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4第八十四章
淮扬地界的天也没有晴几天,眼见这雨又开始下得没完没了。于是乎有家有业有先见之明的人家,都开始暗中有所预备起来。有的人家借口出门看亲戚,不管下雨,或乘了船或坐了车躲出了城;也有的人家,不声不响的把自家房中摆设的几样贵重大家伙和古董,一样样锁进了箱子里或库房里,而那些个金银细软也收拾的,随时拿了就能走。
此刻即便是吴泓,眼看着老天仿佛漏了一般不停地下雨,心里也越来越没有了底气。他也想把妻子儿女立刻送走,又怕自家被人紧盯着,只要稍稍一动,就会引起城内的大恐慌,只好悄悄的让泰叔备好马车,让他一旦听到不好的消息,便立刻带着吴淑娴等妇女儿童,马上前往淮扬地势最高的白马寺。同时吴泓也再三的嘱咐吴淑娴,要是发大水时自己不在家,让她就只管护好孩子就行。
又拖了几天,吴泓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全城的百姓发避难通告呢,不想,府衙居然有官员开始四处敲锣传话,说是每一段河堤都已经派了专人看守,淮扬的一切都会固若金汤的,绝对不会有水患发生。府衙的官员还再三重申,若是有人敢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定当捉拿下狱问罪。而吴泓,毫无疑问的被府衙分派到了最危险的哪段河堤去值守。
有了府衙这样的保证,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坐稳了钓鱼台,少不得安下心来该干什么干什么,私下里,他们还有人嘲笑那些提前避走了的人家是自己吓唬自己。
而吴泓的差事一看就危险十足,师爷、陈荣才和天顺三人的前途都和吴泓息息相关,自然毫无疑问的要随时跟着他进退。随后吴泓天天早出晚归,下人们在家几乎连他的人影都看不到。
吴淑娴见丈夫每次回来,浑身湿透沾满泥浆不算,连鞋子也是每次必报废一双。吴淑娴因此不放心极了,她几乎把家里的青壮小厮都派去跟着吴泓了。
于是乎,家里这就只剩下吴淑娴带着泰叔和一些下人,吴淑娴为怕到时候真的出事来不及去接吴六姐一家人,故而吴泓上堤坝后的每一天,只要天一大亮,她就派柳妈妈接了吴六姐母子三人,到县衙后堂来一起起座。
这一天吴淑娴正和吴六姐忧心忡忡的说着闲话,就见一个人风风火火地冲进门来,都不等脚站稳,就急三火四地嚷嚷道:“夫人大事不好了,听说上游的河决口了,外面人都说城西北已经进水了!泰叔在套车,说是让您赶紧抱着孩子们到二门去呢。”
还不等屋子里的人反应过来,来人又一阵风似的掀帘冲了出去,这人就这么一进一出,吴淑娴都没有来得及看清楚进来的是谁。屋子里的奶/娘李氏和桃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就震懵了,即便是吴淑娴麻利的用布带帮吴六姐将小小捆好在了胸前,两人还傻站着未觉察。
吴淑娴一看两人傻乎乎的戳在眼前好生火大,她怒喝了一声:“你们俩还傻站着干什么?你们准备站下去等大水来了送命吗?”说完这话,她猛地给她们两人的后背一人狠打了一下,急命两人也照着吴六姐带小小的架势,将大双和小双牢牢的捆抱在胸前。而她自己则将一条早先就缝制好的腰带贴身系了,再把囡囡捆抱好,随即指挥着柳妈妈和囡囡的丫鬟,在身上系了四个分别装了吃食和衣服的包袱,让两人拿了两个水囊,也顾不上往脚上套什么木屐,抄起一早就准备好的油纸伞,匆匆带头往二门冲去。
到了二门口,吴淑娴等人眼见泰叔和带着他侄儿,一身净湿的套好了两辆马车,不禁悄悄松了一口气。此时此刻众人顾不得任何礼仪风度了,纷纷哆嗦着手脚先后爬上了马车。
此时外头已经是风大雨大,众人才在马车上坐好,泰叔和他侄儿便一挥缰绳,很快的驱动着马拉起了车子,冲出了县衙的大门。由于大人们都多少淋了点雨的缘故,车厢中显得又闷热又潮湿,只是大家都很紧张,所以谁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马车才一走出县衙的大门没多远,周遭的喧哗声慢慢的越来越大起来,马车的颠簸渐渐少了,反而像是走走停停举步维艰的样子。吴淑娴小心翼翼地把车帘拉开一条缝往外打量。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她登时倒吸一口凉气,竟是一下子人就有点傻了。
吴六姐见状心一沉,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吴淑娴哆嗦着嘴唇道:“外头……外头好多人都在逃难,所以就挡住了路。我见路上的马车似乎都被堵住了,我们搞不好出不了城了!”
众人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个个都面露惊慌之色。吴淑娴见这一车的大人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心里乱极了,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候,外头又响起了阵阵噪杂的呼喝声。“让开,赶紧让开,这是府衙的宝眷!”
“什么府衙宝眷,就是这该死的府衙说淮扬县城固若金汤,才让我等错过了逃命的。既然这府衙能不名事理胡乱下了命令,反正大家都要没命了,不如打死这狗//日的家里人出一口气!”
这一声呼喊过后,随后车内的人就听得响应声此起彼伏的响成了一片,紧接着马车外面就传来了一阵阵惨叫,仿佛一瞬间外面就乱成了一团。
要是平日里,平头百姓连小吏都不敢招惹,又那里敢招惹官府宝眷?可如今车内的人听那情形,好像百姓们已经掀翻了府衙家的马车,恍惚间似乎还有人喊:“打死人了!”
听见外面已经是这种混乱的情况了,马车中的众人都是心底发寒,大人们紧紧抱着孩子顺便虚虚的捂住孩子的嘴,谁也不敢吭声。
吴淑娴又楞了几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想起自己在县志上看到过,历史上淮扬县城的水患,从来就是一下就过掉的。此刻人多堵了路先不说,百姓们显然已经因逃生艰难起了仇富仇官心里。自己这一家子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法子出城了,两下权衡不如调头回去县衙的好。县衙建在城东,地势比其余的地方都要稍高些,再加上县衙的房子建的肯定比民居结实,说不定回去了反倒能躲过这一劫。
思及此处吴淑娴当即立断,她撩开门帘低声的和泰叔交流了一下,泰叔便下了车辕和侄儿交代了几句,两人便开始拉着马艰难的调头。
回到县衙比走出县衙多花了一倍的时间,等大家进了县衙的大门,泰叔立刻指挥着身体健壮的仆妇,齐心协力的把县衙堆重要文书的所有的大柜子,推到一起做出了一个还算大的平台。随后他们又拖了好几张厚重的桌子,四下里抵住大柜子。
等做完这一切,屋子里开始进水了,泰叔慌忙让人搭了梯子,将女人和孩子先安置在大柜子做的平台上,而他自己则带着侄儿坐在了桌子上大喘气。
敏感的孩子们,在大人们做事的时候,谁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疯闹,一个个都睁着惊恐的眼睛,双手紧紧抓着抱着自己的人,大气都不敢出。
等女人和孩子都挤在柜子顶安顿好,孩子们开始觉得饿了,柳妈妈低叹着接□上的包袱,默默的拿出东西喂了孩子们。
一大家子人,就这样提心吊胆的眼看着水势迅速的涨了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辰光,水便涨到了桌子上,淹没了泰叔和他侄儿的脚。吴淑娴心里紧张极了,她怕水还要往上涨,忙让柜子顶的人相互再挤一挤,让泰叔和他侄儿也爬了上来。
吃饱了的孩子熬不住困,已经不管不顾的睡着了,而大人们的心却都提溜着,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没一个人不害怕水势还会接着涨的。
还好水势也就是漫过了桌子少许,便没再往上涨了,这些桌子也都因材质紧密厚重之故,只是被水冲的挪动了一些位置,但都没有飘起来。
就这样大家煎熬了一晚上,第二天天才麻麻亮,水势便开始缓缓的往下退了。
泰叔的侄儿是这群人里面最年轻的男人,等能看清楚屋子里的情形了,见水已经退得七七八八的了,毫不犹豫的就爬下了柜子顶。
等一家子人陆陆续续的下了柜子顶出了屋子一看,就见屋内屋外,到处都是淤泥漫脚,一些小东小西,浮在淤泥面上到处都是。
吴淑娴和吴六姐心有余悸的长叹一声,也顾不得休息,便开始指挥人收拾起来。
重整家园只是虽累但也只是体力活,吴淑娴和吴六姐、柳妈妈等人,此刻无一不担忧着昨日奋战在堤坝上的亲人。
一场大水过后,淮扬城里城外都是一片狼藉。天灾降临,可不会看着贫民百姓和达官贵人区别对待,所以县衙外侥幸逃生了的人,很快的就开始大呼小叫的寻找起了家人。泰叔的侄儿也自告奋勇的出了门去打探消息,家里的女人心里此刻就是再担心难受,但想想昨日外面的百姓收拾府衙马车的情形,也只能边收拾边等消息。
此刻即便是吴泓,眼看着老天仿佛漏了一般不停地下雨,心里也越来越没有了底气。他也想把妻子儿女立刻送走,又怕自家被人紧盯着,只要稍稍一动,就会引起城内的大恐慌,只好悄悄的让泰叔备好马车,让他一旦听到不好的消息,便立刻带着吴淑娴等妇女儿童,马上前往淮扬地势最高的白马寺。同时吴泓也再三的嘱咐吴淑娴,要是发大水时自己不在家,让她就只管护好孩子就行。
又拖了几天,吴泓正在犹豫要不要给全城的百姓发避难通告呢,不想,府衙居然有官员开始四处敲锣传话,说是每一段河堤都已经派了专人看守,淮扬的一切都会固若金汤的,绝对不会有水患发生。府衙的官员还再三重申,若是有人敢妖言惑众扰乱民心,定当捉拿下狱问罪。而吴泓,毫无疑问的被府衙分派到了最危险的哪段河堤去值守。
有了府衙这样的保证,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坐稳了钓鱼台,少不得安下心来该干什么干什么,私下里,他们还有人嘲笑那些提前避走了的人家是自己吓唬自己。
而吴泓的差事一看就危险十足,师爷、陈荣才和天顺三人的前途都和吴泓息息相关,自然毫无疑问的要随时跟着他进退。随后吴泓天天早出晚归,下人们在家几乎连他的人影都看不到。
吴淑娴见丈夫每次回来,浑身湿透沾满泥浆不算,连鞋子也是每次必报废一双。吴淑娴因此不放心极了,她几乎把家里的青壮小厮都派去跟着吴泓了。
于是乎,家里这就只剩下吴淑娴带着泰叔和一些下人,吴淑娴为怕到时候真的出事来不及去接吴六姐一家人,故而吴泓上堤坝后的每一天,只要天一大亮,她就派柳妈妈接了吴六姐母子三人,到县衙后堂来一起起座。
这一天吴淑娴正和吴六姐忧心忡忡的说着闲话,就见一个人风风火火地冲进门来,都不等脚站稳,就急三火四地嚷嚷道:“夫人大事不好了,听说上游的河决口了,外面人都说城西北已经进水了!泰叔在套车,说是让您赶紧抱着孩子们到二门去呢。”
还不等屋子里的人反应过来,来人又一阵风似的掀帘冲了出去,这人就这么一进一出,吴淑娴都没有来得及看清楚进来的是谁。屋子里的奶/娘李氏和桃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一下子就震懵了,即便是吴淑娴麻利的用布带帮吴六姐将小小捆好在了胸前,两人还傻站着未觉察。
吴淑娴一看两人傻乎乎的戳在眼前好生火大,她怒喝了一声:“你们俩还傻站着干什么?你们准备站下去等大水来了送命吗?”说完这话,她猛地给她们两人的后背一人狠打了一下,急命两人也照着吴六姐带小小的架势,将大双和小双牢牢的捆抱在胸前。而她自己则将一条早先就缝制好的腰带贴身系了,再把囡囡捆抱好,随即指挥着柳妈妈和囡囡的丫鬟,在身上系了四个分别装了吃食和衣服的包袱,让两人拿了两个水囊,也顾不上往脚上套什么木屐,抄起一早就准备好的油纸伞,匆匆带头往二门冲去。
到了二门口,吴淑娴等人眼见泰叔和带着他侄儿,一身净湿的套好了两辆马车,不禁悄悄松了一口气。此时此刻众人顾不得任何礼仪风度了,纷纷哆嗦着手脚先后爬上了马车。
此时外头已经是风大雨大,众人才在马车上坐好,泰叔和他侄儿便一挥缰绳,很快的驱动着马拉起了车子,冲出了县衙的大门。由于大人们都多少淋了点雨的缘故,车厢中显得又闷热又潮湿,只是大家都很紧张,所以谁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马车才一走出县衙的大门没多远,周遭的喧哗声慢慢的越来越大起来,马车的颠簸渐渐少了,反而像是走走停停举步维艰的样子。吴淑娴小心翼翼地把车帘拉开一条缝往外打量。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她登时倒吸一口凉气,竟是一下子人就有点傻了。
吴六姐见状心一沉,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吴淑娴哆嗦着嘴唇道:“外头……外头好多人都在逃难,所以就挡住了路。我见路上的马车似乎都被堵住了,我们搞不好出不了城了!”
众人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个个都面露惊慌之色。吴淑娴见这一车的大人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心里乱极了,真不知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候,外头又响起了阵阵噪杂的呼喝声。“让开,赶紧让开,这是府衙的宝眷!”
“什么府衙宝眷,就是这该死的府衙说淮扬县城固若金汤,才让我等错过了逃命的。既然这府衙能不名事理胡乱下了命令,反正大家都要没命了,不如打死这狗//日的家里人出一口气!”
这一声呼喊过后,随后车内的人就听得响应声此起彼伏的响成了一片,紧接着马车外面就传来了一阵阵惨叫,仿佛一瞬间外面就乱成了一团。
要是平日里,平头百姓连小吏都不敢招惹,又那里敢招惹官府宝眷?可如今车内的人听那情形,好像百姓们已经掀翻了府衙家的马车,恍惚间似乎还有人喊:“打死人了!”
听见外面已经是这种混乱的情况了,马车中的众人都是心底发寒,大人们紧紧抱着孩子顺便虚虚的捂住孩子的嘴,谁也不敢吭声。
吴淑娴又楞了几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才想起自己在县志上看到过,历史上淮扬县城的水患,从来就是一下就过掉的。此刻人多堵了路先不说,百姓们显然已经因逃生艰难起了仇富仇官心里。自己这一家子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法子出城了,两下权衡不如调头回去县衙的好。县衙建在城东,地势比其余的地方都要稍高些,再加上县衙的房子建的肯定比民居结实,说不定回去了反倒能躲过这一劫。
思及此处吴淑娴当即立断,她撩开门帘低声的和泰叔交流了一下,泰叔便下了车辕和侄儿交代了几句,两人便开始拉着马艰难的调头。
回到县衙比走出县衙多花了一倍的时间,等大家进了县衙的大门,泰叔立刻指挥着身体健壮的仆妇,齐心协力的把县衙堆重要文书的所有的大柜子,推到一起做出了一个还算大的平台。随后他们又拖了好几张厚重的桌子,四下里抵住大柜子。
等做完这一切,屋子里开始进水了,泰叔慌忙让人搭了梯子,将女人和孩子先安置在大柜子做的平台上,而他自己则带着侄儿坐在了桌子上大喘气。
敏感的孩子们,在大人们做事的时候,谁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疯闹,一个个都睁着惊恐的眼睛,双手紧紧抓着抱着自己的人,大气都不敢出。
等女人和孩子都挤在柜子顶安顿好,孩子们开始觉得饿了,柳妈妈低叹着接□上的包袱,默默的拿出东西喂了孩子们。
一大家子人,就这样提心吊胆的眼看着水势迅速的涨了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辰光,水便涨到了桌子上,淹没了泰叔和他侄儿的脚。吴淑娴心里紧张极了,她怕水还要往上涨,忙让柜子顶的人相互再挤一挤,让泰叔和他侄儿也爬了上来。
吃饱了的孩子熬不住困,已经不管不顾的睡着了,而大人们的心却都提溜着,虽然大家都不说话,但没一个人不害怕水势还会接着涨的。
还好水势也就是漫过了桌子少许,便没再往上涨了,这些桌子也都因材质紧密厚重之故,只是被水冲的挪动了一些位置,但都没有飘起来。
就这样大家煎熬了一晚上,第二天天才麻麻亮,水势便开始缓缓的往下退了。
泰叔的侄儿是这群人里面最年轻的男人,等能看清楚屋子里的情形了,见水已经退得七七八八的了,毫不犹豫的就爬下了柜子顶。
等一家子人陆陆续续的下了柜子顶出了屋子一看,就见屋内屋外,到处都是淤泥漫脚,一些小东小西,浮在淤泥面上到处都是。
吴淑娴和吴六姐心有余悸的长叹一声,也顾不得休息,便开始指挥人收拾起来。
重整家园只是虽累但也只是体力活,吴淑娴和吴六姐、柳妈妈等人,此刻无一不担忧着昨日奋战在堤坝上的亲人。
一场大水过后,淮扬城里城外都是一片狼藉。天灾降临,可不会看着贫民百姓和达官贵人区别对待,所以县衙外侥幸逃生了的人,很快的就开始大呼小叫的寻找起了家人。泰叔的侄儿也自告奋勇的出了门去打探消息,家里的女人心里此刻就是再担心难受,但想想昨日外面的百姓收拾府衙马车的情形,也只能边收拾边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