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风流才子亡国之君李煜

我的霸业我的痛 第三章 五代是怎么来的 一

    政变屠杀、硝烟战火使得皇位更迭,朝代轮替,同时也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然而在这历史的长河里,洒满了无数苍生的血泪,漂满了不尽百姓的尸体。历史虽然很残酷,还是得说下去。

    907年朱温称帝,建立梁朝。随后有唐、晋、汉、周四朝依次取代而自立。因为这五个朝代名称以前历史上都出现过,为了区分,后世称之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全部定都河南。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其他四朝定都开封。古代以中原王朝为正统,所以把907年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这段时间称为“五代”,也称“五代十国”。

    这一时期为什么会有两个称呼,究其原因是:与中原王朝同时,其他地区还存在着二十多个政权。影响比较大的有十个,分别是:四川王建的前蜀和孟知祥的后蜀、江苏杨行密的吴国与李昪(bian)的南唐、浙江钱镠(liu)的吴越、福建的王审知的闽国、湖南马殷的南楚、广东的刘龑(yan,原名岩,后来自创这个字作为名,上面是繁体字龙,下面是天,取飞龙在天之意)的南汉、山西刘崇的北汉,湖北高季兴的南平(也称荆南),共计十国。

    当然还有赵国、北平国、岐国、定难、卢龙、燕国等等,这些割据势力很小,也很短暂,大多是节度使或王爵,几乎没有称帝的,因此史学家认为不能称为国家,不将其算入。

    “五代十国”既可指907年到960年这段时期,严格的说应该到979年北汉后主刘继元降宋截止,也可指这十五个国家政权。

    诸位看官,不要着急,为了让各位看的明白,还得简单的概括一下。随后就会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对白,那时就不觉得枯燥了。

    因为南唐后来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所以还要稍微费点唾沫来讲讲五个朝代。

    后梁的建立者朱温,生于852年,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兄弟三人,排行最末,人称朱三。祖父朱信、父亲朱诚,都是教书先生。大哥朱全昱有祖、父遗风,忠厚善良。要说朱阿三也挺惨的,自幼丧父,全靠老娘王氏在萧县给别人打工维持生活。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人家阿三偏不这样,和二哥朱存当起了流氓。史书上载: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二人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仗着自己五大三粗,为非作歹。街坊四邻都恨疯了,谁见了都想抽他们几个大嘴巴子解解气,巴不得这两个混混早点死。朱老爷和朱老爹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教了一辈子道德文章,却生出这么两个臭不要脸的东西。当然他们也想不明白自家祖坟风水到底哪里好,居然会出皇帝。

    朱阿三虽然貌不惊人,却有一段传奇的爱情。古代早婚早,十五、六岁嫁娶都很正常。朱三自幼家贫,所以二十出头,还是光棍。为了充饥,和二哥朱存到宋州郊外打猎,遇见了前来龙元寺还愿的宋州刺史张蕤(rui)的女儿张惠。张姑娘长得倾国倾城,貌若天仙。朱三都看傻了,口水流到衣服上都没感觉,还对二哥说日后一定要娶张氏为妻。朱二实在听不下去了,讽刺道:我说兄弟,你脑袋让驴踢了,还是让门挤了?青天白日,净说梦话。人家可是刺史老爷的千金大小姐,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你再看看咱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大雪天拿着稻草当被子,家里穷得就剩两条裤子,还得咱哥仨轮着穿,你拿什么娶人家?别看了,人都走远了。今天也没白来,打到一只麻雀,走吧,回家改善生活,做一大锅麻雀肉汤,让你喝个够。朱三似乎没听见,还盯着张氏的背影看。

    875年,黄巢率部打到宋州,朱家二兄弟也参加了革命(革命一词,不是近代才有。最早出自《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比如《旧唐书 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所载: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年号天授,大赦天下。古义指改朝换代,近义指事物发生根本深刻的变革)。阿三冲锋陷阵,作战勇敢,得到重用。朱二就特倒霉,在攻打广州的时候,就一命呜呼了。朱三在部队一直没有结婚,心里还想着张惠,为了能见到她,还怂恿黄巢攻打宋州。谁知刺史张蕤早就离任,带着女儿走了,不知去向。后任刺史坚守城池,结果守州也没打下来。阿三仰天长叹,很是郁闷。

    无巧不成书,882年正月,朱温调任同州(办公地点在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防御史。一天,部下把掠夺的一名美女献上。朱三一眼就认出了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张惠,可人家张大小姐却不认识老朱。老朱也不觉得尴尬,厚着脸皮说自己是属于暗恋,并且将发生当年之事一一讲来,最后提出要娶张氏为妻。此时父母双亡,四处漂泊的张惠被朱三的一片痴情感动,答应了这门亲事。

    朱温有勇少谋、残忍好杀,张惠贤能宽厚、聪颖睿智,在一起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对朱温成就霸业帮助很大。张氏临终前劝他“戒杀远色”,朱三痛哭流涕,点头答应。张氏病故后,朱三称帝,好色的本性显露出来。三宫六院尚不知足,居然下旨让儿媳妇进宫陪睡(太子朱友圭、义子朱友文的媳妇都在其中),还和大臣的媳妇勾搭,真是荒淫无耻到了极点!因受女色诱惑,朱温打算改立友文为太子,朱友圭提前得知,在912年六月率亲信进宫刺死朱温,一代好色流氓皇帝就这样挂了,终年61岁。

    朱友圭假传遗诏称帝,随后杀死朱友文,扫除了障碍。对于朱友圭弑君篡位,兄弟群臣气愤不已。朱温嫡子朱友贞与赵岩密谋,于913年二月利用洛阳禁军发动政变,朱友圭无法逃脱,自杀在宫殿内,终年30岁。

    朱友贞即位后,用人不当、治国无方、内忧外患、众叛亲离。923年十月初九,后唐大将李嗣源攻入开封,当天皇帝李存勖率兵随后赶到,朱友贞自杀,在位11年,终年36岁,他的死宣告了后梁的灭亡。

    后梁历三帝,共十七年(907—923),全盛时期国土面积约为今天的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

    后唐建立者李存勖,晋王李克用长子,生于885年,小名亚子,沙陀族(本为西突厥的一支,其先祖生活在今天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天山山脉东部巴里坤一带,驻地名字叫沙陀碛,对外称沙陀部。后来迁往内地归附唐朝,唐政府将其安置在陕西定边,后迁山西,世代效忠大唐)。本姓朱邪(ye),因其祖父朱邪赤心因为平定庞勋叛乱有功,唐懿宗赠名“李国昌”,后代以李为姓。

    汉王刘邦、隋国公杨坚、唐国公李渊、梁王朱温称帝后,都是以自己的爵位作为国号。按理说李存勖身为晋王,称帝后应该立国号为“晋”,但他却立为“唐”,我以为原因有二。其一为了更有号召力,证明自己延续了唐祚,具有正统性;其二感念大唐皇帝对于他们朱邪一家的世代恩情,923年四月称帝,闰四月下旨追尊自己的太爷、爷爷、老爹为皇帝,还把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懿宗李漼、唐昭宗李晔四人的牌位也供奉到自己太庙里,共七庙,由此可以看出。

    908年正月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二是征讨契丹,第三要消灭仇敌朱温。老李死后,小李承袭晋王,遵父亲遗命以政务为重,服丧二十七天除孝。二月诛杀篡位的叔父李克宁,随后率兵从晋阳(今太原)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困潞州的后梁军队,大获全胜,解除了后梁对河东地区的威胁。

    911年正月李存勖为救援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与部将周德威、李嗣源出兵,在柏乡(今河北柏乡县)击败梁将王景仁,后梁精锐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李存勖基本控制了河北地区。

    913年小李攻破幽州(今北京),活捉刘仁恭、刘守光父子,914年将二人献于太原太庙后杀之,为父亲报了仇。起因是893年老刘攻打幽州(今北京市)失败,逃往河东归附李克用,老李对他很是优待。894年李克用攻克幽州,上奏唐帝让老刘镇守此地,不久,唐政府任命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 老刘占据幽州后忘恩负义, 897年镇国节度使韩建挟持唐昭宗到华州,李克用向老刘调兵勒王,而刘仁恭以许多理由搪塞,拒不出兵。老李大怒,亲征幽州,轻敌再加上醉酒,结果大败而还,刘仁恭从此摆脱河东控制。 906年朱温攻幽州的刘仁恭,老李深知唇亡齿寒之理,仍出兵营救。李克用帮老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然而对于他的背叛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临死前嘱咐小李要消灭刘仁恭。

    920年李存勖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了北方,完成了老李第二个遗愿。905年阿保机应晋王李克用之邀到云州(今山西大同)相会,结盟为兄弟,约定共同讨伐朱温和刘仁恭。后来又见朱温势大,自己有利可图,于是背信弃义与朱温结盟,因此与李克用反目成仇。

    923年四月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不久定都洛阳,年号同光,十月灭后梁,统一了北方。

    李存勖是个杰出的军事家、精通音律的音乐家、作诗填词的文学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他爱好戏曲,从而重用伶人(戏子),此外还信任宦官,搞得君臣离心,冤案不断,为死亡埋下了祸根。

    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三月魏州发生兵变,小李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李嗣源没有想到,刚到魏州城下,自己部下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他为主。李嗣源很无奈起初并无反意,后来在女婿石敬瑭的不断劝诱之下,才决心自立。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京,准备向洛阳进发。

    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命令军队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此时直御(亲军)指挥使郭从谦趁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冲入皇宫,混乱中射死了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庙号庄宗。

    我们欣赏一下小李的文学作品《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第二句记载不同,有的版本作:一曲清歌舞凤。这是他自创的词牌《忆仙姿》,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宋朝的苏轼认为其名不雅,因小李词中有“如梦 如梦”的叠句,遂更名为《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写得《如梦令》,流传最广。

    李嗣源也是沙陀族,为李克用的养子,先后随李氏父子征战三十多年,功勋卓著。四月二十日称帝,但没有改变国号。他虽然不识字,文盲一个,却是历史学家称赞的有道明君。

    李嗣源为人谦虚谨慎,生活节俭,即位后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以民为本、励精图治,使后唐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然而晚年疑心太重,用人失策,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国家元气大伤。933年十一月病危,召第五子李从厚回来继位。秦王李从荣以为老爹已死,妄图夺取帝位,率兵攻打宫门,被禁卫亲军所杀。李嗣源得知大惊,不久便病气交加而死,终年67岁,庙号明宗。

    李从厚即位,调动各地重要节度使换防,想借此削弱他们的势力,并下旨将自己的堂兄弟李儿璋调任凤翔,接替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的职务。对此,李从珂心里非常恼怒,在部下的鼓动下,拒绝朝廷命令,起兵造反。李从厚急忙派兵前去镇压。934年三月,朝廷军队兵临风翔城下,从珂危在旦夕,突然见到朝廷军队中有自己以前的部下,便心生一计在城楼上痛哭起来,诉说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朝廷军队被从珂感动,都愿意归顺。

    李从珂重整旗鼓,进攻洛阳。从厚慌忙出逃,奔向魏州。四月一日,从厚到达卫州(今河南汲县)时,碰见姐夫石敬瑭,认为遇到了救星,于是没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并没有帮他去征讨从珂,而是简单地把他安置在驿馆后,又率军向洛阳进发,与李从珂会合。初四,李从珂进入洛阳。初六称帝,利用太后名义下令降从厚为鄂王,初九又派人将他勒死在卫州,终年21岁。直到后来石敬瑭建立后晋,才赠给他一个谥号“闵皇帝”,没有庙号。

    李从珂,原本姓王,镇州平山(今河北平山县)人,汉族,幼年丧父。李嗣源为大将时,路过平山,掳其母魏氏为妾,并收他为养子改姓李,名从珂。李从珂即位后,对石敬瑭愈发猜忌,而石敬瑭亦有谋反之意。936年石敬瑭为了试探,请求调任,而李从珂果真将石敬瑭改任天平节度使,石因此叛变起兵,同时向契丹乞援。李从珂命令各路联合讨伐,不料联军各怀鬼胎,大败于团柏谷(今山西祁县一带),石敬瑭与契丹大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李从珂无计可施,闰十一月二十六自焚而死,终年52岁,死后既无谥号也无庙号,史家称其为末帝或废帝。

    后唐历四帝,共十四年(923—936),全盛时期面积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后唐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对中原王朝最终统一全国具有历史推动意义。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