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谈心
“外祖母,他不能入朝做官,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您放心,我心里有数。”孙淑婷看着外祖母孙张氏认真的说道。
孙淑婷清楚,关心她的人都会考虑董嘉鸿的前程问题。在家为人女时,荣耀、体面来自于父亲、家族;出嫁后,荣耀、体面来自于丈夫;年老时,荣耀、体面来自于儿女。董嘉鸿虽然出身不错,人也聪明、识事理,可在他的诸多兄弟里并不出彩,比上没有世子兄长的尊贵,比下没有同母弟弟的好身体、好前程,比起庶出的哥哥、弟弟,董嘉鸿也只是空有一个嫡出的名头,不能像他们进入官场出人头地,在对她的婚事难免有些忧虑。
“大小姐,你别怪外祖母啰嗦,讲这些你不爱听的道理......你姨娘没有正经的当过儿媳,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外祖母虽然嫁的是小门小户,你两个舅母出身也不好,和孙家、永平侯府的家世相差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婆媳间相处的道理都是大差不差,基本相同的。外祖母不仅自己做过儿媳,现在还是婆婆,论经验,只比你姨娘那个半吊子的强。”孙张氏对着孙淑婷语重心长的说。
“我挺喜欢外祖母给我讲这些的,从来没有人给我说的这么明白,”孙淑婷靠着孙张氏,亲呢的催着她继续讲。
孙张氏拿起剪刀,重新拆着被子,摆开了深入交谈的架势,“那外祖母就先说说你大舅母和二舅母的行事为人。你大舅舅本事强,日子过得不错,你大舅母是个嘴甜手懒的,好话经常说了一箩筐。实际行动上没有几分。”用剪刀的尖端把线挑出来,孙张氏一边干活,一边说话,两不耽误。
孙淑婷也不闲着,把孙张氏拆出来的线,缠成一团。后面还能再用。过日子就得节省。孙淑婷记得前世自己的母亲就是这样做的,所以看到孙张氏也这么做,孙淑婷一点也不奇怪,很是自然的接着前面的线团往下缠。
听到外祖母孙张氏评判大舅母的话。孙淑婷瞪大了眼睛,大舅家她去过,收拾的很干净啊!她还不知道大舅母在外祖母眼中原来是的懒惰的。照着这个标准,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勤快。
孙张氏见孙淑婷满脸的不信,笑着解释了两句。“别看我平日里不和她一块过日子,过年过节来我这,做事也勤快,可这不是想装就能装好的,厨房里的事,一上手,就知道你是不是那块料。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别人见了都夸,你自家吃的好不好。是不是自己做饭吃,别人可看不见......”笑倪了孙淑婷一眼,孙张氏接着说道:“你二舅母本身就是一个做事利索的人,两相一对比,我会看不出来。不过你二舅母人机灵、会做事,自己能干,可也知道给长嫂留体面,你大舅母回来的那几天,你二舅母从来都特意把手上的动作慢上几分,不显得你大舅母特别愚拙......能为别人留余地的人,心地都不差,别看你二舅老实、木讷,就会种地,可是在庄子上的人缘不差,说起他们家,谁都能称赞上两句。妻贤夫少祸,妻好一半福,话老理不老。”
孙淑婷听了特有感触,怪不得人家都说,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一直觉得自己姨娘待二舅母比大舅母好,是因为二舅母长期侍奉外祖父母的缘故,忘记了这也要二舅母会为人才行,不然孙姨娘也不会送礼从来都是二舅家厚上一分。能得到外祖母的这么高的评价,二舅母本事不简单。
毕竟一般来说儿女都是远的香近的臭,在跟前伺候的儿子、媳妇,少有得到婆婆好的评价的。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的,离的近,容易有摩擦,闹矛盾;反而是离的远的,见的少,彼此挂念,想对方优点的时候更多一些。
“成亲不仅仅是两个人凑在一块过日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进去,婆婆、妯娌、小姑、小叔,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你也别发憷,你和董大小姐关系好,和她们家的人也相熟,总比进了一个从不相识的人家重新开始的好,何况娘家和婆家里的这么近,有什么事,照应起来也方便。”孙张氏想起了大太太以前的张狂行为,隐晦的提醒道:“有一点,你要记住,当小姐和当媳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当小姐的时候,你可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不理俗物,孤芳自赏;可当媳妇的时候,你起码要操持自己屋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来往都要打理的周到,受些委屈,不习惯是难免的,总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可不能一丁点事就让娘家人来闹,最后只会伤了婆家的脸面和夫妻的情分。你是个聪明的,有事小两口好商好量的,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孙淑婷点点头,“嗯”了一声。外祖母掏心掏肺的给她讲道理,她不能不领情,虽然这些她都懂。孙淑婷从来不是那种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从不觉得为了生计、自食其力,就比别人低一等。经过现代社会的自立自强观念熏陶,孙淑婷更欣赏那种有自己谋生本事的人,如果董嘉鸿是那种躺在祖宗基业上混吃混喝、混日子的人,孙淑婷也不会中意他。
从孙淑婷十一岁那年开始,太夫人开始培养她的管家能力,这么多年下来,太夫人的本事孙淑婷已经学了十有八九,管好自己的小家,那是绰绰有余的。
犹豫了一会儿,孙张氏还是决定把话说出来,以后见孙淑婷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一些话,现在不说,更待何时。“婷姐,姑爷大你三岁,也就是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是吗?”见孙淑婷点头后,孙张氏接着说道:“等你们成亲,他也不小了,都十九岁了,你才十六岁,那......”
孙淑婷看着外祖母孙张氏欲言又止的表情,心里一紧,面上不显,声音如常的说道:“外祖母,都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了,外孙女听着呢!”
“论理这话你姨娘说比较合适,我就嘱咐一句,生孩子太早,对大人和孩子都不好。虽然你个子不矮,骨盆也宽,生孩子不吃力,等成婚了年龄也合适,可是最好还是等等再生......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迈进鬼门关,你刚嫁进去,把屋里屋外的事都料理清楚了,才能放心,不然伤了身子,哭都没地方哭。”这话孙张氏也对孙姨娘说过,可是孙姨娘幸运,怀孙淑婷的时候,跟着大老爷孙志远在贵州任上,没有其他人来给她添麻烦,顺顺利利的生下了孙淑婷。等再过几年生孙环承时,孙姨娘的见识和手段都历练出来了,再加上孙家对孩子看的重,也算顺利,就不知道没吃过多少亏的孙姨娘会不会记得给孙淑婷提醒。
孙淑婷听到外祖母孙张氏说的是这件事,才安下了心,她还以为要说的是董嘉鸿跟前服侍的人。虽然三妻四妾很正常,可她做不到主动给董嘉鸿送女人。董嘉鸿现在没有女人服侍,说起来还要感谢董太夫人的去世,子孙守孝期间不能亲近女色,不然等明年孙淑婷和董嘉鸿成亲的时候,还不知要面对几个服侍过董嘉鸿的女人。
看到孙淑婷脸都羞红了,孙张氏也不好意思,“也就是这么一说,给你提个醒,嫁人之后要多长个心眼,别吃了亏还不知道为什么吃亏。”想了想问起了孙淑婷的陪嫁妈妈的事,“婷姐,你的陪嫁妈妈定下来了吗?这可不能随意了,一定要找一个忠心、可靠的。”
想到逄嬷嬷,孙淑婷微微一笑:“外祖母,是逄嬷嬷,逄嬷嬷跟着我一起。”
孙张氏瞪大眼睛,感叹道:“太夫人真是舍得,论见识,一般人还真赶不上逄嬷嬷。”摸摸孙淑婷的头,“婷姐,太夫人这么疼你,为你考虑周全,你要好好孝顺她,知道吗?”
“嗯!知道了。”孙淑婷点点头,依着外祖母孙张氏的胳膊撒娇道:“外祖母,我也好好好孝顺你,没有你,就没有我姨娘,没有我姨娘,就没有我。我现在就要成家,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外祖母可要好好的活着,享享婷姐的福。”
孙张氏笑着说道:“好孩子,外祖母和你外祖父现在不就享着你的福嘛!我们什么都不缺,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们,我们就知足了。你要记得好好孝顺你姨娘,她不容易,以后她就靠着你们了,你为大,多担着一点。”孙张氏看的明白,孙姨娘现在有太夫人撑腰,在孙府过的还算舒适。等太夫人故去,大太太可不会对孙姨娘这么好。只有孙姨娘所出的孩子有出息,孙姨娘的日子才会好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孙淑婷清楚,关心她的人都会考虑董嘉鸿的前程问题。在家为人女时,荣耀、体面来自于父亲、家族;出嫁后,荣耀、体面来自于丈夫;年老时,荣耀、体面来自于儿女。董嘉鸿虽然出身不错,人也聪明、识事理,可在他的诸多兄弟里并不出彩,比上没有世子兄长的尊贵,比下没有同母弟弟的好身体、好前程,比起庶出的哥哥、弟弟,董嘉鸿也只是空有一个嫡出的名头,不能像他们进入官场出人头地,在对她的婚事难免有些忧虑。
“大小姐,你别怪外祖母啰嗦,讲这些你不爱听的道理......你姨娘没有正经的当过儿媳,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外祖母虽然嫁的是小门小户,你两个舅母出身也不好,和孙家、永平侯府的家世相差太远,没有可比性,可是婆媳间相处的道理都是大差不差,基本相同的。外祖母不仅自己做过儿媳,现在还是婆婆,论经验,只比你姨娘那个半吊子的强。”孙张氏对着孙淑婷语重心长的说。
“我挺喜欢外祖母给我讲这些的,从来没有人给我说的这么明白,”孙淑婷靠着孙张氏,亲呢的催着她继续讲。
孙张氏拿起剪刀,重新拆着被子,摆开了深入交谈的架势,“那外祖母就先说说你大舅母和二舅母的行事为人。你大舅舅本事强,日子过得不错,你大舅母是个嘴甜手懒的,好话经常说了一箩筐。实际行动上没有几分。”用剪刀的尖端把线挑出来,孙张氏一边干活,一边说话,两不耽误。
孙淑婷也不闲着,把孙张氏拆出来的线,缠成一团。后面还能再用。过日子就得节省。孙淑婷记得前世自己的母亲就是这样做的,所以看到孙张氏也这么做,孙淑婷一点也不奇怪,很是自然的接着前面的线团往下缠。
听到外祖母孙张氏评判大舅母的话。孙淑婷瞪大了眼睛,大舅家她去过,收拾的很干净啊!她还不知道大舅母在外祖母眼中原来是的懒惰的。照着这个标准,那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勤快。
孙张氏见孙淑婷满脸的不信,笑着解释了两句。“别看我平日里不和她一块过日子,过年过节来我这,做事也勤快,可这不是想装就能装好的,厨房里的事,一上手,就知道你是不是那块料。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别人见了都夸,你自家吃的好不好。是不是自己做饭吃,别人可看不见......”笑倪了孙淑婷一眼,孙张氏接着说道:“你二舅母本身就是一个做事利索的人,两相一对比,我会看不出来。不过你二舅母人机灵、会做事,自己能干,可也知道给长嫂留体面,你大舅母回来的那几天,你二舅母从来都特意把手上的动作慢上几分,不显得你大舅母特别愚拙......能为别人留余地的人,心地都不差,别看你二舅老实、木讷,就会种地,可是在庄子上的人缘不差,说起他们家,谁都能称赞上两句。妻贤夫少祸,妻好一半福,话老理不老。”
孙淑婷听了特有感触,怪不得人家都说,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她一直觉得自己姨娘待二舅母比大舅母好,是因为二舅母长期侍奉外祖父母的缘故,忘记了这也要二舅母会为人才行,不然孙姨娘也不会送礼从来都是二舅家厚上一分。能得到外祖母的这么高的评价,二舅母本事不简单。
毕竟一般来说儿女都是远的香近的臭,在跟前伺候的儿子、媳妇,少有得到婆婆好的评价的。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的,离的近,容易有摩擦,闹矛盾;反而是离的远的,见的少,彼此挂念,想对方优点的时候更多一些。
“成亲不仅仅是两个人凑在一块过日子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进去,婆婆、妯娌、小姑、小叔,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你也别发憷,你和董大小姐关系好,和她们家的人也相熟,总比进了一个从不相识的人家重新开始的好,何况娘家和婆家里的这么近,有什么事,照应起来也方便。”孙张氏想起了大太太以前的张狂行为,隐晦的提醒道:“有一点,你要记住,当小姐和当媳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当小姐的时候,你可以琴棋书画,诗酒花,不理俗物,孤芳自赏;可当媳妇的时候,你起码要操持自己屋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人情来往都要打理的周到,受些委屈,不习惯是难免的,总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可不能一丁点事就让娘家人来闹,最后只会伤了婆家的脸面和夫妻的情分。你是个聪明的,有事小两口好商好量的,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孙淑婷点点头,“嗯”了一声。外祖母掏心掏肺的给她讲道理,她不能不领情,虽然这些她都懂。孙淑婷从来不是那种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从不觉得为了生计、自食其力,就比别人低一等。经过现代社会的自立自强观念熏陶,孙淑婷更欣赏那种有自己谋生本事的人,如果董嘉鸿是那种躺在祖宗基业上混吃混喝、混日子的人,孙淑婷也不会中意他。
从孙淑婷十一岁那年开始,太夫人开始培养她的管家能力,这么多年下来,太夫人的本事孙淑婷已经学了十有八九,管好自己的小家,那是绰绰有余的。
犹豫了一会儿,孙张氏还是决定把话说出来,以后见孙淑婷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一些话,现在不说,更待何时。“婷姐,姑爷大你三岁,也就是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是吗?”见孙淑婷点头后,孙张氏接着说道:“等你们成亲,他也不小了,都十九岁了,你才十六岁,那......”
孙淑婷看着外祖母孙张氏欲言又止的表情,心里一紧,面上不显,声音如常的说道:“外祖母,都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你直说就是了,外孙女听着呢!”
“论理这话你姨娘说比较合适,我就嘱咐一句,生孩子太早,对大人和孩子都不好。虽然你个子不矮,骨盆也宽,生孩子不吃力,等成婚了年龄也合适,可是最好还是等等再生......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迈进鬼门关,你刚嫁进去,把屋里屋外的事都料理清楚了,才能放心,不然伤了身子,哭都没地方哭。”这话孙张氏也对孙姨娘说过,可是孙姨娘幸运,怀孙淑婷的时候,跟着大老爷孙志远在贵州任上,没有其他人来给她添麻烦,顺顺利利的生下了孙淑婷。等再过几年生孙环承时,孙姨娘的见识和手段都历练出来了,再加上孙家对孩子看的重,也算顺利,就不知道没吃过多少亏的孙姨娘会不会记得给孙淑婷提醒。
孙淑婷听到外祖母孙张氏说的是这件事,才安下了心,她还以为要说的是董嘉鸿跟前服侍的人。虽然三妻四妾很正常,可她做不到主动给董嘉鸿送女人。董嘉鸿现在没有女人服侍,说起来还要感谢董太夫人的去世,子孙守孝期间不能亲近女色,不然等明年孙淑婷和董嘉鸿成亲的时候,还不知要面对几个服侍过董嘉鸿的女人。
看到孙淑婷脸都羞红了,孙张氏也不好意思,“也就是这么一说,给你提个醒,嫁人之后要多长个心眼,别吃了亏还不知道为什么吃亏。”想了想问起了孙淑婷的陪嫁妈妈的事,“婷姐,你的陪嫁妈妈定下来了吗?这可不能随意了,一定要找一个忠心、可靠的。”
想到逄嬷嬷,孙淑婷微微一笑:“外祖母,是逄嬷嬷,逄嬷嬷跟着我一起。”
孙张氏瞪大眼睛,感叹道:“太夫人真是舍得,论见识,一般人还真赶不上逄嬷嬷。”摸摸孙淑婷的头,“婷姐,太夫人这么疼你,为你考虑周全,你要好好孝顺她,知道吗?”
“嗯!知道了。”孙淑婷点点头,依着外祖母孙张氏的胳膊撒娇道:“外祖母,我也好好好孝顺你,没有你,就没有我姨娘,没有我姨娘,就没有我。我现在就要成家,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外祖母可要好好的活着,享享婷姐的福。”
孙张氏笑着说道:“好孩子,外祖母和你外祖父现在不就享着你的福嘛!我们什么都不缺,有空的时候来看看我们,我们就知足了。你要记得好好孝顺你姨娘,她不容易,以后她就靠着你们了,你为大,多担着一点。”孙张氏看的明白,孙姨娘现在有太夫人撑腰,在孙府过的还算舒适。等太夫人故去,大太太可不会对孙姨娘这么好。只有孙姨娘所出的孩子有出息,孙姨娘的日子才会好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