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五四章 中、美、英、苏四首脑会谈(三)
斯大林在看完电报之后,脸色也很不好看,居然敢让苏军退出蒙古,还要归还以前割让的领土,他真感觉叶苏小儿和张学良真是一个德性,以为自己有个几斤几两,就敢和强大的苏联掰手腕,真是不知死活,如果不是有个头痛的日本人在中间夹着,真想给他们点颜色瞧瞧。除了蒋总统这个地道的中国人,恐怕只有罗斯福总统能够接受一些了,他早就想联合其他几国放弃在华利益了,这样才能够精诚合作嘛,他也能够尽快把中国拉到他的阵营当中。
就这样一封来自中国的电报,让谈判的局面没有好转,反而更显紧张了。
“这叶苏好大的架子呀,提这么过分的要求,居然还不亲自答复……”斯大林同志很是不悦。
原来,美国大使到大别山去会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叶苏,而大别山方面,好似算到美国人会来似的,所以,只派出一个代表,清楚的把意思迅速表明了,应该是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是意气用事。
“是呀……小小的大别山,大大的野心哪,这叶苏明显是个刺头,不顾大局,年轻人办事很不牢靠,就只顾自己利益,信口开河。也不想想,他凭什么提这么过分的要求,离开了盟国,中国能够单独抵抗日本人吗?提要求的应该是我们才对……”丘吉尔首相难得的赞同斯大林的意见。
国府和大别山不同。大别山现在的军工和民生产业已经很健全了。叶苏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对国外的依赖性慢慢减弱。可国府到现在,还是很依赖国外援助,蒋总统此时虽然很想为大别山方面说几句话,但由于种种顾忌,而没有开口。
“既然别动军不想加入盟军,那么,我们也不需要他们了。那不知蒋先生是什么意思?”丘吉尔首相是个倔老头,对美国他都不会过于的客气,何况是对小小的大别山。所以没和谁商讨,便直接决定不要别动军了。
“我也这么认为……”相比于让别动军参战所带来的损失,斯大林宁愿不让他们参与进来,开玩笑。撤出蒙古,归还以前割来的土地,还要赔偿损失。真是太狂妄了,太狂妄了,幸好叶苏那小子不在这里,要是在这里,恐怕早就忍不住用那大烟斗敲开他那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如此有恃无恐。
这两大巨头都形成了统一意见,看来这事情是黄了。罗斯福总统心里有些失望,毕竟全观中国之战局,别动军在华中和北方,足足拖住了上百万日军哪。而且,罗斯福总统亲自和叶苏畅谈过,对这个年轻人的见解和魄力,有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不一样的认知,他感觉别动军的底蕴应该不只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他确信,这是一股不可多得的力量。甚至可能会改变整个亚洲和太平洋的战局。心中虽然这般想着,可是,罗斯福总统知道这些东西说出来也没用,那两个固执的老家伙是不会听的,何况。叶苏的要求确实比较大,美国到是可以舍弃那些利益。可是,苏英两国在华的利益不知道是美国的多少倍,这两个国家现在又是危难之机,那两人又是这般小气,根本不可能答应的……
这是一个死局,要改变这个情况,就只能暂时不让别动军加入进来了,当然,罗斯福总统不会真的把别动军排除在外,只是这样的事情不让他们掺和,先搁置起来,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说。
“蒋先生,美国对于中国承诺的援助不会改变,还希望蒋先生以大局为重……”罗斯福总统在几个巨头中,脾气算是最好的一个了,不时的也会照顾一下弱势中国的面子,所以说话还是比较客气。当然,罗斯福总统如此做,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就像叶苏所说,罗斯福总统的目光很是长远,美国刚参战,他就已经想到战后了,他想到苏联将可能是美国将来一个最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得有一个势力在他旁边平衡它,甚至是帮助美国压制住苏联,而这个势力,罗斯福总统第一个选上了中国,所以对于现在还很弱势的中国,他就已经开始提供各种帮助了,这些都是前奏。
蒋总统听了点点头,想了一下又道:“大别山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暂时不宜洽谈,就搁置一边吧。不过,我倒是觉得,废除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以后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中华之领土和主权,必须回归我中华……”
蒋总统也提了要求,只不过是从大别山那些要求中选择的几条,算是最应该的,这算是和这些人砍价吧。先前大别山方面提出的价位太高,让他们难以接受,蒋总统现在把价降下来了,他们心里虽然还是有些不愿意,但没有立即出言反对。罗斯福觉得这些要求合情合理,没有理由不答应,一定要把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拉进来,再要把国府排斥出去,那太不应该了,所以第一个代表美国答应这些要求,并游说英国和苏联先后答应。至此,落后的中国,算是第一次在国际性的外交上争得了一些胜利,意义还是很重大的。因此,蒋总统很是爽快,表示回国之后,便会组建一支远征军。
这个问题解决,最后几方几乎都达成以下几项共识:在沦陷的欧洲大陆,尽最大可能资助那些敌后抗争的势力,并以美军为主导,在大西洋牵制和打击德军;在非洲,以北非为基点,借助遗留在那里的英军,美军也会组建远征军赴非,联军的目的以尽力阻隔德军东进,将法西斯扫出北非为目标,以达到将北非作为反攻西欧大陆的据点;在亚洲和太平洋,以美英中三国为主导,打击,压制日军的进攻,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最终以打败日本。
以上内容归结为《新德里共识》,虽然共识形成,但却不是立即就实施,因为盟军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法西斯依旧很强势。截止12月上旬,德军已经包围基辅;瓦胡岛被日军占领,表明夏威夷已经落入日军之手,还好金梅尔和肖特将军在夏威夷沦陷前,经过罗斯福总统的亲自批复,趁黑夜乘军舰撤退了,至于所剩的美军,不是战死便是投降,整整五万多美军,最后随着金梅尔离开夏威夷的只有不到五千人;英国大陆除了隔海相望的北爱尔兰之外,都沦陷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就这样一封来自中国的电报,让谈判的局面没有好转,反而更显紧张了。
“这叶苏好大的架子呀,提这么过分的要求,居然还不亲自答复……”斯大林同志很是不悦。
原来,美国大使到大别山去会晤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叶苏,而大别山方面,好似算到美国人会来似的,所以,只派出一个代表,清楚的把意思迅速表明了,应该是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不是意气用事。
“是呀……小小的大别山,大大的野心哪,这叶苏明显是个刺头,不顾大局,年轻人办事很不牢靠,就只顾自己利益,信口开河。也不想想,他凭什么提这么过分的要求,离开了盟国,中国能够单独抵抗日本人吗?提要求的应该是我们才对……”丘吉尔首相难得的赞同斯大林的意见。
国府和大别山不同。大别山现在的军工和民生产业已经很健全了。叶苏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对国外的依赖性慢慢减弱。可国府到现在,还是很依赖国外援助,蒋总统此时虽然很想为大别山方面说几句话,但由于种种顾忌,而没有开口。
“既然别动军不想加入盟军,那么,我们也不需要他们了。那不知蒋先生是什么意思?”丘吉尔首相是个倔老头,对美国他都不会过于的客气,何况是对小小的大别山。所以没和谁商讨,便直接决定不要别动军了。
“我也这么认为……”相比于让别动军参战所带来的损失,斯大林宁愿不让他们参与进来,开玩笑。撤出蒙古,归还以前割来的土地,还要赔偿损失。真是太狂妄了,太狂妄了,幸好叶苏那小子不在这里,要是在这里,恐怕早就忍不住用那大烟斗敲开他那脑袋,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可以让他如此有恃无恐。
这两大巨头都形成了统一意见,看来这事情是黄了。罗斯福总统心里有些失望,毕竟全观中国之战局,别动军在华中和北方,足足拖住了上百万日军哪。而且,罗斯福总统亲自和叶苏畅谈过,对这个年轻人的见解和魄力,有着丘吉尔和斯大林不一样的认知,他感觉别动军的底蕴应该不只是表面上表现出来的那样,他确信,这是一股不可多得的力量。甚至可能会改变整个亚洲和太平洋的战局。心中虽然这般想着,可是,罗斯福总统知道这些东西说出来也没用,那两个固执的老家伙是不会听的,何况。叶苏的要求确实比较大,美国到是可以舍弃那些利益。可是,苏英两国在华的利益不知道是美国的多少倍,这两个国家现在又是危难之机,那两人又是这般小气,根本不可能答应的……
这是一个死局,要改变这个情况,就只能暂时不让别动军加入进来了,当然,罗斯福总统不会真的把别动军排除在外,只是这样的事情不让他们掺和,先搁置起来,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再说。
“蒋先生,美国对于中国承诺的援助不会改变,还希望蒋先生以大局为重……”罗斯福总统在几个巨头中,脾气算是最好的一个了,不时的也会照顾一下弱势中国的面子,所以说话还是比较客气。当然,罗斯福总统如此做,还有另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就像叶苏所说,罗斯福总统的目光很是长远,美国刚参战,他就已经想到战后了,他想到苏联将可能是美国将来一个最大的威胁,所以必须得有一个势力在他旁边平衡它,甚至是帮助美国压制住苏联,而这个势力,罗斯福总统第一个选上了中国,所以对于现在还很弱势的中国,他就已经开始提供各种帮助了,这些都是前奏。
蒋总统听了点点头,想了一下又道:“大别山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暂时不宜洽谈,就搁置一边吧。不过,我倒是觉得,废除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以后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的中华之领土和主权,必须回归我中华……”
蒋总统也提了要求,只不过是从大别山那些要求中选择的几条,算是最应该的,这算是和这些人砍价吧。先前大别山方面提出的价位太高,让他们难以接受,蒋总统现在把价降下来了,他们心里虽然还是有些不愿意,但没有立即出言反对。罗斯福觉得这些要求合情合理,没有理由不答应,一定要把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拉进来,再要把国府排斥出去,那太不应该了,所以第一个代表美国答应这些要求,并游说英国和苏联先后答应。至此,落后的中国,算是第一次在国际性的外交上争得了一些胜利,意义还是很重大的。因此,蒋总统很是爽快,表示回国之后,便会组建一支远征军。
这个问题解决,最后几方几乎都达成以下几项共识:在沦陷的欧洲大陆,尽最大可能资助那些敌后抗争的势力,并以美军为主导,在大西洋牵制和打击德军;在非洲,以北非为基点,借助遗留在那里的英军,美军也会组建远征军赴非,联军的目的以尽力阻隔德军东进,将法西斯扫出北非为目标,以达到将北非作为反攻西欧大陆的据点;在亚洲和太平洋,以美英中三国为主导,打击,压制日军的进攻,并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击,最终以打败日本。
以上内容归结为《新德里共识》,虽然共识形成,但却不是立即就实施,因为盟军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法西斯依旧很强势。截止12月上旬,德军已经包围基辅;瓦胡岛被日军占领,表明夏威夷已经落入日军之手,还好金梅尔和肖特将军在夏威夷沦陷前,经过罗斯福总统的亲自批复,趁黑夜乘军舰撤退了,至于所剩的美军,不是战死便是投降,整整五万多美军,最后随着金梅尔离开夏威夷的只有不到五千人;英国大陆除了隔海相望的北爱尔兰之外,都沦陷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