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十一章 找宝匣的男人是谁(1)
6月28日早上,雅雪提出想先去顺德的景点游览一番,文翔当然赞成。他们先去了有“顺德周庄”美誉的逢简水乡,然后又去了均安的李小龙故居;最后去到右滩的明朝状元黄士俊的状元祠时已经是中午。文翔决定带雅雪去左滩的甘发楼吃海鲜。
甘发楼是建在西江河堤旁边的一座3层海鲜酒楼,门面不是很大,以做美味的海鲜出名。进了甘发楼,房间都已经有客人了,文翔和雅雪只好在大厅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文翔介绍说:“我爸以前经常带客人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鱼生做的非常地道。”
“鱼生是什么?”雅雪问。
文翔解释说:“鱼生就是把活鱼的肉割出来,切成像蝉翼一样薄的片,然后和配料一起吃。”
“那不是吃生的鱼肉吗?”
“是的,就是吃生的鱼肉,我们顺德人最喜欢吃。有句话说“鱼生狗肉,不请自来。”一说到美食,文翔满脸的自豪。“更好笑的是有的医生,上班时要求别人不要吃鱼生,说是不干净,下班后自己却猛吃鱼生。不如我们中午就吃鱼生,好不好?”文翔提议。
雅雪连忙摆手:“要吃你自己吃,我坚决不吃。”
“那就点其他海鲜吧。”
点菜完后雅雪问文翔:“这里有什么景点?”
文翔说:“以前这里还没有修水电站时是顺德八景之一,叫“甘滩雪涛”。对面的右滩明朝出了个状元黄士俊。近年来左滩发现有邱贝遗址,证明这里原来是海岸线。人物方面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著名人物。”
旁边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独自在吃饭,听到这里不满的插嘴说:“在日本仔年代这里也有个人物,高佬福在顺德那个不知。”
“那个大天二不是被打死了吗?”文翔不高兴的顶了他一句。
老人听了有点激动,“他做大天二,还不是时势所迫。你知道日本仔来的几年饿死了多少人,如果我不是跟着他,肯定已经饿死了。我不管别人怎样讲他,但我认为他救了我。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文翔心头一震:或许匣子的事情这个老人会知道。
于是他邀请老人过来一块吃,然后很虚心的对老人说:“阿伯,贵姓啊?高佬福的事你能不能够讲一讲给我们听,让我长点历史知识。”
“我姓黄,大家都叫我黄伯。”老人夹了一块鳗鱼放进嘴里,吃完后说:“日本仔来的前一年,到处都闹饥荒,高佬福一家无米下锅,没办法,就同几个同姓兄弟在左滩渡口收买路钱。后面一路发展有几十人,还买了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专门在滩口收买路钱。我是日本仔来后的第6年才加入的,当时全家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他那里总算有口饭吃。”
“他后来又为什么被人打死了?”文翔小心的问。
黄伯好象在讲一个昨天的故事,“后来在日本仔投降那年的5月,不知怎样得罪了游击队。那天他带着4个人从龙江墟收钱回来,在东头(地方名)中了游击队的埋伏,5个人只有1人逃了回来。据他说高佬福和其他3个都被打死了,他亲眼看见钱箱也被游击队拿走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里多了一丝泪花。“他死了以后,我们就散伙了。解放后因为参加过土匪,我经常被批斗,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停止。”
文翔心里想:不知他见过金匣子没有。
他试探性的问道:“我太公经过左滩时,就被高佬福抢走了所有的财物,里面就有一只盖上有龙,前面有观音,后面有太阳的金匣子你见过没有?”
黄伯知道匣子的事情吗?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甘发楼是建在西江河堤旁边的一座3层海鲜酒楼,门面不是很大,以做美味的海鲜出名。进了甘发楼,房间都已经有客人了,文翔和雅雪只好在大厅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文翔介绍说:“我爸以前经常带客人来这里吃饭,这里的鱼生做的非常地道。”
“鱼生是什么?”雅雪问。
文翔解释说:“鱼生就是把活鱼的肉割出来,切成像蝉翼一样薄的片,然后和配料一起吃。”
“那不是吃生的鱼肉吗?”
“是的,就是吃生的鱼肉,我们顺德人最喜欢吃。有句话说“鱼生狗肉,不请自来。”一说到美食,文翔满脸的自豪。“更好笑的是有的医生,上班时要求别人不要吃鱼生,说是不干净,下班后自己却猛吃鱼生。不如我们中午就吃鱼生,好不好?”文翔提议。
雅雪连忙摆手:“要吃你自己吃,我坚决不吃。”
“那就点其他海鲜吧。”
点菜完后雅雪问文翔:“这里有什么景点?”
文翔说:“以前这里还没有修水电站时是顺德八景之一,叫“甘滩雪涛”。对面的右滩明朝出了个状元黄士俊。近年来左滩发现有邱贝遗址,证明这里原来是海岸线。人物方面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著名人物。”
旁边一个70多岁的老人正独自在吃饭,听到这里不满的插嘴说:“在日本仔年代这里也有个人物,高佬福在顺德那个不知。”
“那个大天二不是被打死了吗?”文翔不高兴的顶了他一句。
老人听了有点激动,“他做大天二,还不是时势所迫。你知道日本仔来的几年饿死了多少人,如果我不是跟着他,肯定已经饿死了。我不管别人怎样讲他,但我认为他救了我。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
文翔心头一震:或许匣子的事情这个老人会知道。
于是他邀请老人过来一块吃,然后很虚心的对老人说:“阿伯,贵姓啊?高佬福的事你能不能够讲一讲给我们听,让我长点历史知识。”
“我姓黄,大家都叫我黄伯。”老人夹了一块鳗鱼放进嘴里,吃完后说:“日本仔来的前一年,到处都闹饥荒,高佬福一家无米下锅,没办法,就同几个同姓兄弟在左滩渡口收买路钱。后面一路发展有几十人,还买了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专门在滩口收买路钱。我是日本仔来后的第6年才加入的,当时全家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在他那里总算有口饭吃。”
“他后来又为什么被人打死了?”文翔小心的问。
黄伯好象在讲一个昨天的故事,“后来在日本仔投降那年的5月,不知怎样得罪了游击队。那天他带着4个人从龙江墟收钱回来,在东头(地方名)中了游击队的埋伏,5个人只有1人逃了回来。据他说高佬福和其他3个都被打死了,他亲眼看见钱箱也被游击队拿走了。”说到这里,老人的眼里多了一丝泪花。“他死了以后,我们就散伙了。解放后因为参加过土匪,我经常被批斗,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停止。”
文翔心里想:不知他见过金匣子没有。
他试探性的问道:“我太公经过左滩时,就被高佬福抢走了所有的财物,里面就有一只盖上有龙,前面有观音,后面有太阳的金匣子你见过没有?”
黄伯知道匣子的事情吗?
声明:书中关于钓鱼岛和南海诸岛的看法并不代表作者懦弱,如果你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本书充满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