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09
准媳妇第一次去公婆家里做客,严阵以待的不仅仅是婆家人,娘家人也难免如临大敌。
冬天的太阳落山的早,韩畅踩着最后一丝的余晖提着大包小包的回礼回到家属院时,韩母早在楼下等着了。
半下午的时候,韩母就在家坐不住下楼倒垃圾。天都擦黑了,垃圾篓子还在脚旁放着,人一直在楼下心不在焉的跟邻居闲聊了将近俩钟头。
刚才正好打眼瞧见韩畅大包小包的拐过路口,韩母摆着手,打老远的就高声嗔怪起来,你这孩子,咋这个点才回来啊!第一次去见公婆,哪有在男方家逗留这么长时间的!
韩母嘴里嗔怪着,人也迎了上去,韩畅手里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哪怕是初冬时节,鼻尖上也热的冒汗。
刚才正跟韩母聊天的王丽看着大包小包的母女俩,一脸好奇又八卦的打听道,李姐,小畅这孩子这是去哪里玩了,瞧这大包小包的!
韩母知道自己这个同事兼多年的老邻居人是热心的老好人,唯有一点嘴巴没把门的。韩母哪里敢说女儿今天是去准女婿家里做客了,笑着敷衍道,也没去哪儿,这孩子今天去她朋友家里做客了!
是啊,王姨,刘姨,张姨,这不周末没事,去朋友家里玩了一天!韩畅也模棱两可的笑着解释了一句。
哦!去朋友家里玩了!见没什么好打听的,几位中年家庭妇女的注意力立马就转移到韩畅提着的那个大荆条篮子和韩母接过去的碎花小包袱上,小畅,你那个朋友真够意,咋这么晚才回来!
韩母说风就是雨的脾气,也让韩畅很头疼,脸上的无奈跟韩父如出一辙,这不是今天杜皓轩家里人多嘛!再加上他家离咱家又远!
行了,行了!不说这个!韩母本来是爽利的急脾气,见说了半天也没听到正点子,往韩畅脑门子上拍了一下,小杜他父母看着是那种和善人不?听说小杜他爷爷奶奶也都和他们一起住,老人脾气怎么样,好说话吗?身体看着还都硬朗不?
韩母也是当人妻子当人儿媳妇的,什么样的婆婆才算是好婆婆,她心里边自有一杆称!
比起老好人的韩父,韩畅的脾气更像韩母,从小跟韩母更亲近一些,老老实实的汇报,叔叔阿姨看着都很好说话,今天也没人故意挑我们的词儿!至于杜皓轩他爷爷奶奶小日子过的要多滋润有多滋润,老太太还时髦的烫着小卷发呢!
今天在杜家喧喧嚷嚷的见了那么多人,要说几个女孩子对谁最有好感,都莫过于满脸慈爱笑眯眯的杜奶奶了。
韩母难得没插嘴,表情越听越满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烫头发,比年轻人都要时髦,这证明了什么,证明杜家的家境丰裕!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准亲家夫妻品行也好!要不然,老人的日子能这么滋润?能这么精心照顾老人的夫妻,肯定也成不了那种故意难为儿媳妇的凶公公和恶婆婆。
杜皓轩他家几位老人气色很好,身体看着都很硬朗,应该说老当益壮,一点都不像是七十多岁的人,就连脾气看着也都很随和风趣。虽然老人一个个精明的跟老狐狸似的,不经意间被套走那么多话!韩畅跟奶奶并不亲近,杜家那些老人有着韩畅求而不得的长者的睿智和慈爱,韩畅很喜欢亲近杜家那些老人!
韩畅的叙述很中肯,一点也没添油加醋,韩母脸上都快乐出花来了,老人身体硬朗,晚辈的负担就小,好!
接着就听见韩畅话锋一转,说到不过俩字,韩母脸色不由一凝,耳朵直接竖了起来,不过什么?
就是杜爷爷的脾气好像有点阴晴不定,一会一个样!虽然杜奶奶保证过,老爷子的脾气碰上他宝贝孙女就跟上了开关似的,韩畅依旧对杜爷爷的脾气有些心有余悸。
韩母沉吟了片刻,总结道:老爷子的脾气有些捉摸不定?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你们跟老爷子算是隔代人了,以后有啥事不是还有小杜他父母在嘛!
听韩母这么说,韩畅也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就有补充了一句,嗯!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就是老爷子板着脸的时候,看着挺吓人,应该是说一不二的脾气!
母女俩交流了这么多,一时间沉默不语!
韩父刚才一直没插上话,这会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小畅,刚才好像听你说小杜家几位老爷子老太太,是怎么回事?小杜他太爷爷和太奶奶也都健在?如果是这样的话,杜家是四世同堂啊!
啥?几位老爷子老太太?韩母刚才光顾着打听准亲家一家的为人怎么样了,没太仔细听韩畅说什么,听丈夫这么问,有些呆了!
不是!那几位老爷子老太太都是同辈,韩畅说的有些迟疑,那几位老爷子老太太的关系依旧有些不大清楚,算上杜爷爷杜奶奶他们,家里一共有五位老爷子,三位老太太!好像有一对是皓轩他妹妹早些年认得干爷爷奶奶,还有一对老人是他妹妹对象的爷爷奶奶!至于另外两位老爷子是杜爷爷的亲兄弟,孩子不在身边,跟皓轩他们一起住!
啥?家里有八位老人?韩母和韩父压根没听见韩畅后面介绍的那些老人之间的关系,光听这个数字就够吓人的!
韩父和韩母平时又都是那种注意对孩子言传身教的那种家长,并不太愿意把他们刚才受到的惊吓表现出来。
韩父笑着安慰闺女道,没关系,老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老人虽然多,以后可能也会是很大的负担,但听着小杜家庭应该是很和睦的!再说了,小杜他兄弟也多,如果你和小杜真成了,以后也要平摊照顾老人!小畅,为人子女为人晚辈的更要懂得孝道,可不能因为需要赡养的老人多而有什么想法!
老爷子老太太们还不一定需要我们赡养呢!韩畅嘟了嘟嘴,到底没把这句话说出来!毕竟,以后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韩母虽然心里纳闷怎么连认得干爷爷和干奶奶还有亲家爷爷奶奶也都是杜家在赡养,不过,到底没说出来!毕竟,男未婚女未嫁说这些还太早!再说了,也不能教给闺女不赡养老人啊!
沉默了一会,韩母才补充了一句,你爸说得对,为人子女为人晚辈要懂得孝道!不过,小畅,你也记住了,可不能愚孝!不能像你爸这样,害的妻子孩子也受苦!
韩父见妻子说着说着竟然又扯到自己身上,想起老人那一摊子事儿,即愧疚又无奈,赶紧站了起来,回避道,都这个时间了,我去做晚饭!
爸,爸,那晚上咱们做凉拌黄瓜和西红柿炒鸡蛋吧?韩畅的弟弟韩瑞的嘴里塞着半截黄瓜,呜呜咽咽的举手要求。刚才没人搭理韩瑞,半大小子自己围着韩畅从杜家带回来的荆条篮子早啃了一个西红柿,半根黄瓜了!
还凉拌黄瓜呢,大冬天的爸上哪儿跟你弄黄瓜去啊!韩父刚开始并没注意,打趣了儿子一句,听见韩瑞嘎吱嘎吱啃黄瓜的声音,才满脸惊讶,小畅,这些蔬菜是你从小杜家带回来呢啊
也不等韩畅回答,韩父已经上前挎起篮子,儿子,晚上爸给你做凉拌黄瓜!
哎!韩瑞一蹦两尺高,跟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道,爸,爸,这里还有木耳和蘑菇,还有鱼干和小虾米!还有,还有不知道是什么肉的!爸,晚上你都给我做了吧!
因为芽儿专门为退伍军人设立的那笔基金,像胡添树和孟德柱那样搞起土特产买卖的退伍军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南北特产,山珍海味。郭小海他们在京城帮着销售,现在都不用芽儿再偷偷摸摸从空间往外偷渡了,杜家就不缺少山珍海味吃!
杜奶奶和杜妈准备的回礼虽然不像韩畅她们带过去的礼品那么体面,但更实用健康,除了这些特产,每人还有一罐茶叶,一罐子土蜂蜜,两瓶养生酒!
韩瑞说着,把那个早就被他打开的小包袱塞到韩父怀里,撒娇道。除了这些好吃的,还有两罐子不知道什么东西!
韩家父子俩都好吃,爷俩提着篮子抱着包袱去了厨房!
韩母摇了摇头,才接着审韩畅,小畅,小杜家真的是种大棚啊?韩母虽然不太介意准亲家家里是干什么的,但也比较看重城里户口!
种大棚的?韩畅见父母对未来婆家比较满意,心里也轻松了很多,不由失笑道,妈,他家是有大棚,不过人家种大棚不是用来卖的,是自己家种来吃的!
什么?在家里种大棚,那小杜家该有多大啊?韩母满脸吃惊,实在是以前住四合院的时候,六七家人挤在一个小院里的印象太深刻了,就是在家打个喷嚏,别人家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会,讨论同一个问题的不仅仅是韩母一个!
靠近内城中心的机关家属院,最靠里的那栋家属楼里,一楼的朱家,朱姗姗早就换好家居服,同样在跟家人汇报今天见公婆的经过!
长辈和善明理就好,至于将来,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奋斗!对了,你刚才说小郭现在跟着老人住在后海那一带的五进大院?小郭他老家不是在乡下吗?能买得起那栋大院子?清朝的时候,那一圈住的可全是红带子黄带子的皇孙贵族!就是民国以后,能住在哪里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主!只不过,前几年运动太厉害,被批斗的最厉害的也都是住在那一片的人,不少人都家破人亡,好多大宅院都被政府回收了!
朱父祖上曾经是晚清举人,跟平民老百姓一比也算是有些权势。朱父从小是听着祖上的故事长大的,贝勒府和亲王府什么的没少听说!而且,朱父也算是吃政府衙门那碗饭的,关注点难免显得有些势力!
好像听说那进院子是曾经的贝勒府!朱姗姗清楚父亲的为人,可母亲性情太温柔,朱姗姗有些话更愿意跟父亲商量,重点挑明道:那栋大宅院是大海他表妹前两年买下来给老人养老的!
小郭他表妹买的?他表妹能有多大年纪,肯定是老人出的钱!不过,小郭毕竟只是外孙子,不姓杜,那栋院子往后估计也没小郭的份!朱父虽然有些官场上磨练出来的精明,但本性不失正直,那份精明也不愿意用在女儿女婿身上,可惜了一番后,也就看开了!
朱姗姗却不放心,毕竟那栋大宅院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没能忍住心动,为了以后不节外生枝,补充道,爸,大海就是姓杜,也没他的份!人家老爷子专门说给我们听了,那栋院子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海他表妹的!
朱父哪能看不出来从小拉扯大的女儿在跟自己耍心眼,不由笑骂道,行了,别跟爸爸斗心眼了!就是爸爸真的帮你争家产也不还是为了你好!既然小郭自己有能力,能保证你们的小日子衣食无虞,爸爸才不愿意当那个坏人呢!
被父亲点破,朱姗姗有些不好意思,娇声喊了一声爸!
朱母给父女俩一人倒了一杯水,也宽慰道,姗姗,你别听你爸那么可惜!既然院子是小郭他表妹给老人买的,那咱们就别眼红!老人不也说了么,结婚以后出来单过,出来单过就挺好,省心,也不闹矛盾!节假日什么的常回去看看老人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越到节假日拖延症越严重!如无意外,肯定保证一日一更!
不过,这一章算是长毛君吧?算是吧?
(嗯,算是!托下巴,望天,自言自语中!)
冬天的太阳落山的早,韩畅踩着最后一丝的余晖提着大包小包的回礼回到家属院时,韩母早在楼下等着了。
半下午的时候,韩母就在家坐不住下楼倒垃圾。天都擦黑了,垃圾篓子还在脚旁放着,人一直在楼下心不在焉的跟邻居闲聊了将近俩钟头。
刚才正好打眼瞧见韩畅大包小包的拐过路口,韩母摆着手,打老远的就高声嗔怪起来,你这孩子,咋这个点才回来啊!第一次去见公婆,哪有在男方家逗留这么长时间的!
韩母嘴里嗔怪着,人也迎了上去,韩畅手里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哪怕是初冬时节,鼻尖上也热的冒汗。
刚才正跟韩母聊天的王丽看着大包小包的母女俩,一脸好奇又八卦的打听道,李姐,小畅这孩子这是去哪里玩了,瞧这大包小包的!
韩母知道自己这个同事兼多年的老邻居人是热心的老好人,唯有一点嘴巴没把门的。韩母哪里敢说女儿今天是去准女婿家里做客了,笑着敷衍道,也没去哪儿,这孩子今天去她朋友家里做客了!
是啊,王姨,刘姨,张姨,这不周末没事,去朋友家里玩了一天!韩畅也模棱两可的笑着解释了一句。
哦!去朋友家里玩了!见没什么好打听的,几位中年家庭妇女的注意力立马就转移到韩畅提着的那个大荆条篮子和韩母接过去的碎花小包袱上,小畅,你那个朋友真够意,咋这么晚才回来!
韩母说风就是雨的脾气,也让韩畅很头疼,脸上的无奈跟韩父如出一辙,这不是今天杜皓轩家里人多嘛!再加上他家离咱家又远!
行了,行了!不说这个!韩母本来是爽利的急脾气,见说了半天也没听到正点子,往韩畅脑门子上拍了一下,小杜他父母看着是那种和善人不?听说小杜他爷爷奶奶也都和他们一起住,老人脾气怎么样,好说话吗?身体看着还都硬朗不?
韩母也是当人妻子当人儿媳妇的,什么样的婆婆才算是好婆婆,她心里边自有一杆称!
比起老好人的韩父,韩畅的脾气更像韩母,从小跟韩母更亲近一些,老老实实的汇报,叔叔阿姨看着都很好说话,今天也没人故意挑我们的词儿!至于杜皓轩他爷爷奶奶小日子过的要多滋润有多滋润,老太太还时髦的烫着小卷发呢!
今天在杜家喧喧嚷嚷的见了那么多人,要说几个女孩子对谁最有好感,都莫过于满脸慈爱笑眯眯的杜奶奶了。
韩母难得没插嘴,表情越听越满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烫头发,比年轻人都要时髦,这证明了什么,证明杜家的家境丰裕!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准亲家夫妻品行也好!要不然,老人的日子能这么滋润?能这么精心照顾老人的夫妻,肯定也成不了那种故意难为儿媳妇的凶公公和恶婆婆。
杜皓轩他家几位老人气色很好,身体看着都很硬朗,应该说老当益壮,一点都不像是七十多岁的人,就连脾气看着也都很随和风趣。虽然老人一个个精明的跟老狐狸似的,不经意间被套走那么多话!韩畅跟奶奶并不亲近,杜家那些老人有着韩畅求而不得的长者的睿智和慈爱,韩畅很喜欢亲近杜家那些老人!
韩畅的叙述很中肯,一点也没添油加醋,韩母脸上都快乐出花来了,老人身体硬朗,晚辈的负担就小,好!
接着就听见韩畅话锋一转,说到不过俩字,韩母脸色不由一凝,耳朵直接竖了起来,不过什么?
就是杜爷爷的脾气好像有点阴晴不定,一会一个样!虽然杜奶奶保证过,老爷子的脾气碰上他宝贝孙女就跟上了开关似的,韩畅依旧对杜爷爷的脾气有些心有余悸。
韩母沉吟了片刻,总结道:老爷子的脾气有些捉摸不定?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你们跟老爷子算是隔代人了,以后有啥事不是还有小杜他父母在嘛!
听韩母这么说,韩畅也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就有补充了一句,嗯!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就是老爷子板着脸的时候,看着挺吓人,应该是说一不二的脾气!
母女俩交流了这么多,一时间沉默不语!
韩父刚才一直没插上话,这会忍不住插了一句嘴,小畅,刚才好像听你说小杜家几位老爷子老太太,是怎么回事?小杜他太爷爷和太奶奶也都健在?如果是这样的话,杜家是四世同堂啊!
啥?几位老爷子老太太?韩母刚才光顾着打听准亲家一家的为人怎么样了,没太仔细听韩畅说什么,听丈夫这么问,有些呆了!
不是!那几位老爷子老太太都是同辈,韩畅说的有些迟疑,那几位老爷子老太太的关系依旧有些不大清楚,算上杜爷爷杜奶奶他们,家里一共有五位老爷子,三位老太太!好像有一对是皓轩他妹妹早些年认得干爷爷奶奶,还有一对老人是他妹妹对象的爷爷奶奶!至于另外两位老爷子是杜爷爷的亲兄弟,孩子不在身边,跟皓轩他们一起住!
啥?家里有八位老人?韩母和韩父压根没听见韩畅后面介绍的那些老人之间的关系,光听这个数字就够吓人的!
韩父和韩母平时又都是那种注意对孩子言传身教的那种家长,并不太愿意把他们刚才受到的惊吓表现出来。
韩父笑着安慰闺女道,没关系,老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里老人虽然多,以后可能也会是很大的负担,但听着小杜家庭应该是很和睦的!再说了,小杜他兄弟也多,如果你和小杜真成了,以后也要平摊照顾老人!小畅,为人子女为人晚辈的更要懂得孝道,可不能因为需要赡养的老人多而有什么想法!
老爷子老太太们还不一定需要我们赡养呢!韩畅嘟了嘟嘴,到底没把这句话说出来!毕竟,以后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
韩母虽然心里纳闷怎么连认得干爷爷和干奶奶还有亲家爷爷奶奶也都是杜家在赡养,不过,到底没说出来!毕竟,男未婚女未嫁说这些还太早!再说了,也不能教给闺女不赡养老人啊!
沉默了一会,韩母才补充了一句,你爸说得对,为人子女为人晚辈要懂得孝道!不过,小畅,你也记住了,可不能愚孝!不能像你爸这样,害的妻子孩子也受苦!
韩父见妻子说着说着竟然又扯到自己身上,想起老人那一摊子事儿,即愧疚又无奈,赶紧站了起来,回避道,都这个时间了,我去做晚饭!
爸,爸,那晚上咱们做凉拌黄瓜和西红柿炒鸡蛋吧?韩畅的弟弟韩瑞的嘴里塞着半截黄瓜,呜呜咽咽的举手要求。刚才没人搭理韩瑞,半大小子自己围着韩畅从杜家带回来的荆条篮子早啃了一个西红柿,半根黄瓜了!
还凉拌黄瓜呢,大冬天的爸上哪儿跟你弄黄瓜去啊!韩父刚开始并没注意,打趣了儿子一句,听见韩瑞嘎吱嘎吱啃黄瓜的声音,才满脸惊讶,小畅,这些蔬菜是你从小杜家带回来呢啊
也不等韩畅回答,韩父已经上前挎起篮子,儿子,晚上爸给你做凉拌黄瓜!
哎!韩瑞一蹦两尺高,跟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道,爸,爸,这里还有木耳和蘑菇,还有鱼干和小虾米!还有,还有不知道是什么肉的!爸,晚上你都给我做了吧!
因为芽儿专门为退伍军人设立的那笔基金,像胡添树和孟德柱那样搞起土特产买卖的退伍军人天南地北的都有,南北特产,山珍海味。郭小海他们在京城帮着销售,现在都不用芽儿再偷偷摸摸从空间往外偷渡了,杜家就不缺少山珍海味吃!
杜奶奶和杜妈准备的回礼虽然不像韩畅她们带过去的礼品那么体面,但更实用健康,除了这些特产,每人还有一罐茶叶,一罐子土蜂蜜,两瓶养生酒!
韩瑞说着,把那个早就被他打开的小包袱塞到韩父怀里,撒娇道。除了这些好吃的,还有两罐子不知道什么东西!
韩家父子俩都好吃,爷俩提着篮子抱着包袱去了厨房!
韩母摇了摇头,才接着审韩畅,小畅,小杜家真的是种大棚啊?韩母虽然不太介意准亲家家里是干什么的,但也比较看重城里户口!
种大棚的?韩畅见父母对未来婆家比较满意,心里也轻松了很多,不由失笑道,妈,他家是有大棚,不过人家种大棚不是用来卖的,是自己家种来吃的!
什么?在家里种大棚,那小杜家该有多大啊?韩母满脸吃惊,实在是以前住四合院的时候,六七家人挤在一个小院里的印象太深刻了,就是在家打个喷嚏,别人家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会,讨论同一个问题的不仅仅是韩母一个!
靠近内城中心的机关家属院,最靠里的那栋家属楼里,一楼的朱家,朱姗姗早就换好家居服,同样在跟家人汇报今天见公婆的经过!
长辈和善明理就好,至于将来,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奋斗!对了,你刚才说小郭现在跟着老人住在后海那一带的五进大院?小郭他老家不是在乡下吗?能买得起那栋大院子?清朝的时候,那一圈住的可全是红带子黄带子的皇孙贵族!就是民国以后,能住在哪里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主!只不过,前几年运动太厉害,被批斗的最厉害的也都是住在那一片的人,不少人都家破人亡,好多大宅院都被政府回收了!
朱父祖上曾经是晚清举人,跟平民老百姓一比也算是有些权势。朱父从小是听着祖上的故事长大的,贝勒府和亲王府什么的没少听说!而且,朱父也算是吃政府衙门那碗饭的,关注点难免显得有些势力!
好像听说那进院子是曾经的贝勒府!朱姗姗清楚父亲的为人,可母亲性情太温柔,朱姗姗有些话更愿意跟父亲商量,重点挑明道:那栋大宅院是大海他表妹前两年买下来给老人养老的!
小郭他表妹买的?他表妹能有多大年纪,肯定是老人出的钱!不过,小郭毕竟只是外孙子,不姓杜,那栋院子往后估计也没小郭的份!朱父虽然有些官场上磨练出来的精明,但本性不失正直,那份精明也不愿意用在女儿女婿身上,可惜了一番后,也就看开了!
朱姗姗却不放心,毕竟那栋大宅院自己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没能忍住心动,为了以后不节外生枝,补充道,爸,大海就是姓杜,也没他的份!人家老爷子专门说给我们听了,那栋院子的一草一木都是大海他表妹的!
朱父哪能看不出来从小拉扯大的女儿在跟自己耍心眼,不由笑骂道,行了,别跟爸爸斗心眼了!就是爸爸真的帮你争家产也不还是为了你好!既然小郭自己有能力,能保证你们的小日子衣食无虞,爸爸才不愿意当那个坏人呢!
被父亲点破,朱姗姗有些不好意思,娇声喊了一声爸!
朱母给父女俩一人倒了一杯水,也宽慰道,姗姗,你别听你爸那么可惜!既然院子是小郭他表妹给老人买的,那咱们就别眼红!老人不也说了么,结婚以后出来单过,出来单过就挺好,省心,也不闹矛盾!节假日什么的常回去看看老人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越到节假日拖延症越严重!如无意外,肯定保证一日一更!
不过,这一章算是长毛君吧?算是吧?
(嗯,算是!托下巴,望天,自言自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