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五四章 中苏矛盾,各方关注
美国人没有加入国联,而且一直在中苏冲突之间尽量保持中立的位置,顶多进行调停,没有公开的站在哪一方。事件的真实情况已经出来,美国人觉得没必要藏着掖着,罗斯福总统跟丘吉尔通了一下气,希望将真相公布出来。
丘吉尔首相起先还有些迟疑,因为他清楚,真相一公布出来,恐怕对国联,甚至是对他英国的形象,有所损毁了。但是,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美国人已经掌握了证据,其他势力自然也能够慢慢查出来,到时候,丢的面子可能更大。所以,丘吉尔首相最后还是不得不点头同意公布中苏冲突事件的真相。美国方面随即将真相公布了出来,并迅速的呼吁中苏双方是因为敌国的误会才导致的军事冲突,希望双方能够冷静下来,放下成见好好的谈一谈。
“原来是德国人和日本人捣的鬼,可是以英国人为首的调查团,却直接指责我们,当初日本人侵略我们,可没看到他们站在我们这边,这些白皮猪,果然是一伙的欺负我们……”
“国联调查团,滚出中国……”
事件真实性一还原,国联调查团的形象在中国,直接一落千丈,还没等中国人民赶他们,便迅速的灰溜溜的逃走了。而英国在华机构和企业,大范围的遭到中华民族的抵制,现在,英国人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印象。仅仅就比日本人好上一点了。
而在这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别动军进攻蒙古的部队则快马加鞭的向乌兰巴托冲去,并与25日将乌兰巴托包围,然后迅速发起攻击。莫托洛夫早在乌兰巴托被围前逃了出去,到达了离乌兰巴托有几百公里的达尔汗。蒙古首府岌岌可危,而斯大林却迟迟不发兵救援,因为一向胆大的他,也不敢真的和中国全面开战,而他也没想到,事件的真相居然是日本人和德国人捣的鬼,弄得国联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再也不敢随便参与此事的调查了。
五天之后,别动军占领乌兰巴托,乔巴山在别动军的支持下,重建蒙古政局。至此。苏军在蒙古的十二万主力被别动军击溃,溃败的军队向蒙古北部撤退,一直到达达尔汗,才惶恐的停下脚步。莫托洛夫是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蒙古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了,远东军如果不派兵救援,根本就扭转不过来,不过,身为斯大林心腹的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远东军一介入,别动军就有理由全面向苏联开战了。
已经身在叶卡捷琳堡的斯大林,同样是紧皱眉头,一向不肯吃亏的他,在想着一切办法企图扭转现在的形势,远东军在他的暗许下,已经频繁调动了起来,似乎一副准备进军蒙古的样子。
盟军方面是最不希望苏联和中国全面开战的,即使对别动军最不喜欢的英国人。也不赞同苏联和别动军大动干戈,因为他们觉得苏联的力量用来对抗德国人更加实在。苏联人一副要把事情闹大的趋势,身在东北的叶苏也不甘示弱,在沈阳公开呼吁了起来。
“如果,一个民族连主权完整都不能保证。那还何谈强国强兵?祖宗的领土,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保存下来的。如果蒙古脱离故土,那是我辈无能的表现。我别动军虽不敢自称可以完全战胜敌人,但是,任何敌人胆敢染指我中华主权之完整,自我起,全军上下一百五十万,必将战至最后一人。头可断,国体,不可辱……”
叶苏不顾危险的公开呼吁,赢得了受尽故土沦丧之辱的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别动军的举动,在没有别动军的鼓动下,大家自主的捐钱捐物,一副和别动军同仇敌忾的模样。全国的大规模流行示威迅速的席卷开来。
“保卫领土完整,收复蒙古……”
“中华必须强大,赶走一切帝国主义……”
随着民声的高涨,别动军趁机开始大势扩军,一下子征兵一百万,而且是择优录取,新兵都是经过了一层层考核才能入伍。德国人得知别动军趁机大肆扩军,随即送来了一千万马克的无息贷款,并承诺,一旦别动军和苏联全面开战,不但这些贷款不用还了,而且还会无偿资助三千万马克(其中有一千万由日本人出)。
叶苏似乎被德国人一项项优厚的待遇诱惑,公开在沈阳大阅兵,并在黑龙江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军演,似乎已经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看这个样子,似乎大战将一触即发。对于这种结果,轴心国一边自然是瞪大了双眼,心情充满期待,而盟国这边,除了苏联,最担心的就是美英了,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中立国,但他们一直还是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成为盟国一分子的。而苏联,正在全力做着反法西斯的战斗,这两方打起来,不是自相残杀吗?他们怎能不着急。
美国人和别动军的关系好一点,他们立即出面,以最大的力量来阻止可能爆发的大战。而苏联方面,则由美英联合一起去劝说,希望一向吃不得亏的斯大林先消消气,不要为一时之争而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其实,斯大林虽然自大,但他并不傻,他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的胡搞这么久而没有真正和别动军完全打起来,就是考虑到,一旦真的和别动军全面开战,吃亏更大的自然是苏军。退一万步说,苏军即使可以战胜别动军,难道还能入侵东北不成?蒙古的主意打了二十年才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东北这块地盘,他们是万万不敢去染指的,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说,即使他苏军打胜了,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还会损失不少的兵力,更何况,他斯大林还不敢保证以远东军的力量便可以战胜别动军,要是再从西线抽调力量还增援东线,那真是操蛋了。
看到美国人和英国人的代表来了,斯大林心中反而嘘了一口气,他让远东军在边境频繁活动起来,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看能不能吓退别动军,让他们接下来稍微做些让步,显然这招不灵,叶苏并不是被吓大的,反而做出一副要全力以赴的样子;那第二个目的,斯大林就是看第一个目的能不能达成,如果不能达成,他又不想真的与别动军全面开战,自然要找个台阶下了,而这个台阶,便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给的。
经过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联合劝诫,斯大林才勉为其难的道:“苏军和别动军之间的恩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商谈,就看别动军方面的意思了……”
听到大胡子如此一说,美国人和英国人便知道有戏了,这自傲的家伙终于松口了,当真是不容易。苏联方面的意思,迅速的被反馈到罗斯福总统那里,而罗斯福总统,自然是第一时间告之正在沈阳访问的国务卿卡尔,希望他能够以此来促成双方的和谈。
“叶将军,别动军与苏军之间的争端,无非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捣鬼,我们不能上他们的当啊,既然苏联人松口,别动军很有可能直接从谈判桌上拿下蒙古。《孙子兵法》有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中国先辈的经验之谈,现在已经有伐交的途径可以走,为何还要伐兵呢?”卡尔国务卿可是做了不少功课,甚至把《孙子兵法》都引用了上来。
“卡尔先生觉得,中苏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就能挑起的吗?蒙古的问题,即使没有德国人和日本人掺和,我们迟早也是会花精力去解决的,德国人和日本人只不过是把时间提前了而已……”叶苏并没有立即松口。
卡尔也知道这个道理,以另一外思路劝道:“现如今,盟军处在弱势,而苏联属于盟军一方,我相信,即使中国现在脱离战争成为中立国,但是,在思想上,应该还是比较靠拢盟军这边的。要是中苏两国全面开战,那岂不是更加削弱我盟军之势,还希望叶将军以大局为重,先和苏联人接洽一下,不谈,怎么能够得出结果,即使别动军把苏联打败了,最后不还得在谈判桌上得出结果……”
叶苏沉吟良久,才缓缓的道:“谈判不是不可以,不过,我希望,在双方进行谈判之前,苏军所有势力必须全部撤出蒙古……”
卡尔回味了一下,知道这恐怕是叶苏的最后底线了,表示可以争取一下。问题随即又转到了苏联这边,在叶卡捷琳堡的美国代表和英国代表,自然又开始劝了起来。
斯大林想了一下,知道,蒙古现在的大局已经被别动军控制住,除非派大军过去,不然,根本无法挽回。与其守着那一点土地而等着被别动军打出来,还不如主动让出,反而还显得大方一点。不过,斯大林可不是随便愿意让步的人,他也提出了条件,“在黑龙江的别动军,除了必要的边防军之外,主力必须后撤一百公里。同时,假若蒙古被别动军占领,在苏蒙边界上,也只能保留一些边防军,不能派大兵力驻扎……”
斯大林的条件一提出,问题又回到了别动军这边,又经过卡尔的一番劝诫,叶苏才做出决定道:“苏军也必须如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丘吉尔首相起先还有些迟疑,因为他清楚,真相一公布出来,恐怕对国联,甚至是对他英国的形象,有所损毁了。但是,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美国人已经掌握了证据,其他势力自然也能够慢慢查出来,到时候,丢的面子可能更大。所以,丘吉尔首相最后还是不得不点头同意公布中苏冲突事件的真相。美国方面随即将真相公布了出来,并迅速的呼吁中苏双方是因为敌国的误会才导致的军事冲突,希望双方能够冷静下来,放下成见好好的谈一谈。
“原来是德国人和日本人捣的鬼,可是以英国人为首的调查团,却直接指责我们,当初日本人侵略我们,可没看到他们站在我们这边,这些白皮猪,果然是一伙的欺负我们……”
“国联调查团,滚出中国……”
事件真实性一还原,国联调查团的形象在中国,直接一落千丈,还没等中国人民赶他们,便迅速的灰溜溜的逃走了。而英国在华机构和企业,大范围的遭到中华民族的抵制,现在,英国人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印象。仅仅就比日本人好上一点了。
而在这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别动军进攻蒙古的部队则快马加鞭的向乌兰巴托冲去,并与25日将乌兰巴托包围,然后迅速发起攻击。莫托洛夫早在乌兰巴托被围前逃了出去,到达了离乌兰巴托有几百公里的达尔汗。蒙古首府岌岌可危,而斯大林却迟迟不发兵救援,因为一向胆大的他,也不敢真的和中国全面开战,而他也没想到,事件的真相居然是日本人和德国人捣的鬼,弄得国联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再也不敢随便参与此事的调查了。
五天之后,别动军占领乌兰巴托,乔巴山在别动军的支持下,重建蒙古政局。至此。苏军在蒙古的十二万主力被别动军击溃,溃败的军队向蒙古北部撤退,一直到达达尔汗,才惶恐的停下脚步。莫托洛夫是急得团团转,他知道,蒙古现在的局势已经失控了,远东军如果不派兵救援,根本就扭转不过来,不过,身为斯大林心腹的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远东军一介入,别动军就有理由全面向苏联开战了。
已经身在叶卡捷琳堡的斯大林,同样是紧皱眉头,一向不肯吃亏的他,在想着一切办法企图扭转现在的形势,远东军在他的暗许下,已经频繁调动了起来,似乎一副准备进军蒙古的样子。
盟军方面是最不希望苏联和中国全面开战的,即使对别动军最不喜欢的英国人。也不赞同苏联和别动军大动干戈,因为他们觉得苏联的力量用来对抗德国人更加实在。苏联人一副要把事情闹大的趋势,身在东北的叶苏也不甘示弱,在沈阳公开呼吁了起来。
“如果,一个民族连主权完整都不能保证。那还何谈强国强兵?祖宗的领土,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保存下来的。如果蒙古脱离故土,那是我辈无能的表现。我别动军虽不敢自称可以完全战胜敌人,但是,任何敌人胆敢染指我中华主权之完整,自我起,全军上下一百五十万,必将战至最后一人。头可断,国体,不可辱……”
叶苏不顾危险的公开呼吁,赢得了受尽故土沦丧之辱的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别动军的举动,在没有别动军的鼓动下,大家自主的捐钱捐物,一副和别动军同仇敌忾的模样。全国的大规模流行示威迅速的席卷开来。
“保卫领土完整,收复蒙古……”
“中华必须强大,赶走一切帝国主义……”
随着民声的高涨,别动军趁机开始大势扩军,一下子征兵一百万,而且是择优录取,新兵都是经过了一层层考核才能入伍。德国人得知别动军趁机大肆扩军,随即送来了一千万马克的无息贷款,并承诺,一旦别动军和苏联全面开战,不但这些贷款不用还了,而且还会无偿资助三千万马克(其中有一千万由日本人出)。
叶苏似乎被德国人一项项优厚的待遇诱惑,公开在沈阳大阅兵,并在黑龙江一带进行大规模的军演,似乎已经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看这个样子,似乎大战将一触即发。对于这种结果,轴心国一边自然是瞪大了双眼,心情充满期待,而盟国这边,除了苏联,最担心的就是美英了,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中立国,但他们一直还是认为中国是最有可能成为盟国一分子的。而苏联,正在全力做着反法西斯的战斗,这两方打起来,不是自相残杀吗?他们怎能不着急。
美国人和别动军的关系好一点,他们立即出面,以最大的力量来阻止可能爆发的大战。而苏联方面,则由美英联合一起去劝说,希望一向吃不得亏的斯大林先消消气,不要为一时之争而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其实,斯大林虽然自大,但他并不傻,他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的胡搞这么久而没有真正和别动军完全打起来,就是考虑到,一旦真的和别动军全面开战,吃亏更大的自然是苏军。退一万步说,苏军即使可以战胜别动军,难道还能入侵东北不成?蒙古的主意打了二十年才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东北这块地盘,他们是万万不敢去染指的,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说,即使他苏军打胜了,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还会损失不少的兵力,更何况,他斯大林还不敢保证以远东军的力量便可以战胜别动军,要是再从西线抽调力量还增援东线,那真是操蛋了。
看到美国人和英国人的代表来了,斯大林心中反而嘘了一口气,他让远东军在边境频繁活动起来,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看能不能吓退别动军,让他们接下来稍微做些让步,显然这招不灵,叶苏并不是被吓大的,反而做出一副要全力以赴的样子;那第二个目的,斯大林就是看第一个目的能不能达成,如果不能达成,他又不想真的与别动军全面开战,自然要找个台阶下了,而这个台阶,便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给的。
经过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联合劝诫,斯大林才勉为其难的道:“苏军和别动军之间的恩怨,也不是不可能进行商谈,就看别动军方面的意思了……”
听到大胡子如此一说,美国人和英国人便知道有戏了,这自傲的家伙终于松口了,当真是不容易。苏联方面的意思,迅速的被反馈到罗斯福总统那里,而罗斯福总统,自然是第一时间告之正在沈阳访问的国务卿卡尔,希望他能够以此来促成双方的和谈。
“叶将军,别动军与苏军之间的争端,无非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在捣鬼,我们不能上他们的当啊,既然苏联人松口,别动军很有可能直接从谈判桌上拿下蒙古。《孙子兵法》有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是中国先辈的经验之谈,现在已经有伐交的途径可以走,为何还要伐兵呢?”卡尔国务卿可是做了不少功课,甚至把《孙子兵法》都引用了上来。
“卡尔先生觉得,中苏之间的矛盾,仅仅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就能挑起的吗?蒙古的问题,即使没有德国人和日本人掺和,我们迟早也是会花精力去解决的,德国人和日本人只不过是把时间提前了而已……”叶苏并没有立即松口。
卡尔也知道这个道理,以另一外思路劝道:“现如今,盟军处在弱势,而苏联属于盟军一方,我相信,即使中国现在脱离战争成为中立国,但是,在思想上,应该还是比较靠拢盟军这边的。要是中苏两国全面开战,那岂不是更加削弱我盟军之势,还希望叶将军以大局为重,先和苏联人接洽一下,不谈,怎么能够得出结果,即使别动军把苏联打败了,最后不还得在谈判桌上得出结果……”
叶苏沉吟良久,才缓缓的道:“谈判不是不可以,不过,我希望,在双方进行谈判之前,苏军所有势力必须全部撤出蒙古……”
卡尔回味了一下,知道这恐怕是叶苏的最后底线了,表示可以争取一下。问题随即又转到了苏联这边,在叶卡捷琳堡的美国代表和英国代表,自然又开始劝了起来。
斯大林想了一下,知道,蒙古现在的大局已经被别动军控制住,除非派大军过去,不然,根本无法挽回。与其守着那一点土地而等着被别动军打出来,还不如主动让出,反而还显得大方一点。不过,斯大林可不是随便愿意让步的人,他也提出了条件,“在黑龙江的别动军,除了必要的边防军之外,主力必须后撤一百公里。同时,假若蒙古被别动军占领,在苏蒙边界上,也只能保留一些边防军,不能派大兵力驻扎……”
斯大林的条件一提出,问题又回到了别动军这边,又经过卡尔的一番劝诫,叶苏才做出决定道:“苏军也必须如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