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六十二章
且说,当时不是王三狗一家穷,人们普遍都处在这个生活水平。大哥王大狗为人憨厚老实。如果让他干点什么投机倒把的事情,那他多半会把事情给搞砸。这并不是说他非常正直得不干投机事业。打个北方,有一年王大狗种了三亩南瓜。有个小贩子每天来王村贩卖水果蔬菜。王大狗把自己整袋整袋大南瓜卖给他。有一天,他听说昨天孙建业趁傍晚暮色浓重就卖给那个小贩子一些不太大的南瓜来蒙混过关。那小贩子没注意,也按大南瓜的价格来给的他钱。这老实巴交的王大狗顿时觉得自己吃了亏,第二天傍晚就趁着天黑也把好几袋小南瓜卖给了那个小贩子。那小贩子毕竟没有眼瞎,他当场捉住王大狗,提出每斤要给王大狗降低两毛钱。这王大狗不愿意了,和小贩子争论起来了,说自己昨天就卖给他这样的南瓜,他也没说每斤要少给钱。如今南瓜都已经摘下来了,又不能再安上去把它长大,所以小贩子必须按大南瓜的价钱算。这恼火的小贩子说原来昨天那些小南瓜就是他的!要他赔偿,说小南瓜和大南瓜的价钱不一样,昨天那些小南瓜让他赔了本!王大狗顿时又急又火,说那小南瓜不是他的,是孙建业的!当时在场的人都暗笑王大狗太老实。这孙建业从此也不待见王大狗,窝火地说他还不知道世上竟有王大狗这样的傻帽!但因为在王村人眼里,王大狗被公认为老实厚道的人,因此也颇有些人缘。所以这只好生闷气的孙建业当然也不便再当众说王大狗些什么,只是从此在街上碰到他,不大想搭理他!
二哥王顺水,人称王二狗。大约是由于在外边呆了好些年的缘故吧,为人特滑头。嘴上光说些好听的,却往往没有多少实际行动。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如果他今天用得着张志强的骡子帮他犁两亩地,他则会很有兄弟义气地说‘开过春你要是盖房子缺两个短工,尽管叫我,别以后有什么事总是不吭声!’那言语之间往往不仅字字流露出真诚的兄弟义气,还带着责怪张志强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时没有最先想到他这个时刻待命,准备效劳的好兄弟而伤了他的心,让他产生嫌怨之意。可事实上,他明明知道张志强现今没有钱盖房子。就算要盖,也是得好几年以后的事。等到两年后,张志强要盖房子缺短工来找王二狗帮忙时,这狡猾的王二狗此刻却推三阻四,等到实在推不过的时候,他便像是给日本人支差一样,勉强地凑合着给张志强胡干上两天的短工。如是几次,他的品行别人也略知一二。由于他为人太过机灵,王村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滑头’。
可是,这王三狗综合了他两个哥哥的品性。如果说他大哥属于‘只下雨,不打雷’的闷葫芦,二哥属于‘干打雷,不下雨’的滑头的话,那王三狗无疑是‘既打雷,又下雨!’且说当年王三狗爸在他结婚两年后把家里仅有的几间破房子和几亩薄田分了以后,三兄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立门户。
大哥王大狗一直呆在村里务农,依然保持着他憨厚老实的村夫本性;二哥王二狗则在外边做了几年生意,后来赔了本(估计是太聪明的缘故),便回到村里老老实实地种起地来。而王三狗则身兼三份职务:既种地,又做生意(当然这个他不固定),还捎带着当队长。
且说王三狗在刚分家的前几年里一直种地养家。后来种地积攒了一点钱后,便用这些本钱做起蔬菜水果的生意来。再后来,他便开始贩卖玉米、棉花等等。这样,在二哥王二狗做生意失败灰头土脸地回到村里时,王三狗手头便已经有些钱了。他在村里买了一块地皮,盖好楼房,然后风风光光地搬进去,把光线最好的北屋全让给他那多年来只挤在北屋一间房的爸妈了!因为当时村里楼房并不多,所以王三狗在村里便有些“鹤立鸡群”了!
人的命运似乎总跟机遇挂钩,王三狗当然也不例外。当时恰逢村民选举大会即将来临之际,而王村多年来被选出来的几乎老是那几个,一成不变。但事实上,这些连任多年的队长们都已经快成万人嫌了!他们把公家的东西卖了,然后把钱平分;他们公报私仇、徇私舞弊;这些其实村民们并不是很在意,他们最在意的是浇地!他们与队长结怨也多半是因为浇地。他们最讨厌队长们公报私仇,在浇地时把自己的名字往后排。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二哥王顺水,人称王二狗。大约是由于在外边呆了好些年的缘故吧,为人特滑头。嘴上光说些好听的,却往往没有多少实际行动。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如果他今天用得着张志强的骡子帮他犁两亩地,他则会很有兄弟义气地说‘开过春你要是盖房子缺两个短工,尽管叫我,别以后有什么事总是不吭声!’那言语之间往往不仅字字流露出真诚的兄弟义气,还带着责怪张志强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时没有最先想到他这个时刻待命,准备效劳的好兄弟而伤了他的心,让他产生嫌怨之意。可事实上,他明明知道张志强现今没有钱盖房子。就算要盖,也是得好几年以后的事。等到两年后,张志强要盖房子缺短工来找王二狗帮忙时,这狡猾的王二狗此刻却推三阻四,等到实在推不过的时候,他便像是给日本人支差一样,勉强地凑合着给张志强胡干上两天的短工。如是几次,他的品行别人也略知一二。由于他为人太过机灵,王村的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滑头’。
可是,这王三狗综合了他两个哥哥的品性。如果说他大哥属于‘只下雨,不打雷’的闷葫芦,二哥属于‘干打雷,不下雨’的滑头的话,那王三狗无疑是‘既打雷,又下雨!’且说当年王三狗爸在他结婚两年后把家里仅有的几间破房子和几亩薄田分了以后,三兄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立门户。
大哥王大狗一直呆在村里务农,依然保持着他憨厚老实的村夫本性;二哥王二狗则在外边做了几年生意,后来赔了本(估计是太聪明的缘故),便回到村里老老实实地种起地来。而王三狗则身兼三份职务:既种地,又做生意(当然这个他不固定),还捎带着当队长。
且说王三狗在刚分家的前几年里一直种地养家。后来种地积攒了一点钱后,便用这些本钱做起蔬菜水果的生意来。再后来,他便开始贩卖玉米、棉花等等。这样,在二哥王二狗做生意失败灰头土脸地回到村里时,王三狗手头便已经有些钱了。他在村里买了一块地皮,盖好楼房,然后风风光光地搬进去,把光线最好的北屋全让给他那多年来只挤在北屋一间房的爸妈了!因为当时村里楼房并不多,所以王三狗在村里便有些“鹤立鸡群”了!
人的命运似乎总跟机遇挂钩,王三狗当然也不例外。当时恰逢村民选举大会即将来临之际,而王村多年来被选出来的几乎老是那几个,一成不变。但事实上,这些连任多年的队长们都已经快成万人嫌了!他们把公家的东西卖了,然后把钱平分;他们公报私仇、徇私舞弊;这些其实村民们并不是很在意,他们最在意的是浇地!他们与队长结怨也多半是因为浇地。他们最讨厌队长们公报私仇,在浇地时把自己的名字往后排。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