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红楼之林家废柴
却说黛玉现今侍奉老父,照料幼弟,虽伤母逝仍未上学,却有林隽每日陪伴,又有宝珠共同料理事务,偶有风寒,数日即愈,养好精神后,便叫林隽早日上课。
林隽每日勤练字早读书,未曾荒疏功课,上学后竟跟章盛一般进度,西席甚是夸赞。
转眼十月,天气愈加寒冷,这日放学回来,林隽回房未见林秀,问了玫瑰后才知抱到黛玉房里,便抬脚过去,自黛玉满了七岁后,两人连同宝珠姐弟都搬了房舍,都是另门别院,唯有黛玉挪到了贾敏院中房后的三间抱厦内,林隽住在正堂后院夹道中的一所小小院落中。
穿过夹道,到黛玉房中,满目盈满诸多绸缎布匹,林隽奇道:“弄这些东西做什么?”
黛玉身旁在榻上挥舞着拳头的林秀与林隽最是熟悉,闻得他的声音,立即张嘴露出两颗米粒儿似的牙齿,依依呀呀地叫唤,口水流满了脖上的围兜。
林隽忙过去抱起他,他嘴角立即露出两点梨涡。
黛玉听了他询问的话,嗔道:“你竟忘了?这已是年下,京城外祖母家的年礼该送了。咱们家守丧,过年比旧年冷清些,人虽不能出门,各家各户的年礼断不能忘记,反叫人笑话。”
林隽恍然大悟,探头去看礼单,正是送至荣国府的,倒比旧年厚了两分。
黛玉一面誊写礼单,一面解释道:“今年外祖母来接我们过去,到底是一番好意,咱们没去,辜负了老人家的心,礼就厚些。正经说起来,咱们送礼的不多,除了几家亲戚外,余者都是他们送礼咱们回礼,等他们送了年礼再比照着礼单回礼,不厚不薄。”
林隽极口称赞,道:“姐姐的手段越发好了。”
黛玉苦笑,神情低落,道:“什么好不好?到底比不得妈妈在世时的周全。”
林隽见她又思念起贾敏来,忙解劝道:“我倒觉得姐姐想得比我周全,我现今除了上学,竟是什么都不知道,险些连送年礼的日子都忘记了。”
黛玉愁苦略散,拭泪嗤笑道:“你又没学过管家,怎能记得?你还是只管读书的好。我见你近来字虽然长进了,文章也说得上中规中矩,但是诗词竟没半分灵性,爹爹知道后一头雾水,怎么咱家偏就有你这么一个不善诗词的?”
林隽嘻嘻一笑,他现今能做出文章来,心里已经暗暗佩服自己了,诗词?再说罢。
见状,黛玉叹道:“咱们这位先生除了教导你读书识字,别的竟不能,爹爹昨儿还说等出了孝,给你拜个名师,琴棋书画都该学了。”
林隽顿时瞪大眼,奇道:“学琴棋书画作甚?”心下不由得想起黛玉往常随贾敏学些这些东西时,拉着自己作陪,如今略有小成,他本身极擅棋道,他一直认为女孩儿们学一点子陶冶性情便罢了,他还奇怪黛玉怎么带他一起学,没想到考科举竟得学这些杂学!
黛玉面色如常,好笑道:“君子六艺,你才学几样?难道你日后出门,与世交好友相遇,只谈做文章不成?别人说起琴棋书画,或者鉴赏古玩,你一点儿都接不上口,岂不让人笑话死,说你是个不通世故的书呆子?先前妈妈见贾先生和现在的李先生都不教这些,才在教我时叫你一起学些根基,到底,你不该跟妈妈学的,偏爹爹公务繁忙没想起来教你。”
“有理。”这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他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朋友一处吃酒,人家高谈阔论,自己只能听不能说,真真失礼。果然是因为现代人早就怠慢了传统文化,所以聚会时大多男人说宝马女人说香奈儿么?
黛玉笑道:“现今虽没先生教你,好歹别搁下了。”
林隽点点头,他本身就精棋道,这是和他家老爷子学的,现在经常见到名家真迹、古董珍品,眼力也有一些了,书法一直苦练不止,略有风骨,丹青和乐器却都差了许多。
怀里的林秀挥舞着拳头,似是赞同。
林隽捏着了弟弟的小拳头一下,拿了个小拨浪鼓塞在他手里,却被黛玉阻止,道:“你别给他这个,给他什么都拿在嘴里咬。”
林隽一看,只见林秀正把拨浪鼓往嘴里塞,无辜地回望着他。
黛玉走过来拿走拨浪鼓,林秀手里一空,立即哇哇大哭起来,慌得林隽忙叫奶娘道:“他这是怎么了?哭得这么厉害?”
奶娘笑道:“想是二爷想磨牙呢!”
遂取了一块糕饼在林秀手里,拿到东西塞在嘴里,他果然止住了哭声。
林隽眉头一皱,担心地道:“糕饼屑不会噎着他?”
奶娘忙笑道:“这是厨房里特地做上来给二爷磨牙的,磨一会儿在嘴里就化了。”
黛玉在一旁对林隽道:“你哪里懂这些?我问过了王嬷嬷,几个积年的老嬷嬷和秀儿的奶娘也都说好,你且放心罢。况且我忙碌时,也眼错不见地看着他呢。”
既然大家都说好,林隽只得住嘴,只盼着林如海请的保姆嬷嬷早日到来。
宫里的保姆嬷嬷都是正经照顾皇子公主的,端的有经验,皇子公主自一出生起,并非生母所养,皆由保姆、乳母、教养嬷嬷等数十人抚育,因此感情胜过亲母,一旦皇子登基,从前的乳母保姆等便一步登天,多为一品夫人。
黛玉年纪虽小,心思却细致,为了照顾林秀,连学暂时都不上了。
虽然前几日打发出去十几家下人,但如此一理,家中反而井井有条起来,剩下的下人规规矩矩,林隽学业进益,林秀长得极好,林如海不由得大加赞扬。
正在料理公务,忽闻贴身亲兵过来道:“老爷,宋先生来了。”
宋灼然虽贵为侯爷,却不耐烦别人如此称呼,故此大家仍唤他为先生,他反喜欢。
林如海搁笔起身,一面往外走,一面诧异道:“好好儿的,他怎么来了?不是说出海去了么?几时回来的,也没个消息。”
那亲兵答道:“宋先生并没有来衙门,直接去官邸了。”
林如海一惊止步,思索半晌,仍不明宋灼然来意,便抽身返回,与同僚告罪一声,方快步往衙门后头走去,才到家门口,便见中门大开,立即加快了脚步。
却说林隽在书房上课,见一小厮匆匆而至,李先生颇有不悦,问是何事。
那小厮忙道:“宋先生来了,说有圣旨给大爷。”
李先生大惊失色,忙命林隽过去。
黛玉得了消息,忙忙地打发人来服侍林隽更衣,又摆了香案,叫林隽启中门跪接。
宋灼然在门口下马,前后左右跟了十几个仆从,还有六七个干净整洁的中年妇人,却非内监,笑嘻嘻地捧着一道手谕,走到厅中,面南而站,对着林隽道:“特旨:今闻林如海有子林隽,聪明伶俐,林卿可谓后继有人矣,朕心甚慰,特许靖安侯收之为徒,盼来日状元及第,跨马游街!”
说完,他满脸笑容地对林隽道:“这下,你可不能抗旨了罢?”
林隽口呼谢恩,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啼笑皆非道:“先生要收我为徒,乃求之不得之事,哪里值得为此求得圣意?”
宋灼然瞪眼道:“放屁!什么求之不得?我记得你可是满心不愿!”
林隽笑嘻嘻地回答道:“谁让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呢?舍不得离开父母,跟先生去浪迹天涯。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公主驸马健在,先生是怎么说服自己悠游自在的?”
近年来,林如海常跟他说些朝堂琐事,也让他在书房看邸报,并论些根由,知道太子已废,余者皇子虽被斥责,仍是针锋相对,不肯消停,唯有七皇子行事稳妥,以退为进,常说参禅悟道,于红尘名利格外淡泊,深得当今圣人青睐信任。
明知七皇子装得淡泊名利,本人野心极大,但是林隽却知他把自己当初的话听进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有人说,原著中林如海之死,一是无后,二是丧妻,三是官场倾轧。
现今林如海有二子一女,总归要寻一条退步抽身之路,因此借着给黛玉请教养嬷嬷,给林秀请保姆嬷嬷,求到了永辉大长公主的府上。
综合以上种种,林隽巴不得拜宋灼然为师。
何况现今有了圣旨,就更名正言顺了。
对于一个没有表现出野心一直兄友弟恭的皇子,没有笼络权臣,结党营私,只兢兢业业地遵旨办事,当今自然乐意成全他舅舅的愿望,毕竟,林如海乃是他的心腹,那么多年来都没被任何皇子笼络了去,现今也不会马失前蹄。
被林隽这么一说,宋灼然反应得快,笑道:“你怎么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林隽哑口无言,随即道:“不知先生有何妙方?”
“那自然是你师母留守家中,服侍公婆,我在外,放心得很。”当世官员外放,多是带了小妾赴任,正妻留守家中服侍公婆叔姑,宋灼然虽未带姬妾游山玩水,妻子却是留在了府里,照顾永辉大长公主和永辉驸马,知书达理,深明礼义,名声极好。
林隽撇了撇嘴,封建男人!
宋灼然笑道:“圣旨都下了,你还不拜师?”
已经回到家中站在一旁听了好一会儿的林如海心中固然遂意,抢先上前,对宋灼然拱手笑道:“灼然兄既然来了,怎么不提前打发人说一声?小弟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兄倚重犬子,弟感激不尽,焉有不应之理?当选良辰吉日,诚心敬重才是。”
宋灼然想了想,既然诚心收林隽为弟子,自然要郑重些,便答应了。
林如海请他到内堂吃茶,林隽侍奉一旁。
宋灼然道:“教养嬷嬷和保姆嬷嬷我带过来了,先叫她们去拜见女公子罢。”林如海不曾续弦,乃是长女管家,宋灼然一路行来,早有耳闻,故有此语。
林如海已见过几位嬷嬷,眼光正而不邪,举止稳重端庄,气度矜持不俗,十分满意,一面打发管家娘子引几位去见黛玉,一面感激不尽地道:“怎好劳烦灼然兄亲自送来?”
宋灼然却不在意,笑道:“我才从海外回来,可巧你的信到了,兼之我又念着你家长公子,又嫌长安天寒地冻,便想来瞧瞧江南的香雪如海,因此一并同行了。对了,我倒是带了不少西洋玩意,拿给孩子们顽去!”说着叫人拿上来。
林隽顿时听住了,问道:“师父去了海外?”
既有圣旨,又有父意,自己也心甘情愿,他便立时改了口。
听了这声师父,宋灼然只觉得身心大畅,道:“可不是,这一走就是一年多。我在海外走走停停,见了许多黄头发蓝眼睛,红头发绿眼珠的人,有的皮肤跟雪一样白,有的皮肤跟炭一样黑,跟咱们天朝大不相同。”
林隽笑道:“这是自然,血统不同人种不同,肤色、头发、眼珠自然各异。”
他语气平淡,说得平常,宋灼然却反而吃了一惊,道:“你不觉得古怪?”
这下轮到林隽诧异了,问道:“何也?”
宋灼然见他声色一如平常,并没有半点惊奇,不由得道:“我在京城里留了几日,见了几个故交好友,提起外国人,哪个不说是蛮夷妖怪。你小小年纪,倒是有见识。”
林隽笑道:“固步自封尔,焉知海外之大。”
此乃实话。
此时虽非清代,却是明后之朝,沿袭了明代律例,许多风俗也与清无异,自觉天朝地大物博,万国来朝,一直来闭关锁国,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
林隽每日勤练字早读书,未曾荒疏功课,上学后竟跟章盛一般进度,西席甚是夸赞。
转眼十月,天气愈加寒冷,这日放学回来,林隽回房未见林秀,问了玫瑰后才知抱到黛玉房里,便抬脚过去,自黛玉满了七岁后,两人连同宝珠姐弟都搬了房舍,都是另门别院,唯有黛玉挪到了贾敏院中房后的三间抱厦内,林隽住在正堂后院夹道中的一所小小院落中。
穿过夹道,到黛玉房中,满目盈满诸多绸缎布匹,林隽奇道:“弄这些东西做什么?”
黛玉身旁在榻上挥舞着拳头的林秀与林隽最是熟悉,闻得他的声音,立即张嘴露出两颗米粒儿似的牙齿,依依呀呀地叫唤,口水流满了脖上的围兜。
林隽忙过去抱起他,他嘴角立即露出两点梨涡。
黛玉听了他询问的话,嗔道:“你竟忘了?这已是年下,京城外祖母家的年礼该送了。咱们家守丧,过年比旧年冷清些,人虽不能出门,各家各户的年礼断不能忘记,反叫人笑话。”
林隽恍然大悟,探头去看礼单,正是送至荣国府的,倒比旧年厚了两分。
黛玉一面誊写礼单,一面解释道:“今年外祖母来接我们过去,到底是一番好意,咱们没去,辜负了老人家的心,礼就厚些。正经说起来,咱们送礼的不多,除了几家亲戚外,余者都是他们送礼咱们回礼,等他们送了年礼再比照着礼单回礼,不厚不薄。”
林隽极口称赞,道:“姐姐的手段越发好了。”
黛玉苦笑,神情低落,道:“什么好不好?到底比不得妈妈在世时的周全。”
林隽见她又思念起贾敏来,忙解劝道:“我倒觉得姐姐想得比我周全,我现今除了上学,竟是什么都不知道,险些连送年礼的日子都忘记了。”
黛玉愁苦略散,拭泪嗤笑道:“你又没学过管家,怎能记得?你还是只管读书的好。我见你近来字虽然长进了,文章也说得上中规中矩,但是诗词竟没半分灵性,爹爹知道后一头雾水,怎么咱家偏就有你这么一个不善诗词的?”
林隽嘻嘻一笑,他现今能做出文章来,心里已经暗暗佩服自己了,诗词?再说罢。
见状,黛玉叹道:“咱们这位先生除了教导你读书识字,别的竟不能,爹爹昨儿还说等出了孝,给你拜个名师,琴棋书画都该学了。”
林隽顿时瞪大眼,奇道:“学琴棋书画作甚?”心下不由得想起黛玉往常随贾敏学些这些东西时,拉着自己作陪,如今略有小成,他本身极擅棋道,他一直认为女孩儿们学一点子陶冶性情便罢了,他还奇怪黛玉怎么带他一起学,没想到考科举竟得学这些杂学!
黛玉面色如常,好笑道:“君子六艺,你才学几样?难道你日后出门,与世交好友相遇,只谈做文章不成?别人说起琴棋书画,或者鉴赏古玩,你一点儿都接不上口,岂不让人笑话死,说你是个不通世故的书呆子?先前妈妈见贾先生和现在的李先生都不教这些,才在教我时叫你一起学些根基,到底,你不该跟妈妈学的,偏爹爹公务繁忙没想起来教你。”
“有理。”这实在是太有道理了,他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朋友一处吃酒,人家高谈阔论,自己只能听不能说,真真失礼。果然是因为现代人早就怠慢了传统文化,所以聚会时大多男人说宝马女人说香奈儿么?
黛玉笑道:“现今虽没先生教你,好歹别搁下了。”
林隽点点头,他本身就精棋道,这是和他家老爷子学的,现在经常见到名家真迹、古董珍品,眼力也有一些了,书法一直苦练不止,略有风骨,丹青和乐器却都差了许多。
怀里的林秀挥舞着拳头,似是赞同。
林隽捏着了弟弟的小拳头一下,拿了个小拨浪鼓塞在他手里,却被黛玉阻止,道:“你别给他这个,给他什么都拿在嘴里咬。”
林隽一看,只见林秀正把拨浪鼓往嘴里塞,无辜地回望着他。
黛玉走过来拿走拨浪鼓,林秀手里一空,立即哇哇大哭起来,慌得林隽忙叫奶娘道:“他这是怎么了?哭得这么厉害?”
奶娘笑道:“想是二爷想磨牙呢!”
遂取了一块糕饼在林秀手里,拿到东西塞在嘴里,他果然止住了哭声。
林隽眉头一皱,担心地道:“糕饼屑不会噎着他?”
奶娘忙笑道:“这是厨房里特地做上来给二爷磨牙的,磨一会儿在嘴里就化了。”
黛玉在一旁对林隽道:“你哪里懂这些?我问过了王嬷嬷,几个积年的老嬷嬷和秀儿的奶娘也都说好,你且放心罢。况且我忙碌时,也眼错不见地看着他呢。”
既然大家都说好,林隽只得住嘴,只盼着林如海请的保姆嬷嬷早日到来。
宫里的保姆嬷嬷都是正经照顾皇子公主的,端的有经验,皇子公主自一出生起,并非生母所养,皆由保姆、乳母、教养嬷嬷等数十人抚育,因此感情胜过亲母,一旦皇子登基,从前的乳母保姆等便一步登天,多为一品夫人。
黛玉年纪虽小,心思却细致,为了照顾林秀,连学暂时都不上了。
虽然前几日打发出去十几家下人,但如此一理,家中反而井井有条起来,剩下的下人规规矩矩,林隽学业进益,林秀长得极好,林如海不由得大加赞扬。
正在料理公务,忽闻贴身亲兵过来道:“老爷,宋先生来了。”
宋灼然虽贵为侯爷,却不耐烦别人如此称呼,故此大家仍唤他为先生,他反喜欢。
林如海搁笔起身,一面往外走,一面诧异道:“好好儿的,他怎么来了?不是说出海去了么?几时回来的,也没个消息。”
那亲兵答道:“宋先生并没有来衙门,直接去官邸了。”
林如海一惊止步,思索半晌,仍不明宋灼然来意,便抽身返回,与同僚告罪一声,方快步往衙门后头走去,才到家门口,便见中门大开,立即加快了脚步。
却说林隽在书房上课,见一小厮匆匆而至,李先生颇有不悦,问是何事。
那小厮忙道:“宋先生来了,说有圣旨给大爷。”
李先生大惊失色,忙命林隽过去。
黛玉得了消息,忙忙地打发人来服侍林隽更衣,又摆了香案,叫林隽启中门跪接。
宋灼然在门口下马,前后左右跟了十几个仆从,还有六七个干净整洁的中年妇人,却非内监,笑嘻嘻地捧着一道手谕,走到厅中,面南而站,对着林隽道:“特旨:今闻林如海有子林隽,聪明伶俐,林卿可谓后继有人矣,朕心甚慰,特许靖安侯收之为徒,盼来日状元及第,跨马游街!”
说完,他满脸笑容地对林隽道:“这下,你可不能抗旨了罢?”
林隽口呼谢恩,站起身双手接过圣旨,啼笑皆非道:“先生要收我为徒,乃求之不得之事,哪里值得为此求得圣意?”
宋灼然瞪眼道:“放屁!什么求之不得?我记得你可是满心不愿!”
林隽笑嘻嘻地回答道:“谁让我那时年纪小不懂事呢?舍不得离开父母,跟先生去浪迹天涯。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公主驸马健在,先生是怎么说服自己悠游自在的?”
近年来,林如海常跟他说些朝堂琐事,也让他在书房看邸报,并论些根由,知道太子已废,余者皇子虽被斥责,仍是针锋相对,不肯消停,唯有七皇子行事稳妥,以退为进,常说参禅悟道,于红尘名利格外淡泊,深得当今圣人青睐信任。
明知七皇子装得淡泊名利,本人野心极大,但是林隽却知他把自己当初的话听进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有人说,原著中林如海之死,一是无后,二是丧妻,三是官场倾轧。
现今林如海有二子一女,总归要寻一条退步抽身之路,因此借着给黛玉请教养嬷嬷,给林秀请保姆嬷嬷,求到了永辉大长公主的府上。
综合以上种种,林隽巴不得拜宋灼然为师。
何况现今有了圣旨,就更名正言顺了。
对于一个没有表现出野心一直兄友弟恭的皇子,没有笼络权臣,结党营私,只兢兢业业地遵旨办事,当今自然乐意成全他舅舅的愿望,毕竟,林如海乃是他的心腹,那么多年来都没被任何皇子笼络了去,现今也不会马失前蹄。
被林隽这么一说,宋灼然反应得快,笑道:“你怎么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句,游必有方。”
林隽哑口无言,随即道:“不知先生有何妙方?”
“那自然是你师母留守家中,服侍公婆,我在外,放心得很。”当世官员外放,多是带了小妾赴任,正妻留守家中服侍公婆叔姑,宋灼然虽未带姬妾游山玩水,妻子却是留在了府里,照顾永辉大长公主和永辉驸马,知书达理,深明礼义,名声极好。
林隽撇了撇嘴,封建男人!
宋灼然笑道:“圣旨都下了,你还不拜师?”
已经回到家中站在一旁听了好一会儿的林如海心中固然遂意,抢先上前,对宋灼然拱手笑道:“灼然兄既然来了,怎么不提前打发人说一声?小弟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兄倚重犬子,弟感激不尽,焉有不应之理?当选良辰吉日,诚心敬重才是。”
宋灼然想了想,既然诚心收林隽为弟子,自然要郑重些,便答应了。
林如海请他到内堂吃茶,林隽侍奉一旁。
宋灼然道:“教养嬷嬷和保姆嬷嬷我带过来了,先叫她们去拜见女公子罢。”林如海不曾续弦,乃是长女管家,宋灼然一路行来,早有耳闻,故有此语。
林如海已见过几位嬷嬷,眼光正而不邪,举止稳重端庄,气度矜持不俗,十分满意,一面打发管家娘子引几位去见黛玉,一面感激不尽地道:“怎好劳烦灼然兄亲自送来?”
宋灼然却不在意,笑道:“我才从海外回来,可巧你的信到了,兼之我又念着你家长公子,又嫌长安天寒地冻,便想来瞧瞧江南的香雪如海,因此一并同行了。对了,我倒是带了不少西洋玩意,拿给孩子们顽去!”说着叫人拿上来。
林隽顿时听住了,问道:“师父去了海外?”
既有圣旨,又有父意,自己也心甘情愿,他便立时改了口。
听了这声师父,宋灼然只觉得身心大畅,道:“可不是,这一走就是一年多。我在海外走走停停,见了许多黄头发蓝眼睛,红头发绿眼珠的人,有的皮肤跟雪一样白,有的皮肤跟炭一样黑,跟咱们天朝大不相同。”
林隽笑道:“这是自然,血统不同人种不同,肤色、头发、眼珠自然各异。”
他语气平淡,说得平常,宋灼然却反而吃了一惊,道:“你不觉得古怪?”
这下轮到林隽诧异了,问道:“何也?”
宋灼然见他声色一如平常,并没有半点惊奇,不由得道:“我在京城里留了几日,见了几个故交好友,提起外国人,哪个不说是蛮夷妖怪。你小小年纪,倒是有见识。”
林隽笑道:“固步自封尔,焉知海外之大。”
此乃实话。
此时虽非清代,却是明后之朝,沿袭了明代律例,许多风俗也与清无异,自觉天朝地大物博,万国来朝,一直来闭关锁国,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