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圣旨驾到
许公公一声高喊,老太爷和太夫人率先跪下,老太爷声音清朗、沉着的说:“臣,赵微言率家眷领旨”老太爷的声音刚起,府中其他人也从宫里突然来圣旨的惊讶中反应过来,齐齐跪下听候圣旨。许公公等人都跪好后缓缓地打开圣旨高声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赵氏一族百年世家,为固我朝,忠心可表。今有赵氏长女,婉娩天资,才明夙赋。闺门雍睦,动遵图史之言;车服有庸,早荷丝纶之宠。加以佩环中节,兰蕙扬芳,斯为戚里之祥,光我朝女子之训。今者封慧安公主,特赐婚于吐蕃阿布江亲王,已结两邦之好。锦绣在前,勿忘组训之制;珠玑为饰,益思焜燿之容。若然,则汤沐开封,自称粉田之赐;箫韶合奏,永宜金埒之家。保此殊荣,弥高懿范。钦此!”
一番华美之词下来,众人都处于呆愣之中。老太爷和太夫人是没想到圣上会给赵家如此恩宠,封芙姐儿为慧安公主,自是喜不自胜。像庭萱这样不知内情的突然接到如此晴空霹雳般的消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太太和芙姐儿一脸平静,好像早已经知道了一样,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许公公巡视一圈众人的反应,似笑非笑的尖声说:“恭喜公主,由臣女封为公主此等殊荣只有当年的文成公主才有啊!慧安公主,赵大人接旨吧!”
芙姐儿轻巧的起身走上前来,粉色的裙边随着脚步移动而起伏,恰是步步生莲。初听闻自己封为公主却没有喜色外漏,反而一派淡然。行动间不紊不乱镇定自若,尽显大家风范。许公公看慧安公主容貌秀美,规矩严谨还真是不错,眼中也露出赞赏。脸上堆满了笑,双手将圣旨奉上。芙姐儿接过圣旨淡淡的说:“多谢圣上恩典。今日有劳公公了,还请公公到堂上坐坐。”
“多谢慧安公主好意,可皇上还等着杂家回去复命就不好多呆了”许公公婉拒的说。老太爷高兴地和许公公寒暄几句。太夫人示意崔嬷嬷拿了一个鼓鼓的锦缎荷包塞进许公公手中,许公公没看只用手掂了掂就揣进怀里,同老太爷和太夫人说宫里还有事就走了。
许公公一走,府中的仆人们忙向老太爷和太夫人还有大房恭贺,小小的院子里欢声笑语一片。二太太站在陈氏旁边轻声说:“大房又风光了一把,出了个公主女儿,不知要招多少人眼红呢。只是可怜了芙姐儿。”
陈氏打断了二太太的话:“二嫂慎言,芙姐儿是圣上亲封的公主,又得皇上赐婚,已是风光无限又怎么会可怜呢”
二太太看着笑容满面的大老爷和落落寡欢的芙姐儿,有些感慨的说:“是啊!怎么会可怜呢!女儿家这一生不就是求个好夫君吗。嫁了吐蕃亲王,当了王妃,芙姐儿又怎么会可怜呢!”庭萱听着二太太和陈氏的话很是同情芙姐儿,不过是一个家族的牺牲品,为了这份荣誉就要背井离乡,就要嫁给一个外邦之人,就要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留在那高寒苦厄之地。二太太说芙姐儿不会可怜,确不知芙姐儿是否愿意,只是芙姐儿的意愿没有人在乎。就像前世自己的母亲让她苦练歌舞,以便进宫帮姐姐争宠,没有人问过自己是不是想进宫,是不是想跳舞。庭萱悲愤的想,为什么女子就会是这样,永远是为了别人而活,永远被重重的礼教枷锁压的喘不上气来,永远不能像男子那样肆意。
庭萱想到这些心情有些沉重,佩哥儿走到庭萱身边摸着她的头说:“你怎么啦?好像不大高兴的样子。”庭萱抬头向佩哥儿笑笑,突然看见佩哥儿身后的英姐儿,直直的看着被一大群人包围的芙姐儿,脸色晦暗不明,隐露出阴翳,这样的神色一点也不似平日里安静柔弱的赵家二小姐。庭萱看见她的眼睛觉得害怕,那双眼睛不再木讷无神,而是乌亮乌亮的,眼睛里渗出阵阵寒气。像极了地府里不能投胎的魂魄,不甘、嫉妒、渴望、羡慕、贪婪还有疯狂。这样的眼神出现在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妙龄少女眼中,这个少女还是自己的二姐。庭萱不禁打了个寒战,忽然周身温暖起来,只见佩哥儿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庭萱身上,温柔的笑着说:“七妹妹,是不是冷了。我带你回去吧,我们明日再来恭贺大姐。”这样的温暖让庭萱觉得安心,伸手去握佩哥儿的手。温暖而干燥的大手牵着冰冷的小手,慢慢将小手捂热,将心捂暖。
初二早上,陈氏收拾妥当就带着儿子女儿回了娘家。庭萱很喜欢去镇安郡公府,郡公夫人人特别好性格爽朗,也不像太夫人那样规矩多,还会做许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她从来不介意庭萱是庶女,只觉得自己圆润白胖深得她的心意,就对自己很好,让庭萱第一次感受到了长辈的发自内心不带任何目的关心和怜爱。有这样一个好的外祖母,郡公府里其他不如意的事就可以忽略了。
陈氏到的时候大嫂已经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自己的大哥也跟着一起回去了。陈氏的大哥大嫂不在,门口只有几个婆子来迎接。陈氏也没在意,带着孩子们去镇安郡公那里请安见礼。镇安郡公见到庭萱高兴地不得了,笑呵呵的让她们起来,和陈氏简单说了几句就哄庭萱说:“小萱儿,外公今天给你讲故事,你要认真听啊!”此话一出其他三位庶女都同情的看着庭萱,就连向来老成的信哥儿都同情的看了她一眼。镇安郡公很喜欢讲自己当年上阵杀敌的故事,只是几个孙子和外孙都听了不知多少遍了,陈氏当年从德州回来的时候三个庶女有点大了,但每次来镇安郡公府,镇安郡公都坚持给她们讲故事,一直讲到她们闻之变色,最后不得不把刚刚两岁的庭萱推出来替她们听故事。
庭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镇安郡公只是喜欢小孩子,喜欢翻来覆去讲那几个故事。其实镇安郡公的戎马生活挺精彩的,只是他从军时有点晚,戎马生活有点短,经历的激烈战役有点少,出色的表现也不多。最出色的一回还伤了胳膊,不得不当个闲散官职在家赋闲。面对后辈时最大的乐趣也就是讲故事了。庭萱只当自己是陪陪孤独的老人家,也不辜负郡公夫人对她这么好。
郡公府规矩少,孩子们在长辈面前不用像赵府那样大气不敢喘一下,从不多说一句话。在郡公府两位老人慈眉善目,喜欢孩子在身边说说笑笑,还喜欢领孩子们在府里的马场上打马球。三房的孩子都愿意和郡公夫人一起玩马球,也在郡公夫人的教导下马球打的初具成就。唯有庭萱一人至今还未上过马,一直在听传奇轶事。今天仍是如此,陈氏和镇安郡公在书房里说了一会儿话,心情愉悦的走出来,说要带着信哥儿和佩哥儿打马球。其实庭萱也很想去,记事不能骑,看着他们玩也是好的。佩哥儿安慰她说等晚上回府里把今天发生的趣事讲给她听,庭萱深吸了一口气才忍住已经到嘴边的话:我都听一天的故事了,晚上回去你还要我听!
镇安郡公喜欢在书房讲故事,坐着摇椅,一晃一晃,颇有番闲云野鹤的高人味道。庭萱则像是认真听先生讲课的学生一般,坐在低矮的小圆凳上,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他。镇安郡公也看着庭萱,两人对视了很久都不说话,最□萱认输,转了眼睛看向别处。镇安郡公笑了,闭上眼睛躺在摇椅上问庭萱:“听说你大姐被皇上封为慧安公主,还赐了婚,你可高兴?”
庭萱觉得这话问的奇怪,大姐被封为公主自己哪有不高兴之理。庭萱想了想才回到:“得圣上所赐乃是天大的殊荣,萱儿自然是为大姐姐高兴的!”
镇安郡公紧接着就问:“那你想不想和你大姐姐一样?”
“不想!”庭萱曾亲眼看到过宫里的人为了权力变得丧心病狂,就想这辈子再也不要和皇宫扯上关系。听到镇安郡公问她马上就说不想,看到镇安郡公疑惑的看着她,暗想:完了,刚才说的太快了!忙补救的说:“萱儿才不想和大姐姐一样呢,她们说大姐姐要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后就很难和我们见面了。萱儿想天天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不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镇安郡公和她说:“可封公主,赐婚,这是很多人都羡慕不来的呢,你就不羡慕你大姐姐吗”
庭萱乖乖的说:“羡慕,可还是不想和大姐姐一样。他们说大姐姐嫁的地方很冷,我怕冷,我不要去。”庭萱怕镇安郡公再问下去就撒娇的说:“外公,你不是说要讲故事吗,快带讲吧,我都等不及了!”
镇安郡公也不再问庭萱,喝口安溪铁观音,娓娓道来那些年的英雄事迹。
一番华美之词下来,众人都处于呆愣之中。老太爷和太夫人是没想到圣上会给赵家如此恩宠,封芙姐儿为慧安公主,自是喜不自胜。像庭萱这样不知内情的突然接到如此晴空霹雳般的消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太太和芙姐儿一脸平静,好像早已经知道了一样,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许公公巡视一圈众人的反应,似笑非笑的尖声说:“恭喜公主,由臣女封为公主此等殊荣只有当年的文成公主才有啊!慧安公主,赵大人接旨吧!”
芙姐儿轻巧的起身走上前来,粉色的裙边随着脚步移动而起伏,恰是步步生莲。初听闻自己封为公主却没有喜色外漏,反而一派淡然。行动间不紊不乱镇定自若,尽显大家风范。许公公看慧安公主容貌秀美,规矩严谨还真是不错,眼中也露出赞赏。脸上堆满了笑,双手将圣旨奉上。芙姐儿接过圣旨淡淡的说:“多谢圣上恩典。今日有劳公公了,还请公公到堂上坐坐。”
“多谢慧安公主好意,可皇上还等着杂家回去复命就不好多呆了”许公公婉拒的说。老太爷高兴地和许公公寒暄几句。太夫人示意崔嬷嬷拿了一个鼓鼓的锦缎荷包塞进许公公手中,许公公没看只用手掂了掂就揣进怀里,同老太爷和太夫人说宫里还有事就走了。
许公公一走,府中的仆人们忙向老太爷和太夫人还有大房恭贺,小小的院子里欢声笑语一片。二太太站在陈氏旁边轻声说:“大房又风光了一把,出了个公主女儿,不知要招多少人眼红呢。只是可怜了芙姐儿。”
陈氏打断了二太太的话:“二嫂慎言,芙姐儿是圣上亲封的公主,又得皇上赐婚,已是风光无限又怎么会可怜呢”
二太太看着笑容满面的大老爷和落落寡欢的芙姐儿,有些感慨的说:“是啊!怎么会可怜呢!女儿家这一生不就是求个好夫君吗。嫁了吐蕃亲王,当了王妃,芙姐儿又怎么会可怜呢!”庭萱听着二太太和陈氏的话很是同情芙姐儿,不过是一个家族的牺牲品,为了这份荣誉就要背井离乡,就要嫁给一个外邦之人,就要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留在那高寒苦厄之地。二太太说芙姐儿不会可怜,确不知芙姐儿是否愿意,只是芙姐儿的意愿没有人在乎。就像前世自己的母亲让她苦练歌舞,以便进宫帮姐姐争宠,没有人问过自己是不是想进宫,是不是想跳舞。庭萱悲愤的想,为什么女子就会是这样,永远是为了别人而活,永远被重重的礼教枷锁压的喘不上气来,永远不能像男子那样肆意。
庭萱想到这些心情有些沉重,佩哥儿走到庭萱身边摸着她的头说:“你怎么啦?好像不大高兴的样子。”庭萱抬头向佩哥儿笑笑,突然看见佩哥儿身后的英姐儿,直直的看着被一大群人包围的芙姐儿,脸色晦暗不明,隐露出阴翳,这样的神色一点也不似平日里安静柔弱的赵家二小姐。庭萱看见她的眼睛觉得害怕,那双眼睛不再木讷无神,而是乌亮乌亮的,眼睛里渗出阵阵寒气。像极了地府里不能投胎的魂魄,不甘、嫉妒、渴望、羡慕、贪婪还有疯狂。这样的眼神出现在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妙龄少女眼中,这个少女还是自己的二姐。庭萱不禁打了个寒战,忽然周身温暖起来,只见佩哥儿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庭萱身上,温柔的笑着说:“七妹妹,是不是冷了。我带你回去吧,我们明日再来恭贺大姐。”这样的温暖让庭萱觉得安心,伸手去握佩哥儿的手。温暖而干燥的大手牵着冰冷的小手,慢慢将小手捂热,将心捂暖。
初二早上,陈氏收拾妥当就带着儿子女儿回了娘家。庭萱很喜欢去镇安郡公府,郡公夫人人特别好性格爽朗,也不像太夫人那样规矩多,还会做许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她从来不介意庭萱是庶女,只觉得自己圆润白胖深得她的心意,就对自己很好,让庭萱第一次感受到了长辈的发自内心不带任何目的关心和怜爱。有这样一个好的外祖母,郡公府里其他不如意的事就可以忽略了。
陈氏到的时候大嫂已经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自己的大哥也跟着一起回去了。陈氏的大哥大嫂不在,门口只有几个婆子来迎接。陈氏也没在意,带着孩子们去镇安郡公那里请安见礼。镇安郡公见到庭萱高兴地不得了,笑呵呵的让她们起来,和陈氏简单说了几句就哄庭萱说:“小萱儿,外公今天给你讲故事,你要认真听啊!”此话一出其他三位庶女都同情的看着庭萱,就连向来老成的信哥儿都同情的看了她一眼。镇安郡公很喜欢讲自己当年上阵杀敌的故事,只是几个孙子和外孙都听了不知多少遍了,陈氏当年从德州回来的时候三个庶女有点大了,但每次来镇安郡公府,镇安郡公都坚持给她们讲故事,一直讲到她们闻之变色,最后不得不把刚刚两岁的庭萱推出来替她们听故事。
庭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镇安郡公只是喜欢小孩子,喜欢翻来覆去讲那几个故事。其实镇安郡公的戎马生活挺精彩的,只是他从军时有点晚,戎马生活有点短,经历的激烈战役有点少,出色的表现也不多。最出色的一回还伤了胳膊,不得不当个闲散官职在家赋闲。面对后辈时最大的乐趣也就是讲故事了。庭萱只当自己是陪陪孤独的老人家,也不辜负郡公夫人对她这么好。
郡公府规矩少,孩子们在长辈面前不用像赵府那样大气不敢喘一下,从不多说一句话。在郡公府两位老人慈眉善目,喜欢孩子在身边说说笑笑,还喜欢领孩子们在府里的马场上打马球。三房的孩子都愿意和郡公夫人一起玩马球,也在郡公夫人的教导下马球打的初具成就。唯有庭萱一人至今还未上过马,一直在听传奇轶事。今天仍是如此,陈氏和镇安郡公在书房里说了一会儿话,心情愉悦的走出来,说要带着信哥儿和佩哥儿打马球。其实庭萱也很想去,记事不能骑,看着他们玩也是好的。佩哥儿安慰她说等晚上回府里把今天发生的趣事讲给她听,庭萱深吸了一口气才忍住已经到嘴边的话:我都听一天的故事了,晚上回去你还要我听!
镇安郡公喜欢在书房讲故事,坐着摇椅,一晃一晃,颇有番闲云野鹤的高人味道。庭萱则像是认真听先生讲课的学生一般,坐在低矮的小圆凳上,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他。镇安郡公也看着庭萱,两人对视了很久都不说话,最□萱认输,转了眼睛看向别处。镇安郡公笑了,闭上眼睛躺在摇椅上问庭萱:“听说你大姐被皇上封为慧安公主,还赐了婚,你可高兴?”
庭萱觉得这话问的奇怪,大姐被封为公主自己哪有不高兴之理。庭萱想了想才回到:“得圣上所赐乃是天大的殊荣,萱儿自然是为大姐姐高兴的!”
镇安郡公紧接着就问:“那你想不想和你大姐姐一样?”
“不想!”庭萱曾亲眼看到过宫里的人为了权力变得丧心病狂,就想这辈子再也不要和皇宫扯上关系。听到镇安郡公问她马上就说不想,看到镇安郡公疑惑的看着她,暗想:完了,刚才说的太快了!忙补救的说:“萱儿才不想和大姐姐一样呢,她们说大姐姐要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以后就很难和我们见面了。萱儿想天天和哥哥姐姐们在一起,不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镇安郡公和她说:“可封公主,赐婚,这是很多人都羡慕不来的呢,你就不羡慕你大姐姐吗”
庭萱乖乖的说:“羡慕,可还是不想和大姐姐一样。他们说大姐姐嫁的地方很冷,我怕冷,我不要去。”庭萱怕镇安郡公再问下去就撒娇的说:“外公,你不是说要讲故事吗,快带讲吧,我都等不及了!”
镇安郡公也不再问庭萱,喝口安溪铁观音,娓娓道来那些年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