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闯宫
十八世纪末,英国公使马嘎尔尼在短暂的访问中国后,说过一句话:“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可谓是确切的指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但是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官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千年了。
学识丰富,才学优秀的人,在封建时代比一般人更要容易获得权力,而拥有了权力,除了能够实现经世济民的宏大理想,也意味着财富利益的丰收,这使得历代的读书人对从政做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除了读书求取功名,以学优入仕,一些人为了做官,亦是无所不用其极,对此鲁迅曾有过深刻的评价‘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由文人主导的朝代。由于历代皇帝均刻意提倡文事,选拔孔儒出身的官员,所以官场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很多官员同时也是享誉一方的学者,极富名望的诗人,可这些饱读诗书的风雅之士为官,却没能消除历代官场奔竞阿谀的痼疾,此类风气有增无减。
到了宋哲宗元祐以后,官场的奔竞习气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蔡京东山再起,以童贯为背景;王黼官居相位,以梁师成为后台;王安中作诗吹捧梁师成。“师成读之。大喜”,“荐之于上,不数年,登禁林,入政府”;李邦彦因为讨好宦官而平步青云,直至拜相...而他们又无一不是官员们争相投靠的对象。特别是蔡京执政时,很多官员入其门庭,‘凡投靠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蔡京则来者不拒,开门受贿。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更为滑稽的是,整个宋朝。因为奔竞,官员们还发明了不少新的官场专用语。“托身之初,腹心尽布”,这叫作“纳忠”;“被用之始,先加约束”,这叫作“受记”;“前出某氏之门,一不满意,又转而之他”,这叫作“投换”;“阴与之合,而阳背之。以陷害异己,使之不测”,则叫作“摆踪”。总之,赵宋一朝,诸如此类的荒唐言行,数不胜数...
宣和三年初一大朝会,圣旨下,以西师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郑居中为少傅;余深为少保;赵柽加封太傅...一时间朝野震动。燕亲王再次成了京中的热门人物,此次加封说明他圣恩犹在,众人纷纷猜测他将任何职,而赵柽良好的基础,再有‘仁孝忠义’之名。在加上在开封府演了一出,让人更觉其‘善’。所以冷落多时的燕亲王府又再次恢复了热闹。投靠、求官着络绎不绝...
初五,赵柽进宫给娘娘请完安,与见喜过大庆殿,穿过横廊到文德殿,准备与东华门外的近卫会合回家,虽然放了年假,但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依然有人值班,处理紧急事务。
“几位,烦请通报一声,东南急报!”赵柽还没出门,就听到有人在央求守门的禁军,紧走几步便看见门外四五个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军士,嘴唇干裂,渗着血丝,眼窝深陷,污尘满面,身后的马匹鬃毛乍起,嘴角挂着白沫,尾巴低垂,蹄下尽是血迹,蔫头耷脑的喘着粗气,半死不活摇摇欲倒。赵柽一看就知显然是主人有急事,不惜马力一路狂奔,将马跑废了,即使修养一段,也难以恢复!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领班的守门军官问道。
“江浙转运司属下信使!”送信的军士说道。
“王相有令,江浙来使一律不得进入,各位请回吧!”守门的军官听罢冷冷地说道。
“几位大哥,东南真是出了大事,还请通融!”江浙信使一边央求,一边往守门的军官手中塞银子。
“真对不住,往日放也就放了,可如今上边有严令,东南来人绝不准进京,看几位辛苦的份上赶紧出京吧,否则被兵马司的人抓住,还得吃官司。”守门军官看看银子叹口气又送回道。
“出了什么事,吵吵嚷嚷的?”赵柽走了过来皱皱眉问道,这些钱串子们连银子都不敢要了,可见对东南方面的消息,王黼是一力封锁,下了严令的。
“燕亲王,是几个信使在呱噪,小人这就赶他们走!”守门的军官见是王爷赶紧施礼道。
“燕王爷,救救东南百姓吧!”那信使听到燕亲王仿佛见了救星一般,突然齐齐跪倒说道。
“你们认识本王?”赵柽看看几人问道。
“燕王爷前两年宣抚江南,小人在杭州曾远远望见过!”信使回禀道。
“东南发生了什么事情,大过年的还进京传书?”赵柽点点头,明知故问道。
“启禀王爷,东南大乱,草民造反,年前二十九,乱民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弃城而走,如今乱民不但捕捉杭州官吏,还掘了蔡太师家的祖坟,暴露其骸骨!”信使急忙说道,“如今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作乱。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也纷纷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攻打州县,作乱百姓项背相望,不下百万,东南六州五十二县尽皆失陷。”
“啊?!这等大事为何才报?”赵柽大惊失色道。
“王爷,东南信使一日三报,请调援兵,可却音信皆无,杭州失守,我家大人遣小的们连夜进京,可到此却不让我们进去...”信使连连施礼道。
“东南发生如此大事,朝中竟然丝毫没有风闻,定是尽数被你等挡住,尔等不知死吗?”赵柽闻听勃然大怒,指着守门的军士吼道。
“王爷息怒,没有上边的命令,小人有几个脑袋敢阻挡进京信使,还请王爷放过小人!”看到赵柽发火,守门的也吓的不轻,跪地道。
“将信札给本王,尔等在此等候,本王就去找他们说说!”赵柽抢过江浙信使的信囊道,转身就要进宫,却被守门的拦住了,他们也知道事关重大,这等事情要是让皇上知道,连王相都不一定兜得住,所以一边他们极力拦阻,一边报知中书,让人来处理。
“滚开,本王此刻没空和你们计较,回来再找你们算账!”赵柽猛地推开身前的军士怒道。无诏闯宫那可是大事,见喜深知其中利害,连忙去拉王爷,可却被王爷推了个大跟头,摔了个四脚朝天,但也顾不得了,爬起来就追,守门的军士也跟了上去,拖胳膊拽腿想拖延时间。
宫城并不大,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赵柽此刻像个煞神一般,谁敢挡路上去就打,这下宫中的上下又见识了燕亲王的厉害,他不知道从哪捡了块板砖,左劈右砸,急了还往脑袋上拍,很快将挡路的几名守门的军士砸的倒地不起。他想着今日在后宫没见着他爹,定是在垂拱殿,便一路闯了过去,但是得了警信的镇殿武士也匆匆赶到,他们人多势众,手中武器精良,且训练有素,可不好对付了,赵柽飞起一板砖,先将领头的都头给砸了个满面红光,顺手将他手里的铁骨朵抢到手里,‘杀’入人群。
“本王有急事要见圣上,谁敢阻挡,莫怪本王手下无情!”那些武士当然认得燕亲王,下手难免有所顾忌,可赵柽却得了便宜,一锤在手更是如虎添翼,转眼就撂翻了几个武士。
“燕亲王住手,你可知闯宫乃是大罪吗?顾念你不懂规矩,早点回府过年吧!”各司各房值守的官员接到报告,也赶紧出来‘护驾’,尚书省当值的偏好是少宰王黼,看到赵柽撒野,引着一队军士赶到,挡在他身前喊道。
“哼,过年?本王没有王相那么好的兴致,方十三此刻正在杭州城中过年,明年只怕就要到这汴京城中过年啦!”赵柽点指王黼冷哼一声道。
“燕亲王不要听那些街头传言,东南只是几个魔教妖孽作乱,乃是小患,待年后天兵一出,便可扫平,这等小事还是不要惊扰圣上了吧!”王黼吃了一惊,自己已经派人到进京路上的各处驿馆拦截东南信使,凡是有关东南民变的奏章都被压在中书,这孩子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他要是闹到圣上面前,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先安抚住这‘小魔头’再说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学识丰富,才学优秀的人,在封建时代比一般人更要容易获得权力,而拥有了权力,除了能够实现经世济民的宏大理想,也意味着财富利益的丰收,这使得历代的读书人对从政做官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除了读书求取功名,以学优入仕,一些人为了做官,亦是无所不用其极,对此鲁迅曾有过深刻的评价‘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总而言之: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个由文人主导的朝代。由于历代皇帝均刻意提倡文事,选拔孔儒出身的官员,所以官场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很多官员同时也是享誉一方的学者,极富名望的诗人,可这些饱读诗书的风雅之士为官,却没能消除历代官场奔竞阿谀的痼疾,此类风气有增无减。
到了宋哲宗元祐以后,官场的奔竞习气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蔡京东山再起,以童贯为背景;王黼官居相位,以梁师成为后台;王安中作诗吹捧梁师成。“师成读之。大喜”,“荐之于上,不数年,登禁林,入政府”;李邦彦因为讨好宦官而平步青云,直至拜相...而他们又无一不是官员们争相投靠的对象。特别是蔡京执政时,很多官员入其门庭,‘凡投靠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蔡京则来者不拒,开门受贿。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更为滑稽的是,整个宋朝。因为奔竞,官员们还发明了不少新的官场专用语。“托身之初,腹心尽布”,这叫作“纳忠”;“被用之始,先加约束”,这叫作“受记”;“前出某氏之门,一不满意,又转而之他”,这叫作“投换”;“阴与之合,而阳背之。以陷害异己,使之不测”,则叫作“摆踪”。总之,赵宋一朝,诸如此类的荒唐言行,数不胜数...
宣和三年初一大朝会,圣旨下,以西师有功,加蔡京恩,官其一子;郑居中为少傅;余深为少保;赵柽加封太傅...一时间朝野震动。燕亲王再次成了京中的热门人物,此次加封说明他圣恩犹在,众人纷纷猜测他将任何职,而赵柽良好的基础,再有‘仁孝忠义’之名。在加上在开封府演了一出,让人更觉其‘善’。所以冷落多时的燕亲王府又再次恢复了热闹。投靠、求官着络绎不绝...
初五,赵柽进宫给娘娘请完安,与见喜过大庆殿,穿过横廊到文德殿,准备与东华门外的近卫会合回家,虽然放了年假,但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依然有人值班,处理紧急事务。
“几位,烦请通报一声,东南急报!”赵柽还没出门,就听到有人在央求守门的禁军,紧走几步便看见门外四五个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军士,嘴唇干裂,渗着血丝,眼窝深陷,污尘满面,身后的马匹鬃毛乍起,嘴角挂着白沫,尾巴低垂,蹄下尽是血迹,蔫头耷脑的喘着粗气,半死不活摇摇欲倒。赵柽一看就知显然是主人有急事,不惜马力一路狂奔,将马跑废了,即使修养一段,也难以恢复!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领班的守门军官问道。
“江浙转运司属下信使!”送信的军士说道。
“王相有令,江浙来使一律不得进入,各位请回吧!”守门的军官听罢冷冷地说道。
“几位大哥,东南真是出了大事,还请通融!”江浙信使一边央求,一边往守门的军官手中塞银子。
“真对不住,往日放也就放了,可如今上边有严令,东南来人绝不准进京,看几位辛苦的份上赶紧出京吧,否则被兵马司的人抓住,还得吃官司。”守门军官看看银子叹口气又送回道。
“出了什么事,吵吵嚷嚷的?”赵柽走了过来皱皱眉问道,这些钱串子们连银子都不敢要了,可见对东南方面的消息,王黼是一力封锁,下了严令的。
“燕亲王,是几个信使在呱噪,小人这就赶他们走!”守门的军官见是王爷赶紧施礼道。
“燕王爷,救救东南百姓吧!”那信使听到燕亲王仿佛见了救星一般,突然齐齐跪倒说道。
“你们认识本王?”赵柽看看几人问道。
“燕王爷前两年宣抚江南,小人在杭州曾远远望见过!”信使回禀道。
“东南发生了什么事情,大过年的还进京传书?”赵柽点点头,明知故问道。
“启禀王爷,东南大乱,草民造反,年前二十九,乱民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弃城而走,如今乱民不但捕捉杭州官吏,还掘了蔡太师家的祖坟,暴露其骸骨!”信使急忙说道,“如今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作乱。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衢州郑魔王等也纷纷响应。湖、常、秀等州农民,也结集徒众,攻打州县,作乱百姓项背相望,不下百万,东南六州五十二县尽皆失陷。”
“啊?!这等大事为何才报?”赵柽大惊失色道。
“王爷,东南信使一日三报,请调援兵,可却音信皆无,杭州失守,我家大人遣小的们连夜进京,可到此却不让我们进去...”信使连连施礼道。
“东南发生如此大事,朝中竟然丝毫没有风闻,定是尽数被你等挡住,尔等不知死吗?”赵柽闻听勃然大怒,指着守门的军士吼道。
“王爷息怒,没有上边的命令,小人有几个脑袋敢阻挡进京信使,还请王爷放过小人!”看到赵柽发火,守门的也吓的不轻,跪地道。
“将信札给本王,尔等在此等候,本王就去找他们说说!”赵柽抢过江浙信使的信囊道,转身就要进宫,却被守门的拦住了,他们也知道事关重大,这等事情要是让皇上知道,连王相都不一定兜得住,所以一边他们极力拦阻,一边报知中书,让人来处理。
“滚开,本王此刻没空和你们计较,回来再找你们算账!”赵柽猛地推开身前的军士怒道。无诏闯宫那可是大事,见喜深知其中利害,连忙去拉王爷,可却被王爷推了个大跟头,摔了个四脚朝天,但也顾不得了,爬起来就追,守门的军士也跟了上去,拖胳膊拽腿想拖延时间。
宫城并不大,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
赵柽此刻像个煞神一般,谁敢挡路上去就打,这下宫中的上下又见识了燕亲王的厉害,他不知道从哪捡了块板砖,左劈右砸,急了还往脑袋上拍,很快将挡路的几名守门的军士砸的倒地不起。他想着今日在后宫没见着他爹,定是在垂拱殿,便一路闯了过去,但是得了警信的镇殿武士也匆匆赶到,他们人多势众,手中武器精良,且训练有素,可不好对付了,赵柽飞起一板砖,先将领头的都头给砸了个满面红光,顺手将他手里的铁骨朵抢到手里,‘杀’入人群。
“本王有急事要见圣上,谁敢阻挡,莫怪本王手下无情!”那些武士当然认得燕亲王,下手难免有所顾忌,可赵柽却得了便宜,一锤在手更是如虎添翼,转眼就撂翻了几个武士。
“燕亲王住手,你可知闯宫乃是大罪吗?顾念你不懂规矩,早点回府过年吧!”各司各房值守的官员接到报告,也赶紧出来‘护驾’,尚书省当值的偏好是少宰王黼,看到赵柽撒野,引着一队军士赶到,挡在他身前喊道。
“哼,过年?本王没有王相那么好的兴致,方十三此刻正在杭州城中过年,明年只怕就要到这汴京城中过年啦!”赵柽点指王黼冷哼一声道。
“燕亲王不要听那些街头传言,东南只是几个魔教妖孽作乱,乃是小患,待年后天兵一出,便可扫平,这等小事还是不要惊扰圣上了吧!”王黼吃了一惊,自己已经派人到进京路上的各处驿馆拦截东南信使,凡是有关东南民变的奏章都被压在中书,这孩子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他要是闹到圣上面前,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现在先安抚住这‘小魔头’再说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