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十二章 愤而倒戈(下)
(鼎天小说居 .dtxsj.) “都御史大人言道,眼下正是策反梁北固的最佳之机!”
这话倒是不假,亲见自家宅院被毁,家中再无一人生还,对于那梁家的长子而言,无疑是痛彻心肺!此其祖上本就是响马出身,即便早在十多年前,便没再让子孙插手其中,但骨子里固有的本性必不会彻底忘却。(搜读窝 .souduwo.)
也正是因此,都察院中的几位大人,皆是一致认同那两位都御史大人的提议。待这旁皇甫靖看完了信后,又岂会不明,当即便点头应道:“确实,若能策反那梁家长子,合力围剿那伙亡命之徒,无论是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桩!”
“但此时却不敢太过急切,毕竟那伙出手灭门之辈,眼下应该尚未得知那梁家还有后人,幸免逃过了此劫。若是此刻大张旗鼓,利用梁北固口中所得,杀将过去反倒引得他们狗急跳墙,而伤及无辜。”
“大人所虑有理。下官来时,都御史大人就曾再三叮嘱,万事当以大人之命行事。”表明来意后,文继顾这才端起茶盅来,饮了一口。
缓缓点头,皇甫靖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既然是要策反那梁家长子,又恰逢年节将至,若在此刻雪中送炭,想必能在对这策反一事大为有利。”
“那梁家虽是没了宅院,但根基却是未被动摇,银两一事倒是应该不缺。而府衙又已封印,工匠们也早已是各自回乡过节,即便此刻再寻,也恐是力有不逮。倒是颇为头疼!”
“大人,无须为此事担忧。就是那工部之中,尚有留守在京的轮班工匠不下数十名,若能……。”
两人商议一定后。刚才还匆赶到的文继顾,又已是换上了皇甫家的马车。再度往京接了人手,去向良州城中。以知府大人之名援手他梁家,重修外院、布置灵堂。使得原本已是忙乱无措的梁北固,不禁铭感五内,激动非常!
此等异乎寻常的景象,也同样引得城中的百姓们,深感难得!
“难得啊,难得。那落井下石倒是常见,可这雪中送炭的毕竟难得的很哦。而且人家是什么来头,那可是一州的知府大人,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就更是难得咯!”
“可不就是这么个说道。原我还估摸着。这梁员外家的灵堂,都没法设在城里了,毕竟整个宅子都给烧没了,哪里还有地界?”
“你们可都还不晓得吧?听说这些个手艺人,都是从京城里特意出了高价寻来的。”说着忙又压低了身形,朝着四周的熟识之人,比了个手势,示意凑近些后,才接着告诉起来:“我听隔壁王二家姐夫的堂兄弟说了。是用知府老爷家的大马车给拉来咱们府城哪!”
这消息一出,愣是把周遭的众人,惊得没了声音。好半响后,才有人感叹连连道:“咱们良州有福了,来了这么个好官哦!”
有了一人出言感叹后,随之而来。便有那接二连三的附和之声不断。不消半日功夫,已传得是家喻户晓,就连那些深宅内院里的妇人们,也都是得知了此等惊人的消息。
如此一来,便是可想而知,那身为当事人的梁家大儿,又怎会毫无所察?知府大人都已是亲自遣了人来帮村,那下属的官员,又如何能多少表示一二的。也使得前来梁家吊唁之人,未曾因惨遭灭门一事而人走茶凉,无人问津。
更令梁北固意料不到的是,此刻即便才过了小年,离着正经过完年节都尚且算早。可人家知府大人,已是将他们家断七之日,需得请来和尚、道士超度亡魂一事,也已有了嘱咐。
“你们可是听说了,那知府老爷家遣来的大管事,连这都给那梁员外家想妥了。瞧瞧,这父母官做得,啧啧啧,可真是了不得哟!”
“那还用说,昨儿我也听说了,当年人家才刚初为官时,就去得是北地的穷苦小县。可你们猜怎么着,愣是在离任前,把个连赋税都交不起的苦寒之地,变做了人人都能每日吃上两顿干饭的地步!”
这话倒是不假,亲见自家宅院被毁,家中再无一人生还,对于那梁家的长子而言,无疑是痛彻心肺!此其祖上本就是响马出身,即便早在十多年前,便没再让子孙插手其中,但骨子里固有的本性必不会彻底忘却。(搜读窝 .souduwo.)
也正是因此,都察院中的几位大人,皆是一致认同那两位都御史大人的提议。待这旁皇甫靖看完了信后,又岂会不明,当即便点头应道:“确实,若能策反那梁家长子,合力围剿那伙亡命之徒,无论是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桩!”
“但此时却不敢太过急切,毕竟那伙出手灭门之辈,眼下应该尚未得知那梁家还有后人,幸免逃过了此劫。若是此刻大张旗鼓,利用梁北固口中所得,杀将过去反倒引得他们狗急跳墙,而伤及无辜。”
“大人所虑有理。下官来时,都御史大人就曾再三叮嘱,万事当以大人之命行事。”表明来意后,文继顾这才端起茶盅来,饮了一口。
缓缓点头,皇甫靖沉吟片刻后,才开口道:“既然是要策反那梁家长子,又恰逢年节将至,若在此刻雪中送炭,想必能在对这策反一事大为有利。”
“那梁家虽是没了宅院,但根基却是未被动摇,银两一事倒是应该不缺。而府衙又已封印,工匠们也早已是各自回乡过节,即便此刻再寻,也恐是力有不逮。倒是颇为头疼!”
“大人,无须为此事担忧。就是那工部之中,尚有留守在京的轮班工匠不下数十名,若能……。”
两人商议一定后。刚才还匆赶到的文继顾,又已是换上了皇甫家的马车。再度往京接了人手,去向良州城中。以知府大人之名援手他梁家,重修外院、布置灵堂。使得原本已是忙乱无措的梁北固,不禁铭感五内,激动非常!
此等异乎寻常的景象,也同样引得城中的百姓们,深感难得!
“难得啊,难得。那落井下石倒是常见,可这雪中送炭的毕竟难得的很哦。而且人家是什么来头,那可是一州的知府大人,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就更是难得咯!”
“可不就是这么个说道。原我还估摸着。这梁员外家的灵堂,都没法设在城里了,毕竟整个宅子都给烧没了,哪里还有地界?”
“你们可都还不晓得吧?听说这些个手艺人,都是从京城里特意出了高价寻来的。”说着忙又压低了身形,朝着四周的熟识之人,比了个手势,示意凑近些后,才接着告诉起来:“我听隔壁王二家姐夫的堂兄弟说了。是用知府老爷家的大马车给拉来咱们府城哪!”
这消息一出,愣是把周遭的众人,惊得没了声音。好半响后,才有人感叹连连道:“咱们良州有福了,来了这么个好官哦!”
有了一人出言感叹后,随之而来。便有那接二连三的附和之声不断。不消半日功夫,已传得是家喻户晓,就连那些深宅内院里的妇人们,也都是得知了此等惊人的消息。
如此一来,便是可想而知,那身为当事人的梁家大儿,又怎会毫无所察?知府大人都已是亲自遣了人来帮村,那下属的官员,又如何能多少表示一二的。也使得前来梁家吊唁之人,未曾因惨遭灭门一事而人走茶凉,无人问津。
更令梁北固意料不到的是,此刻即便才过了小年,离着正经过完年节都尚且算早。可人家知府大人,已是将他们家断七之日,需得请来和尚、道士超度亡魂一事,也已有了嘱咐。
“你们可是听说了,那知府老爷家遣来的大管事,连这都给那梁员外家想妥了。瞧瞧,这父母官做得,啧啧啧,可真是了不得哟!”
“那还用说,昨儿我也听说了,当年人家才刚初为官时,就去得是北地的穷苦小县。可你们猜怎么着,愣是在离任前,把个连赋税都交不起的苦寒之地,变做了人人都能每日吃上两顿干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