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来将往
蒙古军的战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广大军事家研究,琢磨他们为什么能每每战胜强大的对手。论实力,蒙古军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是狼牙棒,欧洲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可却难敌蒙古军。经过多年的争论研究,不谈其他,只在战略战术上也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如的,而宋军失去城池依托,在野战的情况下也很少能取得胜利,这些都得意于他们先进的战术素养,而此时的蒙古还是西夏和辽国的附庸,被他们奴役,其战术的形成就是脱胎于他们。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柽不说前世所学所知,就是到了这个世界后首先研究的就是将要面对的夏、辽两个对手,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小命,所以他收集到了能找到的与西夏相关的战斗资料,从中找出他们惯用的战略战术,想出对策,所以赵柽对他们的战术也不陌生,缺的只剩实践的机会。
赵柽注视着战场上的变化,看到夏军列队冲阵,此外还有大批的游骑似乎在做表面上毫无一样的运动。他知道这又是夏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前边两个横队都是人马身着铁甲,一般的弓弩无法对他们造成伤害,可以称得上是重骑兵,但他们却不是攻击的主力,而是一种为吸引宋军注意力的佯动。
一旦双方靠近。隐藏在夏军重骑兵后边的轻骑便会突然加速。以极高的速度从重骑兵横队间宽大的缝隙中冲出,向宋军放箭,投掷长矛,发射飞石。这种攻击往往会持续几轮,而宋军的大阵在行进,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如果阵型不乱,夏军的轻骑便会在重骑兵的掩护下迅速撤退,然后重整队形,再次发动进攻。这种战术对付行进中的大阵十分有效。一般只要两三轮,就会让对方的军心动摇,队形混乱,如果此时对方撤退。则处于宽大正面上的夏军重骑兵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人进行近距离的砍杀,散在周围的游骑便会果断加入战斗,将突破口撕开掩杀,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止,举盾、防御!”赵柽下令停止前进,全军防御。
帅令一出,中军鼓声起,走在前列的盾牌手,向前猛冲十步。举盾狠狠地砸在地上,用肩膀顶住,人埋在盾后,几与人同高的盾牌并成一列,立刻形成一道矮墙,阻挡箭矢权当拒马。其同伙军士,四人用绰刀,长枪四杆、斩马剑四柄,在其后防护,准备斩杀闯阵的夏兵。层层叠叠布成防御阵型。
其后的弓箭手迅速展开,弓箭手从箭袋中抽出五支箭插在身前,半跪在的地上,做好射击准备,再后是弩兵四人掌步弩两架。踏弩上弦,搭上弩箭;床子弩三人掌一架。六人为一伙,铺开弩机扳动绞盘上弦,挂上箭兜,其中盛放小箭三十支,与现在的多箭头导弹异曲同工,虽然发射慢,但是射出的箭支散布面大,可以弥补射速上的缺陷。
“令屈汝退入右翼待命!”
“令机枪队准备出击,接应前军!”送上门点心不能不吃,赵柽连发几道命令准备迎敌。
夏军骑兵进入三百步后,果然后军轻骑突然加速,快速突进,调整队形,分成数波如同锋矢般冲向中军,进入二百步后,前军弓箭手开始放箭拦阻射击。在密集的箭雨下,夏军虽队形松散,但依然不时被流矢所伤落马,第一波见事不可为,冲到百步射出一轮箭后,在宋军阵前转向。第二波趁着箭雨稍歇,借势冲入了百步之内,纷纷摘弓发箭。
骑军与步军持弓的方式不同,为了快速发箭,握弓的手中往往夹着两到三支箭,一箭射出,顺手便搭上了另一支箭,减少了从箭袋中抽箭的时间,射速远高于步军,虽说准头就差了点,可眼前都是人,没准就蒙上一个。
“防!”前军押将一声令下,所有军士立刻齐举手中的圆盾遮挡,可箭这东西是无孔不入,拳头大的空隙便可钻进,士兵手中的盾牌是挡住了脑袋挡不住屁股,遮住前胸顾不着后背,不时有人被箭矢射中倒下,中箭者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是在督战的军头厉声吆喝下无人敢动,只能苦苦支撑。
当宋军第二轮箭雨落下的时候,这些夏军也不恋战,虚晃一枪,呼啸着从阵前掠过,对于步兵方阵,一次冲锋基本难以奏效。所以,在骑兵充足时,都会采用多个波次的方法,先后发动冲锋。第一波吸引敌方火力,并造成一定的混乱,随即穿过敌方方阵间的空隙改变方向返回。此时,敌方步兵正准备第二次射击,方阵上出现的个别“弱点”也没有恢复,拍马赶到的第二波骑兵往往能够形成突破。不过,这需要两波骑兵密切的配合。而且,在坚定、训练有素的步兵面前多波次冲锋也不太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突破步兵方阵都绝非易事。
第三波夏军又已经杀到,这次距离更近,一些冲到三四十步的夏军骑手,便将手中的长矛掷出,这玩意可比箭的重量沉了很多,人借马力掷出威力自然增加数倍,造成的伤害也更大,甚至又沉又厚的榜牌都难敌,被巨大的贯彻力击穿,躲在后边的士兵被活活钉死当场。但此时谁都明白,夏军已到阵前,一旦阵破谁都跑不了,只能死死的顶住。
“举枪!”眼见夏军到了近前,前军指挥一声令下,长枪手立刻上前将长枪架在盾手肩上,锋刃探出三尺有余,后边紧紧顶住,形成一道枪林,后边的绰刀手,剑手也已结成小阵,做好了斩杀闯过枪林的夏军骑手准备...
夏军也不是傻子,见宋军阵型不乱,冲上去只能送死,便纷纷勒住马,转向奔回本阵集结,准备再来一次,可这时他们发现出问题了。一队宋军趁他们掉头转向减速的时刻猛然杀出,从背后对他们发起了攻击。夏军骑手不住暗骂,这些宋军来的真是时候,如果掉头迎敌,大家都在跑不是撞在一起,就是被同伴撞下马踩成肉泥,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跑回本阵。
正在观阵的察哥看了吃了一惊,他妈的这小子太会掌握火候了,上辈子不是当厨子的吧,如果自己这些兵跑回本阵,一定会冲乱自己的大阵,他们却可顺势跟进,破阵而入。察哥也不是吃素的,急忙立遣一军接应,另调集散落在战场游骑拦截宋军。
这种十万人的大会战,赵柽两世加到一起也没有见过,现代战争中这种万人面对面的厮杀场面更是极其少见!万马奔腾,尘烟蔽日,兵来将往,对于他来说既刺激又激动,“出击!”夏军一动,赵柽在望远镜里看的明明白白,一挥手,十几辆机轮车立刻从阵中冲出迎上刚刚汇集一处准备拦截屈汝部的夏军游骑。这些机轮车在几次战斗中战无不胜,赵柽索性将它们独立成军,编成一队,作为一支奇兵。
‘哒哒...’十几辆机轮车喷着火冲了上去,密集的弹雨像狂风扫过,地上铺了一层落叶,刚刚聚集的游骑又变成了游魂,受伤未死的战马在战场上四处乱跑,冲乱了他们自己的队列,根本难以再次集结,只能四散逃避如蝗的弹雨。
机轮车队击溃夏军游骑,变成一支纵队横插入接应被追击的夏军之间,往返驰骋,播撒着死亡,不管他们是镫里藏身,还是拿大顶玩儿倒立,都难以冲破这条死亡线,十几辆车便将他们隔离在战场之外,接应友军变成了空话。
屈汝这边打得也很顺手,他们以多击少,又是从侧后袭击,占了很大便宜,他遣一队轻骑快马将急于归阵的夏军兜头拦住,迫使他们再次转向,再次冲向宋军大阵,而那边也严阵以待,准备好了弩箭等着他们,只能再次转向。这下好了,屈汝领着大军像卷大饼似的一层层的将他们裹挟在自己的队伍中,直到再也跑不动了,下场不用问就两个,不是死,就是当俘虏。
宋军这边欢声雷动,夏军那边却是垂头丧气,百试不爽的战术这次却让人家卷了大饼。察哥更是脸色铁青,虽然只损失不到两千人,但是对士气的打击却是很大的,他心里明白的很,输了这阵,责任主要还是在他。这种战术是很有效,可也得用对地方,一是对敌军形成了四面包围,二是纵深要大,便于骑兵往返迂回,可这两个条件现在都不具备。
察哥出此策即是不得已,也是存着侥幸心理。自己被包围,宋军逼阵,己方防御纵深本来就浅,一面又临河,再被压缩,便没了骑兵迂回的余地,丧失了机动性,为战就已经先败,逼的他只能应战。另外就是寄托在对面的那位临阵经验不足,惊慌失措,无法统御全军,可赵柽的表现再次让他失望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赵柽不说前世所学所知,就是到了这个世界后首先研究的就是将要面对的夏、辽两个对手,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小命,所以他收集到了能找到的与西夏相关的战斗资料,从中找出他们惯用的战略战术,想出对策,所以赵柽对他们的战术也不陌生,缺的只剩实践的机会。
赵柽注视着战场上的变化,看到夏军列队冲阵,此外还有大批的游骑似乎在做表面上毫无一样的运动。他知道这又是夏军常用的一种战术,前边两个横队都是人马身着铁甲,一般的弓弩无法对他们造成伤害,可以称得上是重骑兵,但他们却不是攻击的主力,而是一种为吸引宋军注意力的佯动。
一旦双方靠近。隐藏在夏军重骑兵后边的轻骑便会突然加速。以极高的速度从重骑兵横队间宽大的缝隙中冲出,向宋军放箭,投掷长矛,发射飞石。这种攻击往往会持续几轮,而宋军的大阵在行进,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如果阵型不乱,夏军的轻骑便会在重骑兵的掩护下迅速撤退,然后重整队形,再次发动进攻。这种战术对付行进中的大阵十分有效。一般只要两三轮,就会让对方的军心动摇,队形混乱,如果此时对方撤退。则处于宽大正面上的夏军重骑兵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人进行近距离的砍杀,散在周围的游骑便会果断加入战斗,将突破口撕开掩杀,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
“止,举盾、防御!”赵柽下令停止前进,全军防御。
帅令一出,中军鼓声起,走在前列的盾牌手,向前猛冲十步。举盾狠狠地砸在地上,用肩膀顶住,人埋在盾后,几与人同高的盾牌并成一列,立刻形成一道矮墙,阻挡箭矢权当拒马。其同伙军士,四人用绰刀,长枪四杆、斩马剑四柄,在其后防护,准备斩杀闯阵的夏兵。层层叠叠布成防御阵型。
其后的弓箭手迅速展开,弓箭手从箭袋中抽出五支箭插在身前,半跪在的地上,做好射击准备,再后是弩兵四人掌步弩两架。踏弩上弦,搭上弩箭;床子弩三人掌一架。六人为一伙,铺开弩机扳动绞盘上弦,挂上箭兜,其中盛放小箭三十支,与现在的多箭头导弹异曲同工,虽然发射慢,但是射出的箭支散布面大,可以弥补射速上的缺陷。
“令屈汝退入右翼待命!”
“令机枪队准备出击,接应前军!”送上门点心不能不吃,赵柽连发几道命令准备迎敌。
夏军骑兵进入三百步后,果然后军轻骑突然加速,快速突进,调整队形,分成数波如同锋矢般冲向中军,进入二百步后,前军弓箭手开始放箭拦阻射击。在密集的箭雨下,夏军虽队形松散,但依然不时被流矢所伤落马,第一波见事不可为,冲到百步射出一轮箭后,在宋军阵前转向。第二波趁着箭雨稍歇,借势冲入了百步之内,纷纷摘弓发箭。
骑军与步军持弓的方式不同,为了快速发箭,握弓的手中往往夹着两到三支箭,一箭射出,顺手便搭上了另一支箭,减少了从箭袋中抽箭的时间,射速远高于步军,虽说准头就差了点,可眼前都是人,没准就蒙上一个。
“防!”前军押将一声令下,所有军士立刻齐举手中的圆盾遮挡,可箭这东西是无孔不入,拳头大的空隙便可钻进,士兵手中的盾牌是挡住了脑袋挡不住屁股,遮住前胸顾不着后背,不时有人被箭矢射中倒下,中箭者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但是在督战的军头厉声吆喝下无人敢动,只能苦苦支撑。
当宋军第二轮箭雨落下的时候,这些夏军也不恋战,虚晃一枪,呼啸着从阵前掠过,对于步兵方阵,一次冲锋基本难以奏效。所以,在骑兵充足时,都会采用多个波次的方法,先后发动冲锋。第一波吸引敌方火力,并造成一定的混乱,随即穿过敌方方阵间的空隙改变方向返回。此时,敌方步兵正准备第二次射击,方阵上出现的个别“弱点”也没有恢复,拍马赶到的第二波骑兵往往能够形成突破。不过,这需要两波骑兵密切的配合。而且,在坚定、训练有素的步兵面前多波次冲锋也不太容易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大多数情况下突破步兵方阵都绝非易事。
第三波夏军又已经杀到,这次距离更近,一些冲到三四十步的夏军骑手,便将手中的长矛掷出,这玩意可比箭的重量沉了很多,人借马力掷出威力自然增加数倍,造成的伤害也更大,甚至又沉又厚的榜牌都难敌,被巨大的贯彻力击穿,躲在后边的士兵被活活钉死当场。但此时谁都明白,夏军已到阵前,一旦阵破谁都跑不了,只能死死的顶住。
“举枪!”眼见夏军到了近前,前军指挥一声令下,长枪手立刻上前将长枪架在盾手肩上,锋刃探出三尺有余,后边紧紧顶住,形成一道枪林,后边的绰刀手,剑手也已结成小阵,做好了斩杀闯过枪林的夏军骑手准备...
夏军也不是傻子,见宋军阵型不乱,冲上去只能送死,便纷纷勒住马,转向奔回本阵集结,准备再来一次,可这时他们发现出问题了。一队宋军趁他们掉头转向减速的时刻猛然杀出,从背后对他们发起了攻击。夏军骑手不住暗骂,这些宋军来的真是时候,如果掉头迎敌,大家都在跑不是撞在一起,就是被同伴撞下马踩成肉泥,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跑回本阵。
正在观阵的察哥看了吃了一惊,他妈的这小子太会掌握火候了,上辈子不是当厨子的吧,如果自己这些兵跑回本阵,一定会冲乱自己的大阵,他们却可顺势跟进,破阵而入。察哥也不是吃素的,急忙立遣一军接应,另调集散落在战场游骑拦截宋军。
这种十万人的大会战,赵柽两世加到一起也没有见过,现代战争中这种万人面对面的厮杀场面更是极其少见!万马奔腾,尘烟蔽日,兵来将往,对于他来说既刺激又激动,“出击!”夏军一动,赵柽在望远镜里看的明明白白,一挥手,十几辆机轮车立刻从阵中冲出迎上刚刚汇集一处准备拦截屈汝部的夏军游骑。这些机轮车在几次战斗中战无不胜,赵柽索性将它们独立成军,编成一队,作为一支奇兵。
‘哒哒...’十几辆机轮车喷着火冲了上去,密集的弹雨像狂风扫过,地上铺了一层落叶,刚刚聚集的游骑又变成了游魂,受伤未死的战马在战场上四处乱跑,冲乱了他们自己的队列,根本难以再次集结,只能四散逃避如蝗的弹雨。
机轮车队击溃夏军游骑,变成一支纵队横插入接应被追击的夏军之间,往返驰骋,播撒着死亡,不管他们是镫里藏身,还是拿大顶玩儿倒立,都难以冲破这条死亡线,十几辆车便将他们隔离在战场之外,接应友军变成了空话。
屈汝这边打得也很顺手,他们以多击少,又是从侧后袭击,占了很大便宜,他遣一队轻骑快马将急于归阵的夏军兜头拦住,迫使他们再次转向,再次冲向宋军大阵,而那边也严阵以待,准备好了弩箭等着他们,只能再次转向。这下好了,屈汝领着大军像卷大饼似的一层层的将他们裹挟在自己的队伍中,直到再也跑不动了,下场不用问就两个,不是死,就是当俘虏。
宋军这边欢声雷动,夏军那边却是垂头丧气,百试不爽的战术这次却让人家卷了大饼。察哥更是脸色铁青,虽然只损失不到两千人,但是对士气的打击却是很大的,他心里明白的很,输了这阵,责任主要还是在他。这种战术是很有效,可也得用对地方,一是对敌军形成了四面包围,二是纵深要大,便于骑兵往返迂回,可这两个条件现在都不具备。
察哥出此策即是不得已,也是存着侥幸心理。自己被包围,宋军逼阵,己方防御纵深本来就浅,一面又临河,再被压缩,便没了骑兵迂回的余地,丧失了机动性,为战就已经先败,逼的他只能应战。另外就是寄托在对面的那位临阵经验不足,惊慌失措,无法统御全军,可赵柽的表现再次让他失望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