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二十四
二十四
六年前的抉择
第一次,大明对小一许出这样的承诺,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效益对于大明还是比较疏远,不知为什么,小一经常把自己当做另一个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家里,小一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比如,大家都称厕所为茅房,小一却很文雅的称之为厕所;大家都习惯性的称想念某人为“想起”,小一却喜欢用“相思”,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爱好文学,是个“才子”,至于小一是不是才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好吧,说到大明的许诺,你还别说好真有效果,不过两天,父母就对小一解禁了。星期三的早晨,母亲一如往常一样推开小一的房间叫道:“儿子,起床吃饭了!”
一切都是这样平常,好像日子没有半点改变,但当小一起床来到饭桌上时,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饭桌上,菜品异常的丰富。这是要做什么?小一纳闷了。
“一一,动筷子啊!”母亲的语气很缓和。这气氛,有点不大对劲。小一只是尝试着动筷子夹菜。
“一一”当小一吧一小朵白菜夹到碗里时,母亲再次对小一叫到。
“恩!”小一惊了一下,刚入口的米饭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吞了下去。
“你是不是觉得家里面的日子特别无聊?”这次,母亲没有提相亲的任何事情。
“恩!”小一不敢多嘴,在家里面,自己只是个孩子。
“那你打算到你哥哥那里去不啊?”母亲继续问道。
“诶,这是怎么回事?莫非大明给他们说了什么?”小一在心里问自己,有点疑惑。
“恩,可以啊?那相亲的事情呢?”小一开始主动起来。
“那事儿不用担心,你们现在还年轻!”父亲在一旁抢答道。
这阵仗不会是打算送儿外出吧?小一的疑惑更大了。不过也好,反正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做。
“哦,你们想通了?”小一问道。
“我说你小子怎么这么多问题啊?是不是想 。。。”父亲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想不想,好吧!我出去,这下总行了吧?”小一连忙回答。
“恩,吃饭,吃饭,咱们好好给你选个时间!”母亲开始帮小一夹起菜来,没有继续说话。
也不知大明说了什么好话,小一很快就踏上了去大明所在城市的路途上,就这样,小一稀里糊涂的上了长途汽车,又稀里糊涂的到了火车站,稀里糊涂的半夜零点搭乘末班车,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另一个城市。
火车靠站已经是早上的9点,老远小一就认出了大明,这小子,出来打工没几年,衣服变光鲜了,人也长帅了一点没有初来乍到时那种土里土气的味道,不认识的人乍一看还以为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呢!
刚下车,小一没有一点状态,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困这个词语几乎可以囊括小一现在的所有感受。
“小弟,家里面日子不好过吧?早叫你出来的,你偏要回去!”大明精神很好。
“啥?老大,你昨晚是不是喝酒了?我怎么不记得你跟我说过这事啊?坑我呢?”小一觉得奇怪,在他的记忆里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明要他暑假不回家的消息。
“难能啊,我不是前几天才给你打电话说着么?你忘啦?”
“老天,那你说‘早叫我’,不是前几天才说的么?玩我是吧?”小一有一点点不悦。不过,毕竟是自己哥哥,再大的不悦也只有噎着。
“好了好了,哥哥错了,看你一脸迷糊样,肯定是困了,走,到哥哥家里面睡会儿去。我马上上班去!”大明好像很急。
“诶,谢谢老哥,我还真困了!”小一很从容,这话在理,能不去么?
自打小一上高中起,大明就在外打拼,不为别的,就为着小一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为了小一上大学,家里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初三那年,大明总是闹说自己看书头疼,还经常睡不好觉。索性,父亲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让大明读完初中回家种田。大明心里很不悦,但是也没有办法,自打小大明拿的奖状就比小一少,很多人都认为大明不是读书的料,就连大明自己也这么觉着。初三学校搞艺术培训班试点,大明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音乐班,所谓的音乐班就是每天声乐课的艺术生,都是些成绩在年级凭中等的学生们。大明起初很不适应,自己想好好看看书,努力一番,但后来,父母不是很看好自己,而且自己的成绩也没有升入好高中的可能,于是乎大明开始每天拿起班上的竖笛吹个不停,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块好材料。毕业后,大明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父亲很坚决,他想让大明回家守住那一亩三分地。
不信命运的大明在某个晴朗的早晨和初三时几个同班的艺术生们约好一道背着父母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临行前一天的下午,大明把小一叫到后山的山坡上谈心。
那个下午,家乡的风一如平时那样悠闲,平静。从山顶远眺,整个故乡的山丘像一群群老黄牛一般,默默地躺着。
小一和大明坐在一块石头上,许久大明才说话,“兄弟,你觉得家乡的山美不美?”
“美啊!”小一没有注意到大明凝重的神情。
“喊你一辈子带着这个山堆堆里你干不干?”大明的话语,从来没有什么文学涵养,总是这样干瘪。
“应该可以吧!”小一很悠闲,不知道大明此番话语的用意。
“看来爸妈没有说错,你真是个书呆子,一天到黑就晓得看书,就不想想未来的事情。”大明有点失望。
“呵呵。”当人们说小一是书呆子的时候,小一总喜欢笑而不语,不只是接受这个称呼还是不理会这个称呼。
“你觉得父亲的病好没?”大明平时很少提起这件事情,这是家庭的伤疤。
“你突然提这个做什么?妈不是说过了么?不要说父亲有病。”小一开始紧张起来,这神情和小时候看到父亲发病受到惊吓时如出一辙。
“并不是不提就可以忘了这件事情,你要面对,他的病是很难控制的,你根本不晓得他好久发病,也不晓得他下次发病的时候家里面还有好多东西可以给他砸,你自己晓得,我们屋头的经济状况是啥子样子。父亲说喊我在家务农,不是我不愿意务农,你想想一辈子在家务农,一年有好多钱拿,以后的生活会是啥子样子?你想过没有?”大明很激动,但脸上却浮现出作为哥哥少有个悲伤。
小一镇住了,他看到大明的眉头开始皱起,眼神很凝重,平时很少言语的大明,今天话很多。
“你小子平时做事情就是有点大大咧咧,除了学习好,很多事情你都处理不好,哥哥提醒你,万事多个心眼,不要做老实人,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自己平时多注意到点为人处世的事情 。。。 。。。”
那个下午,大明并没有向小一透露自己将要远行的信息,他知道小一很善良,很可能会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所以,等第二天小一起床发现大明不在房间,父亲手持纸条一脸气愤的时候,才知道大明已经远行。小一猜想,大明一定是做完半夜出发的。
父亲手里的纸条上,大明歪歪扭扭几行字,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在信中表示挣到钱了一定支持小一上学。虽然远行,他的目的却很明确,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小一在大明的床上睡觉时,梦见了6年前的这个午后,感觉好像发生在昨天,但是心里头的滋味和6年前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偏偏要到这个时候,他才能理解6年前哥哥的良苦用心和他放弃读书机会的勇气。
6年前大明离别后的第7日,一封县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发到父亲手里,父亲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决然给自己整得了荣誉,但是他却安静的放下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个不堪入目的家。
如果有请他网站转载的,请说明出处哈,商业用途的请与我联系
六年前的抉择
第一次,大明对小一许出这样的承诺,都是一起长大的兄弟,效益对于大明还是比较疏远,不知为什么,小一经常把自己当做另一个家庭的孩子,在这个家里,小一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比如,大家都称厕所为茅房,小一却很文雅的称之为厕所;大家都习惯性的称想念某人为“想起”,小一却喜欢用“相思”,似乎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爱好文学,是个“才子”,至于小一是不是才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好吧,说到大明的许诺,你还别说好真有效果,不过两天,父母就对小一解禁了。星期三的早晨,母亲一如往常一样推开小一的房间叫道:“儿子,起床吃饭了!”
一切都是这样平常,好像日子没有半点改变,但当小一起床来到饭桌上时,他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饭桌上,菜品异常的丰富。这是要做什么?小一纳闷了。
“一一,动筷子啊!”母亲的语气很缓和。这气氛,有点不大对劲。小一只是尝试着动筷子夹菜。
“一一”当小一吧一小朵白菜夹到碗里时,母亲再次对小一叫到。
“恩!”小一惊了一下,刚入口的米饭还没来得及咀嚼就吞了下去。
“你是不是觉得家里面的日子特别无聊?”这次,母亲没有提相亲的任何事情。
“恩!”小一不敢多嘴,在家里面,自己只是个孩子。
“那你打算到你哥哥那里去不啊?”母亲继续问道。
“诶,这是怎么回事?莫非大明给他们说了什么?”小一在心里问自己,有点疑惑。
“恩,可以啊?那相亲的事情呢?”小一开始主动起来。
“那事儿不用担心,你们现在还年轻!”父亲在一旁抢答道。
这阵仗不会是打算送儿外出吧?小一的疑惑更大了。不过也好,反正在家也没什么事情做。
“哦,你们想通了?”小一问道。
“我说你小子怎么这么多问题啊?是不是想 。。。”父亲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想不想,好吧!我出去,这下总行了吧?”小一连忙回答。
“恩,吃饭,吃饭,咱们好好给你选个时间!”母亲开始帮小一夹起菜来,没有继续说话。
也不知大明说了什么好话,小一很快就踏上了去大明所在城市的路途上,就这样,小一稀里糊涂的上了长途汽车,又稀里糊涂的到了火车站,稀里糊涂的半夜零点搭乘末班车,稀里糊涂的来到了另一个城市。
火车靠站已经是早上的9点,老远小一就认出了大明,这小子,出来打工没几年,衣服变光鲜了,人也长帅了一点没有初来乍到时那种土里土气的味道,不认识的人乍一看还以为是土生土长的城市人呢!
刚下车,小一没有一点状态,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困这个词语几乎可以囊括小一现在的所有感受。
“小弟,家里面日子不好过吧?早叫你出来的,你偏要回去!”大明精神很好。
“啥?老大,你昨晚是不是喝酒了?我怎么不记得你跟我说过这事啊?坑我呢?”小一觉得奇怪,在他的记忆里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明要他暑假不回家的消息。
“难能啊,我不是前几天才给你打电话说着么?你忘啦?”
“老天,那你说‘早叫我’,不是前几天才说的么?玩我是吧?”小一有一点点不悦。不过,毕竟是自己哥哥,再大的不悦也只有噎着。
“好了好了,哥哥错了,看你一脸迷糊样,肯定是困了,走,到哥哥家里面睡会儿去。我马上上班去!”大明好像很急。
“诶,谢谢老哥,我还真困了!”小一很从容,这话在理,能不去么?
自打小一上高中起,大明就在外打拼,不为别的,就为着小一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为了小一上大学,家里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初三那年,大明总是闹说自己看书头疼,还经常睡不好觉。索性,父亲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让大明读完初中回家种田。大明心里很不悦,但是也没有办法,自打小大明拿的奖状就比小一少,很多人都认为大明不是读书的料,就连大明自己也这么觉着。初三学校搞艺术培训班试点,大明义无反顾的报名参加音乐班,所谓的音乐班就是每天声乐课的艺术生,都是些成绩在年级凭中等的学生们。大明起初很不适应,自己想好好看看书,努力一番,但后来,父母不是很看好自己,而且自己的成绩也没有升入好高中的可能,于是乎大明开始每天拿起班上的竖笛吹个不停,只是想证明自己是块好材料。毕业后,大明一直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父亲很坚决,他想让大明回家守住那一亩三分地。
不信命运的大明在某个晴朗的早晨和初三时几个同班的艺术生们约好一道背着父母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临行前一天的下午,大明把小一叫到后山的山坡上谈心。
那个下午,家乡的风一如平时那样悠闲,平静。从山顶远眺,整个故乡的山丘像一群群老黄牛一般,默默地躺着。
小一和大明坐在一块石头上,许久大明才说话,“兄弟,你觉得家乡的山美不美?”
“美啊!”小一没有注意到大明凝重的神情。
“喊你一辈子带着这个山堆堆里你干不干?”大明的话语,从来没有什么文学涵养,总是这样干瘪。
“应该可以吧!”小一很悠闲,不知道大明此番话语的用意。
“看来爸妈没有说错,你真是个书呆子,一天到黑就晓得看书,就不想想未来的事情。”大明有点失望。
“呵呵。”当人们说小一是书呆子的时候,小一总喜欢笑而不语,不只是接受这个称呼还是不理会这个称呼。
“你觉得父亲的病好没?”大明平时很少提起这件事情,这是家庭的伤疤。
“你突然提这个做什么?妈不是说过了么?不要说父亲有病。”小一开始紧张起来,这神情和小时候看到父亲发病受到惊吓时如出一辙。
“并不是不提就可以忘了这件事情,你要面对,他的病是很难控制的,你根本不晓得他好久发病,也不晓得他下次发病的时候家里面还有好多东西可以给他砸,你自己晓得,我们屋头的经济状况是啥子样子。父亲说喊我在家务农,不是我不愿意务农,你想想一辈子在家务农,一年有好多钱拿,以后的生活会是啥子样子?你想过没有?”大明很激动,但脸上却浮现出作为哥哥少有个悲伤。
小一镇住了,他看到大明的眉头开始皱起,眼神很凝重,平时很少言语的大明,今天话很多。
“你小子平时做事情就是有点大大咧咧,除了学习好,很多事情你都处理不好,哥哥提醒你,万事多个心眼,不要做老实人,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自己平时多注意到点为人处世的事情 。。。 。。。”
那个下午,大明并没有向小一透露自己将要远行的信息,他知道小一很善良,很可能会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不小心说漏嘴。所以,等第二天小一起床发现大明不在房间,父亲手持纸条一脸气愤的时候,才知道大明已经远行。小一猜想,大明一定是做完半夜出发的。
父亲手里的纸条上,大明歪歪扭扭几行字,道出了自己的苦衷,他在信中表示挣到钱了一定支持小一上学。虽然远行,他的目的却很明确,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小一在大明的床上睡觉时,梦见了6年前的这个午后,感觉好像发生在昨天,但是心里头的滋味和6年前却大不相同,为什么偏偏要到这个时候,他才能理解6年前哥哥的良苦用心和他放弃读书机会的勇气。
6年前大明离别后的第7日,一封县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发到父亲手里,父亲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决然给自己整得了荣誉,但是他却安静的放下了,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个不堪入目的家。
如果有请他网站转载的,请说明出处哈,商业用途的请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