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四十,不速之客·一、
四十,不速之客
桂二爷带着一行人回到了桂府。
见团副和三个团丁都受了伤,大家吓坏了。三姨太捂着嘴巴哭哭啼啼的问:“二爷,这是怎么了?今儿个连团副都受了伤,这日子真是越过越风险了。”
二爷脸色不好,令宛儿和菊花扶了团副到前厅睡下,又扶了三个团丁回后屋,一一安排妥当。
几个孩子银铃般笑着追逐着,朝二爷扑了过来:“爷爷,爷爷,坐杆杆。”
二爷伸出了右胳膊,三个孩子就嘻嘻哈哈的吊上去,小颈子伸得老长,小脸儿憋闷得通红,前摔后晃的,不亦乐乎。
“这日子越来越让人揪心,府里粮食已不多了,肉和菜都越来越紧,这么一大家子人,二爷,怎么办啊?”
三姨太哭哭啼啼一会儿,又诉说起来:“现在,全府上下近二十号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你是一家之主,说句话儿哩。”
二爷看看三姨太,这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
接回了北平的三个孩子和菊花,就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他在自已心里默默;后院团丁五个,煮饭哑巴和宛儿三姨太三个,就是八个,加自已和团副桂三赵威四人计十二个,现加上菊花和三个孩子,全府突然一下就十六个人了。
十六张嘴巴?二爷有些恍惚,对他来说,十六张嘴巴意味着什么,从来毫无感觉。
然而现在,主政管家的三姨太,却感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上次,佃农送来的粮食肉菜不是还有一些么?”,桂府的佃农也和其他乡绅一样,分布在宛平二百里内的农家。
“只有一小点了,怕熬不过下段日子了。我看这小鬼子一时半刻的也扳不倒,生活却要继续。”
三姨太红着眼睛,嘤嘤的哭诉到:“你只知道在外面和小鬼子逞能斗强,哪明白这锅盆碗筷一日三餐的杂事儿?府里已要揭不开锅哩,还不想想办法?”
二爷困难地摇摇头,和小鬼子斗,他是好汉;可和家里的乱事儿咋呼,他颇感力不从心。
“老三和赵威还没有找到?”三姨太哭唠一会儿,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一天一夜啦,不是失踪了吧?”
二爷沉重的闭上眼睛,看来,凶多吉少。极有可能是小鬼子借查良民证时,被抓了人质。
人质虽然被张一枪救了出来,可都散落进了无边无际的青莎帐。小鬼子又纵兵搜寻追逐,只怕二人是死在乱军之中了。
想到这儿,二爷感到深深的自责。如果当时不答应带他俩去,留在府里,就不会出事儿。
老三,赵威,你们在哪儿?唉,自从小鬼子打进来后,兵慌马乱,命如草芥。这,这该向何处寻去?
想着想着,二爷实在憋闷不住,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突然一拍大腿,狠狠儿骂到:“我操小鬼子八辈子祖宗!妈拉巴子,我死四十个,小鬼子就得死八十个;我失踪二人,小鬼子就得失踪二十人,走着瞧!”
吊在他右胳膊上玩儿的三个孩子吓了一跳,手一松,坠落下来。早被二爷一个一个的接了,轻轻在肉屁股上一拧:“一边玩儿,空了,爷爷再让吊杆杆哩。”
三姨太也怜爱的抚摸着三个孩子:“一边蹦去吧,那桂山上有花有草,让菊花阿姨带着摘去。啊,去吧。还有蚂蚱哩,可好玩儿哩,快去吧。”
二爷瞅着三姨太,心里一抖,这宛平的大家闺秀,嫁到了桂府不久,就赶上了这苦难日子,怎么着今儿个看她,竟然比原来有些苍老了哩?
唉,当初娶了小自已一大半的三姨太。原本是人到中年,封妻荫子,落个府聚江湖,龙约天下,天天高朋如云,贵客满座,人气盎然,圆了三代桂爷中兴梦。
可是,也不知是自已不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三姨太这肚子依旧平坦如故。而日子,也越来越艰辛坎坷,困难重重……
“三姨太,你咋有些瘦了哩?”
从来不知温柔为何物的二爷,竟意外的摸摸她的鬓发,放慢了声音:“这些日子,你也累坏了,歇歇去吧,你才二十岁哩。”
三姨太一把捏住了二爷手左手,纳纳道:“你不嫌我是妇道人家了?二爷,能听我说句真心话吗?”
二爷还是不习惯于这种缠绵,有些尴尬的抽回自已左手,笑道:“妇道人家总归是妇道人家,但这桂府没有你不行哩,你看这上下老少近二十号人啦,真是,一不注意就有这么多人啦。”
“你不要和小鬼子发犟啦,松尾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行不?小鬼子如今这般了得,你不怕做了出头鸟,我们还怕哩。”
二爷冷脸瞅瞅她:“你是劝我投降么?你去弄明白,桂府三代祖宗,就没有一个投降的孬种,四十条人命呵,就这样算啦?”
“死了的,已经死啦,可活着的总要好好活是不?”
三姨太小心翼翼的瞅着二爷,生怕激怒了他似的:“这粮食肉菜眼看着就没啦,连饭都没有吃的啦,再和小鬼子逞能有什么用?”
二爷一阵烦恼涌上心来,不由得瞪起了眼睛:“再胡说,我就拍了你,妇道人家!男人的事儿你搅合什么?你妈拉个巴子懂个屁?滚出去。”
三姨太将他膝盖一推,哭哭啼啼的跑了。
二爷发一阵子呆,起身来到团副屋里。团副望望他,移移屁股:“二爷,坐下谈,坐下谈,咋,有事儿?”
“桂三和赵威八成回不来了,被小鬼子弄死了。”
二爷想想,又道:“听三姨太讲,府里的粮食和肉菜都不多了,你看?”,“佃农都逃散啦,这日子难呀。”
团副好一阵才开口,支起上身:“明天我到四下看看,能不能弄回些东西?”
“能走得动吗?只好麻烦你啦,带个团丁去吧,遇上什么事情有个帮手。”
二爷闷闷的瞅着团副:“知道么,现在咱桂府里有将近二十号人啦。家呢,人丁兴旺和香火飘摇总是好事儿,可眼下这小鬼子横行,唉,百姓苦哇。”
“日子越困难重重,小鬼子越要横行无忌。我估摸,松尾的人质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这小子的特点就是好强与狡黠,马上又会有什么行动的。”
团副看看外面,冷静的说:“二爷,待我回来,我想摸到松尾司令部去,探探情况。”
二爷说:“这有点冒险,如果被他发现了,你不是他对手。”
“有你呢,我还怕谁?”
团副不以为然,小鬼子在上海的冒险已经开始,淞沪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小鬼子的七三一细菌部队会不会也紧跟着跟进?
一直和上级接不上头,相关情报送不出去,团副真有些着急。
二爷想想,道:“你不是有密码29吗?不是有人偷偷递纸团吗?咋,人不见啦?”
团副哭笑不得,一时真找不到合适的话给他解释,只得言简意赅的说:“同道不同车,许多事情各自为战的,只是友军,不是同志。”
二爷楞楞怔怔的瞅瞅他,笑起来,他实在弄不懂友军和同志有什么不同。
不过,他也不想弄懂,只是轻蔑的想:嘴巴里喊得热闹,咋咋呼呼的,还不都是缩头乌龟?
三天过后,团副和一个团丁疲惫不堪的回来了,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佃农几乎全跑散了,剩下的守着干燥的田地苦熬,一筹莫展。见老东家带着大把大把的银子上门,纵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一圈二百里路转下来,哀鸿满地,饿孚遍岗,粮食颗粒无收,倒赚了个怒火满腔,悲愤不已。
见苦盼以久的团副没带回一粒粮食,三姨太哇地下就哭了。一下子慌得宛儿菊花和几个孩子围着她,一迭声的劝着,安慰着。
其中,除了宛儿,菊花和孩子们并不知情。
他们哪里知道,曾经如此繁华庞大的桂府,会有今天快揭不开锅的惨境?三姨太哭一会儿,累了,就靠在自个儿的床榻休息。
菊花带着孩子出去了,怕惊扰了她。丫头宛儿陪着三姨太,没开灯的呆着,宛儿劝道:
“三姨太,我有个亲戚在北平经营米铺,事变以后就没联系,现在也不知道情况怎样了,我明天去找找他看,有无办法弄到点粮食?”
“那,当然好,鸣,这日子怎么过哟?我不想活了。”
宛儿便替她轻轻捏着肩头,抚摸着她秀发的鬓发:“唉,我们妇道人家活起好难,桂二爷还一天到晚像只雄公鸡似的,就跟小鬼子过不去。
其实,有奶就是娘,人,第一是要生存活着,如果连饭都吃不起啦,你还犟什犟?还爱什么国不国的?”
“我劝了他的,可他不听呵。”
三姨太幽怨的跺脚:“这个犟二爷呵,饭都吃不起了,还非把人从北平弄回来,这不是找死吗?我看是越来越糊涂哩。”
这边屋子里,团副细细给二爷讲了沿途的见闻,说到悲愤处,热泪当涌,不能自禁。
良久,二爷默默无语。
事变以来,天下大乱,佃农逃难,田土纷纷抛弃成为废土,老天也跑来凑数,助纣为虐,焉能有粮食?
眼下,看来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向乡绅们求救。
俗话说:狡兔三窟,同为宛平的乡绅望族,都有“冬防涝、夏防干、春天要防倒春寒。”的存贮习惯,家家都挖有隐蔽的地窑。
所以,谁谁谁大家都一清二楚,甚至连其家的地窑多大,多深,能掩藏多少东西,都知道个**不离十。
然而,一生从未向别人张过嘴巴的桂二爷,又岂能丢得起这个脸面和下得了这个决心?
再说了,一向在宛平乡绅中尚属丰足富裕的桂二爷尚且如此,其他的乡绅怕也没有多大的劲儿,只怕还更糟糕。
当然,实在不行,还有最后一条路,那就是到黑市上去。
桂二爷这才想起,宛平的黑市,是很活跃的。小鬼子发布告和抓人,几次大规模突然袭击,甚至公开枪毙了几个小贩,却都不能禁止……
最后,团副道:“二爷,实在不行,我闯一趟北平。虽已沦陷,但北平大,人也多。老天爷饿不死睁眼雀。”
二爷摇头:“北平就不用去啦,我想,我桂二爷还不至于到拿着大把银子饿死的地步吧?明晚,我们一起闯松尾司令部去。”
团副感激的望着他,想说什么,宛儿忽然敲门进来,望着团副,微微笑笑的。
桂二爷带着一行人回到了桂府。
见团副和三个团丁都受了伤,大家吓坏了。三姨太捂着嘴巴哭哭啼啼的问:“二爷,这是怎么了?今儿个连团副都受了伤,这日子真是越过越风险了。”
二爷脸色不好,令宛儿和菊花扶了团副到前厅睡下,又扶了三个团丁回后屋,一一安排妥当。
几个孩子银铃般笑着追逐着,朝二爷扑了过来:“爷爷,爷爷,坐杆杆。”
二爷伸出了右胳膊,三个孩子就嘻嘻哈哈的吊上去,小颈子伸得老长,小脸儿憋闷得通红,前摔后晃的,不亦乐乎。
“这日子越来越让人揪心,府里粮食已不多了,肉和菜都越来越紧,这么一大家子人,二爷,怎么办啊?”
三姨太哭哭啼啼一会儿,又诉说起来:“现在,全府上下近二十号人,每天都要吃喝拉撒,你是一家之主,说句话儿哩。”
二爷看看三姨太,这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
接回了北平的三个孩子和菊花,就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他在自已心里默默;后院团丁五个,煮饭哑巴和宛儿三姨太三个,就是八个,加自已和团副桂三赵威四人计十二个,现加上菊花和三个孩子,全府突然一下就十六个人了。
十六张嘴巴?二爷有些恍惚,对他来说,十六张嘴巴意味着什么,从来毫无感觉。
然而现在,主政管家的三姨太,却感到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上次,佃农送来的粮食肉菜不是还有一些么?”,桂府的佃农也和其他乡绅一样,分布在宛平二百里内的农家。
“只有一小点了,怕熬不过下段日子了。我看这小鬼子一时半刻的也扳不倒,生活却要继续。”
三姨太红着眼睛,嘤嘤的哭诉到:“你只知道在外面和小鬼子逞能斗强,哪明白这锅盆碗筷一日三餐的杂事儿?府里已要揭不开锅哩,还不想想办法?”
二爷困难地摇摇头,和小鬼子斗,他是好汉;可和家里的乱事儿咋呼,他颇感力不从心。
“老三和赵威还没有找到?”三姨太哭唠一会儿,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一天一夜啦,不是失踪了吧?”
二爷沉重的闭上眼睛,看来,凶多吉少。极有可能是小鬼子借查良民证时,被抓了人质。
人质虽然被张一枪救了出来,可都散落进了无边无际的青莎帐。小鬼子又纵兵搜寻追逐,只怕二人是死在乱军之中了。
想到这儿,二爷感到深深的自责。如果当时不答应带他俩去,留在府里,就不会出事儿。
老三,赵威,你们在哪儿?唉,自从小鬼子打进来后,兵慌马乱,命如草芥。这,这该向何处寻去?
想着想着,二爷实在憋闷不住,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突然一拍大腿,狠狠儿骂到:“我操小鬼子八辈子祖宗!妈拉巴子,我死四十个,小鬼子就得死八十个;我失踪二人,小鬼子就得失踪二十人,走着瞧!”
吊在他右胳膊上玩儿的三个孩子吓了一跳,手一松,坠落下来。早被二爷一个一个的接了,轻轻在肉屁股上一拧:“一边玩儿,空了,爷爷再让吊杆杆哩。”
三姨太也怜爱的抚摸着三个孩子:“一边蹦去吧,那桂山上有花有草,让菊花阿姨带着摘去。啊,去吧。还有蚂蚱哩,可好玩儿哩,快去吧。”
二爷瞅着三姨太,心里一抖,这宛平的大家闺秀,嫁到了桂府不久,就赶上了这苦难日子,怎么着今儿个看她,竟然比原来有些苍老了哩?
唉,当初娶了小自已一大半的三姨太。原本是人到中年,封妻荫子,落个府聚江湖,龙约天下,天天高朋如云,贵客满座,人气盎然,圆了三代桂爷中兴梦。
可是,也不知是自已不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三姨太这肚子依旧平坦如故。而日子,也越来越艰辛坎坷,困难重重……
“三姨太,你咋有些瘦了哩?”
从来不知温柔为何物的二爷,竟意外的摸摸她的鬓发,放慢了声音:“这些日子,你也累坏了,歇歇去吧,你才二十岁哩。”
三姨太一把捏住了二爷手左手,纳纳道:“你不嫌我是妇道人家了?二爷,能听我说句真心话吗?”
二爷还是不习惯于这种缠绵,有些尴尬的抽回自已左手,笑道:“妇道人家总归是妇道人家,但这桂府没有你不行哩,你看这上下老少近二十号人啦,真是,一不注意就有这么多人啦。”
“你不要和小鬼子发犟啦,松尾说什么,你就听什么行不?小鬼子如今这般了得,你不怕做了出头鸟,我们还怕哩。”
二爷冷脸瞅瞅她:“你是劝我投降么?你去弄明白,桂府三代祖宗,就没有一个投降的孬种,四十条人命呵,就这样算啦?”
“死了的,已经死啦,可活着的总要好好活是不?”
三姨太小心翼翼的瞅着二爷,生怕激怒了他似的:“这粮食肉菜眼看着就没啦,连饭都没有吃的啦,再和小鬼子逞能有什么用?”
二爷一阵烦恼涌上心来,不由得瞪起了眼睛:“再胡说,我就拍了你,妇道人家!男人的事儿你搅合什么?你妈拉个巴子懂个屁?滚出去。”
三姨太将他膝盖一推,哭哭啼啼的跑了。
二爷发一阵子呆,起身来到团副屋里。团副望望他,移移屁股:“二爷,坐下谈,坐下谈,咋,有事儿?”
“桂三和赵威八成回不来了,被小鬼子弄死了。”
二爷想想,又道:“听三姨太讲,府里的粮食和肉菜都不多了,你看?”,“佃农都逃散啦,这日子难呀。”
团副好一阵才开口,支起上身:“明天我到四下看看,能不能弄回些东西?”
“能走得动吗?只好麻烦你啦,带个团丁去吧,遇上什么事情有个帮手。”
二爷闷闷的瞅着团副:“知道么,现在咱桂府里有将近二十号人啦。家呢,人丁兴旺和香火飘摇总是好事儿,可眼下这小鬼子横行,唉,百姓苦哇。”
“日子越困难重重,小鬼子越要横行无忌。我估摸,松尾的人质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这小子的特点就是好强与狡黠,马上又会有什么行动的。”
团副看看外面,冷静的说:“二爷,待我回来,我想摸到松尾司令部去,探探情况。”
二爷说:“这有点冒险,如果被他发现了,你不是他对手。”
“有你呢,我还怕谁?”
团副不以为然,小鬼子在上海的冒险已经开始,淞沪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小鬼子的七三一细菌部队会不会也紧跟着跟进?
一直和上级接不上头,相关情报送不出去,团副真有些着急。
二爷想想,道:“你不是有密码29吗?不是有人偷偷递纸团吗?咋,人不见啦?”
团副哭笑不得,一时真找不到合适的话给他解释,只得言简意赅的说:“同道不同车,许多事情各自为战的,只是友军,不是同志。”
二爷楞楞怔怔的瞅瞅他,笑起来,他实在弄不懂友军和同志有什么不同。
不过,他也不想弄懂,只是轻蔑的想:嘴巴里喊得热闹,咋咋呼呼的,还不都是缩头乌龟?
三天过后,团副和一个团丁疲惫不堪的回来了,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佃农几乎全跑散了,剩下的守着干燥的田地苦熬,一筹莫展。见老东家带着大把大把的银子上门,纵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一圈二百里路转下来,哀鸿满地,饿孚遍岗,粮食颗粒无收,倒赚了个怒火满腔,悲愤不已。
见苦盼以久的团副没带回一粒粮食,三姨太哇地下就哭了。一下子慌得宛儿菊花和几个孩子围着她,一迭声的劝着,安慰着。
其中,除了宛儿,菊花和孩子们并不知情。
他们哪里知道,曾经如此繁华庞大的桂府,会有今天快揭不开锅的惨境?三姨太哭一会儿,累了,就靠在自个儿的床榻休息。
菊花带着孩子出去了,怕惊扰了她。丫头宛儿陪着三姨太,没开灯的呆着,宛儿劝道:
“三姨太,我有个亲戚在北平经营米铺,事变以后就没联系,现在也不知道情况怎样了,我明天去找找他看,有无办法弄到点粮食?”
“那,当然好,鸣,这日子怎么过哟?我不想活了。”
宛儿便替她轻轻捏着肩头,抚摸着她秀发的鬓发:“唉,我们妇道人家活起好难,桂二爷还一天到晚像只雄公鸡似的,就跟小鬼子过不去。
其实,有奶就是娘,人,第一是要生存活着,如果连饭都吃不起啦,你还犟什犟?还爱什么国不国的?”
“我劝了他的,可他不听呵。”
三姨太幽怨的跺脚:“这个犟二爷呵,饭都吃不起了,还非把人从北平弄回来,这不是找死吗?我看是越来越糊涂哩。”
这边屋子里,团副细细给二爷讲了沿途的见闻,说到悲愤处,热泪当涌,不能自禁。
良久,二爷默默无语。
事变以来,天下大乱,佃农逃难,田土纷纷抛弃成为废土,老天也跑来凑数,助纣为虐,焉能有粮食?
眼下,看来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向乡绅们求救。
俗话说:狡兔三窟,同为宛平的乡绅望族,都有“冬防涝、夏防干、春天要防倒春寒。”的存贮习惯,家家都挖有隐蔽的地窑。
所以,谁谁谁大家都一清二楚,甚至连其家的地窑多大,多深,能掩藏多少东西,都知道个**不离十。
然而,一生从未向别人张过嘴巴的桂二爷,又岂能丢得起这个脸面和下得了这个决心?
再说了,一向在宛平乡绅中尚属丰足富裕的桂二爷尚且如此,其他的乡绅怕也没有多大的劲儿,只怕还更糟糕。
当然,实在不行,还有最后一条路,那就是到黑市上去。
桂二爷这才想起,宛平的黑市,是很活跃的。小鬼子发布告和抓人,几次大规模突然袭击,甚至公开枪毙了几个小贩,却都不能禁止……
最后,团副道:“二爷,实在不行,我闯一趟北平。虽已沦陷,但北平大,人也多。老天爷饿不死睁眼雀。”
二爷摇头:“北平就不用去啦,我想,我桂二爷还不至于到拿着大把银子饿死的地步吧?明晚,我们一起闯松尾司令部去。”
团副感激的望着他,想说什么,宛儿忽然敲门进来,望着团副,微微笑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