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长安赵府
六月份的郑州,天已经渐渐转暖,不仅处处鸟语花香,连暖风拂面也令人神清气爽。早上,路边青草被雨水打湿后发出的清香被轻柔的风吹进庭萱的马车里,马车摇摇晃晃,伴着青草香扰醒了睡梦正酣的庭萱。既然已经醒了,庭萱决定还是先填饱肚子再补个回笼觉,于是哼哼的哭了两声,郑奶娘会意,把睁大眼睛看着她的小姐抱起来,刚露出胸脯,庭萱立即将嘴凑上去,欢快的吃着早饭。
自从换乘了马车以后,赵府一行人走的极快,倒不是因为路途平坦,而是陈氏一坐马车就头晕目眩,几欲呕吐,早一日到长安陈氏就少遭一日的罪。说来也奇怪,据说陈氏未嫁之前马球打的极好,骑射功夫精湛,只是坐不得马车,无论车赶得是快是慢,陈氏依旧吐得十分欢畅。得知陈氏有坐不得马车的病症,庭萱突然想起那日陈氏一脚就将四姨娘踹倒在地的情景,真是想不到如此强悍的陈氏竟然怕坐马车。
虽然车队中大多都是女眷,携带大量的财物,又匆忙赶路,但一路上很是安全,风景也十分宜人。并没有庭萱记忆中那盗贼林立,浮尸遍野的情景。前世庭萱活在最奢华糜烂的隋宫之中,隋炀帝不顾百姓死活大凿运河以便下江南游玩,她曾在船上亲看看到那些壮丁被监工打的皮开肉绽,各处征召的殿脚女用柔弱的臂膀和纤纤玉手拉着隋炀帝华丽的龙船前行。各地起义的队伍已经开始攻城略地,隋炀帝还在他的龙船上和萧皇后歌舞升平。如今,庭萱一路上所见所闻的是家家户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太宗皇帝继位不过十三载就能得如此成就,庭萱佩服不已,也叹自己这一世投生在太平盛世,不用再受战乱之苦。
马车行驶了近十天,到了六月底,庭萱终于远远的望见了长安城的城门。陈氏命车队停在了长安城外二十里处,稍作休息,好让众人梳洗打扮,又派人先回赵府通报一声,说她们还有一个时辰便能到家。
趁着这个机会,郑奶娘让喜鹊打了盆温水来,给庭萱擦拭身子。鹦哥从庭萱的箱笼里找出了一件绣有莲花暗纹的大红水云罗外衣给庭萱穿上,包着蜀锦缎面绣五福的被子,给她戴上大肥兔金锁,穿戴整齐后还要让陈氏看看,是否满意,陈氏看后又给庭萱两只小粗胳膊上戴上一对点金镂雕飞天镯才算罢了。陈氏平日里穿着打扮已是富贵奢华,今天再看陈氏,庭萱觉得少了几分往日的富贵,多了几分精致。黑亮的头发梳成高髻,两侧别上一对赤金凤凰摆尾的对簪,中间仅戴一朵大红牡丹绢花。头上戴了素色轻纱的帷幕。衣服上著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长裙自下摆而上绣了连续九朵缠枝,微风吹过波纹浮动,好似随风起舞一般,更显脚下一双翘圆头鞋若隐若现。这样一身打扮不同于在德州时的高贵,反倒更显清贵。陈氏到了家门口还要费心打扮妥当才肯进城,庭萱着实好奇长安赵府都住着什么样的人物。
长安城内布局合理,市坊分区东西二城泾渭分明。自古以来长安城就有“东贵西富”“南实北虚”之分。赵家乃是百年世家,久居长安,隋朝文帝开皇年间在东市永崇街一口气买下两个五进的宅子,凿开墙壁兴建百花园,两个宅子合为一府,以百花园为中,百花园东侧为卫延园,由赵家家主同嫡长子以及亲眷住在这里,百花园西侧是轩延园,府中其余众人皆住于此。在贞观初年又几经翻修,最终成了今天的赵府。赵家乃文官之家,一直以清贵标榜自身,规矩也是极大的。镶嵌九十六枚黄铜大钉的朱红正门除非府中发生大事,否则轻易不会打开。陈氏等人到了赵府门口,两位老嬷嬷已经在角门旁等候多时了。看到陈氏的马车忙命人开了角门,迎马车进门。马车进了二进就停了下来,陈氏带着庭萱下了马车换了软轿,去见太夫人杨氏,除去随身服侍的,其余人都回到轩延园安置物品。
六月底的长安已经很热了,软轿仅用彩色的绢纱围住四周,并不用挡板,以求清爽。软轿被抬到太夫人所住的寿庚居,阳光打在寿庚居屋顶上的用琉璃叠瓦堆出的屋背脊及鸱吻,晃的庭萱有些刺眼。庭萱看到院内左右翼以回廊围抱,再折而向前,形成四合院,而走廊转角处和庭院两侧设有楼阁与次居殿堂,并用圜桥来连接这些楼阁。回廊的圆柱上和屋门窗户上都雕琢莲瓣,设计的很是精巧。
软轿在回廊的二折停了下来,一个身穿暗青色襦裙披帛的嬷嬷上前行礼,笑容满面的向陈氏请安:“给三太太见礼了,三太太您可回来了,太夫人,我们太太还有二太太想的天天念叨您,自从三老爷带着少爷小姐们回来后,三小姐天天问我们太太您什么时候回来带她们姐妹去打马球呢!”
陈氏也笑着同这嬷嬷说:“我也就这么点儿哄孩子的本事,到让大嫂见笑了。我随我家老爷上任这么些年,不能时常回来,上次归家都是两年前的事儿了,敢问郝嬷嬷,不知太夫人身体可好?家中一切可好?”
“太夫人身体硬朗这呢,府中也没什么大事。太夫人已经在万宜堂等您了,我们太太让奴婢出来迎您和七小姐呢。”
郝嬷嬷是赵府当家太太李氏身边的得力嬷嬷,陈氏也不敢怠慢,从秋菊手里拿了俩个小金莲花,给了郝嬷嬷,说:“多亏大嫂记挂着我,又劳嬷嬷你辛苦一趟”
“老婆子哪敢说什么辛苦,是想着先见见三太太您,才向我们太太拦了这活儿的。您这儿跟我进去吧”郝嬷嬷说罢向前引路,庭萱被郑奶娘抱着跟在陈氏身后向万宜堂走去。还没走到门口,庭萱就听见一个嗓音洪亮的老太太的笑声,门边立侍的小丫鬟看到陈氏向屋里高喊:“三太太来了!”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短小粗胖的男孩就冲了过来抱住陈氏的大腿欢快的同说道:“母亲您可回来了,想死佩哥儿了!”
陈氏俯身摸着小儿子的脸,满脸慈爱,语气却是轻训的说:“母亲平日里是如何教你礼仪的,怎么在祖母的屋里还这么没大没小的”佩哥儿人虽小,却很机灵,知道母亲没有生气也笑嘻嘻的说:“我一直都可守规矩了,听丫头说母亲回来了,我就赶过来迎母亲了”又伸头看郑奶娘怀里抱着的庭萱,看小婴孩也睁着黝黑明亮的大眼睛看他,觉得很好玩问陈氏“这就是七妹妹吗?”陈氏也不理儿子的话,牵起儿子的手向屋内走进去。
屋子里的气氛依旧很欢快,大太太李氏和二太太莫氏都在屋里,莹姐儿也在,见到陈氏俱是上前寒暄。陈氏进屋后直接双膝跪地朝软榻上的满头银发雍容慈祥的太夫人拜去:“不孝儿媳陈氏,拜见老祖宗,愿老祖宗长寿安康”
太夫人等陈氏拜完了全礼才起身,吩咐身旁伺候的崔嬷嬷:“快将老三媳妇扶起来,领到我跟前来让我好好看看”
自从换乘了马车以后,赵府一行人走的极快,倒不是因为路途平坦,而是陈氏一坐马车就头晕目眩,几欲呕吐,早一日到长安陈氏就少遭一日的罪。说来也奇怪,据说陈氏未嫁之前马球打的极好,骑射功夫精湛,只是坐不得马车,无论车赶得是快是慢,陈氏依旧吐得十分欢畅。得知陈氏有坐不得马车的病症,庭萱突然想起那日陈氏一脚就将四姨娘踹倒在地的情景,真是想不到如此强悍的陈氏竟然怕坐马车。
虽然车队中大多都是女眷,携带大量的财物,又匆忙赶路,但一路上很是安全,风景也十分宜人。并没有庭萱记忆中那盗贼林立,浮尸遍野的情景。前世庭萱活在最奢华糜烂的隋宫之中,隋炀帝不顾百姓死活大凿运河以便下江南游玩,她曾在船上亲看看到那些壮丁被监工打的皮开肉绽,各处征召的殿脚女用柔弱的臂膀和纤纤玉手拉着隋炀帝华丽的龙船前行。各地起义的队伍已经开始攻城略地,隋炀帝还在他的龙船上和萧皇后歌舞升平。如今,庭萱一路上所见所闻的是家家户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太宗皇帝继位不过十三载就能得如此成就,庭萱佩服不已,也叹自己这一世投生在太平盛世,不用再受战乱之苦。
马车行驶了近十天,到了六月底,庭萱终于远远的望见了长安城的城门。陈氏命车队停在了长安城外二十里处,稍作休息,好让众人梳洗打扮,又派人先回赵府通报一声,说她们还有一个时辰便能到家。
趁着这个机会,郑奶娘让喜鹊打了盆温水来,给庭萱擦拭身子。鹦哥从庭萱的箱笼里找出了一件绣有莲花暗纹的大红水云罗外衣给庭萱穿上,包着蜀锦缎面绣五福的被子,给她戴上大肥兔金锁,穿戴整齐后还要让陈氏看看,是否满意,陈氏看后又给庭萱两只小粗胳膊上戴上一对点金镂雕飞天镯才算罢了。陈氏平日里穿着打扮已是富贵奢华,今天再看陈氏,庭萱觉得少了几分往日的富贵,多了几分精致。黑亮的头发梳成高髻,两侧别上一对赤金凤凰摆尾的对簪,中间仅戴一朵大红牡丹绢花。头上戴了素色轻纱的帷幕。衣服上著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长裙自下摆而上绣了连续九朵缠枝,微风吹过波纹浮动,好似随风起舞一般,更显脚下一双翘圆头鞋若隐若现。这样一身打扮不同于在德州时的高贵,反倒更显清贵。陈氏到了家门口还要费心打扮妥当才肯进城,庭萱着实好奇长安赵府都住着什么样的人物。
长安城内布局合理,市坊分区东西二城泾渭分明。自古以来长安城就有“东贵西富”“南实北虚”之分。赵家乃是百年世家,久居长安,隋朝文帝开皇年间在东市永崇街一口气买下两个五进的宅子,凿开墙壁兴建百花园,两个宅子合为一府,以百花园为中,百花园东侧为卫延园,由赵家家主同嫡长子以及亲眷住在这里,百花园西侧是轩延园,府中其余众人皆住于此。在贞观初年又几经翻修,最终成了今天的赵府。赵家乃文官之家,一直以清贵标榜自身,规矩也是极大的。镶嵌九十六枚黄铜大钉的朱红正门除非府中发生大事,否则轻易不会打开。陈氏等人到了赵府门口,两位老嬷嬷已经在角门旁等候多时了。看到陈氏的马车忙命人开了角门,迎马车进门。马车进了二进就停了下来,陈氏带着庭萱下了马车换了软轿,去见太夫人杨氏,除去随身服侍的,其余人都回到轩延园安置物品。
六月底的长安已经很热了,软轿仅用彩色的绢纱围住四周,并不用挡板,以求清爽。软轿被抬到太夫人所住的寿庚居,阳光打在寿庚居屋顶上的用琉璃叠瓦堆出的屋背脊及鸱吻,晃的庭萱有些刺眼。庭萱看到院内左右翼以回廊围抱,再折而向前,形成四合院,而走廊转角处和庭院两侧设有楼阁与次居殿堂,并用圜桥来连接这些楼阁。回廊的圆柱上和屋门窗户上都雕琢莲瓣,设计的很是精巧。
软轿在回廊的二折停了下来,一个身穿暗青色襦裙披帛的嬷嬷上前行礼,笑容满面的向陈氏请安:“给三太太见礼了,三太太您可回来了,太夫人,我们太太还有二太太想的天天念叨您,自从三老爷带着少爷小姐们回来后,三小姐天天问我们太太您什么时候回来带她们姐妹去打马球呢!”
陈氏也笑着同这嬷嬷说:“我也就这么点儿哄孩子的本事,到让大嫂见笑了。我随我家老爷上任这么些年,不能时常回来,上次归家都是两年前的事儿了,敢问郝嬷嬷,不知太夫人身体可好?家中一切可好?”
“太夫人身体硬朗这呢,府中也没什么大事。太夫人已经在万宜堂等您了,我们太太让奴婢出来迎您和七小姐呢。”
郝嬷嬷是赵府当家太太李氏身边的得力嬷嬷,陈氏也不敢怠慢,从秋菊手里拿了俩个小金莲花,给了郝嬷嬷,说:“多亏大嫂记挂着我,又劳嬷嬷你辛苦一趟”
“老婆子哪敢说什么辛苦,是想着先见见三太太您,才向我们太太拦了这活儿的。您这儿跟我进去吧”郝嬷嬷说罢向前引路,庭萱被郑奶娘抱着跟在陈氏身后向万宜堂走去。还没走到门口,庭萱就听见一个嗓音洪亮的老太太的笑声,门边立侍的小丫鬟看到陈氏向屋里高喊:“三太太来了!”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短小粗胖的男孩就冲了过来抱住陈氏的大腿欢快的同说道:“母亲您可回来了,想死佩哥儿了!”
陈氏俯身摸着小儿子的脸,满脸慈爱,语气却是轻训的说:“母亲平日里是如何教你礼仪的,怎么在祖母的屋里还这么没大没小的”佩哥儿人虽小,却很机灵,知道母亲没有生气也笑嘻嘻的说:“我一直都可守规矩了,听丫头说母亲回来了,我就赶过来迎母亲了”又伸头看郑奶娘怀里抱着的庭萱,看小婴孩也睁着黝黑明亮的大眼睛看他,觉得很好玩问陈氏“这就是七妹妹吗?”陈氏也不理儿子的话,牵起儿子的手向屋内走进去。
屋子里的气氛依旧很欢快,大太太李氏和二太太莫氏都在屋里,莹姐儿也在,见到陈氏俱是上前寒暄。陈氏进屋后直接双膝跪地朝软榻上的满头银发雍容慈祥的太夫人拜去:“不孝儿媳陈氏,拜见老祖宗,愿老祖宗长寿安康”
太夫人等陈氏拜完了全礼才起身,吩咐身旁伺候的崔嬷嬷:“快将老三媳妇扶起来,领到我跟前来让我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