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何不潇洒做女人

正文 7 这个寒假非同寻常(二)

    在没有到铁栅乡沙窝中学去当代课教师以前,在家里,余俊贤是这个家庭里最勤快、最能吃苦、最默默无闻的一个人!

    从小到大,余俊贤可以说是一个从来都闲不着的人!

    尽管他很小就遭遇了不幸,被病魔小儿麻痹缠上了身,落下了残疾,可他并没有以此为借口,更没有因此而好吃懒做!而是自始至终一直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的为自己的父母减轻思想上的压力,身体上的痛苦,经济和生活上的负担!

    还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之后,他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㧟着篮子,到田间地头去给猪拽菜;到了小学高年级时,他慢慢的学会割草了,于是每天放学之后,他就带上镰刀和箩筐,到田间地头去给牛割草吃。

    每逢节假日和星期天,他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很远很远的小山沟里去,拾上两捆干柴火,扎成一担,和其他伙伴一道,排成长长的一队,唱着歌,喊着号子,有说有笑的,相互照应着,担回家里阄。

    尤其是到了每年寒假,春节前夕,他们相邻的几家,就像开展拾柴大赛一样,蹭蹭蹭蹭,用不上几天功夫,那柴火垛就节节拔高,堆成了小山似的!

    这让几家大人看在眼里,喜上眉梢:小小年纪的娃们,就已经懂得替大人分忧解难了!这怎能不让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心花怒放呢?

    在大集体生产队那会儿,每逢三夏大忙,秋收时节,学校总要放麦假、秋假。像余俊贤这样的农村中小学生,还要被生产队编入由专人管理的“童子军”队伍,每天都要下地劳动,记一个工分,算在家庭公分簿上,纳入年终分红呢哦!

    后来,余俊贤初中毕业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终止了自己的学业,离开了心爱的校园,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开始了他修理地球的生涯,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随着年龄渐大,个子渐长,力气坚强,余俊贤开始由干一些较轻的简单易做的体力活向劳动强度较大的重体力活方面靠拢。

    不久,渐渐地,他又开始从简单的重体力活,向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技术活领域转化,比若说打红薯埂,栽红薯,种棉花以及棉田管理、开垦荒地、植树造林等等。

    再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搞活承包,经济形势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其他父老乡亲们一道,余俊贤也在秋头夏季的农忙季节之余,杀条编笆,剐梢卖钱,砍串杆煤柱,以换取零花钱,贴补家用!

    余俊贤兄弟姊妹共六个。年冬天,刚刚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半年不到的哥哥参军去了。弟妹年幼,还都在上小学和初中。这样,家里的全劳力就只有爸爸一个人,辅助劳动力有妈妈、姐姐和俊贤三个人。

    那四年间,是他们家最困难、最艰辛的历史时期!

    哥哥参军走后,作为那个阶段家中唯一一个能够出上力的男孩,余俊贤和父亲一道,承担了家里地里所有的重体力劳动,从而使这个家庭在最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得以勉强支撑,平稳过渡,使家庭这艘不大的航船,在社会这片波澜壮阔的大海上随波逐流,没有触礁沉没,得以继续在波澜起伏的大海上航行。

    这个时期,有几件事情,在余俊贤的一生中,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他终生难忘!

    第一件,是在他回乡的第二年春天,在他的哥哥去西北边陲参军之后的年春天,他的一个年幼的姨表妹得了重病,需要在王城住院治疗。家中的一切农活,都由小姨一个人勉强维持,可几头牛却没有人放。

    作为一个放牛娃,余俊贤被父亲送到庙坡山小姨家里去,给姨家放了两个多月的牛。直到这一年的麦收时节,他才又从小姨家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是余俊贤平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时间最长,距离最远,单独生活,最开眼界的一段生活经历。他在那里认识的一群每天和他一起放牛的伙伴们,还有那些热情厚道、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们,直到现在,依然活跃在余俊贤的记忆深处!

    那几年的农闲时节,余俊贤家乡方圆左近这一带的人们,干得最多的活计,或者说是挣钱最多的副业门路,便是砍串杆,杀荆梢!

    起初,余俊贤由于年幼没气力,在两位大堂兄上山砍串杆、杀荆梢,大赚其钱的时候,他只能随着他们上山,拾干柴火,每晌一捆,一天两捆。

    后来,两位堂兄嫌天天上山干这些重体力活太苦太累不太赚钱,就利用生产队下放时,分给他们家的那台手扶拖拉机,搞起了运输:拉梢往矿上送,挣两地之间的差价赚钱。从此,余俊贤便不再上山拾柴火,而是也拿起了镰刀,开始和父亲一道,杀荆梢卖钱。

    那几年,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余俊贤,几乎忘却了自己是一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残疾人!

    每天早上,他和别人一道早早起床,洗过脸,吃过饭,磨过镰,就和其他正常人一道上山。每天出工两次,背一百三四十斤的梢捆子,跑来回五六里、七八里甚至十来里的路,买四五元的人民币!

    这几乎成了余俊贤回乡六年务农生活的一种常态!

    有一天早上,余俊贤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五六里的大东沟里去杀荆梢,长达三四里的整道大深沟里,就只有他一个人。

    忙碌了一个上午,他开始拧要子捆梢。捆梢处是一条羊肠小道的一处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而路外便是两米高的一个大石庵。由于他身体残疾,行动不便,这天早上杀的荆梢又比较多,可用来捆梢的要子却比较短,还不太结实。正当余俊贤撅着屁股,吭哧吭哧用力往一起聚拢的时候——

    只听“嘭——”的一声,要子一分为二,断作两截!而站在路里面向路外的余俊贤,因用力过猛,失去了重心,被狠狠的诳了一下,头朝下脚朝上,连人带梢翻到了大石庵下。

    华语第一言情小说站红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那一刻,余俊贤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而心底的意识却非常清醒。在他滑向石庵下的整个过程中,他意识到:这一次下去非死即伤,非挂彩不可!

    他一声:“妈呀,大事不好!”,连扒代抓,结果是:虽然滚下了石庵,但由于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才避免了摔得很惨很重这一恶果!

    他在灌木丛中挣扎了好长时间,这才又再一次艰难的爬起。他前看后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却不见一个人影。

    ——没有办法,既然这一切的痛苦没有人能够为自己分担,那就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吞咽;既然这么麻烦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够为自己帮忙,那就只能一个人独自承担,从头再来;既然如此艰险的人生经历,至今没有第二个人知道,那就只能永远尘封在自己的记忆深处,由一个人慢慢的独自去体会,去品味!

    正是有了这一次特殊的人生经历,余俊贤才又再一次认真的审视了一下自己,认为农村这一片广阔天地,虽然大有可为,但好不该他余俊贤身体残疾,行动多有不便,这里绝对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绝对不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必须尽快选择离开!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屈原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这天早上,余俊贤在这孤寂无人的大山深处遭遇的一切,应该是他十七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最惊险、最痛苦、最难忍受的一幕!

    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遭遇的其实是一次非常危险的“掉崖”事故时,他只能近乎本能的叫一声“妈呀!”

    事情过后,当他艰难地从地上爬起,前看后看,上看下看,却没有哪怕一只甲壳虫对他的经历和遭遇表示一下同情的时候,余俊贤所能做的,只能是自己对自己做一副鬼脸,自己对自己勉强的尴尬的一笑!

    他再次抬头看了一下他刚才滑下来的地方,又重新目测了一下他刚才从上面滑下来的那段距离的高度,他几乎有点后怕了:今天早上,在这里,在这寂静无人的山沟里,要是自己摔在地上起不来了,该怎么办?要是自己一不留神摔死了,又该怎么办?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又从大石庵的下方艰难的爬回他刚才滑下去的地方,重新续好了要子,捆好了梢子,背起来,一步一挪的向家里走去!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独自一个人去远处杀过荆梢!

    再就是,每年的冬春时节,余俊贤总会在父亲的带领下,担起一担又一担的大粪,不上南岭,就上北坡;不上东疙瘩,就上西山洼,打红薯埂的艰难情状!

    余俊贤的家就坐落在现在新置县著名的风景区荆紫山的南麓。他家所在的千名沟,有一半的土地都在四周的高山之上。每年抢收抢种时节,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从山上将一担担百十斤的红薯、玉米和柿子等等担到家里;而农闲时节,最为较劲的,莫过于将一担担八-九十斤的大粪、农家肥什么的,运往四周的山上,运到遍布四周的山上的秋粮地里!

    余俊贤身体残疾,手脚不灵活,行动不方便,别说上坡下岭,担着重七八十斤的大粪,要走好几里的山路,就是正常人,手脚灵便,空着手,走上一二里,你也会觉得受不了的!

    就这样,余俊贤担着几十斤重的粪担子,迈着蹒跚的脚步,一瘸一拐,晃晃悠悠的上了山。本来,往返一趟下来,要歇上好几次才算正常。可余俊贤只要将粪担子挑上肩,基本上是一路不歇,一直挑到目的地,他才肯停下来,歇上那么一阵子!

    一来他这人恨活,不论干什么,总恨不得一下子把活干完似的;

    二来每当他想放下担子歇一歇脚的时候,在他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念头:再歇上半天的话,这种痛苦就意味着还得再持续好长时间才能结束。长痛不如短痛,还是让它尽早尽快结束为好!

    三来每次放下担子歇脚的时候,因为地势的原因,总是会将一些粪洒在路上歇息的地方。

    每每这时,余俊贤就会流露出一种十分惋惜的神情:毕竟从家里担到这里,已经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体力,弄洒了,就意味着浪费了时间和体力,这样就太不划算了!要洒还是应该让它洒在地里,这样才保本!

    再就是劳动强度最高的开荒地。在余俊贤参加工作的前一年,父亲决定将自家承包的南沟口高柿树洼那一道洼的沟平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泡桐树。

    这个时候,参军的哥哥,已从部队复员回来,又专转业到新置县的搪瓷厂里当了一名工人;三弟也已从沙窝中学毕业,到外地给人看果园打工赚钱去了;而姐姐也已出嫁。二妹打从小就没上过几天学,一直在家当牛倌;小妹年幼还在上初中。

    在这种背景下,由于父亲还有大田里的夏秋庄稼,得靠他忙活;所以,开垦荒地的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余俊贤的头上!

    要在别处,要是别的什么活计,或许,余俊贤忍忍也就过去了!可这荒地,却在和余俊贤杀荆梢掉崖那道沟仅有一沟之隔的北沟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