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同学聚会那点事儿

第2卷 价值(5)

    最早对工作的认识来自课本上的八个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他们分别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然后就按劳分配。后来知道了剩余价值,知道了剥削。初中时很羡慕城里的亲戚,因为他们很自豪的说他们要“上班儿!”再后来读高中了,知道自己要想不在田里挨累,不想“长大了你就挑大粪去!”就只能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我读的是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前各地的学校去大学里选毕业生,去HEB要进城费,去秦皇岛、北京要条件和户口费,我那时稀里糊涂的在大厅里转了转就走了,哪里也没签,脑子里想的是各种费和我父亲斑白的头发!

    我大学时没学好思想,组织了乐队四处赚钱去,只觉得出入高档场所很牛叉,学会了赌博、美食、炫耀!因此掏空了家底。也因此,我至今不赌博,讨厌打麻将和电子游戏。

    没钱咱定向分配还不行吗?回到家乡的小县城,领导说要下乡锻炼三年才能回城里,这么没面子?于是自己找到了接收单位,毕竟音乐毕业生太少了,公的就咱一个,于是留在了城里。问问财务室又知道了,刚分配的要半年后领工资,一次性补齐,一个月一百八十四块六毛,那我怎么活?冬天了,一吨煤一百四,菜价我不懂,房租我不懂,爸妈给解决了,可我知道这点钱不够活。

    又想重操旧业去夜总会唱歌去,姑父腆着腐败的肚子说,那就是卖唱的,我点董文华的歌一首才一千块钱。

    咬咬牙,背着父母,到人事局尹相宁(记得他的名字是因为尹相杰,呵呵!)的办公室又哭又闹一个月,办了辞职,揣着130元去了HEB打工,后来知道,父母因此恨我很久,从此我只回了三次家。

    到HEB住在师范大学同学的宿舍,月光族。代表兰溪县公安局参加HEB之夏音乐会,赚了一千多,揣着梦想发了份传真到福建福清中恩教育集团,工资八百,别人不愤,我加班才七百多,他怎么八百?体育老师是美女,抱着我哭,说老板摸他屁股,黑龙江汉子勇救美女回故乡,他爸爸给了我一千五百元,我留在荆州北门外教了一年书,月光族(以后省略),

    当老师不行,改行,到了广州,月薪一千,提成5%,啥叫提成?晕乎乎没赚到钱,和妻子回到HEB待产,扛着地板挨个楼盘鼠窜,第一个月400工资。老板,我不要工资了,地板你给个价,高出部分给我。咱知道提成的本质了,呵呵!一个月三四千,美美的过了没几天,女儿早产了,住院费一天五百八,其他费用另计。又找了个工作外派湖北,又回了湖北,这次是武汉,月薪一千,奖金年底发。发现单位在忽悠老百姓,咱是正直的人,不干了!

    从此踏上了密封件销售之路,见到了真正的纸醉金迷,从此沉迷于此,但我还是在琢磨,怎么赚钱,怎么工作。那之前我只觉得“上班儿”就是赚钱,要活命,不担心炒鱿鱼,不会偷懒,不主动学习,不琢磨为什么这么工作!

    开始密封件销售工作时有业务经理带着,他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后来他看我可以了,就撒手让我去约人、请客、送礼、跑现场、做售后服务。那时觉得,厂里的那几个哥们真他妈够意思,于是敞开了喝,胃出血休息了7天,没什么,这不是没事儿吗?

    然后年会时财务说账面利润很高,但是没赚到钱。我靠,都喝了?后来知道,经理在后面撑着呢,和我打交道的都是小鱼小虾。

    单位转给了别人,老板做房地产去了,我飘到了福建,沿着这一套继续做,学着和大鱼大虾打交道,没觉得和小鱼小虾有什么不同,只是费用更高而已。

    咱自己不能做老板吗?试着一边打工一边做自己的,这个厂打不开市场那就换一个,还打不开?为什么呢?我一直坚持质量第一啊?贵点很正常啊?我有礼物啊?原来这个市场开始成熟了,那就做一个厂,慢慢来,这时候已经亏得差不多当裤子了。结果一个厂确实业绩不错,可是,厂里变动人事,款暂时回不来,以为半年总可以了吧?结果九个月时还没信儿。垮了,早知道做两个厂了。继续打工吧,这时我开始总结了,怎么就垮了呢?

    高人说,要有朋友,高手说了,资金流不能断,高高人说,要掌握市场信息,高高手说了,要预测需求变化,高高高人说了…高高高手说了…,靠,早怎么没人跟我说呢?

    这时读到了斯宾塞的《礼物》一书,还学到了岗位主任翁精神,最关键的是许宜铭的《活出自己》一书,说实话,我读了很多书,属于爱读书的人,但是能从本质上改变我的书一本是丁林的《走出历史的困惑》,再就是许宜铭的《活出自己》一书,可惜,我没有收藏到这两本书!

    这时我的爱情观点也变了,开始征婚。

    这时我打工的底气也足了,谁有我这么精明?

    奶奶的,这时我一无所有,打工的资本都没有了,找个管吃管住的真难。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好了,说说我的认识吧。

    工作最基本的作用是赚取自己生活下去的钱,月光族也好,理财精英也罢,都需要衣食住行,然后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包括对亲人的责任,这时工作者追求高薪,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害怕失业,小心翼翼。

    小有家底以后,欲望不成问题了,也不怕炒鱿鱼了,能力的提高也不追求速度了,开始追求质量,这时就有余钱做善事了。不想当老板的或者害怕当不好老板的开始学习理财了,理财高手开始兼职了。想当老板的就不提他了。

    这中间的还有一种,家底不足,能力差点,素质不高不低,于是穿着光鲜,满口大众听不懂的话,浑身配置齐全,人前喝咖啡,背后噎馒头,坐在高档写字楼高谈阔论,业余寂寞的和寂寞的组团互相取暖的所谓白领精英。

    工作免不了要接触交际圈,家人也是一个圈子,于是在圈子里和人打交道成了必修课,有被人影响的,也有影响别人的,但都会反思,于是思想慢慢的变化,这就是职业思维,经常变化工种的人要么当老板,要么在底层挣扎,要么啃老。坚持在行业内发展的都有了独立的思想,成了人才,国企人才流失和这个不无关系,不过貌似我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人!

    关心政治、关心法律、关心社会发展、关心人性、关心情感、关心世界潮流是所有有思想的的工作者的普遍心理,这其实也和工作有关,同事、客户之间没有交流这些的几乎无法相处,这是因为每个工作者都有社会责任。

    刚刚参加工作时,一腔热血、浑身是劲,接受工作后也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所以,有底蕴的单位愿意招收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们没有负担,没有牵挂,没有职业思维,可塑性极高,怎么调教怎么成长,不懂得抱怨和牢骚。

    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比较岗位和工资,知道上进,但是总以为年轻并以之为借口,开始学会了偷懒,学会了攀比。于是有人开始跳槽,这山望着那山高。

    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始迷惘了,职业规划模糊,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得过且过。也在寻觅出路,但是没有标准和规划,稀里糊涂的盲目求索着,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或者闷声不响麻木不仁。

    走出了这种状态后,有了目标但是缺少方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于是市场上充斥这各种各样的培训励志类书籍,而且销量都还不错。很多人在这种状态下终其一生。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人,开始规划人生,他们都很忙,很静,每天做什么心里一清二楚,工作有条不紊,生活规律节制,生活的有滋有味儿。这样的人自塑性极高。

    终极的人会普救众生,把他的感悟和心得传播给更多的人。他们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倾听与反思带来的困惑使他们试图找到一条适合更多人寻找的路,他们成了探路的急先锋,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大声疾呼,应和着寡。。。 。。。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观点大多以自己为中心,写给同学们作为我的汇报… …

    能认识到这些几乎是我的极限了,半夜了,睡觉… …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