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0
尚氏一族,以尚大德立为一世祖。道光朝《尚氏宗谱》追述:大德祖父名九霄,为明金州卫官。九霄生子四,第四子尚清,娶项氏,生子三,长曰大贤、三曰大忠,第二子即大德。世居关东沈阳北门外山达然地方。说明尚氏先世本为明辽东军官,籍贯沈阳。至于《宗谱》说大德在“国初”(清初)担任过“侍从官”,恐非事实。文饰或虚构先祖的辉煌业绩,本是修谱的通病,《尚氏宗谱》也未能免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只说大德是正白旗包衣人,并未提及官衔,说明他也就是普通的包衣。天命六年(1621),清太祖**哈赤进踞辽沈,大批明朝军民沦为满人包衣,大德入旗,或在此时。以后,大德从龙入关,葬在京都东直门外东坝河尚家楼(今地名尚在),成为尚氏的始迁祖。
在清代旗籍汉姓人中,尚姓有二大家,一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之裔,一为内务府尚大德之裔。可喜子名之隆、之信,大德孙名志杰、志舜,因清初档案通行满文,志杰、志舜往往又译之杰、之舜(或之顺)。外姓人不明就里,或误为一姓。为防止子孙辈“误联”乱宗,《尚氏宗谱·凡例》曾特别说明:“平南王尚可喜系奉天海城人,其子之隆、之孝俱系国朝名臣,原不必以逆藩为讳。但吾族先世有谱,名氏昭然……居址世派迥别。且传载可喜纳款,旗以皂镶,号天助兵,入关后全支入镶蓝旗汉军,百余年从未有议系同宗者。恐后人误联,故及之。”修家谱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谨防“异姓乱宗”,二尚氏虽为同姓,但没有丝毫血缘上的关联,所以必须加以说明。尚可喜一族,隶镶蓝旗汉军;大德一族,隶内务府正白旗。两氏畛域分明,隶属八旗的不同系统。再者,尚可喜是“逆藩”,先降又叛,有玷臣节,乾隆年间被载入《贰臣传》;大德子孙,则为荡平三藩战争中的功臣。薰莸不同器,这大概也是划清界线的一个理由。
清入关初,正白旗原为摄政王多尔衮所属。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死,世祖福临亲政,追论多尔衮悖逆罪,把正白旗据为已有。大德作为正白旗包衣,最初应为多尔衮所属,福临亲政后始转为皇帝亲统的内务府旗人。
大德五子,惟第四子尚兴有功名,从最低的拨什库达做起,升内务府正白旗第五参领第四旗鼓佐领、惜薪司掌印郎中。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尚兴以副将征湖广,四年后在洞庭湖阵亡。
内三旗的构成与外八旗不同,内参领下设内府佐领、旗鼓佐领、内管领。内府佐领,即满洲佐领;旗鼓佐领,即汉人佐领。内管领(满语为“珲托和”,意即“半个佐领”),又称“辛者库牛录”,意思是“内管领下食口粮人”。主要成分为满、汉、蒙古奴仆,在内三旗中地位最低。
内府三旗初设满洲佐领九,旗鼓佐领十二,高丽(朝鲜)佐领一,内管领二十。康熙中增至满洲佐领十五,旗鼓佐领十八,朝鲜佐领二,内管领三十。尚兴是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四旗鼓佐领首任佐领,身故,改由异姓汪义图管理;汪义图缘事革退,改以尚兴子志杰管理;志杰升任内务府总管,改以海璋、萨齐库等异姓管理。志杰与弟志舜、侄尚琳还曾受命管理同参领的第一旗鼓佐领。该佐领“亦系国初编立”,始以高国元管理;高国元故,以曹玺正管理;曹玺正缘事革退,由张士鉴、郑连相继管理;郑连缘事革退,以曹寅管理;曹寅升任江宁织造,以齐桑格管理;齐桑格故,以内务府总管尚志杰管理;志杰年老辞退,以内务府总管尚志舜管理;尚志舜故,以员外郎尚琳管理。
高国元父亲高闻举、曹玺祖父曹锡远、张时鉴(《氏族通谱》写作张时荐)父亲张良弼、郑连曾祖郑朝辅,均为各姓入关后的始迁祖,作为“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四、七六、七七均各有专传。曹氏,即文学巨擘曹雪芹家族。曹寅,是曹雪芹祖父。这些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都是以军功起家,而成为内府汉姓人中的佼佼者。
旗鼓佐领长官(亦称佐领)向无世袭,升除完全取决于皇帝,这是与外八旗世袭佐领的一个重要区别。尚兴、志杰、志舜、尚琳祖孙三代先后担任旗鼓佐领,则是尚氏在康、雍年间颇受皇帝重用的明证。
尚志杰,尚兴长子,由护军授銮仪卫治仪正,康熙十三年(1674)随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出征吴三桂,转战江西、福建、湖广等地,战功卓著。升员外郎、佐领,进广储司郎中兼御书处总管,授杭州织造,辞未赴任,后康熙任命尚志杰为内务府总管。
而刚当上总管没几年的尚志杰,可不久遇到了个大困难,这困难就是太子府的选址和如何建造,虽说有专门的营造司,但康熙显然不会只问营造司,毕竟宫殿你不可能只造好里面不放置东西吧,这样一来康熙肯定直接问总管,省得一个个问过去也是浪费时间。
好在李德全给了尚志杰一个主意,竟然康熙这么重视太子,自己当然要好好的建造太子府,拍拍康熙的马屁,至于那么大臣的抗议,谁管你们啊,只要皇上心中认为我是好的,我就是个好的,你们就尽情的喷口水去吧。
回去内务府,尚志杰就把自己的属下给召唤过来了,中心意思就是太子府咱们要好好造,怎么奢华怎么来,怎么近怎么来,至于下来提出的反对意见,你们可以去和皇上说,我可是刚从李公公那得来的消息。
这样一暗示,反对的声音就消息掉了。咱们又不是活够了,去皇上那说。谁不知道李公公是皇上跟前的得意人,李公公自己能有什么见解,肯定是皇上的意思。竟然皇上要这么办,那咱就这么办呗。
其实内务府之所以这么唯皇命是从,也是因为内务府是皇上的奴才,日常办公的地点也是在宫内,在大boss的眼皮子底下,这和大臣们不一样,大臣们和皇上意见相左,还可以闭门称病,自己能么,自己要是称了病,回来位置就没了。就算位置还在,皇上想在宫里找你茬那还不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些个内务府的一听尚志杰的暗示,就不约而同去拍皇上马屁了。
第二日,尚志杰呈给皇上的折子里写着要在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建造太子府,康熙就很是高兴了。不仅批了还给太子府赐了名就叫毓庆宫,连牌匾上的字也给写了。得了,皇上连门牌的字都要写,那以后关于毓庆宫的一切还是老老实实,事无巨细的报告给皇上吧,别拍马屁拍了一半给拍没了。
说起毓庆宫的名字由来,康熙也是想了很久的,最后才圈定了毓庆两字。毓字在《广雅》中是长也,稚也。这能很好的表现在康熙的心里胤礽就是他的大儿子,不得不说顺治真是你亲爹哟。你亲爹在皇四子出生的时候发昭文说皇四子是朕的第一字。虽然你康熙没直接发昭文,但你这提的毓庆儿子,可不是告诉人家胤礽是你的第一个儿子,康熙和顺治在某些时候脑波还是很想象的。
而毓字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生养草木,何为生养草木,草木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那是繁茂的意思,而最希望谁多开枝散叶在皇室中,当然是皇上。康熙深受孝庄影响认为皇上一定要多子多福,这毓字的第二层意思可不就是暗示着胤礽是下任皇帝。
更何况在甲骨文中,毓字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这说明啥,说明太子是由朕伟大的康熙皇帝带大的,你们这些个大臣、奴才、妃嫔们都给朕擦亮眼睛。不要给朕发现你们慢待太子,不然有你们好看的。
而庆字在文解释有祝贺、可祝贺的事和姓三种释义。很明显康熙是取了前两个解释。自己的儿子搬出去了,虽然内心是难过的,但是这也标志了自己的儿子快要长大成人了。这是个值得庆祝的。更何况康熙希望胤礽以后的日子都是喜庆的。
只能说康熙为了胤礽可谓是操碎了心,只可惜康熙的这番爱心戳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肺哟。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大阿哥这一族了,说起来大阿哥也不比胤礽大多少,也就是二岁。可惜康熙就是硬没怎么关注过大阿哥。更何况大阿哥出生的时候自己生母连妃都不是,虽然纳喇氏也算是个大族,但并不如当时的赫舍里和钮祜禄显赫,更别提明珠了,那时候的朝堂上哪有明珠什么事,出名的可是鳌拜和索尼。
在清代旗籍汉姓人中,尚姓有二大家,一为三藩之一的尚可喜之裔,一为内务府尚大德之裔。可喜子名之隆、之信,大德孙名志杰、志舜,因清初档案通行满文,志杰、志舜往往又译之杰、之舜(或之顺)。外姓人不明就里,或误为一姓。为防止子孙辈“误联”乱宗,《尚氏宗谱·凡例》曾特别说明:“平南王尚可喜系奉天海城人,其子之隆、之孝俱系国朝名臣,原不必以逆藩为讳。但吾族先世有谱,名氏昭然……居址世派迥别。且传载可喜纳款,旗以皂镶,号天助兵,入关后全支入镶蓝旗汉军,百余年从未有议系同宗者。恐后人误联,故及之。”修家谱的基本宗旨之一,就是谨防“异姓乱宗”,二尚氏虽为同姓,但没有丝毫血缘上的关联,所以必须加以说明。尚可喜一族,隶镶蓝旗汉军;大德一族,隶内务府正白旗。两氏畛域分明,隶属八旗的不同系统。再者,尚可喜是“逆藩”,先降又叛,有玷臣节,乾隆年间被载入《贰臣传》;大德子孙,则为荡平三藩战争中的功臣。薰莸不同器,这大概也是划清界线的一个理由。
清入关初,正白旗原为摄政王多尔衮所属。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病死,世祖福临亲政,追论多尔衮悖逆罪,把正白旗据为已有。大德作为正白旗包衣,最初应为多尔衮所属,福临亲政后始转为皇帝亲统的内务府旗人。
大德五子,惟第四子尚兴有功名,从最低的拨什库达做起,升内务府正白旗第五参领第四旗鼓佐领、惜薪司掌印郎中。康熙十三年(1674)三藩之乱,尚兴以副将征湖广,四年后在洞庭湖阵亡。
内三旗的构成与外八旗不同,内参领下设内府佐领、旗鼓佐领、内管领。内府佐领,即满洲佐领;旗鼓佐领,即汉人佐领。内管领(满语为“珲托和”,意即“半个佐领”),又称“辛者库牛录”,意思是“内管领下食口粮人”。主要成分为满、汉、蒙古奴仆,在内三旗中地位最低。
内府三旗初设满洲佐领九,旗鼓佐领十二,高丽(朝鲜)佐领一,内管领二十。康熙中增至满洲佐领十五,旗鼓佐领十八,朝鲜佐领二,内管领三十。尚兴是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四旗鼓佐领首任佐领,身故,改由异姓汪义图管理;汪义图缘事革退,改以尚兴子志杰管理;志杰升任内务府总管,改以海璋、萨齐库等异姓管理。志杰与弟志舜、侄尚琳还曾受命管理同参领的第一旗鼓佐领。该佐领“亦系国初编立”,始以高国元管理;高国元故,以曹玺正管理;曹玺正缘事革退,由张士鉴、郑连相继管理;郑连缘事革退,以曹寅管理;曹寅升任江宁织造,以齐桑格管理;齐桑格故,以内务府总管尚志杰管理;志杰年老辞退,以内务府总管尚志舜管理;尚志舜故,以员外郎尚琳管理。
高国元父亲高闻举、曹玺祖父曹锡远、张时鉴(《氏族通谱》写作张时荐)父亲张良弼、郑连曾祖郑朝辅,均为各姓入关后的始迁祖,作为“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四、七六、七七均各有专传。曹氏,即文学巨擘曹雪芹家族。曹寅,是曹雪芹祖父。这些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都是以军功起家,而成为内府汉姓人中的佼佼者。
旗鼓佐领长官(亦称佐领)向无世袭,升除完全取决于皇帝,这是与外八旗世袭佐领的一个重要区别。尚兴、志杰、志舜、尚琳祖孙三代先后担任旗鼓佐领,则是尚氏在康、雍年间颇受皇帝重用的明证。
尚志杰,尚兴长子,由护军授銮仪卫治仪正,康熙十三年(1674)随扬威大将军和硕简亲王出征吴三桂,转战江西、福建、湖广等地,战功卓著。升员外郎、佐领,进广储司郎中兼御书处总管,授杭州织造,辞未赴任,后康熙任命尚志杰为内务府总管。
而刚当上总管没几年的尚志杰,可不久遇到了个大困难,这困难就是太子府的选址和如何建造,虽说有专门的营造司,但康熙显然不会只问营造司,毕竟宫殿你不可能只造好里面不放置东西吧,这样一来康熙肯定直接问总管,省得一个个问过去也是浪费时间。
好在李德全给了尚志杰一个主意,竟然康熙这么重视太子,自己当然要好好的建造太子府,拍拍康熙的马屁,至于那么大臣的抗议,谁管你们啊,只要皇上心中认为我是好的,我就是个好的,你们就尽情的喷口水去吧。
回去内务府,尚志杰就把自己的属下给召唤过来了,中心意思就是太子府咱们要好好造,怎么奢华怎么来,怎么近怎么来,至于下来提出的反对意见,你们可以去和皇上说,我可是刚从李公公那得来的消息。
这样一暗示,反对的声音就消息掉了。咱们又不是活够了,去皇上那说。谁不知道李公公是皇上跟前的得意人,李公公自己能有什么见解,肯定是皇上的意思。竟然皇上要这么办,那咱就这么办呗。
其实内务府之所以这么唯皇命是从,也是因为内务府是皇上的奴才,日常办公的地点也是在宫内,在大boss的眼皮子底下,这和大臣们不一样,大臣们和皇上意见相左,还可以闭门称病,自己能么,自己要是称了病,回来位置就没了。就算位置还在,皇上想在宫里找你茬那还不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这些个内务府的一听尚志杰的暗示,就不约而同去拍皇上马屁了。
第二日,尚志杰呈给皇上的折子里写着要在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建造太子府,康熙就很是高兴了。不仅批了还给太子府赐了名就叫毓庆宫,连牌匾上的字也给写了。得了,皇上连门牌的字都要写,那以后关于毓庆宫的一切还是老老实实,事无巨细的报告给皇上吧,别拍马屁拍了一半给拍没了。
说起毓庆宫的名字由来,康熙也是想了很久的,最后才圈定了毓庆两字。毓字在《广雅》中是长也,稚也。这能很好的表现在康熙的心里胤礽就是他的大儿子,不得不说顺治真是你亲爹哟。你亲爹在皇四子出生的时候发昭文说皇四子是朕的第一字。虽然你康熙没直接发昭文,但你这提的毓庆儿子,可不是告诉人家胤礽是你的第一个儿子,康熙和顺治在某些时候脑波还是很想象的。
而毓字的第二层含义就是生养草木,何为生养草木,草木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那是繁茂的意思,而最希望谁多开枝散叶在皇室中,当然是皇上。康熙深受孝庄影响认为皇上一定要多子多福,这毓字的第二层意思可不就是暗示着胤礽是下任皇帝。
更何况在甲骨文中,毓字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倒立的孩子。这说明啥,说明太子是由朕伟大的康熙皇帝带大的,你们这些个大臣、奴才、妃嫔们都给朕擦亮眼睛。不要给朕发现你们慢待太子,不然有你们好看的。
而庆字在文解释有祝贺、可祝贺的事和姓三种释义。很明显康熙是取了前两个解释。自己的儿子搬出去了,虽然内心是难过的,但是这也标志了自己的儿子快要长大成人了。这是个值得庆祝的。更何况康熙希望胤礽以后的日子都是喜庆的。
只能说康熙为了胤礽可谓是操碎了心,只可惜康熙的这番爱心戳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心肺哟。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大阿哥这一族了,说起来大阿哥也不比胤礽大多少,也就是二岁。可惜康熙就是硬没怎么关注过大阿哥。更何况大阿哥出生的时候自己生母连妃都不是,虽然纳喇氏也算是个大族,但并不如当时的赫舍里和钮祜禄显赫,更别提明珠了,那时候的朝堂上哪有明珠什么事,出名的可是鳌拜和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