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0、内蒙古,呼和浩特
在东北的时候,只是在哈尔滨稍微冷了一点。其余的地方,都是身着单薄的衣物已经足够。表姐已离开,母亲不停的对我发牢骚,责怪我为何要她带那么多衣服出来。我很是无奈,连连解释:“妈,你要知道我们出来那么久,西北真的很冷,有备无患啊!”
她不以为然:“能有多冷?有多冷?我瞧就没怎么冷过……”
我们从太原出发,夜间的火车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母亲的抱怨,在第二天清晨时烟消云散了。一下火车,刺骨的风,冰冷的寒意,才九月尾,广东还是酷热难耐的时候,呼市的人们已经穿着厚重的衣物,仿似广东的冬天。
我跟包哥,是这样认识的……
步出火车站,他高大的身躯站在我前方,问:“去哪里?”
“去市区,中山西路!”以往我都不怎么搭理这些司机的,但是对着他,莫名的有种亲切感。
“二十块一个人,我捎上一两个人,立即就可以走,你看成不?”
他样子极其老实,厚道,眉目间的神态很朴实。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顺着他的话回答:“好!就这样吧!”
他帮我将行李箱提上车,我跟母亲坐在车尾,这是一辆商务车,可以坐几个人。我当时心里已经在想,即便他要多捎上几个人,我也无所谓。人家也是外出求财而已,相互理解一下就好。
很快,他就回来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他姓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喊他包哥。这一喊,就喊到了今天,我们互称兄妹。
呼和浩特,以下简称呼市。我只打算逗留两天,第一天在市区玩,第二天去草原,第三天去机场飞往银川。包哥自己专职载客,于是我们便谈好了,草原包车他负责,去机场也是他负责。
在去市区的路上,他诙谐幽默的性格,让我笑个不停。
“包哥,我说这呼市北风那么大,还不把人吹得晕头转向啊?”我尝试过火车一下来的滋味,被那北风吹得脸疼,心有余悸。
包哥开着车,扯着大嗓门说:“人家外地游客来到就问呼和浩特是不是经常刮风?当地人回答,不常刮,一年只刮两次。游客觉得欣慰呀!那就好!结果当地人又说了,不过每次刮半年。”
我听完他的话,笑得不行,想不到这个高大的汉子,说话那么风趣。一直到下了车,约定好第二天见面的时间,我还在回味着包哥先前在车上说的那些话。
我们住的中山西路,是呼市的繁华商业区。周边有购物街,有公园,距离市区内的景点也很近。摆放好行李,我跟母亲就去找吃的。刚好楼上有家西餐厅,是全国连锁的。我想着外出那么久,不是吃面,就是吃当地的特色,也有点儿怀念西餐,于是坐电梯上去,想着叫一个牛扒吃。
说到这餐饭,是我活了二十几年以来,觉得最不划算的一顿了。点了一个黒椒牛扒,那块肉只有我往常吃的份量一半。我怀疑究竟有没有达到一半都是个问题,算了,不纠结这个,继续往下说。没有餐包,没有饮品,没有沙拉,而且,这是一个套餐。
本就吃得不痛快,最终结账时,那个牛扒是一百二十元。当看到数目时,我两只眼睛都愣住了。我是个舍得吃喝玩乐的人,但是这个价钱的确是有些离谱。若是在广东,一百二十的套餐牛扒,可能已经把我吃饱了撑着,我绝对不会有半点意见。
望向母亲,她也有些不解,甚至是困惑。我们过去出入高档餐厅不少,随便一家都比这里好。但是这个价格,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离谱!”。
不过人在异地,有些时候能解决的事情,尽量解决就算了。犯不着跟别人理论,或者去追究到底,省得坏了兴致影响出游的心情。我秉承这个宗旨,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连问都没有问半句。
只是这般吃完,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母亲在电梯里笑:“这算不算你吃得最贵的牛扒?”
“算!而且这么多种牛扒套餐,只有一块肉的,我还是第一次见。所以这个价格,完全就是我历史以来吃西餐最贵的一次。”不找店家,不代表我不计较,我心里有了疙瘩,发誓永远不进上岛咖啡。
头痛得厉害,在太原开始犯病感冒,人一直都没什么精神。回房间吃了两包头痛散,拉着母亲外出。临近中秋,呼市的街头人潮汹涌。这个合家欢的日子似乎总是跟团圆和喜庆连在一起。
听包哥说,中秋的前一天,呼市长期大堵车。外出办置节日物品的民众人山人海,这儿许多家庭将中秋当成了过年一样,十分注重。设宴赏月,把酒问青天,我算了一下时间,这一年的中秋,我跟母亲将在银川度过。
呼市的沿街招牌,除了汉字外,上面还有蒙文。竖着的,就像鱼骨一样,很是有趣。好像说是规定了必须这样,记得在车上时,包哥还发挥他的幽默说道:“我看这些蒙文,即便多喊几个蒙族的出来,也未必认识。现在都被汉化了,认识的人太少太少。”
初到呼市,自然是被那些建筑所吸引的。位于中山西路上的阿拉伯广场,便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建筑。白色格调,伊斯兰建筑风格,不消看便知道修建了并不久。
蓝天下的广场,风情万种,我呆呆的站着,虽则人不舒服,却不忘抓拍每一个角度。站在广场中央,感觉呼市这儿的风,不是开玩笑的,树木东倒西歪,像极了我们广东台风来临时。最有趣的是,我终于明白了何谓塞外,原来就是这样粗狂的感觉。
喜欢瞧着小商铺的地道特色,尤其是临近中秋的那些手工月饼。看起来挺不错,就是不知道口感如何,母亲打趣的问:“要吃吗?想吃吗?”
“不不不,我不喜欢!”我连连摆手,实在对这个没多大的兴趣。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
她不以为然:“能有多冷?有多冷?我瞧就没怎么冷过……”
我们从太原出发,夜间的火车前往内蒙古呼和浩特。母亲的抱怨,在第二天清晨时烟消云散了。一下火车,刺骨的风,冰冷的寒意,才九月尾,广东还是酷热难耐的时候,呼市的人们已经穿着厚重的衣物,仿似广东的冬天。
我跟包哥,是这样认识的……
步出火车站,他高大的身躯站在我前方,问:“去哪里?”
“去市区,中山西路!”以往我都不怎么搭理这些司机的,但是对着他,莫名的有种亲切感。
“二十块一个人,我捎上一两个人,立即就可以走,你看成不?”
他样子极其老实,厚道,眉目间的神态很朴实。我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顺着他的话回答:“好!就这样吧!”
他帮我将行李箱提上车,我跟母亲坐在车尾,这是一辆商务车,可以坐几个人。我当时心里已经在想,即便他要多捎上几个人,我也无所谓。人家也是外出求财而已,相互理解一下就好。
很快,他就回来了,在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他姓包,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喊他包哥。这一喊,就喊到了今天,我们互称兄妹。
呼和浩特,以下简称呼市。我只打算逗留两天,第一天在市区玩,第二天去草原,第三天去机场飞往银川。包哥自己专职载客,于是我们便谈好了,草原包车他负责,去机场也是他负责。
在去市区的路上,他诙谐幽默的性格,让我笑个不停。
“包哥,我说这呼市北风那么大,还不把人吹得晕头转向啊?”我尝试过火车一下来的滋味,被那北风吹得脸疼,心有余悸。
包哥开着车,扯着大嗓门说:“人家外地游客来到就问呼和浩特是不是经常刮风?当地人回答,不常刮,一年只刮两次。游客觉得欣慰呀!那就好!结果当地人又说了,不过每次刮半年。”
我听完他的话,笑得不行,想不到这个高大的汉子,说话那么风趣。一直到下了车,约定好第二天见面的时间,我还在回味着包哥先前在车上说的那些话。
我们住的中山西路,是呼市的繁华商业区。周边有购物街,有公园,距离市区内的景点也很近。摆放好行李,我跟母亲就去找吃的。刚好楼上有家西餐厅,是全国连锁的。我想着外出那么久,不是吃面,就是吃当地的特色,也有点儿怀念西餐,于是坐电梯上去,想着叫一个牛扒吃。
说到这餐饭,是我活了二十几年以来,觉得最不划算的一顿了。点了一个黒椒牛扒,那块肉只有我往常吃的份量一半。我怀疑究竟有没有达到一半都是个问题,算了,不纠结这个,继续往下说。没有餐包,没有饮品,没有沙拉,而且,这是一个套餐。
本就吃得不痛快,最终结账时,那个牛扒是一百二十元。当看到数目时,我两只眼睛都愣住了。我是个舍得吃喝玩乐的人,但是这个价钱的确是有些离谱。若是在广东,一百二十的套餐牛扒,可能已经把我吃饱了撑着,我绝对不会有半点意见。
望向母亲,她也有些不解,甚至是困惑。我们过去出入高档餐厅不少,随便一家都比这里好。但是这个价格,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离谱!”。
不过人在异地,有些时候能解决的事情,尽量解决就算了。犯不着跟别人理论,或者去追究到底,省得坏了兴致影响出游的心情。我秉承这个宗旨,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连问都没有问半句。
只是这般吃完,心里难免有些不舒服,母亲在电梯里笑:“这算不算你吃得最贵的牛扒?”
“算!而且这么多种牛扒套餐,只有一块肉的,我还是第一次见。所以这个价格,完全就是我历史以来吃西餐最贵的一次。”不找店家,不代表我不计较,我心里有了疙瘩,发誓永远不进上岛咖啡。
头痛得厉害,在太原开始犯病感冒,人一直都没什么精神。回房间吃了两包头痛散,拉着母亲外出。临近中秋,呼市的街头人潮汹涌。这个合家欢的日子似乎总是跟团圆和喜庆连在一起。
听包哥说,中秋的前一天,呼市长期大堵车。外出办置节日物品的民众人山人海,这儿许多家庭将中秋当成了过年一样,十分注重。设宴赏月,把酒问青天,我算了一下时间,这一年的中秋,我跟母亲将在银川度过。
呼市的沿街招牌,除了汉字外,上面还有蒙文。竖着的,就像鱼骨一样,很是有趣。好像说是规定了必须这样,记得在车上时,包哥还发挥他的幽默说道:“我看这些蒙文,即便多喊几个蒙族的出来,也未必认识。现在都被汉化了,认识的人太少太少。”
初到呼市,自然是被那些建筑所吸引的。位于中山西路上的阿拉伯广场,便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建筑。白色格调,伊斯兰建筑风格,不消看便知道修建了并不久。
蓝天下的广场,风情万种,我呆呆的站着,虽则人不舒服,却不忘抓拍每一个角度。站在广场中央,感觉呼市这儿的风,不是开玩笑的,树木东倒西歪,像极了我们广东台风来临时。最有趣的是,我终于明白了何谓塞外,原来就是这样粗狂的感觉。
喜欢瞧着小商铺的地道特色,尤其是临近中秋的那些手工月饼。看起来挺不错,就是不知道口感如何,母亲打趣的问:“要吃吗?想吃吗?”
“不不不,我不喜欢!”我连连摆手,实在对这个没多大的兴趣。
新浪微博Sa柔儿,写作只为快乐,与复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