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4、呼和浩特昭君墓
呼和浩特,我预留的时间太长了,主要是没有在蒙古包歇一晚,时间就多出来了一天。说起来,希拉穆仁草原回来的那晚,我跟母亲又去吃了烤肉。那家烤肉店的辣椒酱确实不错,以至于那种石头的插电烧烤炉,母亲说回来以后打算买一个。
昭君墓,突然想到这个地方,中国四大美人王昭君便葬于这里。呼市拦截的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我住在中山东路这么繁华的地段。所以我跟母亲时常选择搭三轮车,感觉真的不错。
跟司机谈好价格,我们就在颠簸中出发昭君墓了。
感觉呼市的市区并不算大,或许一开始我选择了在城市中游览,走了太多的地方吧!三轮车在晃荡中前行,许多路都是我熟悉的。沿途逐渐变得偏僻,人烟稀少了些。
后来才知道,昭君墓位于大黑河畔。下车以后,一道深深的围墙出现在眼前,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昭君博物馆”。母亲过去买票,我不自觉的仰望天空。天气真好,天通透的蓝,碧空如洗。纯净的蓝色,如同我当时的心情,心境没有半分杂念。
我恨不得向天呐喊一声:“内蒙古,我真的到了……”
母亲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我们携手进去,两旁的树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碧绿如茵,芳草清香,不愧称之为‘青冢’。修建得极为漂亮的昭君墓,就如昭君出塞的故事一样唯美。
匈奴文化博物馆,站在门口便能想到当年的历史在此有迹可循。进入大堂,一眼便瞧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牵手的蜡像。周围还有许多蒙古族的元老人物,只是我叫不出名字罢了。
王昭君的蜡像并不高,五官精致,娇小玲珑,身着红色衣服,更衬托出她的美艳动人。呼韩邪单于,英气逼人,作为第一次个来中原朝见的匈奴单于,他因昭君出塞而广为人知。
旧时的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属于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英勇好战,可谓是马背上的雄鹰。连年的征战,不仅让汉朝与匈奴大损元气,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双方都有了和亲的意向,这时候,呼韩邪单于向汉求亲,王昭君主动请缨,于是便有了后人所知的故事。
她不仅有美貌,更有智慧,她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和亲而已。而是她出塞之后,匈奴与汉朝关系变好,边塞的战火停歇了五十余年。除此之外,她的子女及后孙的姻亲对两族产生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此女子得到后世的好评。
馆内有详细的介绍: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中国民间百姓的心目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最终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闻名中外的“昭君文化”。历史上,与昭君有关的书法,雕塑作品,年画,版画,屏画,瓷器画,丝织画,竹帘画,连环画,扇面画,火花,烟画,小说,剧本,唱片,照片,书签,邮票,画册,歌片,以及各种宣传,广告艺术品等,多不胜数,它们都表达了各族人民对昭君的追思和情感。
在博物馆里,看到许多出土的文物,有武器,有器具,墙面上挂着图文并茂的历史介绍。历史的痕迹过于沉重,再者历经数千年,昔日已化作尘埃,唯能在这些博物馆里,找寻一些过去。在里面细细斟酌,不难发现当年的匈奴也是盛极一时。
我已被看得眼花缭乱,不大懂得欣赏了,于是拉着母亲走出去,想要呼吸新鲜空气。
外面依然是一蓝如洗的天空,云儿白得如同纸张。每栋建筑物都是那么富有特色,连同周边的小桥流水,修建得诗情画意。若不说明这是个陵园,置身当中,会觉得在一个清幽的世外桃源。
此刻的阳光,直射着眼睛,先前的大降温在阳光下变得温和起来。我也越发的懒散,走走停停,时儿休息在长凳上,时儿在园中溜达。带上墨镜,让母亲帮我拍照。
天色好,拍出的相片成像极佳,我感慨的拍着母亲的肩膀说道:“妈,看来你的摄影技术是越来越好了。”
“不是啦!是你自己上镜,怎么拍都好看。”母亲谦虚了一番,神情自然,她也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此刻母女两人惬意得很。
绿色的树木,娇艳的花朵,还见到一口古井,只是被遮盖了起来。牌坊上的字迹,金光闪闪。铜像的英姿,雕塑巧夺天工,整个园区都被精心打造,真不愧是昭君墓。
我们围绕着园区的道路走了整整一圈,在小喷泉的边上坐了下来。假石山上流淌着水,稀稀疏疏的水声,外加周围的绿荫让人有些犯困。我不免想到一句诗“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用来形容这般景象,再适合不过了。
我即将要离开内蒙古,短短的三天,游览了呼和浩特的市区,包头希拉穆仁草原,还有如今呆着的昭君墓。若问我对这儿有什么感觉,只能说跟南方是两个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保留,无论是街头还是生活习惯,都跟我们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一个民族大国,我们国家不同的风俗实在难以一一了解。我对着一些少数民族的朋友,行为会特别小心,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冲口而出什么话,无意间得罪了他们。加上口味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出现迁就他们的举动。
做朋友其实没那么多讲究,我一直都很随性。但是能尊重别人时,还是尽可能的尊重。我发现少数民族的朋友,心都很敏感,有些时候还是得注意一些的好。或者是汉族跟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还是思维上的一些原因吧!
这句话是对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不管是知识,还是做人,永无止尽……”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
昭君墓,突然想到这个地方,中国四大美人王昭君便葬于这里。呼市拦截的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我住在中山东路这么繁华的地段。所以我跟母亲时常选择搭三轮车,感觉真的不错。
跟司机谈好价格,我们就在颠簸中出发昭君墓了。
感觉呼市的市区并不算大,或许一开始我选择了在城市中游览,走了太多的地方吧!三轮车在晃荡中前行,许多路都是我熟悉的。沿途逐渐变得偏僻,人烟稀少了些。
后来才知道,昭君墓位于大黑河畔。下车以后,一道深深的围墙出现在眼前,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昭君博物馆”。母亲过去买票,我不自觉的仰望天空。天气真好,天通透的蓝,碧空如洗。纯净的蓝色,如同我当时的心情,心境没有半分杂念。
我恨不得向天呐喊一声:“内蒙古,我真的到了……”
母亲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我们携手进去,两旁的树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碧绿如茵,芳草清香,不愧称之为‘青冢’。修建得极为漂亮的昭君墓,就如昭君出塞的故事一样唯美。
匈奴文化博物馆,站在门口便能想到当年的历史在此有迹可循。进入大堂,一眼便瞧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牵手的蜡像。周围还有许多蒙古族的元老人物,只是我叫不出名字罢了。
王昭君的蜡像并不高,五官精致,娇小玲珑,身着红色衣服,更衬托出她的美艳动人。呼韩邪单于,英气逼人,作为第一次个来中原朝见的匈奴单于,他因昭君出塞而广为人知。
旧时的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属于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英勇好战,可谓是马背上的雄鹰。连年的征战,不仅让汉朝与匈奴大损元气,更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双方都有了和亲的意向,这时候,呼韩邪单于向汉求亲,王昭君主动请缨,于是便有了后人所知的故事。
她不仅有美貌,更有智慧,她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和亲而已。而是她出塞之后,匈奴与汉朝关系变好,边塞的战火停歇了五十余年。除此之外,她的子女及后孙的姻亲对两族产生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此女子得到后世的好评。
馆内有详细的介绍: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中国民间百姓的心目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最终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闻名中外的“昭君文化”。历史上,与昭君有关的书法,雕塑作品,年画,版画,屏画,瓷器画,丝织画,竹帘画,连环画,扇面画,火花,烟画,小说,剧本,唱片,照片,书签,邮票,画册,歌片,以及各种宣传,广告艺术品等,多不胜数,它们都表达了各族人民对昭君的追思和情感。
在博物馆里,看到许多出土的文物,有武器,有器具,墙面上挂着图文并茂的历史介绍。历史的痕迹过于沉重,再者历经数千年,昔日已化作尘埃,唯能在这些博物馆里,找寻一些过去。在里面细细斟酌,不难发现当年的匈奴也是盛极一时。
我已被看得眼花缭乱,不大懂得欣赏了,于是拉着母亲走出去,想要呼吸新鲜空气。
外面依然是一蓝如洗的天空,云儿白得如同纸张。每栋建筑物都是那么富有特色,连同周边的小桥流水,修建得诗情画意。若不说明这是个陵园,置身当中,会觉得在一个清幽的世外桃源。
此刻的阳光,直射着眼睛,先前的大降温在阳光下变得温和起来。我也越发的懒散,走走停停,时儿休息在长凳上,时儿在园中溜达。带上墨镜,让母亲帮我拍照。
天色好,拍出的相片成像极佳,我感慨的拍着母亲的肩膀说道:“妈,看来你的摄影技术是越来越好了。”
“不是啦!是你自己上镜,怎么拍都好看。”母亲谦虚了一番,神情自然,她也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此刻母女两人惬意得很。
绿色的树木,娇艳的花朵,还见到一口古井,只是被遮盖了起来。牌坊上的字迹,金光闪闪。铜像的英姿,雕塑巧夺天工,整个园区都被精心打造,真不愧是昭君墓。
我们围绕着园区的道路走了整整一圈,在小喷泉的边上坐了下来。假石山上流淌着水,稀稀疏疏的水声,外加周围的绿荫让人有些犯困。我不免想到一句诗“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用来形容这般景象,再适合不过了。
我即将要离开内蒙古,短短的三天,游览了呼和浩特的市区,包头希拉穆仁草原,还有如今呆着的昭君墓。若问我对这儿有什么感觉,只能说跟南方是两个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保留,无论是街头还是生活习惯,都跟我们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一个民族大国,我们国家不同的风俗实在难以一一了解。我对着一些少数民族的朋友,行为会特别小心,因为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冲口而出什么话,无意间得罪了他们。加上口味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出现迁就他们的举动。
做朋友其实没那么多讲究,我一直都很随性。但是能尊重别人时,还是尽可能的尊重。我发现少数民族的朋友,心都很敏感,有些时候还是得注意一些的好。或者是汉族跟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上,还是思维上的一些原因吧!
这句话是对的:“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不管是知识,还是做人,永无止尽……”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