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凤穿天龙之大理皇朝

第一卷 初到诸事 第八章 雁门关

    我向救我的那妇人确认了时间,知道了现在自己身在何处。另外,也确定了自己还没有错过时间,离段誉出生还有段时日。然而,雁门关事件已经发生,既然有时间便想去看看萧远山留了些什么?但又不能和那妇人明说,得找个理由。

    “多谢大娘。只是我暂时不想回国,我想去次雁门关,不知又该如何去得?”

    “这……!”她似乎有些为难,又向我确认了一遍,“姑娘,你当真要去雁门关?那可是在辽国与汉朝的交界处啊!汉辽两国战事连连,每经过那里的人都会被误认两国细作而被杀的不在少数。”

    “这个我自然知道。只是听家人说祖上在那里留了点东西,故此趁此次出来之际,想去看看,然后再回国。还请大娘指明怎去才好。”

    “也罢,不过姑娘可得当心啊。”妇人转头看了眼外头,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回过头继续说,“现在天色已晚,姑娘也七天七夜没吃东西了。不如,在大娘这吃个便饭,大娘也给你讲讲怎去。再多住一晚,等明日一早再去。”

    我还在犹豫间,门口响起一男子的声音:“我内人说的对,现在天色已晚,你一个姑娘出门不方便,还是等明日再走也不迟。”原来是那位救我的男子,是这妇人的丈夫。

    男子边说边走进来,像是刚从外面劳务回来。对我说完,转头冲着妻子用西夏语说:“既然知道天色已晚,那还不去做饭!”

    妇人看了看我,似乎有些犹豫。男子立刻明白她的意思,仍用西夏语说:“你去做便是,这位姑娘我来劝。”

    妇人闻言,点点头走出房间做饭去了。待妇人走后,那男子就开始劝我了。他用汉语对我说:“姑娘,我们这地处偏僻,一到晚上外面就什么也看不见,即使拿着火把也分不清东西南北。更何况你晕迷了七天七夜,现在出去怎么行!”

    听了这男子的话,我万分惊愕。刚才就听那妇人说我晕迷了七天七夜,现在眼前这男子又说了次,难道我果真晕迷了七天七夜?我一脸疑问地问男子:“请问,我当真晕迷了七天七夜?”

    “是啊!所以,姑娘更该听我们一句劝,留下来吃完晚饭多住一晚,等明日养足了精神再去。”男子继续劝说着我。

    果然,但我不只七天七夜没有吃东西,还至少要加上十年,当然这点只有我自己知道。等我知道怎么去雁门关后,本不打算走着去,想用疾风术飞着去,而这是需要消耗很大体力的。看来我真该好好吃一顿了,否则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晕过去,从这高空中摔下来可得不偿失。“好,多谢大娘和大叔关心,那小女子就叨扰了!”我起身福了福身答应了下来。

    晚膳时那老妇把与雁门关有关的事都跟我说了遍。雁门关地处辽国与宋朝的交界处,自宋辽建国以来,因两国在这里打过不少战事,而导致凡有两国人经过关时,都会糟来另国的屠杀,场面惨不忍睹。难怪此夫妇对我想去雁门关的事有所阻拦。

    我也知道,此去十分凶险,但我必需去看下当初萧远山在石壁上留下的全文。因为,第一,如果此次不去,我不知道日后何时还会来此。第二,根据金大师原著所写,之后会被削去一角,全文有所损坏。因此,我无论如何都得去次才行。

    翌日一早,我别过这对西夏夫妇,找了个无人之处,施展“疾风术”所雁门关方向飞去。约莫一日光景,我便落在了雁门关关下。

    抬头望去,果然是峰峦叠嶂,山岩峭拔,峡壑阴森。传说,因这里山太高,大雁南来飞往,只能从此关隘飞过,得名雁门。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雁门关西北,约10公里处有广武城,分新、旧广武城两堡。旧广武城,是一处长方形古代城堡,10多米高的长城,为条石基砖包砌。城堡除垛上女儿墙损坏外,其余保存较好。城头上有石碑,是公元1725年所立。该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朝历代都视为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险峻和历史上多战事闻名全国,并被列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雁门关有东、西、北三座关门。东门楼名雁楼,关门外有赵国良将李牧祠旧址。西门楼是六郎庙。北阶曾建驻军官署,西北方是习武演阵之教场,南面则是雁门山高峰“过雁峰”。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工字石匾一方,东、西门额分别嵌“天险”、“地利”的石匾各一方。城关楼镌刻楹联:曙色清明残星几点雁横塞,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门上关。

    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初于绝顶铁裹门处置雁门关,设寨驻兵,以防突厥。唐开始设关,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元曾取消关隘设防。千百年来这座雄关以其伟岸的身躯,铸就了一道钢铁屏障,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赵国李牧驻守雁门数十年,大破匈奴十余万。秦蒙恬出雁门修长城北击胡。汉为防卫南犯之敌,在雁门关一带设置防御,卫青、霍去病、季广常驰骋长城内外。唐薛仁贵多次在雁门出击匈奴。北宋扬业在雁门关外大败辽兵。以后直至明代,雁门关都有大将镇守防卫。

    望着雁门关,我心中无限感慨,想起历史上无数戍守将士,在此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悲歌。我缓缓登上雁门关,似乎今日只有我一人,幸而避免了一次误会和一场屠杀。登上雁门关向东望去,关门外果然矗立着一祠,饲门左、右各竖旗杆一根,祠前有点将台,想必那便是祭祀战国名将李牧之祠。

    赏完雁门关之景,我也开始此行的主要目的——萧远山的刻字。我眼扫八方,忽见南面“过雁峰”上有一块突出的平滑的大石壁,石壁上隐约刻着一排排形似蛇的蛇形文字。想来那就是萧远山跳崖前,所留文字的石壁。

    我微微一笑,飞身来到石壁前。只是那蛇形文字是契丹文,虽字迹清晰但我却看不懂。不过,我的通灵纳玉戒有翻译功能,可将所有语言翻译成汉语。看着四下无人,我念动咒语,左手手掌覆于通灵纳玉戒上,用力一滑,一道蓝光归照在石壁之上。不多时,石壁之上忽见:

    峰儿周岁,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盗,事出仓促,妻儿为盗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授业恩师乃南朝汉人,余在师前曾立誓不杀汉人,岂知今日一杀十余,既愧且痛,死后亦无面目以见恩师矣。萧远山绝笔

    从留书中看出,当初萧远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懊悔,但为何之后又将其余之人全部杀死,包括无辜的乔三槐夫妇、玄苦大师、丐帮徐长老、赵钱孙、谭公谭婆、单家满门三十余口、智光和尚和白世镜。难道只是因为跳下悬崖未死,所以决定找仇人报复,而成为一杀人狂魔?那么,这也太过了吧!如果单单是找当初雁门关惨案的参与者报复,这自然能理解。可是将前面提到的人牵连其中,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毕竟这些人跟萧远山并无怨仇啊!唉,罢了,这是之后发生的事,多想也无意。如果之后有机会碰到萧远山,我一定让他再死一次,这次一定要让他死彻底。

    看毕石壁上的留书,我正准备将拓下副本,忽听不远处传来厮杀的声响。心想:不好,万一我也被发现了,肯定难逃一劫。我环顾四周寻找躲藏的地方,可眼前尽是一片空旷地,无一处地方能躲。在我正欲放弃与来者正面交锋时,余光扫见石壁旁一片小矮树丛,但只有一小块站地,后面则是悬崖。我不禁打了个冷颤,但相比之下还是保命比较重要。虽然有可能掉下悬崖,但我还可以用“疾风术”缓解。我不再犹豫,急忙躲到石壁后,蹲着身子隐藏于矮树间。

    不久,声响的始作俑者就来到眼前。原来是一群契丹武士在厮杀宋朝的过往商人和平民,宋人纷纷向自己的国家撤离,但最终还是被这群契丹武士全部杀害,就连刚出生的婴儿也没有放过。不过,契丹人似乎比宋人要好些,他们不污辱女子,只是杀掉人抢走财物。若此番换成宋人,怕是还多了污辱女子这一事,相比之下宋人要更残忍些。但这血腥而尸横遍野的场面,让我倒抽口冷气,却又不敢作声,只能死死地捂着嘴不作声。

    待人都走后我正欲出来,又听见有来人响声,我马上蹲回去看究竟。这次是又来了十来个契丹武士,只见他们将死尸丢下悬崖,将所有交通工具都抬了回去。原来他们是来清理现场的。我暗暗吹虚了一口气,然后再次走到石壁前,将石壁上的文字契丹文和汉文全部拓下副本,离开了雁门关。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