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秦时明月还原版

第1卷 秦时明月荆轲外传--第三章 名扬燕国 【五】

    秦王政十七年。

    秦一举破韩,纳韩土入秦版图。

    又一喋血战绩。

    秦将樊于期因故而得罪秦王,一夕间惨遭撤职降罪、抄家灭门,死里逃生后辗转

    流亡至燕,太子丹纳而敬之。

    然而,一场未知的风暴,已不觉悄悄酝酿……

    四面书墙散发着昏黄的气息,孑然的身影伴着朦胧的月光。

    宫中书房里,一位青年正面壁负手而立,神色竟是如此深沉而愁郁,那丝憔悴深

    锁在他眉宇间。经年累月地化不开,挥不去。深郁的眼底仿佛依附着与荆轲有些

    神似的灵魂,那是胸有大志抑郁难舒、长年禁锢的灵魂。谁人知晓,这是处在乱

    世中身为一个太子所背负的“特权”。

    他不是别人,正是贵为太子却尝尽人质之苦的燕太子丹。身为天潢贵胄让他远离

    了凡夫唾手可得的乐趣,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忧愁与折磨。

    门外,一面露凝色、眉心抑郁的老者已肃然久立多时,仿佛正和房内之人默默呼

    应心中的万千忧虑。

    入质秦国的十年间,太子丹连身为一个太子最基本应得的礼遇也无,更遑论什么

    锦衣玉食、呼风唤雨。那段时间,终日饱尝的,是远胜于常人所堪忍受的屈辱和

    折磨,苦得他已经忘记自己是个太子,甚至,他不知道自己还能算是一个人吗?

    至今,他还记得当年入质秦国时,沿途所抱持的幻想与不安,如今看来,竟是如

    此荒唐与难堪的心情。

    那年他几乎是主动请缨,自愿前往秦国为质的。既然为质一事已是他命中必经的

    苦难,他宁可相信,在自己童年的玩伴身旁为质,或许能够得到多一些的礼遇吧

    !

    从燕国到秦国,一路关山路迢,他的心情起伏跌宕、揣测不安。坐在华丽的车中

    ,他始终在想一个人,一个他渴望见到又害怕见到的人。

    他闭目凝思,眼前却清晰地浮现出一张少年阴骘抑郁的脸庞,那少年愁锁的眉间

    时时隐现着极力压制的愤恨与怨尤,那是他童年在赵国当人质时最要好的玩伴与

    难友,同时也是他此番千里跋涉,前往朝见的秦王政。

    如此一路行去,将士他一生忧患的终结,抑或是另一次苦难的开端?他犹疑着,

    紧闭的双眸中,那抑郁少年深邃阴寒的目光再一次让他打了个寒颤。

    对于此次入秦为质,燕太子丹满怀憧憬与期望,却也紧揣着无比的不安与焦虑。

    一路上,他不断地告诉自己,童年时的挚友、如今贵为秦王的嬴政,一定不会忘

    却过去他与自己同为赵国人质时同病相怜、患难与共的交情,也一定会念在他们

    结拜兄弟的情分上,善待他这位自动请缨、远道而来的故友知己。然而不知道为

    什么,这一路行来,安坐在车厢中的他,心中却总隐隐涌起一种不安的情绪。他

    不断地自理思路、安慰自己,以合情合理的推断,他必然可以得秦王政的热情款

    待,但在如此自我慰藉的同时,也无法抹去当年嬴政眸光中时时流露的阴骘嫉恨

    的神色,所带给他的恐惧与不安。

    毕竟分离多年了,燕太子丹不觉深深叹了口气:如今的他还会是当年甘苦与共的

    嬴政吗?还是真的已经变成众人传说中残忍暴戾、高高在上的秦王政?太子丹喃

    喃自语着。他实在难以预料嬴政当年对世间一切饱含恨意的神情,在他当上秦王

    之后究竟是得到了纾解,抑或变本加厉地张扬?

    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安慰一个人受伤的心灵,也可以炽热一个人潜藏的恨

    意。

    那么童年患难与共的友情呢?是否也将随着嬴政高坐秦宫殿堂之上而烟消云散了

    呢?当他礼跪在森冷的大殿之上时,高坐在上的嬴政是否还能记得他们曾在邯郸

    街头抱头痛哭的往事?

    他的不安在他踏入咸阳城后很快得到了证实。

    没让燕太子失望的是,童年的一切,嬴政都牢牢刻在心中了。

    事实上,嬴政从来不曾有片刻忘记过,当他每日晨起穿上龙袍的时候,当他在大

    殿上怒斥群臣的时候,当他午夜梦回的时候,他都不曾忘记过自己在邯郸城里所

    受过的屈辱与磨难。

    燕太子丹的到来,唤醒了他更多苦难回忆,让他不堪,让他痛苦。

    嬴政将这些痛苦都加诸在太子丹的身上……

    不堪回首却夜夜有惊梦的痛楚。

    痛得燕太子丹不得不将滞留脑海许久的童年记忆,放逐到自己再在碰触不着的角

    落。

    嬴政已死,却生秦王。

    故友不遇,只见仇敌。

    饱经磨难的痕迹早已深深刻划在他眉宇之间,朝朝暮暮,永不褪去。此时此际,

    他对秦王的怨恨就如一把在体内霍霍磨砺的刀。刀,磨得越发锐利、光亮炫目,

    恨,就越发沁入肌骨、深植心田。

    此生此世已与生命共存共亡,永不消灭了。

    太子丹以为他所余的一生都必须为仇恨而活,只因,他是堂堂燕国的太子!凡夫

    俗子拥有的爱憎情仇,在意的荣辱尊卑,他同样不少,并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使是在他受尽折磨的当下,仍然没有丝毫减少,反而膨胀得可怕。

    人世间真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值得一个人与它生死与共吗?

    太子丹并非无法放下心中的仇恨,真正让他放不下的,是必须牢记仇恨的心。因

    为仇恨的力量似乎并不是如此坚不可摧。究竟是人心掌握仇恨,抑或是仇恨操纵

    人心?凡夫俗子不懂,太子丹同样不解。

    眼下的秦国已一举攻破韩国,邻近的赵国也即将沦陷,燕国更是岌岌可危!

    他,是一个太子,燕国的太子。

    为尽己身所肩负的保家卫国之责,他已下达密令,暗中招募死士,准备前去刺杀

    秦王!

    刺秦!

    这一惊天之举,多少年来各国王侯将相无不日思夜盼,却无人敢为,但他太子丹

    是志在必行!

    擒贼先擒王。秦王一死,秦必大乱。

    树倒猢狲散。一时之间无人承继秦王大志,如此一来,秦必乱象频现、一蹶不振

    ,无力再攻打燕国,无能再进行任何杀戮!

    太子丹为刚下达了这道密令而暗自激奋,眼神中射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刺秦,更是破秦!

    太子丹说,这是为了燕太子丹的家,燕太子丹的国,千千万万人的家,千千万万

    人的国!

    此时,忽有侍从来报:“大夫鞠武求见!”

    鞠武乃是朝中老臣,太子丹自幼便拜在他门下学习,因此待他敬如恩师,亲如慈

    父。

    太子丹闻报,方才从汹涌澎湃的思绪里抽身回神,一边连忙转身道:“快请!”

    一边振袖整衣,行至门口。房门一开,正是满面愁容的鞠武大夫。太子丹一直不

    知道,门外这个面露凝色的忠心老臣对他除了臣服外,更有种莫名怜爱的情感。

    鞠武见太子丹竟至门口亲迎,连忙俯身行礼:“臣鞠武,参见太子!”太子丹一

    把扶住他,道:“大夫不必多礼,快请进!”鞠武沉步入内。见此,太子丹心中

    已知他此行所为何事,赐坐后随即说道:“大夫前来,定有见教。”

    鞠武道:“臣闻太子收留秦国叛将樊于期,可有此事?”太子丹略一沉吟,点头

    道:“不错。我已将其纳在贤士馆中。”鞠武叹了口气,道:“太子此举万万不

    可。我燕国必为此遭大难矣!”

    太子丹从容道:“大夫此言,想必是忧虑我燕国因此获罪于秦?”鞠武难掩激动

    道:“太子明知又何故为之?樊于期为太子收留于燕,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远矣!”言毕,不禁老泪纵横,面色愀然,忧惧万分。

    太子丹见状不忍,浓眉紧锁,叹道:“大夫何苦如此?”

    鞠武定然道:“臣愿请太子速遣樊将军入匈奴以避祸端!”

    太子丹闻言身躯一震,沉吟片刻,缓缓道:“大夫之意,丹心感之。但樊将军穷

    途末路,投身于丹,若丹因俱强秦而弃之,岂非让天下人耻笑丹之怯懦不义?”

    鞠武急道:“太子岂可为一人而不顾国家之大事?”太子丹摇头肃然道:“不!

    虽秦强而燕弱,但天下大势未定,尚可一争,丹此举可为抗秦之始也!”

    鞠武还欲进言,太子丹把手一挥,扬眉激愤道:“大夫!秦欺丹身于先,图燕土

    于后,此仇不报,丹枉为堂堂热血男儿!”

    太子丹这才真正把话说到了关键处,也刺进了自己心里的痛处。

    霎时,只见他的脸色由涨红转至青白。是义愤填膺?是不堪屈辱?

    鞠武见状,知多劝无益,只能提袖拭泪,长叹一声作罢。

    太子丹很快冷却了满涨的情绪,忽又想起一事,问道:“大夫,招纳天下贤士的

    事情进行得如何了?”鞠武道:“一切还算顺利,我国派出的使者颇有收获,听

    闻魏国勇士无相愿意为太子效力,近日内就会至燕。”太子丹大喜:“有天下贤

    人志士同心协力,何愁强秦不破?”

    一心沉浸在光明喜悦中的太子丹,没有察觉大夫鞠武眼中满溢着的深深忧惧。笼

    罩在鞠武眼前的,只有一种属于黑夜的颜色。那是一种惟有察觉自己正置身险境

    的人,才看得见的颜色。此刻,鞠武暗下决心,无论结果如何都势必要和太子丹

    共存共灭,坚守到底。

    太子丹置身何处,他自己清楚。但他不觉得,那地方,叫险境。

    吾辈还是个学生,不是每天都有上网的机会,所以不能按时发表,还望亲们谅解!至于发表时间,不定,亲们只要收藏就好了。收藏、推荐、点击、评论 ,通通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