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三百零九章 文定国之死
地方独立,无异谋反。两个王爷都知道,虽然文定国还没死,但那个影响力是巨大的。要进攻京城,还是暂时算了。文定国就是躺着,也能在京城做好布置。京城的防务是很严密的,那些被收买的大内侍卫和禁军将领都已经暂时失去了权力,说不定还会真的被查出来。为今之计,先宣布独立,就可以扩大影响,大量招兵。另外还可以以大义的旗号,招揽更多的将士。皇上退位让贤,让给谁?三个儿子都犯事离开朝堂被禁足,继承皇位难免会让天下人耻笑。皇上本人也确实贪恋皇位,根本不愿意把皇位交出来。交出了皇位,自己也说不得会活不下去了。
消息是瞒不住的。皇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求助于太后。太后听到消息,皇上软弱,三个皇子都是她抚养教导的,然而却都如此不堪,顿时气血攻心,一下子就昏了过去。经过太医急救,太后终于清醒过来,但还是无计可施。皇上召集群臣议事,大臣也没有一个能说出解决的办法,一个个如泥塑木雕。谁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皇上的过失谁敢轻易指责?不怕不做事,就怕做错事!不做事没有功劳,也没有过错,最多不受重用;可是做错了事,就得承担责任,说不定就满门抄斩,九族尽亡!
四月初四,早朝。皇上坐定后,冷冷地说:“各位爱卿,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华思义和华思礼同时造反,这是对我大华朝廷的大不敬。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大堂一片哑然。
“你们平时不是很能说的吗?今天怎么不说话了?范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说怎么办?”
范仲达一直不做声,可皇上已经点到了自己,自己再不说这个位置就到头了。范仲达不得不站出来:“皇上,为了维护大华的尊严,请发出诏书,批驳他们的无礼之举,并派兵捉拿他们进京审判。”
“谁能带兵平叛?”
“皇上,臣以为请文大元帅出山。文大元帅是当世军神,只要他登高一呼,全国各地兵马都会迎风而动,说不定叛党会自缚请罪。”
“你自己呢?”
“臣虽为兵部尚书,但无权调控禁军。北疆和西域的兵马太远,调动不及。镇山省和朝阳省的兵马恐怕只能自保,平叛无力。臣看只能让禁军出动,才能迅速平叛。而禁军除了皇上,就只有文大元帅可以受命调遣。”
“可是文大元帅重病在床,怎么能亲自领兵出战?”
“皇上,文大元帅虽然有病在身,经过治疗,说不定已有好转,他站出来号召全国应该没有问题。再说,他不一定要亲自领兵,只要他策划一下就行。臣的本事,不及文大元帅之万一。”
“那你去定国公府看看,问问文大元帅的看法。如果文大元帅确实没有办法起床,你就亲自领兵出战!”
范仲达到了定国公府。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没有人告诉文定国。兵部尚书带着皇上的旨意来问话,文府侍卫可不敢阻拦,只好通报。
“范尚书,怎么今天有空到老朽这里来了?”自从文定国重病,开初还范仲达还来看望过几次。文定国从隔雪省回来,文府以文定国需要静养为名,谢绝了所有客人探望,范仲达也就再也没有来过。
“文大元帅,出大事了!皇上让我来问问你怎么办?”
“有什么大事?”
范仲达把情况说了一遍。文定国越听越气,这就是我一生守候的大华吗?这几天几个儿子表情都是怪怪的,原来出了这么大的事!要是范仲达不来,恐怕自己还一直蒙在鼓里!可是,自己知道了又有什么用?自己老了,只能在床上等死了!出征容易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是躺在床上,对东土和南岭的情况一点不了解。东土和南岭敢宣布独立,就不怕朝廷出兵!可想而知,叛军的准备是很充分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是皇上没什么,几个皇子没什么,东土和南岭就没有造反的借口,号令天下平叛还很好办。可是……文定国的手在颤抖,连茶杯也拿不稳了。终于,文定国吐出一口鲜血,昏迷了过去。
在场的侍卫家丁连忙一边叫人请郎中,一边通知文家的几弟兄回家。范仲达也留不住了,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家。
文家几兄弟连忙回到家。文定国还没有清醒过来。几个郎中都不敢开药。文勇师焦急地问:“郎中,怎么样?”几个郎中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回话。文勇强严肃地说:“有什么就说吧!”
一个郎中壮着胆子回话:“文大元帅本来重病在身,又气急攻心,很可能躲不过这一关了!请恕我们无能为力!”
“怎么会气急攻心?”
一个侍卫回话:“范尚书来过,把朝廷的事情都说了一下,要大元帅说怎么办。大元帅就……”
文勇师大吼:“我们不是说过吗?要静养,谢绝任何人拜访!”
“范尚书说代表皇上来问话。”
文勇强厉声说:“不说了!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郎中,我父亲真的不能醒过来了吗?”
“回文将军,文大元帅的情况,要想康复是不可能的!在下最多让他清醒一会儿。”
文勇强屏退郎中,严肃地说:“几位兄弟,各位侄子,虽然我在床上躺了大半辈子,但是最近这一年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多,我可以说最了解父亲。以前我从来没有过问过家事,我既是老大,也无儿子,我以后也得靠各位的扶持才能继续活下去。这次,就我做主了!你们怎么看?”
几弟兄相视一眼,最后说:“大哥!你决定吧!”至于其他妇女和晚辈,是没有发言权的。
文勇强把郎中叫进来:“请施治吧!好歹我们不会怪你。”
郎中拿出银针,几针刺下去,文定国终于苏醒过来。文定国知道自己是拖不下去了,强提精神说:“听着!我死之后,祈请骸骨能回乡安葬。文家所有有官府职位的人,全部以丁忧的理由辞职回乡。文家先祖以诗书传家,勒令不在朝为官。我违背先祖遗训,现在该回家了。你们以后不论学文习武,就是经商种地都行!除了仁君现世,不得在朝为官。另外请龚大侠原谅,文家再也帮不上他们了,合作结束了。在京城的所有产业可以卖给何伯爵,他没有钱送给他也行。回到太平关后,能帮到何伯爵的就帮。有什么事你们要多商量,要多听强儿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是!”
文定国闭上了眼睛。“爹!”文家几弟兄失声痛哭。
过了好一会儿,文勇强镇定下来:“来人啊!带定国公符印到宫中报丧;有请龚大侠过府;准备棺木装殓,备齐相关物品,准备回乡!”
龚德胜很快就到了。听说文定国去世了,龚德胜并不觉得奇怪。赵青山早就说过,文定国活不久了。就是静养,也不过一两年。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多半传到文定国耳里了,文定国气急攻心是很正常的。听说文定国安排,合作结束,文定国要回乡安葬,龚德胜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那些文家的产业,龚德胜可没有权力做主。不过,只要把值钱的带走了,就是放在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那么传单出现,东土和南岭已经宣布独立,文定国一死,那些人就很可能攻打京城。只要文定国死亡的消息传出去,战争爆发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何伯爵早就说过,以人员的安全为最高准则,看见情况不对,立即撤退。自己等人有武功,会易容,还好办些;那些不会武功的人如孙家三人,酒楼的厨师等人就需要尽快撤回北疆。那个酿酒的蒸馏工具,很容易泄露秘密,千里运输也麻烦,干脆打坏了事。龚德胜很快就回头安排去了。
报信的人虽然有定国公的符印,还是不能轻易见到皇上,只是进宫请值事太监禀报,然后就回府准备其他事情了。皇上听说文定国死了,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皇上终于清醒过来,大华的军神文大元帅去世了,再也不能震慑天下了!人都是要死的,文定国已经年过七旬,也不算短命之人。皇上还是派人吊唁,问问文家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应允了吧!定国公的爵位继承,按常规是该老大继承。可是文家老大文勇强残疾了三十多年,平时什么都不管,最近听说还去经营店铺了,但继承爵位并不怎么合适。怎么办呢?还是让文家人自己商量吧!反正这些事情等到文定国入土之后再确定也不迟。文定国作为一个大元帅,这丧事也要好几天才能办完。
传令的太监到了文府。文勇强很平静地对太监说了文定国的遗言。当然不会完全说,就说了文定国祈请回乡安葬,文家人都丁忧回乡守孝。爵位的事还是留到以后再说。文勇强清楚,以后还能不能回到京城都说不清。再说,二王造反,肯定是有准备的,这次又占了大义的名号,朝廷能不能撑下去也说不清。换了皇上,谁知道会怎样变?
消息是瞒不住的。皇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求助于太后。太后听到消息,皇上软弱,三个皇子都是她抚养教导的,然而却都如此不堪,顿时气血攻心,一下子就昏了过去。经过太医急救,太后终于清醒过来,但还是无计可施。皇上召集群臣议事,大臣也没有一个能说出解决的办法,一个个如泥塑木雕。谁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皇上的过失谁敢轻易指责?不怕不做事,就怕做错事!不做事没有功劳,也没有过错,最多不受重用;可是做错了事,就得承担责任,说不定就满门抄斩,九族尽亡!
四月初四,早朝。皇上坐定后,冷冷地说:“各位爱卿,情况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华思义和华思礼同时造反,这是对我大华朝廷的大不敬。你们说,朕该怎么办?”
大堂一片哑然。
“你们平时不是很能说的吗?今天怎么不说话了?范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说怎么办?”
范仲达一直不做声,可皇上已经点到了自己,自己再不说这个位置就到头了。范仲达不得不站出来:“皇上,为了维护大华的尊严,请发出诏书,批驳他们的无礼之举,并派兵捉拿他们进京审判。”
“谁能带兵平叛?”
“皇上,臣以为请文大元帅出山。文大元帅是当世军神,只要他登高一呼,全国各地兵马都会迎风而动,说不定叛党会自缚请罪。”
“你自己呢?”
“臣虽为兵部尚书,但无权调控禁军。北疆和西域的兵马太远,调动不及。镇山省和朝阳省的兵马恐怕只能自保,平叛无力。臣看只能让禁军出动,才能迅速平叛。而禁军除了皇上,就只有文大元帅可以受命调遣。”
“可是文大元帅重病在床,怎么能亲自领兵出战?”
“皇上,文大元帅虽然有病在身,经过治疗,说不定已有好转,他站出来号召全国应该没有问题。再说,他不一定要亲自领兵,只要他策划一下就行。臣的本事,不及文大元帅之万一。”
“那你去定国公府看看,问问文大元帅的看法。如果文大元帅确实没有办法起床,你就亲自领兵出战!”
范仲达到了定国公府。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没有人告诉文定国。兵部尚书带着皇上的旨意来问话,文府侍卫可不敢阻拦,只好通报。
“范尚书,怎么今天有空到老朽这里来了?”自从文定国重病,开初还范仲达还来看望过几次。文定国从隔雪省回来,文府以文定国需要静养为名,谢绝了所有客人探望,范仲达也就再也没有来过。
“文大元帅,出大事了!皇上让我来问问你怎么办?”
“有什么大事?”
范仲达把情况说了一遍。文定国越听越气,这就是我一生守候的大华吗?这几天几个儿子表情都是怪怪的,原来出了这么大的事!要是范仲达不来,恐怕自己还一直蒙在鼓里!可是,自己知道了又有什么用?自己老了,只能在床上等死了!出征容易吗?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是躺在床上,对东土和南岭的情况一点不了解。东土和南岭敢宣布独立,就不怕朝廷出兵!可想而知,叛军的准备是很充分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是皇上没什么,几个皇子没什么,东土和南岭就没有造反的借口,号令天下平叛还很好办。可是……文定国的手在颤抖,连茶杯也拿不稳了。终于,文定国吐出一口鲜血,昏迷了过去。
在场的侍卫家丁连忙一边叫人请郎中,一边通知文家的几弟兄回家。范仲达也留不住了,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家。
文家几兄弟连忙回到家。文定国还没有清醒过来。几个郎中都不敢开药。文勇师焦急地问:“郎中,怎么样?”几个郎中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回话。文勇强严肃地说:“有什么就说吧!”
一个郎中壮着胆子回话:“文大元帅本来重病在身,又气急攻心,很可能躲不过这一关了!请恕我们无能为力!”
“怎么会气急攻心?”
一个侍卫回话:“范尚书来过,把朝廷的事情都说了一下,要大元帅说怎么办。大元帅就……”
文勇师大吼:“我们不是说过吗?要静养,谢绝任何人拜访!”
“范尚书说代表皇上来问话。”
文勇强厉声说:“不说了!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郎中,我父亲真的不能醒过来了吗?”
“回文将军,文大元帅的情况,要想康复是不可能的!在下最多让他清醒一会儿。”
文勇强屏退郎中,严肃地说:“几位兄弟,各位侄子,虽然我在床上躺了大半辈子,但是最近这一年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多,我可以说最了解父亲。以前我从来没有过问过家事,我既是老大,也无儿子,我以后也得靠各位的扶持才能继续活下去。这次,就我做主了!你们怎么看?”
几弟兄相视一眼,最后说:“大哥!你决定吧!”至于其他妇女和晚辈,是没有发言权的。
文勇强把郎中叫进来:“请施治吧!好歹我们不会怪你。”
郎中拿出银针,几针刺下去,文定国终于苏醒过来。文定国知道自己是拖不下去了,强提精神说:“听着!我死之后,祈请骸骨能回乡安葬。文家所有有官府职位的人,全部以丁忧的理由辞职回乡。文家先祖以诗书传家,勒令不在朝为官。我违背先祖遗训,现在该回家了。你们以后不论学文习武,就是经商种地都行!除了仁君现世,不得在朝为官。另外请龚大侠原谅,文家再也帮不上他们了,合作结束了。在京城的所有产业可以卖给何伯爵,他没有钱送给他也行。回到太平关后,能帮到何伯爵的就帮。有什么事你们要多商量,要多听强儿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是!”
文定国闭上了眼睛。“爹!”文家几弟兄失声痛哭。
过了好一会儿,文勇强镇定下来:“来人啊!带定国公符印到宫中报丧;有请龚大侠过府;准备棺木装殓,备齐相关物品,准备回乡!”
龚德胜很快就到了。听说文定国去世了,龚德胜并不觉得奇怪。赵青山早就说过,文定国活不久了。就是静养,也不过一两年。最近京城发生的事情多半传到文定国耳里了,文定国气急攻心是很正常的。听说文定国安排,合作结束,文定国要回乡安葬,龚德胜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那些文家的产业,龚德胜可没有权力做主。不过,只要把值钱的带走了,就是放在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那么传单出现,东土和南岭已经宣布独立,文定国一死,那些人就很可能攻打京城。只要文定国死亡的消息传出去,战争爆发的日子就屈指可数了。何伯爵早就说过,以人员的安全为最高准则,看见情况不对,立即撤退。自己等人有武功,会易容,还好办些;那些不会武功的人如孙家三人,酒楼的厨师等人就需要尽快撤回北疆。那个酿酒的蒸馏工具,很容易泄露秘密,千里运输也麻烦,干脆打坏了事。龚德胜很快就回头安排去了。
报信的人虽然有定国公的符印,还是不能轻易见到皇上,只是进宫请值事太监禀报,然后就回府准备其他事情了。皇上听说文定国死了,也呆了。过了好一会儿,皇上终于清醒过来,大华的军神文大元帅去世了,再也不能震慑天下了!人都是要死的,文定国已经年过七旬,也不算短命之人。皇上还是派人吊唁,问问文家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应允了吧!定国公的爵位继承,按常规是该老大继承。可是文家老大文勇强残疾了三十多年,平时什么都不管,最近听说还去经营店铺了,但继承爵位并不怎么合适。怎么办呢?还是让文家人自己商量吧!反正这些事情等到文定国入土之后再确定也不迟。文定国作为一个大元帅,这丧事也要好几天才能办完。
传令的太监到了文府。文勇强很平静地对太监说了文定国的遗言。当然不会完全说,就说了文定国祈请回乡安葬,文家人都丁忧回乡守孝。爵位的事还是留到以后再说。文勇强清楚,以后还能不能回到京城都说不清。再说,二王造反,肯定是有准备的,这次又占了大义的名号,朝廷能不能撑下去也说不清。换了皇上,谁知道会怎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