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霸业我的痛 第二十二章 徐铉贬官 二
散朝之后,出了大殿,冯延巳叫住弟弟冯延鲁,言道:“叔文,你派两个人到楚州去,盯着徐铉的一举一动。如有异常,立马回来禀报。”
“要不要给车延规打个招呼,让他有个准备。”
冯延巳左右看了一下,压低声音,十分严肃说道:“你糊涂呀。这时候千万不能把咱们给搅进去,弄不好就引火烧身了。车延规以前帮过咱们兄弟,这倒不假。但是你记住,官场之上没有感情,只有利用。他这一回恐怕是在劫难逃了,是生是死,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他要是不死,咱们以后还用的着他。”
冯延巳摇了摇头,言道:“不不不,如今我已经是宰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可以呼风唤雨,号令百官。他对于我来说,没有利用的价值了。一条狗,如果不能看家护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再养着他,就浪费了粮食。所以说,他死不死,跟咱一点关系都没有。明白了吗?”
“弟明白了,这就派人去楚州。”
冯延巳在原地转了一圈,望着宫内的大殿,仿佛都归自己掌握一般,嘴角露出些许小人得志的笑容,和阴险狡诈的圆滑。接着轻轻掸了掸朝服上的灰尘,得意地走了。
几匹骏马在前往楚州的官道上,如闪电般飞驰。
“徐钦差,京城离楚州有四百里。咱们快马加鞭,一天跑一百五十里,已经跑了两天,离楚州不远了。是不是下马歇会?就是人受得了,这马也受不了啊。”因为马快风大,手底下的人大声喊道。
徐铉听个大概意思,也扯着嗓子回道:“不能歇呀,到前面驿站换马。诸位再忍一忍,加快速度,争取在天黑前赶到楚州。人命关天,咱们晚去一会,就会有无数的百姓死于非命。”
“听徐钦差的,救人要紧,马就是累死,人也不能停。驾、驾……”
金陵皇宫里响起了陈忠的声音:“快,快,把各大宫殿的殿门都关了,窗户也都关严实了,要下雨了,都快着点。”奴婢们顿时忙作一团。
李璟躺在勤政殿的卧榻上,身上盖着裘皮大衣,似睡非睡地问道:“陈忠,发生什么事了,外面怎么那么吵?”
陈忠门外进来,掩了殿门,面有喜色地回道:“爷,没什么,外面起了大风,想必是要下雨了。”
“从六月到现在,快半年了,都不曾下过一点滴雨。你怎么那么肯定今天会下?”
“这俗语说,风是雨的头,说风就是雨。晚唐诗人许浑不是有两句诗嘛,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日沉谷),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璟笑了笑,言道:“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也敢拿出来卖弄?”
“万岁又取笑奴婢了,奴婢哪里敢在陛下面前显摆,那岂不成了班门弄斧了吗。想必是陛下一片爱民之心感动了上苍,上天又有好生之德,不忍心百姓受苦,所以才普降甘霖。”
李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说这话,朕爱听。但愿如此吧。江文蔚他家眷呢?”
陈忠听错了,疑惑地回复:“江文蔚去年八月初二就已经病故了……”
“朕知道,朕问的是他家属。傻奴婢,耳朵也不好使了?”
陈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慢声说道:“爷不要生气。至于他家眷在哪,奴婢也不清楚,很有可能回了老家。爷,你想啊,江文蔚一死,他们在京城无亲无故,衣食都没有着落,只能回到原籍。”
李璟长舒了一口气,如同自言自语:“是啊。江文蔚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可惜天不与寿,五十二岁就走了。好歹在他有生之年,朕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如果死在外地,朕会遗憾终生的。”
陈忠抹了抹眼泪,抽泣道:“江文蔚是忠臣孝子,陛下是旷世明君。他有幸在陛下驾前为臣,应当是得遇良主,虽死也无憾了。”
“朕没有那么伟大。传旨有司,拨发一些银两,救济一下,不能让他们过得太苦。你不要哭了。”
陈忠抽泣道:“奴婢没有哭,是感动。陛下仁义如天,江文蔚若是有知,定会感恩于九泉之下。”
“他不负朕,是朕负了他,更负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负的人太多了……”
陈忠跪地劝道:“陛下万万不可这样说。自从万岁登基以来,呕心沥血,勤于政务。无愧于心,无愧于天,更无愧于世人,何负之有?”
李璟苦笑了一声,顿时从床榻上起来,推开窗户,兴奋地说道:“陈忠,快看,下雨了,下雨了……”皇宫里也热闹起来,奴婢们四处奔走相告,庆贺这迟来的雨水。
“好啊,好啊,这下江南百姓有救了,有救了……”陈忠也及时附和道。
李璟关上窗户,收起了笑容,坐到椅子上问:“朕即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为何百姓日渐清贫,国事日益艰难?陈忠,你来说说。”
“先帝有旨,宦官不得议论朝政,奴婢不敢妄言。”
李璟有些不耐烦:“啰嗦!朕只是让你说说,又没有让你当宰相,你怕什么?”
“是,不管说的对错,爷都不能治罪。”陈忠看了李璟一眼,“奴婢以为原因在于打仗。咱大唐两次攻打福建,损兵数万,银两无数。前年湖南内乱,咱们派兵攻下长沙,消灭了马楚政权。可去年马楚的旧将刘言,起兵造反,又把咱们大唐军队赶出湖南,咱们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接连不断的战争,致使国库亏空,百姓赋税加重。希望陛下数十年之内,不再用兵,让百姓休养生息。”
李璟点点头,喃喃说道:“何必数十年呢,今后再也不打仗了。打仗苦啊,百姓苦,朕也苦。” 接着念起了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徐铉一行到达楚州之后,并没有直接到衙门,而是到白水塘私访,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要不要给车延规打个招呼,让他有个准备。”
冯延巳左右看了一下,压低声音,十分严肃说道:“你糊涂呀。这时候千万不能把咱们给搅进去,弄不好就引火烧身了。车延规以前帮过咱们兄弟,这倒不假。但是你记住,官场之上没有感情,只有利用。他这一回恐怕是在劫难逃了,是生是死,要看他自己的造化。”
“他要是不死,咱们以后还用的着他。”
冯延巳摇了摇头,言道:“不不不,如今我已经是宰相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可以呼风唤雨,号令百官。他对于我来说,没有利用的价值了。一条狗,如果不能看家护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再养着他,就浪费了粮食。所以说,他死不死,跟咱一点关系都没有。明白了吗?”
“弟明白了,这就派人去楚州。”
冯延巳在原地转了一圈,望着宫内的大殿,仿佛都归自己掌握一般,嘴角露出些许小人得志的笑容,和阴险狡诈的圆滑。接着轻轻掸了掸朝服上的灰尘,得意地走了。
几匹骏马在前往楚州的官道上,如闪电般飞驰。
“徐钦差,京城离楚州有四百里。咱们快马加鞭,一天跑一百五十里,已经跑了两天,离楚州不远了。是不是下马歇会?就是人受得了,这马也受不了啊。”因为马快风大,手底下的人大声喊道。
徐铉听个大概意思,也扯着嗓子回道:“不能歇呀,到前面驿站换马。诸位再忍一忍,加快速度,争取在天黑前赶到楚州。人命关天,咱们晚去一会,就会有无数的百姓死于非命。”
“听徐钦差的,救人要紧,马就是累死,人也不能停。驾、驾……”
金陵皇宫里响起了陈忠的声音:“快,快,把各大宫殿的殿门都关了,窗户也都关严实了,要下雨了,都快着点。”奴婢们顿时忙作一团。
李璟躺在勤政殿的卧榻上,身上盖着裘皮大衣,似睡非睡地问道:“陈忠,发生什么事了,外面怎么那么吵?”
陈忠门外进来,掩了殿门,面有喜色地回道:“爷,没什么,外面起了大风,想必是要下雨了。”
“从六月到现在,快半年了,都不曾下过一点滴雨。你怎么那么肯定今天会下?”
“这俗语说,风是雨的头,说风就是雨。晚唐诗人许浑不是有两句诗嘛,溪云初起日沉阁(一作日沉谷),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璟笑了笑,言道:“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也敢拿出来卖弄?”
“万岁又取笑奴婢了,奴婢哪里敢在陛下面前显摆,那岂不成了班门弄斧了吗。想必是陛下一片爱民之心感动了上苍,上天又有好生之德,不忍心百姓受苦,所以才普降甘霖。”
李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说这话,朕爱听。但愿如此吧。江文蔚他家眷呢?”
陈忠听错了,疑惑地回复:“江文蔚去年八月初二就已经病故了……”
“朕知道,朕问的是他家属。傻奴婢,耳朵也不好使了?”
陈忠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慢声说道:“爷不要生气。至于他家眷在哪,奴婢也不清楚,很有可能回了老家。爷,你想啊,江文蔚一死,他们在京城无亲无故,衣食都没有着落,只能回到原籍。”
李璟长舒了一口气,如同自言自语:“是啊。江文蔚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可惜天不与寿,五十二岁就走了。好歹在他有生之年,朕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如果死在外地,朕会遗憾终生的。”
陈忠抹了抹眼泪,抽泣道:“江文蔚是忠臣孝子,陛下是旷世明君。他有幸在陛下驾前为臣,应当是得遇良主,虽死也无憾了。”
“朕没有那么伟大。传旨有司,拨发一些银两,救济一下,不能让他们过得太苦。你不要哭了。”
陈忠抽泣道:“奴婢没有哭,是感动。陛下仁义如天,江文蔚若是有知,定会感恩于九泉之下。”
“他不负朕,是朕负了他,更负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负的人太多了……”
陈忠跪地劝道:“陛下万万不可这样说。自从万岁登基以来,呕心沥血,勤于政务。无愧于心,无愧于天,更无愧于世人,何负之有?”
李璟苦笑了一声,顿时从床榻上起来,推开窗户,兴奋地说道:“陈忠,快看,下雨了,下雨了……”皇宫里也热闹起来,奴婢们四处奔走相告,庆贺这迟来的雨水。
“好啊,好啊,这下江南百姓有救了,有救了……”陈忠也及时附和道。
李璟关上窗户,收起了笑容,坐到椅子上问:“朕即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为何百姓日渐清贫,国事日益艰难?陈忠,你来说说。”
“先帝有旨,宦官不得议论朝政,奴婢不敢妄言。”
李璟有些不耐烦:“啰嗦!朕只是让你说说,又没有让你当宰相,你怕什么?”
“是,不管说的对错,爷都不能治罪。”陈忠看了李璟一眼,“奴婢以为原因在于打仗。咱大唐两次攻打福建,损兵数万,银两无数。前年湖南内乱,咱们派兵攻下长沙,消灭了马楚政权。可去年马楚的旧将刘言,起兵造反,又把咱们大唐军队赶出湖南,咱们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接连不断的战争,致使国库亏空,百姓赋税加重。希望陛下数十年之内,不再用兵,让百姓休养生息。”
李璟点点头,喃喃说道:“何必数十年呢,今后再也不打仗了。打仗苦啊,百姓苦,朕也苦。” 接着念起了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徐铉一行到达楚州之后,并没有直接到衙门,而是到白水塘私访,看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