的丝织局望江坊所出产的绫罗绸缎,先不论这些布匹的价值,就是只听这望江坊的名号也够风光了。在礼单的最后,写着“飞羽琴”三个字,字迹与上头的甚为不同,显然是之后才加上去的。起先,众人对这份聘礼不以为然,毕竟相较于前头的金银首饰和望江坊的绸缎,区区一把琴实在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太夫人年轻时也是精通音律的,她一直觉得这飞羽琴的名字甚为耳熟,沉吟了良久才想起当世有两把古琴一直受人推崇,而这飞羽琴就是其中一把。夏府送来的礼单,无论是聘礼的价值还是知名度,都可谓是寻常官宦人家难以匹敌的,足以可见夏家对这门亲事的重视程度。

    看完这份冗长又沉甸甸的礼单,太夫人忧喜参半。夏家下了重本迎娶云曦,给足了萧家面子,她自然异常高兴。然而,男方聘礼的多寡,同样也决定了女方嫁妆的数量。夏家乃是天朝的五姓世家之一,也是天朝的开国功臣,其爵位是世袭的,纵使萧家已有了百年基业,相比夏家到底是落了下乘。太夫人一向是不服输的个性,她不愿云曦嫁去夏家像个无可倚仗的小媳妇一般任人欺负。既然在家世上无法压过他们,那就多备点嫁妆,让云曦在夏府能够挺起腰杆过日子。可是今日看了夏家的礼单,太夫人便头痛不已,公中能给云曦的只有五千两银子来置办嫁妆,外加几个庄子以及几亩薄田,统共加起来也没有聘礼的十分之一。尽管她并不打算扣留夏府的聘礼,除了一些必须留下的茶果糖米之类的东西,其它的一律作为云曦的嫁妆悉数返送回夏家,但若是萧府所备的嫁妆中没点稀罕的东西,恐会被人耻笑了去。事到如今,太夫人所考虑的不单单是嫁妆的数量,还有嫁妆中是否有能够盖过飞羽琴的物品。

    考量了半日,太夫人决定从自己的私库中拿出一株七尺高的珊瑚树以及一张百年难遇的紫貂皮,这两样东西乃是她当初出嫁时所置办的嫁妆,因为太过贵重而一直锁在库里,若是放在云曦的嫁妆里倒是与那飞羽琴不分伯仲。又从体己中拿出三千两银子给云曦置办一些金银首饰和古玩玉器,另外还把自己名下的十几亩肥田和两个在近郊的庄子划给了云曦作陪嫁。如此,太夫人为云曦准备的嫁妆已是萧府姑娘中最多的了,纵是去岁同样是嫡出姑娘的三姑娘出嫁时,她也没这么慷慨。故而,即使太夫人心里还是觉得云曦的嫁妆不够丰厚,她也不能再动用自己的东西了。若是再毫无底线地为云曦贴补嫁妆,恐会引起旁人的不满了,毕竟府里还有六姑娘没有出嫁,几个少爷还都没有娶亲,到时自己私库里的这点东西兴许被瓜分完了还不够呢!

    基于种种原因,太夫人在置办云曦的嫁妆这件事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云曦和府里其他姑娘不同,别的姑娘都有父母打点嫁妆,但云曦自幼丧父,已是没了进项,而母亲又病弱,带来的嫁妆毕竟有限,其中压箱底的银子恐怕都在满园花费得差不多了,如何还有能力置办女儿的妆奁?太夫人按了按疼痛不已的太阳穴,心想还是和较为大度明理的大媳妇儿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再挖些银子。忽而想到夏家聘礼中有许多望江坊的绸缎,太夫人立刻决定嫁妆中所有的衣物、床褥、绣品都由京城第一绣坊——锦绣坊制作,这样才能与望江坊的绸缎相匹敌。沉吟了片刻,太夫人又从私库里拿出八颗硕大浑圆,散发着温润光泽的南海珍珠,一并送去锦绣坊,让她们为云曦量身定做嫁衣,并将珍珠嵌在嫁衣上。虽说女子出嫁的衣服应该由自己一针一线地绣出来,但这在大户人家也并非人人如此,就让云曦亲手绣一个鸳鸯戏水的盖头,讨个意头便罢了。

    对于太夫人的执着与焦灼,云曦自然是不知情的,而她也从未关心过自己的嫁妆是否丰厚。在她看来,嫁妆的多寡与婚后生活是否美满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再者,她虽然不是什么有钱的姑娘,那些稀奇的古玩玉器更是没有,但凭着锦绣庄的进项,那几千两的压箱银还是有的。至于婚后的日子,再不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终究是饿不死自己的。

    萧府里还有一个人和太夫人同样那么紧张云曦的嫁妆,那便是云氏。太夫人可能已经忘了,云氏当年可谓是十里红妆,那犹如长龙的送嫁队伍曾引起全京城人的惊叹,只是后来所发生“克夫”的事情,让众人渐渐淡忘了。于是,正当太夫人和大夫人紧锣密鼓地筹备云曦的嫁妆的时候,云氏也拉着云曦,打开了那间尘封多年,几乎被人遗忘的屋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