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7一语点醒梦中人
很多时候正确的未必能够得到人们的注目,大行其道的往往是更加博人眼球的东西。
按照易之原本的打算,在最先的一篇短文引起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注意之后,他应当详细地阐述身为一个中立派的人的具体主张。从而让原本有所意动的人聚集起来,真正让这个派别成为一个派别。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易之想不到在这个时候,本来都相对比较克制自己的保守派和激进派居然发生了剧烈的骂战。不论他们观点到底是对是错,作为延续了数百年,已经成为大明最明显突出的矛盾的两派的矛盾,不然比起温温吞吞的中立温和派要吸引人的目光的。
不知道自己从开始试图成为中立温和的领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踏入危险境地的易之,心里还在焦躁着如何解决如今属于中立派的声音就要被保守派和激进派都淹没的困境。
写文章,只要认了几百个字的人就能够做到了。但是写有针对性的,足够有力度的文章,却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想要做到最好的话,天赋和积累二者绝不能少。在写作这件事上,所谓的天赋就是,其他人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通过各种理论认识才知道如何表达的东西,你从一开始就能够用直觉抓住。而积累,则是在数百万上千万字的练习中终于知道了正确的方向,一点一点打磨改进自己。有天赋的人,如果不努力,永远只会是璞石,人人都知道那里面藏有美玉,可既然它未曾雕琢,它就始终还是一块石头。若不是卞和泣血,哪来和氏璧光辉交映?而肯努力的人,再努力也赶不上那些天生有天赋同时又愿意努力的人。因为藏在灵魂中的一点灵光,是努力所无法得到的。
可无论易之多有天赋,多懂得努力,总还是会有如现在这样想要写点什么,却被卡住的时候的。
这并不是写考场作文,无论多空洞的题目,总能凑出一篇花团锦簇却未必有灵魂的文章,多少还是能得个高分。易之现在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面向那些对空洞无物的文章毫无兴趣的大众读者。要么展现真情,要么语出惊人!否则,他写什么东西都不会有用。大众所愿意阅读的东西,至少要能够触动他们。而要让他们因为一篇文章而做点什么的话,那就需要更多了。
可是在激进派和保守派骂战正酣的时候,立场温和的中立派,哪里有什么办法把注意力抢回来呢?
只能苦笑。
只好苦笑。
“老师,不然先到外面走走,找找灵感?”在易之工作的时候,常常就在旁边跟着的白忆娥,在这一段时间里见证了易之满心焦躁又找不到发泄的办法的样子。看着这样的情况,她终于忍不住提议道。
灵感?其实说实在的,易之是个不太相信灵感是能找出来的人,这种时候转移注意力,唯一的作用大约是放松一下精神,回来继续思索的时候不会这么焦躁。与其期待能够找到灵感,还不如期待自己在不断的思索中能够灵光一闪。
就像那个著名的关于做梦梦见化学元素结构的故事,旁人都在想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幸运,做梦都能梦见这种东西,然后功成名就。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对方原本就在钻研这个问题,无数次探究,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他会在梦境中梦见元素结构呢?
指望一点都不逼迫自己,就这么得过且过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是愚蠢了。
“出去就不出去了。我们聊聊天?”打算稍微放松一下精神,避免焦躁的精神干扰自己继续思索。易之终于放下了久久没有停留在纸张上的笔,向后靠在椅背上,对白忆娥说。
白忆娥当然点头。能够和自己的老师多做交流,她自然是求之不得。易之在外面的声名一日盛过一日,身为易之现在唯一一个弟子,白忆娥与有荣焉。于此同时让她感觉厌恶的,自然是自家姐姐那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一定要让自己攀上一个有名有权的人的想法。可及时如此,白忆娥也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别扭而远离老师。
因为和易之交流的时候,她总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交流时感觉不到的东西。理想、热情、正直、中立。她喜欢一直这样毫不偏激的立场,比起那些大声宣称除了我们之外都是错误的保守派和激进派,这样更加温和的立场让白忆娥觉得安稳。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不迷信权威。这一切都让白忆娥充满了人格升华一般的幸福。
她觉得,自己逐渐成为了一个像易之那样,温和而有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时代中如此与众不同的人。
“聊点什么呢?”白忆娥主动开口道,“嗯,说起来我正好有些问题。”
身为老师,对于学生提问,自然是欣然接受的。易之点点头示意白忆娥直接问。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点困惑。在大明乃至华夏的传统文化中,不都是讲究中庸的吗?我以为无论如何,一个人总是会受到生长环境影响的。所以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没有秉持中庸的态度,反倒是显得非常极端。这让我很不解。”
易之想了想,方才开口道:“因为有的时候,知道和做是两回事。比方说,人人都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知道这样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最后有几个人去做呢?中庸的确是被许多人所接受的人生准则,但是毕竟它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在现在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对它产生误解,将中庸当做是随波逐流,当做是平庸。”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我之前查过资料,它们的诞生本质上说就是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产生的结果。”大明的历史告诉人们的是,这两派从英宗改革中诞生。但是身为一个穿越者,易之只要看看那一段历史上莫名出现的某位王爷,莫名出现的一些超时代的改革方式,他就知道这是一位前辈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
但是这位前辈明显并不是一个擅长于政治的人。所以很多举措都留下了想当然的痕迹。并不切合于那个时代,或者并不切合于大明的具体情况,虽然磕磕绊绊也实行下来了,甚至于改革成功了,让大明国祚长达五百年。但是这一次生搬硬套的改革,终究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很多问题。比方说冲突到过分的激进派和保守派,比如一些本来不应该出现的矛盾。本质上说,这一次改革本身,就是易之话语里所谓的“外来文化”。这次改革的思想和手法,还没有彻底适应于这片土地。
“因为是突然出现的外来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很难对现实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出合适的注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理论的影响力开始下降,而中庸本身也在这种时候受到了影响。我个人猜测,这是目前激进派和保守派都这样极端的原因之一——只是在没有进行具体的社会调查之前,这样的猜测,不过是凭空乱想,没有任何依据。”
“这么说的话,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理论依据了?如果说古代的那些理论无法解释现在的问题的话,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去创造一种新的,而已解释现在问题的观点,然后影响到大家呢?”白忆娥理所当然地提出了问题。这是普通人最容易产生的思路。
“新的理论?或者说新的哲学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想要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发生的原理,实在非常困难。”易之想起了足够把人给绕晕的诸多理论,什么超人、光芒、荒谬……哲学这东西。
哲学?
那一瞬间,易之好像突然想到了点什么,当下坐直了身体,眼睛怔愣地直视前方,脑子里一团乱麻,却要理出个清明来。
哲学,对,是哲学!
对于现实中发生的骂战,为什么他自己第一时间就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他知道极端是错的。为什么极端是错的?
因为……事物具有两面性!
易之二十多年的人生中,在这一天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会把初中高中政治课的知识拿出来使用,在漫长是时间里,他一直认为这些东西完全是当权派对于普通民众的洗脑。但是在脱离了那个环境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他陡然发现,自己竟然在行为处事中,不自觉地应用着看起来就是废话的诸多典型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理论!
而在这个时代,在这大明,他所习惯应用的这门哲学,还并不是广为人知谁都能说上两句的东西。
他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重要的事,请看下边↓
按照易之原本的打算,在最先的一篇短文引起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注意之后,他应当详细地阐述身为一个中立派的人的具体主张。从而让原本有所意动的人聚集起来,真正让这个派别成为一个派别。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易之想不到在这个时候,本来都相对比较克制自己的保守派和激进派居然发生了剧烈的骂战。不论他们观点到底是对是错,作为延续了数百年,已经成为大明最明显突出的矛盾的两派的矛盾,不然比起温温吞吞的中立温和派要吸引人的目光的。
不知道自己从开始试图成为中立温和的领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踏入危险境地的易之,心里还在焦躁着如何解决如今属于中立派的声音就要被保守派和激进派都淹没的困境。
写文章,只要认了几百个字的人就能够做到了。但是写有针对性的,足够有力度的文章,却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想要做到最好的话,天赋和积累二者绝不能少。在写作这件事上,所谓的天赋就是,其他人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通过各种理论认识才知道如何表达的东西,你从一开始就能够用直觉抓住。而积累,则是在数百万上千万字的练习中终于知道了正确的方向,一点一点打磨改进自己。有天赋的人,如果不努力,永远只会是璞石,人人都知道那里面藏有美玉,可既然它未曾雕琢,它就始终还是一块石头。若不是卞和泣血,哪来和氏璧光辉交映?而肯努力的人,再努力也赶不上那些天生有天赋同时又愿意努力的人。因为藏在灵魂中的一点灵光,是努力所无法得到的。
可无论易之多有天赋,多懂得努力,总还是会有如现在这样想要写点什么,却被卡住的时候的。
这并不是写考场作文,无论多空洞的题目,总能凑出一篇花团锦簇却未必有灵魂的文章,多少还是能得个高分。易之现在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要面向那些对空洞无物的文章毫无兴趣的大众读者。要么展现真情,要么语出惊人!否则,他写什么东西都不会有用。大众所愿意阅读的东西,至少要能够触动他们。而要让他们因为一篇文章而做点什么的话,那就需要更多了。
可是在激进派和保守派骂战正酣的时候,立场温和的中立派,哪里有什么办法把注意力抢回来呢?
只能苦笑。
只好苦笑。
“老师,不然先到外面走走,找找灵感?”在易之工作的时候,常常就在旁边跟着的白忆娥,在这一段时间里见证了易之满心焦躁又找不到发泄的办法的样子。看着这样的情况,她终于忍不住提议道。
灵感?其实说实在的,易之是个不太相信灵感是能找出来的人,这种时候转移注意力,唯一的作用大约是放松一下精神,回来继续思索的时候不会这么焦躁。与其期待能够找到灵感,还不如期待自己在不断的思索中能够灵光一闪。
就像那个著名的关于做梦梦见化学元素结构的故事,旁人都在想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幸运,做梦都能梦见这种东西,然后功成名就。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对方原本就在钻研这个问题,无数次探究,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他会在梦境中梦见元素结构呢?
指望一点都不逼迫自己,就这么得过且过就能解决问题,那就是愚蠢了。
“出去就不出去了。我们聊聊天?”打算稍微放松一下精神,避免焦躁的精神干扰自己继续思索。易之终于放下了久久没有停留在纸张上的笔,向后靠在椅背上,对白忆娥说。
白忆娥当然点头。能够和自己的老师多做交流,她自然是求之不得。易之在外面的声名一日盛过一日,身为易之现在唯一一个弟子,白忆娥与有荣焉。于此同时让她感觉厌恶的,自然是自家姐姐那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一定要让自己攀上一个有名有权的人的想法。可及时如此,白忆娥也不愿意为了自己的别扭而远离老师。
因为和易之交流的时候,她总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交流时感觉不到的东西。理想、热情、正直、中立。她喜欢一直这样毫不偏激的立场,比起那些大声宣称除了我们之外都是错误的保守派和激进派,这样更加温和的立场让白忆娥觉得安稳。而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不迷信权威。这一切都让白忆娥充满了人格升华一般的幸福。
她觉得,自己逐渐成为了一个像易之那样,温和而有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时代中如此与众不同的人。
“聊点什么呢?”白忆娥主动开口道,“嗯,说起来我正好有些问题。”
身为老师,对于学生提问,自然是欣然接受的。易之点点头示意白忆娥直接问。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点困惑。在大明乃至华夏的传统文化中,不都是讲究中庸的吗?我以为无论如何,一个人总是会受到生长环境影响的。所以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没有秉持中庸的态度,反倒是显得非常极端。这让我很不解。”
易之想了想,方才开口道:“因为有的时候,知道和做是两回事。比方说,人人都知道吾日三省吾身,知道这样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最后有几个人去做呢?中庸的确是被许多人所接受的人生准则,但是毕竟它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在现在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对它产生误解,将中庸当做是随波逐流,当做是平庸。”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我之前查过资料,它们的诞生本质上说就是华夏传统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产生的结果。”大明的历史告诉人们的是,这两派从英宗改革中诞生。但是身为一个穿越者,易之只要看看那一段历史上莫名出现的某位王爷,莫名出现的一些超时代的改革方式,他就知道这是一位前辈对这个世界产生的影响。
但是这位前辈明显并不是一个擅长于政治的人。所以很多举措都留下了想当然的痕迹。并不切合于那个时代,或者并不切合于大明的具体情况,虽然磕磕绊绊也实行下来了,甚至于改革成功了,让大明国祚长达五百年。但是这一次生搬硬套的改革,终究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很多问题。比方说冲突到过分的激进派和保守派,比如一些本来不应该出现的矛盾。本质上说,这一次改革本身,就是易之话语里所谓的“外来文化”。这次改革的思想和手法,还没有彻底适应于这片土地。
“因为是突然出现的外来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论,很难对现实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出合适的注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理论的影响力开始下降,而中庸本身也在这种时候受到了影响。我个人猜测,这是目前激进派和保守派都这样极端的原因之一——只是在没有进行具体的社会调查之前,这样的猜测,不过是凭空乱想,没有任何依据。”
“这么说的话,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理论依据了?如果说古代的那些理论无法解释现在的问题的话,为什么现在的人不去创造一种新的,而已解释现在问题的观点,然后影响到大家呢?”白忆娥理所当然地提出了问题。这是普通人最容易产生的思路。
“新的理论?或者说新的哲学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想要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发生的原理,实在非常困难。”易之想起了足够把人给绕晕的诸多理论,什么超人、光芒、荒谬……哲学这东西。
哲学?
那一瞬间,易之好像突然想到了点什么,当下坐直了身体,眼睛怔愣地直视前方,脑子里一团乱麻,却要理出个清明来。
哲学,对,是哲学!
对于现实中发生的骂战,为什么他自己第一时间就认为是错误的?因为他知道极端是错的。为什么极端是错的?
因为……事物具有两面性!
易之二十多年的人生中,在这一天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居然会把初中高中政治课的知识拿出来使用,在漫长是时间里,他一直认为这些东西完全是当权派对于普通民众的洗脑。但是在脱离了那个环境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他陡然发现,自己竟然在行为处事中,不自觉地应用着看起来就是废话的诸多典型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理论!
而在这个时代,在这大明,他所习惯应用的这门哲学,还并不是广为人知谁都能说上两句的东西。
他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重要的事,请看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