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联姻(下)
“太后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赵成帝业。”——李斯著《谏逐客书》
魏使须贾将来意一说,赵相如虽然起了为太子娶妻的心思,但也并非一定要是魏女。
魏人虽与秦国有嫌隙,但赵国刚刚大败秦军,在这当口主动议亲求嫁不过是魏王孱弱,想傍上赵国,以为赵王后是魏女,大打感情牌就能水到渠成。赵相如觉得,势力强盛自然有人依附,若是势力衰微,自然墙倒众人推。且不论自己不是魏女,即便是,魏国也非太子良媒。
自魏国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庞涓战死后,历任魏王都是资质平庸之辈,难堪大任,魏国势力早不如往昔,疆土连续被秦国蚕食,只是幸好底子不弱,否则这几十年下来早也败光了。何况平原君娶的是魏国公主,当今魏王的庶女。可若是太子娶妻,自然是要低一辈,迎娶魏王的孙女。魏使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要将魏太子圉之长女嫁与自己儿子。可是圉毕竟只是太子而非魏王,即便两者之间只是一步之差,但历史上许多太子就差这一步却到死都没有踏上去的比比皆是。万一圉最终不是魏王,这桩政治婚姻的含金量便要低上许多。换句话说,即便登上王位的是圉,他的女儿成为赵王后,也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美事。
要承担投机的风险,收获的回报却不高。这实在是个赔本的买卖。
赵相如的第一反应是回绝。
因此尽管魏使舌灿生花,她也只是静静听着,不置可否。
须贾看着阶上托腮而坐,喜怒莫辨的王后,一时有些捉摸不透,于是他将观点陈述完后,便住了口,静静地看着面前行止雍容的美妇人。
赵相如还在思考,突然发现一直苦口婆心劝说的使者不说话了,抬起眼皮浅笑道:“不知两国联姻之事是魏王的意愿还是太子的意思?”
须贾一惊,立刻冷汗冒了出来。王后不是据说十分宽和温顺的吗?怎么一句话就点到了要害?!其实这次联姻是太子圉主导的,而原因很简单,魏王年纪大了,但是疼爱幼子无忌,而且无忌聪颖,又有军功,所以受到一部分大臣的拥戴。圉有些着急,自知在军事上难以与无忌一较高下,担心时间久了自己地位不保,迫切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证明给自己的父王,告诉他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能够当得起太子之位。于是一门强大的亲事成了魏太子的不二选择,赵国王后近来的表现咄咄逼人,令人无法忽视,而她恰恰是魏女,想必不会拒绝自己的请求。
于是魏太子圉一厢情愿的以为婚事必然能成,他让自己在朝中的亲信说服魏王联姻,并派中大夫须贾出使赵国。
但是个中缘由怎可向王后道出?须贾被她一句话问得哑口无言,不能应对。赵相如见他答不上来,只是笑笑道:“太子未及弱冠,联姻之事言之尚早,待本宫报与大王,再从长计议。”
王后这话一出,便是要存心把婚事拖黄了。须贾觉得若是此时不说点什么,此番出使便要有负太子所托,可是这一时半会儿,他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话来说服王后。
就在此时,须贾身后站出一人,义正辞严道:“恕外臣斗胆,王后此言差矣。《黄帝内经》曾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太子为赵王嫡长子,上承宗庙,下继子嗣,责任重大。今已有十五,更应提早议亲,以免耽误大事。”
赵相如见他面白黑须,两颊微凸,眼睛炯炯有神,十分的风度,不觉心生好感道:“正因为太子娶亲一事事关国事,才要慎重决定,不能草率。”
那人又道:“不知王后可是嫌弃魏国弱小,若魏女并非太子佳配,那外臣敢问一句,太子的良配又在何处呢?”
赵相如没想到此人如此大胆,竟敢直言不讳,反被他问得一愣。
那人不卑不亢道:“王后慈母之心,无非想为儿子寻一名家世样貌都好的太子妇。魏国虽然不够强大,但纵观其他五国,难道就能与太子相配吗?韩国与燕国羸弱,早被排除在外,剩下齐楚秦三国。楚国在秦国蚕食下,早已今非昔比,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齐国虽然强大,但是一向不守信用,三年前五国伐齐,使之元气大伤,即便与齐国结亲,也未必能从中得到实惠。至于秦国……”说到这,那人顿了顿,自信道:“外臣相信,王后与秦国是敌非友,绝对不会与秦国结亲,相反,会联合其他诸侯一同制衡秦国。”
赵相如听他说中自己的心事,不由暗中佩服此人胆识和见解,竟然把她的打算猜得透彻。
“外臣窃以为,王后此次出兵石城不只为一城得失,而是从战略上将秦国作为敌人。魏国分别与秦赵接壤,若是两国联姻,正成犄角之势,可联手钳制秦国。”
赵相如见他分析得鞭辟入里,不由听得入神。她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年岁不大的说客,笑问道:“你是何人?”
这人刚要说话,旁边被冷落已久的魏使须贾忙道:“启禀王后,此人是外臣的舍人。”
舍人就是门客,赵相如见须贾颇有不豫之色,竟然抢话说,心里有些不痛快,于是更加和颜悦色道:“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那人刚刚一番慷慨陈词,现在倒是恭敬有礼,见王后并未因他的话而生气,反而温和垂询,于是低头行礼答道:“外臣范雎。”
“范雎?”赵相如念着名字想了会儿,心中咯噔一下。
范雎何等人?《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后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驱逐宣太后、穰侯势力。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赵相如心中一阵狂喜,这样的人才竟然撞上门来!
她脸色越发柔和,在须贾和范雎惊讶的目光中起身,走至阶下,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柔声细语道:“足下今日雄辩之姿,本宫敬佩之至,愿以客卿之衔虚位以待,不知足下意下如何?”
一旁无人搭理的须贾脸色涨红,他才是魏使,却不料被自己的门客抢去风头,现在王后的注意力都在这人身上,自己岂不是以后还要屈居此人之下?不过是一介庶民,他也配!
他在一旁想着什么,并无人关注。只是此时范雎倒是被王后轻易的许诺吓了一跳,想也不想推辞道:“臣与使者同出,而不与同入,不信无义,何以为人?”
赵相如被他如此冷拒,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见他不愿也不勉强,转身回座,只说了一句;“赵国的大门永远为足下敞开,客卿之位也为足下留着。”
范雎敬谢,行礼告退。虽然面上拒绝了王后的好意,但是能够被人认可,也是一件乐事。
回到驿馆不久,赵相如又命许历送了好些黄金布帛,并且吩咐驿馆加餐,好酒好肉招待范雎,却只字不提须贾。须贾身为正使,反遭冷落,见范雎处整日车水马龙,赏赐不断,心中更是不平。几次下来,范雎也觉得不妥,每次都将赏赐据实以告。须贾听完觉得他像是炫耀,更加不高兴,令他如数封还,范雎唯命是从。
“王后,这范雎如此不是好歹,您为何还要赏赐这许多物件?”小春又在抱不平了。
赵相如笑道:“不过是做给人看的,何况那些财物与此人相比也不值几个钱。”
小春吃惊:“王后如此相中范雎?”
“是呢。可惜了……”可惜他回国之后必受心胸狭隘的须贾排挤,被魏王疑心里通外国,弄得家破人亡。赵相如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小春听完一愣,以为赵相如是为没能留住人才而叹息,于是安慰道:“王后莫要担心,这样的舍人一抓一大把,何必为一个人而耿耿于怀。”
赵相如知道小春是在宽慰她,只是范雎之事她不欲多说。范雎之才正是她现在最缺的,赵国将星如云,唯文臣短缺。缪贤虽然心胸宽广,看人极准,但是自身却没有治国的才能,做做人事任免的官职还可,相国就免了。平原君赵胜门客虽多,但也只是胜在贤名,才情却少。若能得到范雎……
只是历史上的范雎是经历一番折辱才进入秦国为相的,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他回国之后,必会遭受须贾的诬陷排挤。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呢?赵相如笑得更深了。
深夜,王后寝殿。
“王阿龙,带几个人,跟着范雎回国。不管他发生什么,你们都不要管,只需暗中监视就好。若有人害他,只管随他去,只别让范雎死了就成。”
“诺。”
“有情况随时报与我。”
魏使须贾将来意一说,赵相如虽然起了为太子娶妻的心思,但也并非一定要是魏女。
魏人虽与秦国有嫌隙,但赵国刚刚大败秦军,在这当口主动议亲求嫁不过是魏王孱弱,想傍上赵国,以为赵王后是魏女,大打感情牌就能水到渠成。赵相如觉得,势力强盛自然有人依附,若是势力衰微,自然墙倒众人推。且不论自己不是魏女,即便是,魏国也非太子良媒。
自魏国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庞涓战死后,历任魏王都是资质平庸之辈,难堪大任,魏国势力早不如往昔,疆土连续被秦国蚕食,只是幸好底子不弱,否则这几十年下来早也败光了。何况平原君娶的是魏国公主,当今魏王的庶女。可若是太子娶妻,自然是要低一辈,迎娶魏王的孙女。魏使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要将魏太子圉之长女嫁与自己儿子。可是圉毕竟只是太子而非魏王,即便两者之间只是一步之差,但历史上许多太子就差这一步却到死都没有踏上去的比比皆是。万一圉最终不是魏王,这桩政治婚姻的含金量便要低上许多。换句话说,即便登上王位的是圉,他的女儿成为赵王后,也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美事。
要承担投机的风险,收获的回报却不高。这实在是个赔本的买卖。
赵相如的第一反应是回绝。
因此尽管魏使舌灿生花,她也只是静静听着,不置可否。
须贾看着阶上托腮而坐,喜怒莫辨的王后,一时有些捉摸不透,于是他将观点陈述完后,便住了口,静静地看着面前行止雍容的美妇人。
赵相如还在思考,突然发现一直苦口婆心劝说的使者不说话了,抬起眼皮浅笑道:“不知两国联姻之事是魏王的意愿还是太子的意思?”
须贾一惊,立刻冷汗冒了出来。王后不是据说十分宽和温顺的吗?怎么一句话就点到了要害?!其实这次联姻是太子圉主导的,而原因很简单,魏王年纪大了,但是疼爱幼子无忌,而且无忌聪颖,又有军功,所以受到一部分大臣的拥戴。圉有些着急,自知在军事上难以与无忌一较高下,担心时间久了自己地位不保,迫切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证明给自己的父王,告诉他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能够当得起太子之位。于是一门强大的亲事成了魏太子的不二选择,赵国王后近来的表现咄咄逼人,令人无法忽视,而她恰恰是魏女,想必不会拒绝自己的请求。
于是魏太子圉一厢情愿的以为婚事必然能成,他让自己在朝中的亲信说服魏王联姻,并派中大夫须贾出使赵国。
但是个中缘由怎可向王后道出?须贾被她一句话问得哑口无言,不能应对。赵相如见他答不上来,只是笑笑道:“太子未及弱冠,联姻之事言之尚早,待本宫报与大王,再从长计议。”
王后这话一出,便是要存心把婚事拖黄了。须贾觉得若是此时不说点什么,此番出使便要有负太子所托,可是这一时半会儿,他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话来说服王后。
就在此时,须贾身后站出一人,义正辞严道:“恕外臣斗胆,王后此言差矣。《黄帝内经》曾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太子为赵王嫡长子,上承宗庙,下继子嗣,责任重大。今已有十五,更应提早议亲,以免耽误大事。”
赵相如见他面白黑须,两颊微凸,眼睛炯炯有神,十分的风度,不觉心生好感道:“正因为太子娶亲一事事关国事,才要慎重决定,不能草率。”
那人又道:“不知王后可是嫌弃魏国弱小,若魏女并非太子佳配,那外臣敢问一句,太子的良配又在何处呢?”
赵相如没想到此人如此大胆,竟敢直言不讳,反被他问得一愣。
那人不卑不亢道:“王后慈母之心,无非想为儿子寻一名家世样貌都好的太子妇。魏国虽然不够强大,但纵观其他五国,难道就能与太子相配吗?韩国与燕国羸弱,早被排除在外,剩下齐楚秦三国。楚国在秦国蚕食下,早已今非昔比,现在不过是苟延残喘;齐国虽然强大,但是一向不守信用,三年前五国伐齐,使之元气大伤,即便与齐国结亲,也未必能从中得到实惠。至于秦国……”说到这,那人顿了顿,自信道:“外臣相信,王后与秦国是敌非友,绝对不会与秦国结亲,相反,会联合其他诸侯一同制衡秦国。”
赵相如听他说中自己的心事,不由暗中佩服此人胆识和见解,竟然把她的打算猜得透彻。
“外臣窃以为,王后此次出兵石城不只为一城得失,而是从战略上将秦国作为敌人。魏国分别与秦赵接壤,若是两国联姻,正成犄角之势,可联手钳制秦国。”
赵相如见他分析得鞭辟入里,不由听得入神。她仔细打量了眼前这位年岁不大的说客,笑问道:“你是何人?”
这人刚要说话,旁边被冷落已久的魏使须贾忙道:“启禀王后,此人是外臣的舍人。”
舍人就是门客,赵相如见须贾颇有不豫之色,竟然抢话说,心里有些不痛快,于是更加和颜悦色道:“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那人刚刚一番慷慨陈词,现在倒是恭敬有礼,见王后并未因他的话而生气,反而温和垂询,于是低头行礼答道:“外臣范雎。”
“范雎?”赵相如念着名字想了会儿,心中咯噔一下。
范雎何等人?《史记》中有详细记载,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后出任秦相,辅佐秦昭王,驱逐宣太后、穰侯势力。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赵相如心中一阵狂喜,这样的人才竟然撞上门来!
她脸色越发柔和,在须贾和范雎惊讶的目光中起身,走至阶下,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柔声细语道:“足下今日雄辩之姿,本宫敬佩之至,愿以客卿之衔虚位以待,不知足下意下如何?”
一旁无人搭理的须贾脸色涨红,他才是魏使,却不料被自己的门客抢去风头,现在王后的注意力都在这人身上,自己岂不是以后还要屈居此人之下?不过是一介庶民,他也配!
他在一旁想着什么,并无人关注。只是此时范雎倒是被王后轻易的许诺吓了一跳,想也不想推辞道:“臣与使者同出,而不与同入,不信无义,何以为人?”
赵相如被他如此冷拒,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见他不愿也不勉强,转身回座,只说了一句;“赵国的大门永远为足下敞开,客卿之位也为足下留着。”
范雎敬谢,行礼告退。虽然面上拒绝了王后的好意,但是能够被人认可,也是一件乐事。
回到驿馆不久,赵相如又命许历送了好些黄金布帛,并且吩咐驿馆加餐,好酒好肉招待范雎,却只字不提须贾。须贾身为正使,反遭冷落,见范雎处整日车水马龙,赏赐不断,心中更是不平。几次下来,范雎也觉得不妥,每次都将赏赐据实以告。须贾听完觉得他像是炫耀,更加不高兴,令他如数封还,范雎唯命是从。
“王后,这范雎如此不是好歹,您为何还要赏赐这许多物件?”小春又在抱不平了。
赵相如笑道:“不过是做给人看的,何况那些财物与此人相比也不值几个钱。”
小春吃惊:“王后如此相中范雎?”
“是呢。可惜了……”可惜他回国之后必受心胸狭隘的须贾排挤,被魏王疑心里通外国,弄得家破人亡。赵相如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小春听完一愣,以为赵相如是为没能留住人才而叹息,于是安慰道:“王后莫要担心,这样的舍人一抓一大把,何必为一个人而耿耿于怀。”
赵相如知道小春是在宽慰她,只是范雎之事她不欲多说。范雎之才正是她现在最缺的,赵国将星如云,唯文臣短缺。缪贤虽然心胸宽广,看人极准,但是自身却没有治国的才能,做做人事任免的官职还可,相国就免了。平原君赵胜门客虽多,但也只是胜在贤名,才情却少。若能得到范雎……
只是历史上的范雎是经历一番折辱才进入秦国为相的,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他回国之后,必会遭受须贾的诬陷排挤。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呢?赵相如笑得更深了。
深夜,王后寝殿。
“王阿龙,带几个人,跟着范雎回国。不管他发生什么,你们都不要管,只需暗中监视就好。若有人害他,只管随他去,只别让范雎死了就成。”
“诺。”
“有情况随时报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