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红粟

第1卷 第四十三章 警佐衔命四面出击 红粟植根稳健如山

    大致相同的信息很快从几个渠道传到雷正阳等人那里,他和秦峰简短会唔,雷正阳说:“临近几个县都传来类似信息,说明这是国民党自上而下的反动政策。我感觉,前段时间我军进行的‘百团大战’,让国民党人害怕了,他们压根都没想到我们会有那么多人,那么强大的兵力!一百个团,按三三制,三十多个师啊!我们高兴,我党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不可小视的力量!可是……”雷正阳摇了摇头。

    秦峰说:“是啊,我们有了那么多部队,有能力进行那么大的战役!令人高兴啊!但从国民党这次全面防共、限共来看,这次战役可能过早暴露了我党我军的实力,会引起日本人的疯狂报复,会引起国民党人的全面挤压。对我们在敌占区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也许,在战略上是失败的,孰是孰非,只能让历史去评说。”

    雷正阳点着头说:“前方的将领左右为难,国民党人说他们游而不击,他们可能想用一种气势展示给国人,回击国民党人污蔑,没想到负面效应很快显现。国民党在磨刀,眼下我们该啷个应对?”秦峰说:“我们现在没有实力和人家真刀真枪的干,眼下的时局也不允许我们和国民党人真刀真枪的干,暂时偃旗息鼓,减少不必要的跨县往来,蜇伏一段再说,让国民党抓不住把柄,让他们感觉这里还是一片净土,耗掉他这一波限共潮再说。”

    “好,我的想法与你相近,暂停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全力应对国民党这一波反共浪潮,告诫下面的同志,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随时准备应变;每个节点自查安全隐患,消除所有可能导致暴露的材料和其他因素。近期,除非是特别重要的情报,不要形成文字;制定应变预案,哪个节点出问题,相关人员迅速撤离,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重点收集来自敌人警方的情报,有条件的打入敌人内部,力争事前掌握敌人的活动意图和目的,为我们赢得时间;对国民党的死硬分子,对我们危害极大分子,在不影响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多方收集个人、家庭、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的资料,必要时分化、离间,保障我们立足、生存;告戒同志们,最近在他们身边出现的“店老板”,“顾员”,“游民”,甚至“乞丐”,都有可能是敌人的暗探,身边发生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伪装进步,博你好感,或在你面前上演苦肉计等都要警惕。”雷正阳说。

    秦峰说:“老雷,你的想法很全面、具体,我一会传达下去。”

    雷正阳继续说:“还有,我担心,夏永发、陈云秋这股力量,在国民党重压之下,能否生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无论如何要保障他们的安全。有了事,或转移,或藏匿。如果转移,去哪里?后勤保障啷个办?留守家属啷个办?这些问题都要有预案。毕竟他们缺少地下斗争经验,对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秦峰接过话:“是啊,我们手上第一支堪称有战斗力的武装。实话说,我们在敌后这么多年,发展的力量都没法和这支力量相比,在这关键时刻,他们的安全,胜过我们的身家性命。我平时都在思考,他们跨两县,又是山区。要是陈云秋有事,她的人马可撤至夏永发的山区,要是夏永发有事,他的人又可藏到陈云秋那些企业里,互相补救,互为依托。关键是情报要准确、快捷,要有足够的应

    对时间。我想把这些意思传达给徐树华同志,看他们有些啥困难,我们再想法调整,必要时,动用两个县的地下党的同志,也要把这件事办好。”

    “好,老秦,按你说的意思办,要徐树华尽快反馈他们的想法。” 两人说完,匆匆分头布置。

    夏永发在太安开会后回到仁桂,谎说自己有点事,叫随行开会的兄弟们先走,自己把马匹寄放在客栈。今天开会,他才晓得敌人开始清党了,他不敢大意,虽然在这偏僻小镇,也许敌人还没有布置到位,但他还是小心翼翼,在小吃店买了一碗面条,边吃边观察中药铺。吃完了,看周围没有任何异样,才走进药铺。徐树华正等着他,雷正阳的指令到了。

    夏永发汇报了陈司令的布置和打算,徐树华说:“好,他们和首长们想到一起了,说明他们面对现实,有了高度的警觉。这很好,前次江先生的课没有白讲。就把陈司令的打算和安排上报。你回去后要做些工作,力争让保、甲长们不要如实上报武器数量和种类,最好以鸟枪等劣质武器和少量步枪上报。仁桂是几个县的结合部,敌人很可能在仁桂加强警力,设卡检查,你们地形熟,要保证在关键时刻有自己往来的安全通道。”

    夏永发说:“这些没得大问题,我们熟门熟路的,他们封锁不了我。”

    徐树华说:“为安全起见,今后没大事、急事,就不要到药铺来,我要找你,我以采草药的名义,到你山上联系。不要被敌人气势汹汹所吓倒,内部发展的事,稳步推进,尽快组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还有,你们在阴平方向的信息太少,太慢,我反馈给老雷,看他们能不能提供一些帮助。”

    夏永发和徐树华分手,扬鞭催马,不大功夫,就回到了尚榆。他找来黄三江,一起去拜访甲长黄应达,当黄应达听说要上报枪支,他摇摇头,没听说。要么阴平与桂水不一样,要么边远山区,还没传达到。夏永发说:“黄老,你德高望重的,要是我们县也像桂水一样,要上报,你看啷个报好呢?”黄应达说:“拿不准,晓得啷个报好哇。”黄三江说:“大伯,如果按实际数报,上面强行调用,啷个办?”黄三江和夏永发商量好的这句话还管用,引起了黄应达的警觉。他说:“那是哈,我们的东西,不能轻易让别人给捞走,如果要报,得掐下一些报。明天我去找保长说。”夏永发说:“最好说是一些鸟枪、套筒之类,报多了,太打眼了,人家眼红。”“要得。”黄应达很爽快的应承下来。

    不久,桂水的警佐室成立了,所谓“警佐”,就是便衣,除不装备衣帽鞋袜,其他按在职警察装备,县城九人,边界场镇各一人,侦缉全县共党活动线索、政治动向和大案要案。城里的九个人是公开的。派往乡下的警佐,是秘密的,他们在乡镇都有职业外衣,或是助理员,或是事务员,或是这样那样的干事。这些人在孔俊如和各区长的调用、任免下,很自然的上任,一般人看不出跟平时有啥不同。姚立对他们亲自点拨,赋予他们相当的权力,招募线人,紧急时,通过区长,调动民团等等。孔俊如、姚立很短时间,就把手悄悄的伸向全县各地的场镇、乡村……

    孔俊如、姚立煞费苦心,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派往太安、沙河场的人还没到岗,云秋就晓得是何许人了。他们迅速制定策略,不露声色的监视其动向,摸清他们可能招募的线人,一场看似疾风暴雨,在他们的运作下,化成一阵轻风吹过。毕竟那些线人有的是他们的人,有的曾得到过他们的资助,有的稍加影响,成了他们的朋友,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招惹有钱有势的人家。实话说,在那些警佐、线人眼里,王元庆、陈云秋是中规中矩的商人,谁都没有把他们和共C党联系在一起,有钱人,参加共C党,革自己的命,共自己的产?吃饱了的傻儿!

    雷正阳接到徐树华的报告,对陈云秋的应变计划比较满意,和老秦的想法不谋而合。其实云秋在会上有所隐瞒,她没有说出万州的事,万州在她心里是最后的去处,是她和最亲近的人蒙难时的去处,她这里毕竟是拖家带口的大家庭,她要为他们的安全,他们的未来着想。

    雷正阳也陷入沉思,阴平方向对夏永发的保障显得薄弱,他传出指令,要阴平的同志加强情报收集,在靠近尚榆的锦普镇建立联络点,与夏永发单线联系,并接受夏永发领导。一切安排就绪,他才长舒了口气,十几天来,他没睡一个安稳觉,地下斗争,稍有一环失误,就会铸成大错,平时对部下一向严格的他,身处危境,心中也难免有些紧张。现在又多出一股实实在在的武装,要他去呵护,自己在这十几年,虽建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组织,但信手调动的人马也不过二、三十人,眼前这支百多人,拥有现代装备的队伍,不领导好、教育好、保护好,那就是犯罪!

    夏永发所在保的保长和甲长们应召到乡里开会,要报武器和人员,黄应达在旁边悄悄地说:“莫报多了哟,人家要调你的枪,你挡得住啊?”保长猛然醒悟,如实报,人家看我们多了,要找借口调走啷个办?两人商量,多报些鸟枪,老套筒,这都是人家看不起的火器,黄应达老谋深算,故作担忧的对保长说:“二天上头晓得了啷个办?”保长说:“你怕个俅?二天查倒了,说我们才买的,他咬老子的雀雀啊,莫怕,老子顶倒。”黄应达要的就是这句话。嘴上说:“还是保长大人其(吃)的盐多,过的桥多,胆子大完了的。”“嗨,鬼的胡子都是人栽的,啥子事都认真了,他妈水都要哽死人,老子看多了。”保长经历过官场的风雨,欺上瞒下的事做惯了,不以为然,自鸣得意地说。

    夏永发的几句话算初步达到了目的。他又布置几个湾的民兵收集些破旧鸟枪,必要时应付检查。

    半年过去了,几个县依然一潭死水。过去没有共党活动记录,现在好像也风平浪静。警佐、暗探没有收集到共党活动的半点线索。“这些地方消息闭塞,老百姓还是淳朴,大点的股匪活动地域狭窄,社会关系也不复杂,看样子也没啥子共党背景,打单帮的散匪不足为怪,到处都有,不影响大局。”姚立给孔俊如汇报说。孔县长说:“好,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但不能掉以轻心,继续高压态势,御敌于山门之外。”

    徐树华隔三叉五的上山采草药,与山上很多人都熟,他懂些医术,一般的小病,几味草药,药到病除,分文不取,山上的老百姓都很爱戴他。他每次路过夏永发的地坝,无意地招呼、问候两句后,径直往山上走,过一会,夏永发扛把锄头从另一个方向,悠闲的上坡。一湾人,没一个觉得他俩有啥深交。有时他们带上干粮,边采药边考察,哪里可屯兵,哪里可藏人,哪里可设伏。山的深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山,成了他们研究、交流、决策的场所。

    夏永发、邱军没有闲着,经常到民兵家里帮忙,几乎所有的民兵都把

    他俩看着是信得过的哥们。他俩和徐树华共同研究、考察,吸收黄三江等四名正副支队长和两个民兵加人了党组织,并成立了党支部。徐树华任书记,秋军任副书记,陈云秋任命的三个支队合编为“尚榆民兵大队”,夏永发任大队长,徐树华任政委,卢道成为副大队长,下设三个小队,小队长分别由黄三江、刘强、何正海担任。这事由夏永发同志择机向陈司令汇报。

    遵陈司令委托,夏永发、黄三江在自己住所旁边多修了两间房屋,室内堆码一些长短相同的木板,要用时可迅速搭建成床,供几十人使用,其他人看不出门道,也没人去问。

    [读者朋友:本人疏于文采,长于逻辑,感谢大家百忙之中点击我的拙作。请大家参与评论,多提宝贵意见,点击收藏,并把此书推荐给你的朋友。不胜感激!——罗鼎罗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