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闯关-典籍香
作者有话要说:</br>我得说两句了。
写到这一章,我发现自己非常具有写说明文的潜质。
想来自己也不是学建筑学,更不是做地理考古的,非要把一个书院搞得的跟**似的,干嘛?
你就当我头被门口那烤大饼的车子挤了。
<hr size=1 /> 满香庭又叫九间房,本就是典籍童子起居室,这里除了住着封孤城和依真之外,还住着另外七个童子。童子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名,前头加一古字。
依真住的那间房原本是一个叫古棋的童子住的,古棋在三日前坠楼死了,而她,便是来补这个空的。
八个童子专为书院的世子查书送书的,在骊香书院的下人里算是级别高的奴才,他们打小进书院,从学规矩开始,到读书识字,背诵藏经阁成千上万的典籍目录,仅次于各贵族公子带来的贴身书童,待他们成年后,如若无不良记录,便可升格为典籍官,在茜香国算是一个特殊文职官员。
升级为典籍官后可继续教导下一代童子,并肩负看管藏书阁,整理各代皇亲贵族子弟所著之书,查阅历代书稿文卷,甚至国家机要文件都有他们经手,因此,每个童子出身来历,身家背景在入书院前都会查的很清楚,一但入了书院便很少有机会出去。
经过皇上殿试的各位世子拿到准许令牌,便可带着书童入书院耕读,聚贤楼虽有他们的房间,不过世子们大多在别处陵设别院,一年也进不了书院几个月时间,更多的时间都在别院住着。
随身带来的书童和家奴,只负责伺候主子,传传书单,像进藏书阁翻书,借阅之类的活儿,需找大殿的童子,只有他们才持有藏书阁的令牌。
琴,棋,书,画四位童子负责接书单,查找,和送书。另四位诗,词,歌,赋童子则是将借阅过的书整理好,再归还到藏书阁里去,这便是典籍童子官的活儿。
世子不是不能入内查找,只因藏书阁顶楼-----麒麟殿上悬有一件珍宝,茜香国国主有令,除了皇上皇太子和骊香书院的主上茜香国君的御医------南宫王之外,其他人入麒麟阁者,杀无赦!
依真后来才知道,那个叫古棋的孩子,在进藏书阁替世子拿书时,只因听到顶楼的麒麟殿上有响动,好奇走上去看看,就再也没下来,次日,藏书阁楼下,发现了他的尸体。
之后,那里便成了奴才们避而不及的地方,童子查找书籍后更是连多待一会儿的胆子都没了。
----------------
第二天一早,封孤城就来了,带依真围着整个骊香书院走了一遭,说是去认认路,顺道将她交给典籍童子的指导教官------方典籍。
这一转,依真才真正看清楚了整个骊香书院的全貌,完全不是那日夜里所看到的那样鬼魅阴冷。
书院布局相当雅致玲珑,房前殿后飘着淡淡的荷香,两个人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进了前门。踏上十四个台阶后便是大殿,正门口,一排八根玄色云龙翔凤的望柱,上千小块透雕栏板将大殿的轮廓凸显出来,龙头分立四个角落,整个大殿气魄恢弘,巍峨庄严。
大殿除了迎接一年一度茜香国王亲临的殿试外,还要准备为茜香国接待周边各国使节来往宴会之用,因此,一层内堂排场极大,奢华程度堪比皇宫,二层便是世子授业的场所,居高临下,整个书院尽收眼底。
过了大殿后,再行几步便见一楼一阁,东为集贤楼,西为藏书阁,中间以荷塘月色为界,此界不可过!
依真望着高耸且有些霸气的七层藏书阁,暗生敬畏之色。
童子们住的满香庭则是居于藏书阁的后侧西北角,荷塘满池的时候,从聚贤楼几乎看不到满香庭的房子;位于聚贤楼的东北角也有一处房屋,那是童子的教导老师------历代典籍官居住的地方,平日里没有传令,他们是不敢四处走动的,因此来这里的人也很少。
走了半天,依真额头冒了层密密的细汗,封孤城抽身走向荷塘的另一旁,依真以为他去方便,便蹲在荷塘边等他,只见一条锦鱼拖着一根长长的鱼线像只风筝般在荷塘里游来游去,她看着有趣,没想到封孤城已经折身回来,递给她一块润过水的帕子,在一旁轻笑道:“这肯定又是那个不正经的西陵世子干的!”
“西陵世子?”
“是啊,他可是这骊香书院赫赫有名的授业先生,想见见吗?”封孤城一改往日冷漠的样子,蹲在依真身旁,歪着头笑眯眯地看着那条鱼。
依真闻言不由眼皮一跳,赶紧接过帕子捂在脸上。这个名字,她一刻也没忘记过,六岁时西陵王亲自登门替子求婚,父王未允;八岁那年西陵王携子上殿,再次求皇上赐婚,父王无奈便应了下来。如果不是家变,过两年就该大婚了。当年西陵王面对儿女亲家灭门不但不出手相援,反而将自己订婚的小像拿出来四处张贴缉拿,可见当初父王拒绝他家是有道理的,这样的货色能好到哪里去?
想到此,她拿下脸上的帕子,有些恨然地说道:“一个世子罢了,有什么可见的。”
封孤城闻言睨视着她,讪讪地说:“是啊,不过是顶着一个世子名头的浪荡子,不见也好。”
两个人话里似乎都有话。
听封孤城这么一说,倒勾起了她的好奇心,这个素未蒙面的西陵世子到底是个怎样的货色?既然都在骊香书院,总是有机会会碰面的,好在两人素不相识,只凭一张画像,他应该认不出自己来,算了,过了这么多年,不想此事也罢。
这个话题似乎让两个人冷了场,起身一前一后过了荷塘的拱桥,一条长长的围墙边有个月牙的拱门,这里就是后院,四起四落的大院,很宽敞,却完全不像前院那么气魄恢弘,精致错落。
李管事是这后院的当家人,他住处位于值更房之后,院子不大,院墙却不矮,看起来很整洁有序。封孤城只是指了指,并未带依真入内。
“李管事是个爱清静的人,虽跟了主上一辈子,但平日里主上不怎么传他,大殿也很少能看到他的人。”
依真对李管事心有余悸,她追问了句:“李管事是太监吗?”
“太监?呵呵,”封孤城冷笑了两声,却未置可否。
“封孤城,你跟主上多久了?”
“多久了?还真记不清楚了,也许很久了。”
依真无端地觉得他说这句话时有些伤感,侧着头看了他一眼,封孤城昂头阔步朝前走去。
后院的洗衣房,内务室,厨房,杂役房只粗略看了看。依真自然记得花拐子在这里,不过她没敢四处张望,只跟在封孤城身后匆匆而过。
出了后院往西行,此时,她才注意到,主上的大殿并不包围在这群建筑物之内,而是在偏西的一角里,一处独立的殿堂------风雅堂。
风雅堂外观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庙,尤其是清晨,香炉里燃起松脂盘香,雾气腾腾,依真顺着烟雾的飘向定睛一看,恍然大悟,原来主上的起居室跟李管事的房子只隔了一堵墙!
不过这堵墙的两边都有茂密高大的树木遮掩,从后院围墙看去,风雅堂几乎不可透视。
风雅堂的门前,封孤城替依真挡了下飘摇的垂柳,说:“这里是主上的起居处,后院是主上研书制药的秘所,一般人没有通报绝对不能入内,就连世子也不例外。”
封孤城说的含糊,依真不明白他说的世子是指书院那些人,还是南宫王家的世子?便问了句:“南宫家的世子不常来吗?”
“那是个不常出门的主子,见他比见皇上还难!不像西陵王家的那位------,哎!不说他了。”也不知道这个西陵王世子怎么惹了封孤城,在他嘴里竟然如此不堪。
依真闷头暗笑。
自觉说的有些过了,封孤城难得露齿一笑,拉了一把依真说:“来,看那里,那块敞开地,平时供书院世子晨练活动的,那里也不能随便出入。”
依真顺着他的指向看去,一面环林,一面溪水,中间半坡的草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真是一个好去处。
“那你说,这骊香书院还有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吗?”
看着依真一脸认真的样子,封孤城眉角抬了抬,眼睛里飞了些异样的神采出来。
“你还别说,真有!”
“在哪里?”依真不知封孤城在故意逗她,追着问。
“满-香-阁!”
“赫!”她瞪了封孤城一眼,将帕子往他手上一放,转身就走。
封孤城回手一把拉住她。
“站住,这里也不能乱走。”
依真扭头刚想反驳他几句,眼神错过他的肩膀时,发觉风雅堂后面隐约有些亭台楼阁显出,因其地势极高,几乎插入云端,她以为自己被太阳照花了眼,便揉了揉再看,却又不见了那些亭台楼阁,云雾渐渐摊开了,一切稍纵即逝。
看方位好像是那位神仙哥哥住的地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不免多看了几眼。
封孤城见依真怔怔地看着自己久久不语,耳根发热,松了手,低声问她:“你又在琢磨什么?我可不是带你出来玩的,告诉你的事情都要牢记,省的日后惹出麻烦来!”
依真感觉自己失态,忙低眉顺眼地说:“是,我记住了。”
封孤城这个人看起来相当的冷,可私下里对自己还是挺关照的,依真再看他的眼神里多了些信赖。
“去见见你的典籍官吧,日后少不得他们的教诲!”
封孤城回手将帕子又塞给了依真,前头走着,依真癫着小步忙跟上去。
典籍官的住处井井有条,一丝不乱,而且极其安静,静的让依真忍不住提了口气,她放轻了脚步。长长的回廊里,四周的房门上都挂着木质小牌,上书人名,官级。回廊尽头,透过四十八格段纸糊的窗纸,一个偌大的房子里似有人影走动,临近门前,封孤城驻足通报,门口小童躬身接过封孤城手里的令牌回身传信,不久,只见一位蓝绸软帽一脸书卷气的中年男子躬身迎了出来。
封孤城一副冷面孔,公事公办地说:“方典籍,前日上报,传书童子官少一人,主上让奴才将人带来了,还请方典籍严加管教才是。”
方典籍慌忙施礼称道:“是,封侍卫,主上厚爱,奴才定倾力教授,不敢有半点疏忽。”
因古棋上麒麟殿坠楼而亡一事,也牵扯到了教诲过他的一个姓邓的典籍官,邓典籍官被主上派来的人带走后,就再没见他回来,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敲山震虎之举方典籍哪能不明白,他哪敢有半分懈怠。
封孤城将依真送到方典籍处便转身回去复命,依真随方典籍进了内室,她跪倒便拜,想着,此人便是自己的师傅了。
方典籍原名-方岫显,据说此人记忆超群,过目不忘,能将藏书阁的典籍目录倒背如流,为人却极为友善,从不与人争执,堪称懦弱。
他虽不知道依真的来历,却也按部就班,引见了内室值更的典籍官,今日值更不过三人,除了方典籍之外,还有另两位,于典籍和周典籍。模样都很文雅,气质也相当的出众,想来再选童子时在容貌上也有过严格的筛选。
依真一一磕头拜过,典籍官们都是童子官出身,倒也没人为难依真,只是略嘱托了依真几句,算是尽了师道。
跟着方典籍来到了内庭,内庭设有几个简单的书房,桌面上摆着文房四宝,书籍镇纸。方典籍回身从书架上抽出三本黄绢包着的册子交给依真。
“如今非比寻常,往年一年一次殿试,各皇族世子来的不多,典籍官只要按部就班就好,可是自打国主3年前身体抱恙后,就改为三年一次殿试,今年听说是太子前来,应试的世子阵势也大了,上百人左右,大殿之上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刚来,除了学规矩外,必须先做到如下三件事,记人名,背香谱,颂药目,缺一不可,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有资格到大殿伺候。否则,教官有权将你退回,主上也不会怪罪的教官的,你想留在这里,就需好好努力!三日为限。”
“是!方典籍!”
依真接过那三本厚厚的册子暗暗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典籍童子居然要下如此深的功夫。
三日?这难道就是第一关?
写到这一章,我发现自己非常具有写说明文的潜质。
想来自己也不是学建筑学,更不是做地理考古的,非要把一个书院搞得的跟**似的,干嘛?
你就当我头被门口那烤大饼的车子挤了。
<hr size=1 /> 满香庭又叫九间房,本就是典籍童子起居室,这里除了住着封孤城和依真之外,还住着另外七个童子。童子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名,前头加一古字。
依真住的那间房原本是一个叫古棋的童子住的,古棋在三日前坠楼死了,而她,便是来补这个空的。
八个童子专为书院的世子查书送书的,在骊香书院的下人里算是级别高的奴才,他们打小进书院,从学规矩开始,到读书识字,背诵藏经阁成千上万的典籍目录,仅次于各贵族公子带来的贴身书童,待他们成年后,如若无不良记录,便可升格为典籍官,在茜香国算是一个特殊文职官员。
升级为典籍官后可继续教导下一代童子,并肩负看管藏书阁,整理各代皇亲贵族子弟所著之书,查阅历代书稿文卷,甚至国家机要文件都有他们经手,因此,每个童子出身来历,身家背景在入书院前都会查的很清楚,一但入了书院便很少有机会出去。
经过皇上殿试的各位世子拿到准许令牌,便可带着书童入书院耕读,聚贤楼虽有他们的房间,不过世子们大多在别处陵设别院,一年也进不了书院几个月时间,更多的时间都在别院住着。
随身带来的书童和家奴,只负责伺候主子,传传书单,像进藏书阁翻书,借阅之类的活儿,需找大殿的童子,只有他们才持有藏书阁的令牌。
琴,棋,书,画四位童子负责接书单,查找,和送书。另四位诗,词,歌,赋童子则是将借阅过的书整理好,再归还到藏书阁里去,这便是典籍童子官的活儿。
世子不是不能入内查找,只因藏书阁顶楼-----麒麟殿上悬有一件珍宝,茜香国国主有令,除了皇上皇太子和骊香书院的主上茜香国君的御医------南宫王之外,其他人入麒麟阁者,杀无赦!
依真后来才知道,那个叫古棋的孩子,在进藏书阁替世子拿书时,只因听到顶楼的麒麟殿上有响动,好奇走上去看看,就再也没下来,次日,藏书阁楼下,发现了他的尸体。
之后,那里便成了奴才们避而不及的地方,童子查找书籍后更是连多待一会儿的胆子都没了。
----------------
第二天一早,封孤城就来了,带依真围着整个骊香书院走了一遭,说是去认认路,顺道将她交给典籍童子的指导教官------方典籍。
这一转,依真才真正看清楚了整个骊香书院的全貌,完全不是那日夜里所看到的那样鬼魅阴冷。
书院布局相当雅致玲珑,房前殿后飘着淡淡的荷香,两个人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进了前门。踏上十四个台阶后便是大殿,正门口,一排八根玄色云龙翔凤的望柱,上千小块透雕栏板将大殿的轮廓凸显出来,龙头分立四个角落,整个大殿气魄恢弘,巍峨庄严。
大殿除了迎接一年一度茜香国王亲临的殿试外,还要准备为茜香国接待周边各国使节来往宴会之用,因此,一层内堂排场极大,奢华程度堪比皇宫,二层便是世子授业的场所,居高临下,整个书院尽收眼底。
过了大殿后,再行几步便见一楼一阁,东为集贤楼,西为藏书阁,中间以荷塘月色为界,此界不可过!
依真望着高耸且有些霸气的七层藏书阁,暗生敬畏之色。
童子们住的满香庭则是居于藏书阁的后侧西北角,荷塘满池的时候,从聚贤楼几乎看不到满香庭的房子;位于聚贤楼的东北角也有一处房屋,那是童子的教导老师------历代典籍官居住的地方,平日里没有传令,他们是不敢四处走动的,因此来这里的人也很少。
走了半天,依真额头冒了层密密的细汗,封孤城抽身走向荷塘的另一旁,依真以为他去方便,便蹲在荷塘边等他,只见一条锦鱼拖着一根长长的鱼线像只风筝般在荷塘里游来游去,她看着有趣,没想到封孤城已经折身回来,递给她一块润过水的帕子,在一旁轻笑道:“这肯定又是那个不正经的西陵世子干的!”
“西陵世子?”
“是啊,他可是这骊香书院赫赫有名的授业先生,想见见吗?”封孤城一改往日冷漠的样子,蹲在依真身旁,歪着头笑眯眯地看着那条鱼。
依真闻言不由眼皮一跳,赶紧接过帕子捂在脸上。这个名字,她一刻也没忘记过,六岁时西陵王亲自登门替子求婚,父王未允;八岁那年西陵王携子上殿,再次求皇上赐婚,父王无奈便应了下来。如果不是家变,过两年就该大婚了。当年西陵王面对儿女亲家灭门不但不出手相援,反而将自己订婚的小像拿出来四处张贴缉拿,可见当初父王拒绝他家是有道理的,这样的货色能好到哪里去?
想到此,她拿下脸上的帕子,有些恨然地说道:“一个世子罢了,有什么可见的。”
封孤城闻言睨视着她,讪讪地说:“是啊,不过是顶着一个世子名头的浪荡子,不见也好。”
两个人话里似乎都有话。
听封孤城这么一说,倒勾起了她的好奇心,这个素未蒙面的西陵世子到底是个怎样的货色?既然都在骊香书院,总是有机会会碰面的,好在两人素不相识,只凭一张画像,他应该认不出自己来,算了,过了这么多年,不想此事也罢。
这个话题似乎让两个人冷了场,起身一前一后过了荷塘的拱桥,一条长长的围墙边有个月牙的拱门,这里就是后院,四起四落的大院,很宽敞,却完全不像前院那么气魄恢弘,精致错落。
李管事是这后院的当家人,他住处位于值更房之后,院子不大,院墙却不矮,看起来很整洁有序。封孤城只是指了指,并未带依真入内。
“李管事是个爱清静的人,虽跟了主上一辈子,但平日里主上不怎么传他,大殿也很少能看到他的人。”
依真对李管事心有余悸,她追问了句:“李管事是太监吗?”
“太监?呵呵,”封孤城冷笑了两声,却未置可否。
“封孤城,你跟主上多久了?”
“多久了?还真记不清楚了,也许很久了。”
依真无端地觉得他说这句话时有些伤感,侧着头看了他一眼,封孤城昂头阔步朝前走去。
后院的洗衣房,内务室,厨房,杂役房只粗略看了看。依真自然记得花拐子在这里,不过她没敢四处张望,只跟在封孤城身后匆匆而过。
出了后院往西行,此时,她才注意到,主上的大殿并不包围在这群建筑物之内,而是在偏西的一角里,一处独立的殿堂------风雅堂。
风雅堂外观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庙,尤其是清晨,香炉里燃起松脂盘香,雾气腾腾,依真顺着烟雾的飘向定睛一看,恍然大悟,原来主上的起居室跟李管事的房子只隔了一堵墙!
不过这堵墙的两边都有茂密高大的树木遮掩,从后院围墙看去,风雅堂几乎不可透视。
风雅堂的门前,封孤城替依真挡了下飘摇的垂柳,说:“这里是主上的起居处,后院是主上研书制药的秘所,一般人没有通报绝对不能入内,就连世子也不例外。”
封孤城说的含糊,依真不明白他说的世子是指书院那些人,还是南宫王家的世子?便问了句:“南宫家的世子不常来吗?”
“那是个不常出门的主子,见他比见皇上还难!不像西陵王家的那位------,哎!不说他了。”也不知道这个西陵王世子怎么惹了封孤城,在他嘴里竟然如此不堪。
依真闷头暗笑。
自觉说的有些过了,封孤城难得露齿一笑,拉了一把依真说:“来,看那里,那块敞开地,平时供书院世子晨练活动的,那里也不能随便出入。”
依真顺着他的指向看去,一面环林,一面溪水,中间半坡的草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真是一个好去处。
“那你说,这骊香书院还有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吗?”
看着依真一脸认真的样子,封孤城眉角抬了抬,眼睛里飞了些异样的神采出来。
“你还别说,真有!”
“在哪里?”依真不知封孤城在故意逗她,追着问。
“满-香-阁!”
“赫!”她瞪了封孤城一眼,将帕子往他手上一放,转身就走。
封孤城回手一把拉住她。
“站住,这里也不能乱走。”
依真扭头刚想反驳他几句,眼神错过他的肩膀时,发觉风雅堂后面隐约有些亭台楼阁显出,因其地势极高,几乎插入云端,她以为自己被太阳照花了眼,便揉了揉再看,却又不见了那些亭台楼阁,云雾渐渐摊开了,一切稍纵即逝。
看方位好像是那位神仙哥哥住的地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他,不免多看了几眼。
封孤城见依真怔怔地看着自己久久不语,耳根发热,松了手,低声问她:“你又在琢磨什么?我可不是带你出来玩的,告诉你的事情都要牢记,省的日后惹出麻烦来!”
依真感觉自己失态,忙低眉顺眼地说:“是,我记住了。”
封孤城这个人看起来相当的冷,可私下里对自己还是挺关照的,依真再看他的眼神里多了些信赖。
“去见见你的典籍官吧,日后少不得他们的教诲!”
封孤城回手将帕子又塞给了依真,前头走着,依真癫着小步忙跟上去。
典籍官的住处井井有条,一丝不乱,而且极其安静,静的让依真忍不住提了口气,她放轻了脚步。长长的回廊里,四周的房门上都挂着木质小牌,上书人名,官级。回廊尽头,透过四十八格段纸糊的窗纸,一个偌大的房子里似有人影走动,临近门前,封孤城驻足通报,门口小童躬身接过封孤城手里的令牌回身传信,不久,只见一位蓝绸软帽一脸书卷气的中年男子躬身迎了出来。
封孤城一副冷面孔,公事公办地说:“方典籍,前日上报,传书童子官少一人,主上让奴才将人带来了,还请方典籍严加管教才是。”
方典籍慌忙施礼称道:“是,封侍卫,主上厚爱,奴才定倾力教授,不敢有半点疏忽。”
因古棋上麒麟殿坠楼而亡一事,也牵扯到了教诲过他的一个姓邓的典籍官,邓典籍官被主上派来的人带走后,就再没见他回来,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敲山震虎之举方典籍哪能不明白,他哪敢有半分懈怠。
封孤城将依真送到方典籍处便转身回去复命,依真随方典籍进了内室,她跪倒便拜,想着,此人便是自己的师傅了。
方典籍原名-方岫显,据说此人记忆超群,过目不忘,能将藏书阁的典籍目录倒背如流,为人却极为友善,从不与人争执,堪称懦弱。
他虽不知道依真的来历,却也按部就班,引见了内室值更的典籍官,今日值更不过三人,除了方典籍之外,还有另两位,于典籍和周典籍。模样都很文雅,气质也相当的出众,想来再选童子时在容貌上也有过严格的筛选。
依真一一磕头拜过,典籍官们都是童子官出身,倒也没人为难依真,只是略嘱托了依真几句,算是尽了师道。
跟着方典籍来到了内庭,内庭设有几个简单的书房,桌面上摆着文房四宝,书籍镇纸。方典籍回身从书架上抽出三本黄绢包着的册子交给依真。
“如今非比寻常,往年一年一次殿试,各皇族世子来的不多,典籍官只要按部就班就好,可是自打国主3年前身体抱恙后,就改为三年一次殿试,今年听说是太子前来,应试的世子阵势也大了,上百人左右,大殿之上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刚来,除了学规矩外,必须先做到如下三件事,记人名,背香谱,颂药目,缺一不可,只有过了这一关,你才有资格到大殿伺候。否则,教官有权将你退回,主上也不会怪罪的教官的,你想留在这里,就需好好努力!三日为限。”
“是!方典籍!”
依真接过那三本厚厚的册子暗暗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典籍童子居然要下如此深的功夫。
三日?这难道就是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