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亡 第六章 荣辱与共 暗度陈仓 (2)
杨坚连连点头,正欲多言,门外忽然来一下人高声通报:“老爷,内史上大夫郑译来府上拜见,现正在厅堂等候。”
杨坚不知他来作甚,略有迟疑。独孤夫人闻言立即帮他抹去泪痕,摆正衣襟,笑道:“老爷快去吧,别让郑大人等久了。此时此刻有人上门拜访,也许就是老爷命中的贵人呢。”
杨坚赶到大厅后,远远就看到郑译背对着自己,欣赏墙边小架上的白玉高瓶,他边走边喊:“沛国公深夜来访,杨某有失远迎,见谅见谅。”走近后拱手鞠躬:“国公,别来无恙啊!”
郑译闻声转过身恭敬地陪笑道:“随国公现在身为国丈,位极人臣,郑某岂敢受此大礼,该我给你请安才是。”
杨坚苦笑道:“见笑了,我虽官爵累加,也都是些虚衔,没有实权罢了。不像郑大人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一日好过一日,一年胜似一年呀!”
郑译听罢轻拍杨坚臂膀,“明公一定要这么挖苦愚兄吗?难道不念及我们儿时的总角之交?”
杨坚慷慨大笑道:“岂会忘记?你我师出同门,昔日求学时贤兄曾为吾抚琴,我亦为汝武剑。你我儿时亲密无间啊!”边说边拉郑译与他同案而坐,但渐渐隐去笑容,脸上涌出一丝歉意,语气低沉道:“正义兄,你是天元皇帝近臣,定知他对我的厌恨。我如今步履维艰,朝不保夕,岂敢再拖累贤兄。”
郑译平和地说:“明公言重了,既然你仍念及旧情,我此番前来就是想要句实话。”他严肃地凝视杨坚,试探问道:“明公可有鸿鹄之志?”
杨坚听到此话,整个人僵在那,面如土灰。他颤颤地伸手去拿案上小杯,呷了口茶才略有松弛。深思良久后,坚毅地抬头迎上郑译的目光,郑重其事说:“知鸿鹄者鲲鹏也,吾愿与汝共襄大业!”
郑译听罢舒心开怀大笑:“明公过奖了,我非鲲鹏也,只愿助鸿鹄一臂之力。你我二人有同学之谊,我自幼便知你非池中之物,我愿托明主。”
杨坚激动不已:“正义,我听你此言真是如大旱现云霓啊!甚好,甚好!”
郑译却冷静道:“明公不要过于心急,现在还不是言欢的时候。今日我来正是因为眼下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要告知与你。陛下对你忌惮甚久,想必明公清楚。今天两位娘娘献舞时由我亲自琵琶伴奏,后来娘娘们去换装,这期间陛下悄悄同我说,会在三五日后再宣你觐见,并准备提前于暗处置十几甲士。陛下的话只透露了这些,我琢磨着他还是想试探你,没有下定决心将你置之死地。但是到时你若神色有异或一言失误,那就恐怕真是性命堪虞了。”
杨坚并没有太过惊恐,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他只是脸色一沉,无奈道:“这次有兄长预先告知我,才防患于未然,但难保日后每次都能侥幸逃过大劫。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他略有沉吟,然后肃肃起身向向郑译弯腰行一大礼,说道:“正义的大恩大德,我一定铭记于心。到那日定会谨言慎行,不辜负你的一片好意。现在,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烦请你在圣驾前帮我美言几句,派我驻守地方,远离都城。希望这样可使陛下减少对我的顾虑,而我则另有良图。”
“我可受不起如此大礼。”郑译忙去扶杨坚,点头道:“明公放心,我定会助你龙入大海。”
杨坚正想传人上酒,好好与郑译痛饮几杯,府上管家却亲自上来通报:“有人自称老爷昔日至交,与府前叩门 ,请求拜见。”
杨坚疑惑道:“来人可否报上姓名?”
管家回:“那人只说如老爷问起他的名号,就回问老爷可还记得当年射雉之事?”
杨坚难掩面上惊喜,但看到郑译在身旁也不敢怠慢他。郑译察觉出他的为难,马上识趣道:“今日天色已晚,只因事情严重才贸然深夜拜访。在下也不便久留,先行告退。”
杨坚先对管家点头示意把来人请进,然后牵起郑译的手恭送他走到前厅门口处,不舍道:“正义,今日家中有客,多有怠慢,恕不远送。改日你我二人再把酒言欢。”
郑译穿过回廊,迎面看到一位身穿胡服的虬髯大汉疾步朝这边走来,他与那汉子擦肩而过,顿感一股凛凛正气,不由驻足回头张望,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杨坚候在门口等了片刻,远远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立即哈哈大笑。下一刻二人四目相对,杨坚跑上前相迎,豪放地张开双臂,走到壮汉身前,激动地与他拥抱在一起。
庞晃兴奋地说:“大哥,几年未见,没把我庞晃给忘了,真是万幸啊!”
杨坚肆无忌惮地狠推了一下他的肩膀,埋怨道:“我哪能把你小子给忘了,当年庭中射雉时的诺言,为兄一直铭记于心啊!可惜你行踪不定,多年不来看我,是你把我忘得干净。”他倒也不是真的责怪,不等庞晃解释便拉起他往屋内走去,“我已吩咐下人设宴来款待贤弟,还请来夫人作陪,今夜我们自家人一定要喝个痛快,不醉不归。”
庞晃入座后,却是收了笑容,反而凝重地说:“大哥,畅饮之前我们先谈些正事。天元皇帝如今立有四后,全然不把你这位国丈放在眼里。今日我前来投奔,要的就是大哥你一句话,如今时机到否?”
杨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面带难色,愁道:“元显啊,还不止如此!天元皇帝最近又为幼主立正阳宫皇后,那小皇后是司马消难的女儿。此人曾是北齐驸马,后遭人诬陷谋逆,逼不得已投降大周。虽然说起来当年是先父迎他入朝,他与先父结拜为兄弟,但是到我这里却再无深交。陛下选司马消难的女儿为正阳宫皇后,正是意识到其在本朝并无势力,可以引为己用。除丽华外那三位皇后都没有显赫身家,只有这司马一族恐怕日后会与我们抗衡。”
庞晃怒上心来当即拍案而起,慨叹道:“当日大哥为毫州总管时,我曾劝你于燕、代处起兵,你却推脱时机未到。如今困于都城,恐更难行事。大哥你就给我句实话,如今可有解围妙计?”
独孤夫人这时步入厅堂,她听到庞晃的质问,不让杨坚回话,自己远远笑嗔道:“这半夜三更的,火气大了还哪有胃口喝酒吃肉?客人远道前来,可别怪是我怠慢了。赶紧先坐下消消气,方才老爷特意吩咐取了家里最好的酃酒来招待客人呢。”
庞晃听到美酒之名火气消了大半,见到夫人也不拘礼,反而应声就坐,侃侃而谈:“素闻酃湖之酒,‘漂蚁萍布,芬香酷烈。播殊美于圣载,信人神之所悦’。今日庞某有幸一尝这皇家贡酒,快哉,快哉!” 杨坚大笑回道:“贤弟喜欢,就在府上多留几日,等把我藏的好酒都饮尽再走。”等独孤夫人上座后,他才想起这二人是第一次相会,于是忙替她引见道:“夫人,这位乃我时常向你提及的元显,就是他当日说为夫相貌非常,名在图箓。”
独孤夫人起身优雅地行一礼:“将军大名如雷贯耳。夫君承蒙将军贵言,荣幸之至。”
庞晃客气地回礼道:“能结交大哥这样的英雄是庞某的福气。如今得见夫人,我观夫人相貌亦是英气非凡,必为当世女中豪杰。有夫人相助,大哥真是如虎添翼啊。”
独孤夫人脸上满是自信,语中却透着恭谦:“岂敢称之豪杰,只是在夫君身边略尽绵力而已。”这话说完她略有犹疑,少顷复言道:“将军方才问如今情势可有解围之法,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不再见外。如今情势迫在眉睫,我忽想起一人可用。此人曾是先父属下,精明强干,又通晓军事多计略,难得的是先父获罪,属下皆疏远,唯有他竭智尽忠,对我们独孤氏不离不弃。他名为高颎,现在官拜开府。”
这时有侍婢端上酒菜,庞晃看到杯中那琥珀色的琼浆,一股芬香馥郁直入鼻腔,再不顾其他,盯着美酒捋须微笑。杨坚暗自记下了高颎这个名字,向夫人点头示意他会把这事放在心上,然后大笑着执杯向庞晃敬酒:“好酒当前应抛却世俗繁琐之事,贤弟与我开怀畅饮一番,喝个痛快。”
独孤夫人依言也拿起酒杯,看着主位上豪饮的杨坚,知他有太多心事隐忍在怀。她这一杯敬的是他,当即满尊浊酒倾入口中一饮而尽。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杨坚不知他来作甚,略有迟疑。独孤夫人闻言立即帮他抹去泪痕,摆正衣襟,笑道:“老爷快去吧,别让郑大人等久了。此时此刻有人上门拜访,也许就是老爷命中的贵人呢。”
杨坚赶到大厅后,远远就看到郑译背对着自己,欣赏墙边小架上的白玉高瓶,他边走边喊:“沛国公深夜来访,杨某有失远迎,见谅见谅。”走近后拱手鞠躬:“国公,别来无恙啊!”
郑译闻声转过身恭敬地陪笑道:“随国公现在身为国丈,位极人臣,郑某岂敢受此大礼,该我给你请安才是。”
杨坚苦笑道:“见笑了,我虽官爵累加,也都是些虚衔,没有实权罢了。不像郑大人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一日好过一日,一年胜似一年呀!”
郑译听罢轻拍杨坚臂膀,“明公一定要这么挖苦愚兄吗?难道不念及我们儿时的总角之交?”
杨坚慷慨大笑道:“岂会忘记?你我师出同门,昔日求学时贤兄曾为吾抚琴,我亦为汝武剑。你我儿时亲密无间啊!”边说边拉郑译与他同案而坐,但渐渐隐去笑容,脸上涌出一丝歉意,语气低沉道:“正义兄,你是天元皇帝近臣,定知他对我的厌恨。我如今步履维艰,朝不保夕,岂敢再拖累贤兄。”
郑译平和地说:“明公言重了,既然你仍念及旧情,我此番前来就是想要句实话。”他严肃地凝视杨坚,试探问道:“明公可有鸿鹄之志?”
杨坚听到此话,整个人僵在那,面如土灰。他颤颤地伸手去拿案上小杯,呷了口茶才略有松弛。深思良久后,坚毅地抬头迎上郑译的目光,郑重其事说:“知鸿鹄者鲲鹏也,吾愿与汝共襄大业!”
郑译听罢舒心开怀大笑:“明公过奖了,我非鲲鹏也,只愿助鸿鹄一臂之力。你我二人有同学之谊,我自幼便知你非池中之物,我愿托明主。”
杨坚激动不已:“正义,我听你此言真是如大旱现云霓啊!甚好,甚好!”
郑译却冷静道:“明公不要过于心急,现在还不是言欢的时候。今日我来正是因为眼下有一件天大的事情要告知与你。陛下对你忌惮甚久,想必明公清楚。今天两位娘娘献舞时由我亲自琵琶伴奏,后来娘娘们去换装,这期间陛下悄悄同我说,会在三五日后再宣你觐见,并准备提前于暗处置十几甲士。陛下的话只透露了这些,我琢磨着他还是想试探你,没有下定决心将你置之死地。但是到时你若神色有异或一言失误,那就恐怕真是性命堪虞了。”
杨坚并没有太过惊恐,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他只是脸色一沉,无奈道:“这次有兄长预先告知我,才防患于未然,但难保日后每次都能侥幸逃过大劫。长此以往,总不是办法——”他略有沉吟,然后肃肃起身向向郑译弯腰行一大礼,说道:“正义的大恩大德,我一定铭记于心。到那日定会谨言慎行,不辜负你的一片好意。现在,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烦请你在圣驾前帮我美言几句,派我驻守地方,远离都城。希望这样可使陛下减少对我的顾虑,而我则另有良图。”
“我可受不起如此大礼。”郑译忙去扶杨坚,点头道:“明公放心,我定会助你龙入大海。”
杨坚正想传人上酒,好好与郑译痛饮几杯,府上管家却亲自上来通报:“有人自称老爷昔日至交,与府前叩门 ,请求拜见。”
杨坚疑惑道:“来人可否报上姓名?”
管家回:“那人只说如老爷问起他的名号,就回问老爷可还记得当年射雉之事?”
杨坚难掩面上惊喜,但看到郑译在身旁也不敢怠慢他。郑译察觉出他的为难,马上识趣道:“今日天色已晚,只因事情严重才贸然深夜拜访。在下也不便久留,先行告退。”
杨坚先对管家点头示意把来人请进,然后牵起郑译的手恭送他走到前厅门口处,不舍道:“正义,今日家中有客,多有怠慢,恕不远送。改日你我二人再把酒言欢。”
郑译穿过回廊,迎面看到一位身穿胡服的虬髯大汉疾步朝这边走来,他与那汉子擦肩而过,顿感一股凛凛正气,不由驻足回头张望,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
杨坚候在门口等了片刻,远远望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立即哈哈大笑。下一刻二人四目相对,杨坚跑上前相迎,豪放地张开双臂,走到壮汉身前,激动地与他拥抱在一起。
庞晃兴奋地说:“大哥,几年未见,没把我庞晃给忘了,真是万幸啊!”
杨坚肆无忌惮地狠推了一下他的肩膀,埋怨道:“我哪能把你小子给忘了,当年庭中射雉时的诺言,为兄一直铭记于心啊!可惜你行踪不定,多年不来看我,是你把我忘得干净。”他倒也不是真的责怪,不等庞晃解释便拉起他往屋内走去,“我已吩咐下人设宴来款待贤弟,还请来夫人作陪,今夜我们自家人一定要喝个痛快,不醉不归。”
庞晃入座后,却是收了笑容,反而凝重地说:“大哥,畅饮之前我们先谈些正事。天元皇帝如今立有四后,全然不把你这位国丈放在眼里。今日我前来投奔,要的就是大哥你一句话,如今时机到否?”
杨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面带难色,愁道:“元显啊,还不止如此!天元皇帝最近又为幼主立正阳宫皇后,那小皇后是司马消难的女儿。此人曾是北齐驸马,后遭人诬陷谋逆,逼不得已投降大周。虽然说起来当年是先父迎他入朝,他与先父结拜为兄弟,但是到我这里却再无深交。陛下选司马消难的女儿为正阳宫皇后,正是意识到其在本朝并无势力,可以引为己用。除丽华外那三位皇后都没有显赫身家,只有这司马一族恐怕日后会与我们抗衡。”
庞晃怒上心来当即拍案而起,慨叹道:“当日大哥为毫州总管时,我曾劝你于燕、代处起兵,你却推脱时机未到。如今困于都城,恐更难行事。大哥你就给我句实话,如今可有解围妙计?”
独孤夫人这时步入厅堂,她听到庞晃的质问,不让杨坚回话,自己远远笑嗔道:“这半夜三更的,火气大了还哪有胃口喝酒吃肉?客人远道前来,可别怪是我怠慢了。赶紧先坐下消消气,方才老爷特意吩咐取了家里最好的酃酒来招待客人呢。”
庞晃听到美酒之名火气消了大半,见到夫人也不拘礼,反而应声就坐,侃侃而谈:“素闻酃湖之酒,‘漂蚁萍布,芬香酷烈。播殊美于圣载,信人神之所悦’。今日庞某有幸一尝这皇家贡酒,快哉,快哉!” 杨坚大笑回道:“贤弟喜欢,就在府上多留几日,等把我藏的好酒都饮尽再走。”等独孤夫人上座后,他才想起这二人是第一次相会,于是忙替她引见道:“夫人,这位乃我时常向你提及的元显,就是他当日说为夫相貌非常,名在图箓。”
独孤夫人起身优雅地行一礼:“将军大名如雷贯耳。夫君承蒙将军贵言,荣幸之至。”
庞晃客气地回礼道:“能结交大哥这样的英雄是庞某的福气。如今得见夫人,我观夫人相貌亦是英气非凡,必为当世女中豪杰。有夫人相助,大哥真是如虎添翼啊。”
独孤夫人脸上满是自信,语中却透着恭谦:“岂敢称之豪杰,只是在夫君身边略尽绵力而已。”这话说完她略有犹疑,少顷复言道:“将军方才问如今情势可有解围之法,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我也不再见外。如今情势迫在眉睫,我忽想起一人可用。此人曾是先父属下,精明强干,又通晓军事多计略,难得的是先父获罪,属下皆疏远,唯有他竭智尽忠,对我们独孤氏不离不弃。他名为高颎,现在官拜开府。”
这时有侍婢端上酒菜,庞晃看到杯中那琥珀色的琼浆,一股芬香馥郁直入鼻腔,再不顾其他,盯着美酒捋须微笑。杨坚暗自记下了高颎这个名字,向夫人点头示意他会把这事放在心上,然后大笑着执杯向庞晃敬酒:“好酒当前应抛却世俗繁琐之事,贤弟与我开怀畅饮一番,喝个痛快。”
独孤夫人依言也拿起酒杯,看着主位上豪饮的杨坚,知他有太多心事隐忍在怀。她这一杯敬的是他,当即满尊浊酒倾入口中一饮而尽。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