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百四十章 穷途
等周兰山的请帖发到的时候,这些人有的说自己病了,有的说自己的家人得了重病,有的早就吩咐下去,只要是周兰山的人来,就说不在家。最后,只有一个到了周府。没办法,当年周兰山的父亲曾在一个官司上帮过他,故意杀人变成了过失杀人,出钱不多就了事。不过他来后表示,他的流动资金也不多,最多能借出五千两。他自己的生意还忙不过来,也不要瓷器。
五千两,杯水车薪!按周兰山的想法,几家人好歹凑上十万两,他再贷款一些,让大家分一些瓷器,实在还不够就卖一些产业,就应该支撑得过去。可是五千两实在太少了,周兰山最后没有接受,说是最后来看。
两天后,周兰山的父亲周子轩接到传书,当时就吐血倒下了。三十万两,这个数目太大了,前期挤出十万两,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年头,有多少人会留着大量的周转金?有钱除了用,就是扩大规模,买更多的土地,或者开更多的店铺。这些都是投资巨大,收益缓慢的生意。而且周子轩远在东土木阳省,就是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在三天(信鸽从太平关到木阳省花了两天)之内送到太平关。周兰山还有一个弟弟,文不成,武不就,只考上了秀才,在京都的一个衙门里办差。周兰山的三个儿子也在木阳省。一个学文,在芳华省当府尹;一个学武,在木阳省做校尉;一个经商,也在木阳省。经商的儿子听到祖父吐血倒下,卧床不起后,也无能为力,只好给周兰山发了传书,说明了情况,希望周兰山尽快回家。另外也通知了其他亲人,看合适回家看看老人。
义王也接到了传书。义王召集幕僚们讨论。
有人说,应该帮一把,可是太远了,三天时间是无法将钱送到太平关的。靠近北疆的生意,不可能拿得出三十万两。就连义王本人,现在要想拿出三十万两也麻烦。全民教育要投入,买马支出,买帐篷等物资也支出,就是换马也买了大量粮食还是支出。这些支出都是集中在这几个月内,周转金早就用得差不多了。
有人说,周兰山早就知道有人算计他,还不知道留心防备。算计的人也太狡猾。周兰山这么多年在北疆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对消息的收集,对局势的分析,还不如舞柳一个娘们。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帮他做什么?就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有人说,其实不论帮与不帮,都差不多。钱是不可能三天内送到太平关的。就算完全是黄金,也是几千斤重,马车日夜兼程也不能赶到。如果是银票,用飞鸽传书倒是还办得到。可是银票是百胜省独有的,其他地方现在都没有。另外,飞鸽传书也是有风险的。信鸽遇到猛禽就惨了。因此一般飞鸽传书都是发出两只信鸽。要是用信鸽送银票,万一有意外,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两个办法,问一问,刘智升的表叔的东家是谁,直接找东家说好话,看怎么解决。据说是京都人,义王在京都的人手有的是,一些大臣也可以出面,不相信那个东家不给面子。还有那些瓷器虽然尺寸和花纹不合订货人的要求,卖给其他人还是可以的。只要找到合适的买家,五十万两也能卖出去。另外就是周兰山在太平关十多年了,平时交往了那么多人,借也应该能借到一些吧!还可以到希望银行贷款或者变卖产业。尤其是贷款,就是出点利息,就可以把时间挪一下。
义王听了,采纳了这个意见。
初五午时,周兰山接到家里的传书,他多少还有点孝心,准备尽快回家。申时接到义王的传书,连忙赶到都督府。刘智升本来不想让他进府的,龚德胜说看看落水狗也很好嘛。可是龚德胜无论怎么都不说自己的东家是谁。他说,这不是让他东家知道了好责骂他吗?他一家老小都在东家手里,到时吃苦的人就是他的亲人。何况,明日就是最后期限,什么都来不及了。他只要把钱带回去了,东家再怎么责骂也要好得多。刘智升也劝周兰山尽快想办法筹钱,不要去打什么鬼主意。
周兰山没有办法,只好到了银行。银行的人告诉他,贷款凡是超过一千两,必须要姚掌柜才能做主。超过万两就连姚掌柜都无法做主,必须要何伯爵同意。姚掌柜不知道今天到不到太平关来。毕竟姚掌柜的事情太多了。至于何伯爵,你去了能不能见到都说不清。何伯爵的事情更多,以前还被刺杀,一般人是不容易见到他的。
怎么办?周兰山一狠心,老子不出钱了!老子现在就走,老子离开了太平关,看你怎么奈何我!我把房契、地契都带走,然后转给别人,说是卖了,百胜省官府也没有办法。我拿了钱,找一个清静的地方享受去了。只要回到东土,东土要把自己藏起来并不困难。
周兰山说干就干,回到家收拾了东西,把家里的钱全部带上,钻进马车就走。
不久,周兰山忽然发现马车停下了。怎么回事?还没等他发问,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周东家,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呀?”这声音,周兰山很熟悉,是刘智升的侍卫头子吴强的声音。
周兰山只好探出头来,原来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吴强带着几个侍卫,还有一百兵士守在外面,另外还有一个衙门的捕快。这城门一般是没有多少人值守的啊,平时充其量十个人,只有意外情况才会有增加士兵值门。怎么今天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是吴强带队?糟了,一定是刘智升害怕我走了,派人跟上我了。周兰山挤出一点笑容:“吴校尉,你怎么在这里呀?”
“唉!周东家啊,我们刘都督大人怕你走了,他的表叔拿不到钱,到时刘都督和张大人都不好交差。周东家,你该不是逃债吧?”
周兰山干笑一声:“吴校尉,你这就是说笑了!我怎么会逃债呢?我是打算到关内府去筹钱。”
“是吗?据我所知,关内府除了瓷窑,你没有其他的产业啊!瓷窑里可能没有多少钱吧?再说,没必要你亲自去跑这一趟吧!”
周兰山知道走不了了。再走,这些人都会跟着一起走,甚至当场把自己抓起来。周兰山只好苦笑着说:“也是也是,只是我的心太急了。算了,回去我另外叫人去。”
“那就好!周东家啊,这三十万两白银可是很多的。人少了可搬不动,也不太安全。你要到什么地方去筹钱,我们给你做护卫。”
什么护卫?分明就是监视,怕我逃跑嘛!周兰山心里想,口里却说:“唉,我还是回去想想吧!也不用麻烦你们了。”
周兰山回到周府,一方面另一方面派人去看看姚顺德到了太平关没有,不在就一直到关外府去找找,希望能把他请来。
姚顺德这天也确实到了太平关。不过他没有答应,他对送请帖的人说:“请转告周东家,我实在太忙,有什么事请他到银行来谈吧。”
周兰山到了银行。这是周兰山第三次看到姚顺德。第一次是天外天的交易,周兰山得意忘形;第二次是周兰山意欲入股银行,气焰嚣张;这一次周兰山是垂头丧气。
姚顺德装着一无所知的样子,接待了周兰山。“周老板,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劳的?”
“姚掌柜,我想贷款。不知你是否能帮忙?事后我少不了你的好处!”
“周老板,我想你多少了解银行的规矩。贷款事由、贷款数量、抵押物、预计还款时间。”
“暂时周转,贷款三十万两,我的房产、土地、店铺都可以抵押,预计一个月还款。”
“周老板,很抱歉,我帮不了你。数量超过了一万两我就无法做主,必须要何伯爵点头。而且,银行的钱并不多,不可能拿出三十万两。最多十万两。”
“我已听说了。不过我也听说何伯爵是不容易见到的,还请你帮忙引荐。能贷多少就贷多少。”
“我今天可以回去禀告,明天我派人给你回话,行不?”
“我希望今天就知道结果。”
“周东家,你这样让我很为难。”
“这样吧,你回去的时候,我跟着去。你可以告诉何伯爵,我还想跟他做生意。我的产业可以卖一些给他。价钱好说。”周兰山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可以转告,不过何伯爵是否答应我可不敢保证。我马上就可以回关外府。”
姚顺德与周兰山一起动身,一路快马加鞭,回到太平关还不到刚擦黑。姚顺德打听了一下,今天张志祥大人来找过何伯爵,何伯爵计划明天到太平关去,所以何伯爵没回落马坑,今晚暂住府衙后院。
五千两,杯水车薪!按周兰山的想法,几家人好歹凑上十万两,他再贷款一些,让大家分一些瓷器,实在还不够就卖一些产业,就应该支撑得过去。可是五千两实在太少了,周兰山最后没有接受,说是最后来看。
两天后,周兰山的父亲周子轩接到传书,当时就吐血倒下了。三十万两,这个数目太大了,前期挤出十万两,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年头,有多少人会留着大量的周转金?有钱除了用,就是扩大规模,买更多的土地,或者开更多的店铺。这些都是投资巨大,收益缓慢的生意。而且周子轩远在东土木阳省,就是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在三天(信鸽从太平关到木阳省花了两天)之内送到太平关。周兰山还有一个弟弟,文不成,武不就,只考上了秀才,在京都的一个衙门里办差。周兰山的三个儿子也在木阳省。一个学文,在芳华省当府尹;一个学武,在木阳省做校尉;一个经商,也在木阳省。经商的儿子听到祖父吐血倒下,卧床不起后,也无能为力,只好给周兰山发了传书,说明了情况,希望周兰山尽快回家。另外也通知了其他亲人,看合适回家看看老人。
义王也接到了传书。义王召集幕僚们讨论。
有人说,应该帮一把,可是太远了,三天时间是无法将钱送到太平关的。靠近北疆的生意,不可能拿得出三十万两。就连义王本人,现在要想拿出三十万两也麻烦。全民教育要投入,买马支出,买帐篷等物资也支出,就是换马也买了大量粮食还是支出。这些支出都是集中在这几个月内,周转金早就用得差不多了。
有人说,周兰山早就知道有人算计他,还不知道留心防备。算计的人也太狡猾。周兰山这么多年在北疆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对消息的收集,对局势的分析,还不如舞柳一个娘们。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帮他做什么?就让他自生自灭好了。
有人说,其实不论帮与不帮,都差不多。钱是不可能三天内送到太平关的。就算完全是黄金,也是几千斤重,马车日夜兼程也不能赶到。如果是银票,用飞鸽传书倒是还办得到。可是银票是百胜省独有的,其他地方现在都没有。另外,飞鸽传书也是有风险的。信鸽遇到猛禽就惨了。因此一般飞鸽传书都是发出两只信鸽。要是用信鸽送银票,万一有意外,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两个办法,问一问,刘智升的表叔的东家是谁,直接找东家说好话,看怎么解决。据说是京都人,义王在京都的人手有的是,一些大臣也可以出面,不相信那个东家不给面子。还有那些瓷器虽然尺寸和花纹不合订货人的要求,卖给其他人还是可以的。只要找到合适的买家,五十万两也能卖出去。另外就是周兰山在太平关十多年了,平时交往了那么多人,借也应该能借到一些吧!还可以到希望银行贷款或者变卖产业。尤其是贷款,就是出点利息,就可以把时间挪一下。
义王听了,采纳了这个意见。
初五午时,周兰山接到家里的传书,他多少还有点孝心,准备尽快回家。申时接到义王的传书,连忙赶到都督府。刘智升本来不想让他进府的,龚德胜说看看落水狗也很好嘛。可是龚德胜无论怎么都不说自己的东家是谁。他说,这不是让他东家知道了好责骂他吗?他一家老小都在东家手里,到时吃苦的人就是他的亲人。何况,明日就是最后期限,什么都来不及了。他只要把钱带回去了,东家再怎么责骂也要好得多。刘智升也劝周兰山尽快想办法筹钱,不要去打什么鬼主意。
周兰山没有办法,只好到了银行。银行的人告诉他,贷款凡是超过一千两,必须要姚掌柜才能做主。超过万两就连姚掌柜都无法做主,必须要何伯爵同意。姚掌柜不知道今天到不到太平关来。毕竟姚掌柜的事情太多了。至于何伯爵,你去了能不能见到都说不清。何伯爵的事情更多,以前还被刺杀,一般人是不容易见到他的。
怎么办?周兰山一狠心,老子不出钱了!老子现在就走,老子离开了太平关,看你怎么奈何我!我把房契、地契都带走,然后转给别人,说是卖了,百胜省官府也没有办法。我拿了钱,找一个清静的地方享受去了。只要回到东土,东土要把自己藏起来并不困难。
周兰山说干就干,回到家收拾了东西,把家里的钱全部带上,钻进马车就走。
不久,周兰山忽然发现马车停下了。怎么回事?还没等他发问,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周东家,你这是要往哪里去呀?”这声音,周兰山很熟悉,是刘智升的侍卫头子吴强的声音。
周兰山只好探出头来,原来已经到了城门口了。吴强带着几个侍卫,还有一百兵士守在外面,另外还有一个衙门的捕快。这城门一般是没有多少人值守的啊,平时充其量十个人,只有意外情况才会有增加士兵值门。怎么今天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是吴强带队?糟了,一定是刘智升害怕我走了,派人跟上我了。周兰山挤出一点笑容:“吴校尉,你怎么在这里呀?”
“唉!周东家啊,我们刘都督大人怕你走了,他的表叔拿不到钱,到时刘都督和张大人都不好交差。周东家,你该不是逃债吧?”
周兰山干笑一声:“吴校尉,你这就是说笑了!我怎么会逃债呢?我是打算到关内府去筹钱。”
“是吗?据我所知,关内府除了瓷窑,你没有其他的产业啊!瓷窑里可能没有多少钱吧?再说,没必要你亲自去跑这一趟吧!”
周兰山知道走不了了。再走,这些人都会跟着一起走,甚至当场把自己抓起来。周兰山只好苦笑着说:“也是也是,只是我的心太急了。算了,回去我另外叫人去。”
“那就好!周东家啊,这三十万两白银可是很多的。人少了可搬不动,也不太安全。你要到什么地方去筹钱,我们给你做护卫。”
什么护卫?分明就是监视,怕我逃跑嘛!周兰山心里想,口里却说:“唉,我还是回去想想吧!也不用麻烦你们了。”
周兰山回到周府,一方面另一方面派人去看看姚顺德到了太平关没有,不在就一直到关外府去找找,希望能把他请来。
姚顺德这天也确实到了太平关。不过他没有答应,他对送请帖的人说:“请转告周东家,我实在太忙,有什么事请他到银行来谈吧。”
周兰山到了银行。这是周兰山第三次看到姚顺德。第一次是天外天的交易,周兰山得意忘形;第二次是周兰山意欲入股银行,气焰嚣张;这一次周兰山是垂头丧气。
姚顺德装着一无所知的样子,接待了周兰山。“周老板,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效劳的?”
“姚掌柜,我想贷款。不知你是否能帮忙?事后我少不了你的好处!”
“周老板,我想你多少了解银行的规矩。贷款事由、贷款数量、抵押物、预计还款时间。”
“暂时周转,贷款三十万两,我的房产、土地、店铺都可以抵押,预计一个月还款。”
“周老板,很抱歉,我帮不了你。数量超过了一万两我就无法做主,必须要何伯爵点头。而且,银行的钱并不多,不可能拿出三十万两。最多十万两。”
“我已听说了。不过我也听说何伯爵是不容易见到的,还请你帮忙引荐。能贷多少就贷多少。”
“我今天可以回去禀告,明天我派人给你回话,行不?”
“我希望今天就知道结果。”
“周东家,你这样让我很为难。”
“这样吧,你回去的时候,我跟着去。你可以告诉何伯爵,我还想跟他做生意。我的产业可以卖一些给他。价钱好说。”周兰山是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了。
“我可以转告,不过何伯爵是否答应我可不敢保证。我马上就可以回关外府。”
姚顺德与周兰山一起动身,一路快马加鞭,回到太平关还不到刚擦黑。姚顺德打听了一下,今天张志祥大人来找过何伯爵,何伯爵计划明天到太平关去,所以何伯爵没回落马坑,今晚暂住府衙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