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院试 (3)
魏楹统共也没在家呆几日就又回书院去了,用他的话说,书院里有气氛,有大量的书籍可供取阅,有先生可以请教。
沈寄与魏大娘依然每每赶集去卖鱼丸汤与肥肠,还有土豆饼猪骨粉丝汤等小吃,因为品种多了,虽然劳累些但挣得也比去年多一些。再加上绣活、鸡蛋等等,一个月下来能有五两银子的收益。
今天是发榜的日子,录取的人背称为生员,可入府县学宫就学。成绩分为六等,只有最高等才可以被称为秀才。而且秀才还是由朝廷供给膳食,算是公费的。这样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
沈寄和魏大娘这一天都不太淡定,早早的就收摊去到县衙外等着看成绩。赶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发榜,只可惜两人一个个矮,一个是妇人,不好去同人挤。两个人被挤出人群,很是着急,沈寄垫着脚尖往上跳,可还是看不到。
“娘,寄姐”身后伸过来一只手把沈寄的肩头按住。
“楹儿”
“少爷,快去看你的成绩啊。”沈寄急切下想伸手拉着魏楹往前,他是同几个同窗一起来的。这个时候书院其实并没有正式开课,他们是几个人凑在一起温书。几人也都急着知道成绩,所以同魏大娘匆匆打了个招呼,便往前挤去。
“那你们站好,别被人挤散了。”魏楹叮嘱了她们两句,随着人往里挤。
沈寄和魏大娘只好心焦的等着他看了过来报讯。
“中了,中了,魏楹中了秀才。”胡胖子也考上了生员,拉着魏楹过来笑着向魏大娘报喜。
魏大娘双手合十,“太好了,哥儿考上了。”
沈寄也高兴的翘起大拇指,“少爷,你真棒!”哈哈,以后不管是当小地主还是做生意,都有靠山了。如果魏楹能更上一层楼就更好了。
一种考上的生员各自回家报喜,魏楹特地去书院感谢裴先生。魏楹还没有进书院的时候,裴先生的确就时时提点他,并且把自己的藏书都借给他看。魏楹对他是非常感激的。沈寄和魏大娘也同他一道去。
裴先生见得意弟子能够如此,不由想起几年前见到小小孩童站在书摊前蹭书看,被摊主冷言冷语,继而去到街角替人代写书信挣钱来买书的情景。十五岁就能一举中了秀才,也甚为不易。
“不过是第一次下场,考上了也不要张狂。你还年轻,日后要经历的事还多。”
“是,学生谨记先生的教诲。”
书院考上生员的也有那么十多个,但秀才是有数的,只有魏楹和另一个叫王灏的富家子弟。便有人在暗地里说是裴先生给魏楹开小灶的结果。不然,他一个后来的,不过在书院大半年,怎么就考得比那么多人好呢。
裴先生怒斥:“无稽之谈,难道老夫不希望书院多出几个秀才么。魏楹勤学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何况,这科考的事,也是要讲几分天赋的。”
魏楹中了秀才,整个州府也只有十个名额,所以村里里正还有几个所谓德高望重(有钱有地有声望)的老家伙等人也特地到魏家来送米送肉的。沈寄喜滋滋的接过放到厨房去。魏楹真是太给力了!
魏楹中了秀才,魏家着实风光了一下。村里的人大多用一种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口吻谈论此事。又起哄让魏大娘请客办流水席。按魏楹原本的想法,不过是个秀才不要这么张扬,而且家里现在也不宽裕没有那个闲钱。八月份还要去华安府参加乡试,那又将是一笔很大的花费。不过就是这个秀才在十里八村也是极为难得的。就是整个县城也一共只有十人得到秀才的称号。其它考上的人不过是个生员而已。这在村里就算是一件大事了,而村里的人又起哄,关键是和里正同来的一个王地主田地主送来了一共二十两银子。
这个钱当然不是白拿的,这就是一笔投资。日后如果他魏楹有飞黄腾达的一天,是需要报答的。即便没有,那两人也因此得了资助后生造福乡里的好名声。而这钱还不能不收,太过清高就会得罪人。而这两人是他现在得罪不起的。
所以魏大娘便花了五两银子请村里专门办流水席的人来办了三天的席面,还请了比较乡土的戏班来唱了戏。沈寄便也跟着忙里忙外的忙活了三天,累得够呛。而那之后魏楹便以八月就要去参加乡试,进县学之前需要安静温书为由,谢绝了所有人情往来。
到了入学的日子,村里的老老小小一起把魏楹送到村口,由王二叔赶着车送他去县里的学宫。村里出了个秀才,这是这一二十年都没有过的事了。如果魏楹能够在八月顺利考过乡试成为举人,明年二月再去京城参加会试,成为三百名贡生之一,他就可以当官了。到时候虽然不能回原籍来做官,但还是可以对村里的人给予庇护的。所以现在,里正的女人对着魏大娘也是笑容可掬,再不敢摆什么架子了。就是自己,也得到比之前热情的对待了,整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沈寄看得心头好笑,这就是人性啊。之前魏楹病病歪歪的时候,除了裴先生曾经借过银子给魏家,其他人可没伸过援手。当然,他们是外来户,不是本村土生土长的。而且村里的人大多自己也不富裕。可是,当初那么冷漠,非得逼着魏大娘把几亩好田贱卖给他们筹钱给魏楹治病。如今魏楹成了秀才,便大家的态度都变了。
沈寄冷眼看魏楹长袖善舞的和里正还有村里的其他人道着别,心头不由觉得芝麻包子也许真是适合当官的料。要说他对这些冷漠的村人有多深的感情,沈寄是不信的。魏楹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儒雅,其实不是一个好好先生的。沈寄有时候和他聊天,多少也察觉出来一些。他很认同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就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所以,沈寄一直很很注意,不想得罪了他。魏楹虽然不是小人,但骨子里也不是一个端方君子来着。
送走了魏楹,沈寄继续她的攒钱大业。她如今已经有了三两银子外加两百文,再有一两多银子便可以赎身成为自由人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
沈寄与魏大娘依然每每赶集去卖鱼丸汤与肥肠,还有土豆饼猪骨粉丝汤等小吃,因为品种多了,虽然劳累些但挣得也比去年多一些。再加上绣活、鸡蛋等等,一个月下来能有五两银子的收益。
今天是发榜的日子,录取的人背称为生员,可入府县学宫就学。成绩分为六等,只有最高等才可以被称为秀才。而且秀才还是由朝廷供给膳食,算是公费的。这样可以减轻很大的压力。
沈寄和魏大娘这一天都不太淡定,早早的就收摊去到县衙外等着看成绩。赶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发榜,只可惜两人一个个矮,一个是妇人,不好去同人挤。两个人被挤出人群,很是着急,沈寄垫着脚尖往上跳,可还是看不到。
“娘,寄姐”身后伸过来一只手把沈寄的肩头按住。
“楹儿”
“少爷,快去看你的成绩啊。”沈寄急切下想伸手拉着魏楹往前,他是同几个同窗一起来的。这个时候书院其实并没有正式开课,他们是几个人凑在一起温书。几人也都急着知道成绩,所以同魏大娘匆匆打了个招呼,便往前挤去。
“那你们站好,别被人挤散了。”魏楹叮嘱了她们两句,随着人往里挤。
沈寄和魏大娘只好心焦的等着他看了过来报讯。
“中了,中了,魏楹中了秀才。”胡胖子也考上了生员,拉着魏楹过来笑着向魏大娘报喜。
魏大娘双手合十,“太好了,哥儿考上了。”
沈寄也高兴的翘起大拇指,“少爷,你真棒!”哈哈,以后不管是当小地主还是做生意,都有靠山了。如果魏楹能更上一层楼就更好了。
一种考上的生员各自回家报喜,魏楹特地去书院感谢裴先生。魏楹还没有进书院的时候,裴先生的确就时时提点他,并且把自己的藏书都借给他看。魏楹对他是非常感激的。沈寄和魏大娘也同他一道去。
裴先生见得意弟子能够如此,不由想起几年前见到小小孩童站在书摊前蹭书看,被摊主冷言冷语,继而去到街角替人代写书信挣钱来买书的情景。十五岁就能一举中了秀才,也甚为不易。
“不过是第一次下场,考上了也不要张狂。你还年轻,日后要经历的事还多。”
“是,学生谨记先生的教诲。”
书院考上生员的也有那么十多个,但秀才是有数的,只有魏楹和另一个叫王灏的富家子弟。便有人在暗地里说是裴先生给魏楹开小灶的结果。不然,他一个后来的,不过在书院大半年,怎么就考得比那么多人好呢。
裴先生怒斥:“无稽之谈,难道老夫不希望书院多出几个秀才么。魏楹勤学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何况,这科考的事,也是要讲几分天赋的。”
魏楹中了秀才,整个州府也只有十个名额,所以村里里正还有几个所谓德高望重(有钱有地有声望)的老家伙等人也特地到魏家来送米送肉的。沈寄喜滋滋的接过放到厨房去。魏楹真是太给力了!
魏楹中了秀才,魏家着实风光了一下。村里的人大多用一种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口吻谈论此事。又起哄让魏大娘请客办流水席。按魏楹原本的想法,不过是个秀才不要这么张扬,而且家里现在也不宽裕没有那个闲钱。八月份还要去华安府参加乡试,那又将是一笔很大的花费。不过就是这个秀才在十里八村也是极为难得的。就是整个县城也一共只有十人得到秀才的称号。其它考上的人不过是个生员而已。这在村里就算是一件大事了,而村里的人又起哄,关键是和里正同来的一个王地主田地主送来了一共二十两银子。
这个钱当然不是白拿的,这就是一笔投资。日后如果他魏楹有飞黄腾达的一天,是需要报答的。即便没有,那两人也因此得了资助后生造福乡里的好名声。而这钱还不能不收,太过清高就会得罪人。而这两人是他现在得罪不起的。
所以魏大娘便花了五两银子请村里专门办流水席的人来办了三天的席面,还请了比较乡土的戏班来唱了戏。沈寄便也跟着忙里忙外的忙活了三天,累得够呛。而那之后魏楹便以八月就要去参加乡试,进县学之前需要安静温书为由,谢绝了所有人情往来。
到了入学的日子,村里的老老小小一起把魏楹送到村口,由王二叔赶着车送他去县里的学宫。村里出了个秀才,这是这一二十年都没有过的事了。如果魏楹能够在八月顺利考过乡试成为举人,明年二月再去京城参加会试,成为三百名贡生之一,他就可以当官了。到时候虽然不能回原籍来做官,但还是可以对村里的人给予庇护的。所以现在,里正的女人对着魏大娘也是笑容可掬,再不敢摆什么架子了。就是自己,也得到比之前热情的对待了,整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沈寄看得心头好笑,这就是人性啊。之前魏楹病病歪歪的时候,除了裴先生曾经借过银子给魏家,其他人可没伸过援手。当然,他们是外来户,不是本村土生土长的。而且村里的人大多自己也不富裕。可是,当初那么冷漠,非得逼着魏大娘把几亩好田贱卖给他们筹钱给魏楹治病。如今魏楹成了秀才,便大家的态度都变了。
沈寄冷眼看魏楹长袖善舞的和里正还有村里的其他人道着别,心头不由觉得芝麻包子也许真是适合当官的料。要说他对这些冷漠的村人有多深的感情,沈寄是不信的。魏楹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儒雅,其实不是一个好好先生的。沈寄有时候和他聊天,多少也察觉出来一些。他很认同孔老夫子的一句话就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所以,沈寄一直很很注意,不想得罪了他。魏楹虽然不是小人,但骨子里也不是一个端方君子来着。
送走了魏楹,沈寄继续她的攒钱大业。她如今已经有了三两银子外加两百文,再有一两多银子便可以赎身成为自由人了。
本书由本站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