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20二十章 假公主
“主人,密报到了!”
匈奴使臣的行馆里,满脸络腮胡子的高大匈奴人,手里捧着一个木做的长匣子,大步从门外跑进来,看上去十分着急。
英俊的匈奴使臣站在窗户边,看着平静的京城之夜,月华描绘着他的轮廓。
他听到声音,从来者的手中接过那木匣,撬开之后,打开竹简。扫了一遍竹简的内容,他的脸色不太好,湛蓝的眼眸中有嗜杀的狠绝。
“主人,出了什么事?”匈奴侍从知道自家主人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震怒还是很少见的,不由焦急地问道。
夜这样沉寂,雁回一言不发,将竹简放在一边,手渐渐握成拳。
半响之后,他平静地说了一句:“左谷蠡王反了。”他竹简掷给侍从,冷声道,“你自己看吧。”
左谷蠡王反了!侍从惊慌不已,急忙打开竹简看了起来,一看之下,不由大惊失色。
匈奴官位设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在匈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左贤王,仅次于单于,是单于的继承者,常以单于太子当之。地位仅次于左贤王的就是左谷蠡王,再接下来就是右贤王和右谷蠡王。左谷蠡王一反,可见事情紧急、事关重大。
平常,匈奴各部都分散在草原上,如同散沙,只有在战争、狩猎和祭祀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凝成一体。
“这次狩猎中,左谷蠡王猎杀了父亲的猎物,以示不满,并且已经动兵,扬言大匈奴不应该交到一个女人手里,更不能让一个赵人把持朝政。更说不能让我这个赵国杂碎接替单于汗位。我留在匈奴的监察还查到,左谷蠡王似乎已经找到了先单于的遗孤。”
雁回说的平静,心中是翻滚的怒意,他随手将案几上的玉器一把抹在地上,只听咣啷一声,那赵国的官窑玉器被掷在侍从叶尼塞面前地上,碎成四分五裂,一时间玉屑狼籍、横飞,叶尼塞一动不动,任由这些碎片溅道自己身上。
叶尼塞抬头望去,只见他主人眼中似有森冷寒意的杀意:那些人居然敢!他们居然敢反!
“叶尼塞,我得立刻回去,恐怕有变,这里的事情交给你。胡姬那里,你要派人去。”雁回精准地做出判断,冷静地做出部署。
“小人遵命。”长满络腮胡子的侍从右手划至左胸前,行了一个礼节,又不解地问:“只是恐怕有些麻烦,小人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如此?”
“因为我也想要让他们知道失去的痛苦。”雁回说完,脸上露出了笑意。多少年了,他回到这块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他终于回来了……为了这个,他等了太久,是仇恨在心底燃烧。
叶尼塞见他虽然笑着,眼睛里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心中不禁吓了一跳,雁回的神色居然是比刚才得知左谷蠡王反了更加阴狠。
雁回一向没有过多的表情,连笑容都是惨淡的,好像让他笑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要不是恨到了极致,他哪里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桑吉会在雁门关口接你,京城外乌兰托的兵马我留给你,马上向赵国皇帝辞行。”他继续嘱咐着,他湛蓝的眼眸中情绪飞快地转变,“要快!明天就行动。”
叶尼塞半跪在玉石狼藉的地上,一字一句听的仔细,确认并无疏漏后,他又划了一个礼,躬身退了出去。
太子、皇帝、楚王、太后、魏家……本来已经暗流汹涌的京城,来自另一个势力的威胁又在这寂静的夜逼近,新的一流暗涌汇入了漩涡的中心。宁静的京城之夜,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
年轻英俊的匈奴使臣,露出极为平静的神色,像是大漠上的孤狼,看上去温良无害,但是只要一招就足以让旅人毙命的残忍。
***********
这个夜中,同样没休息的还有隆庆公主和她的教仪嬷嬷。
赵宫中,红色的宫烛亮了一室,纱幔挽起,风吹纱动,灯火莹莹,宫装的女子来来回回地走着小步子,神情没有半分不耐烦,她的眼睛像一汪秋水,折射着烛火的光泽,红艳艳的烛火照的她脸上有着淡淡的红晕。
教仪嬷嬷严格地指导着女子的言行,不时让宫装女子修改着错处。
这个宫装女子是最近新封的隆庆公主,用以和亲匈奴。
“公主,腰要直起来,头不要低下,走路的时候眼睛平视,不要忘了,您现在已经是赵国的公主。”教仪嬷嬷严格的指出。
隆庆公主身着缁色宫衣,顺从地点了点头,那容颜竟是罕见的绝色。没想到皇帝在名册里随意挑的小户女子,竟然能有这样的容貌。不过可惜了,再好的容颜在大漠的风沙里也会枯萎,这样的容貌,要是留在宫中,依着皇帝的喜好,必定会贵不可言啊……教仪嬷嬷的一双眼睛从来不曾看走眼过,心中不由惋惜。
隆庆公主认真的学着礼仪,并没有看到老嬷嬷眼中的惋惜。
宫外有打更的侍者走过,隆庆公主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熬出头,她那日在闺阁里绣着纨扇,那巧蝶绣得像是要飞出来了一样,她绣工好得出名,阿娘常欣慰地跟她说:“宁珂,你这样的容貌和绣工,这辈子是不愁嫁了。”从此她心里便存了小心思,每每家里有人来提亲,她便躲在屏风后面看着。阿娘问过她几次,她都不说话。阿娘便懂了,知道她不中意……她便这样等着,直到那一天,阿爹阿娘都跪在她面前,给她行礼,叫她“公主”,又细又尖的太监公公念着她听不懂的大段文字,她心里害怕的不得了,不知道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她是宁珂啊,不是什么隆庆公主。她一下子又走神了,走路的时候便出了差错,教仪嬷嬷不忍,让她停下来休息下。
“多谢嬷嬷。”隆庆公主恭顺地行礼,淡淡的眉不经意地皱起,教人心生怜爱。脚已经走得麻木了,小腿肚肉的方向,绷得紧紧的,像是板结了一样酸疼,她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子,却也是娇生惯养,何时受过这样的苦。
正在这时,殿外面又传来那样又细又尖锐的声音。要是可以的话,她真想这辈子都不要再听到,宁珂微微皱眉,幽幽地想。
“贤妃娘娘驾到——”
“上阳公主到——”
教仪嬷嬷给隆庆公主使了个眼色,她这才恍然过来,跟着教仪嬷嬷的动作,给走进来的贤妃和上阳公主请安。
“嬷嬷,隆庆公主学的怎么样了?”贤妃气色有所好转,说话很温和。
“回娘娘的话,公主学的很快。”教仪嬷嬷回话很小心谨慎。
“那就好。”贤妃转而看向隆庆公主,“等你礼仪学的熟悉了,就去向陛下辞行。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嬷嬷,也可以问上阳公主。”
“只有生下来的公主,哪有教出来的公主?”上阳公主赵瑗站在贤妃身后,穿着一身鹅黄的窄袖小袄,撅着小嘴,神态可爱,眼神蔑视,欢快的笑起来。她并不明白眼前这个绝色的女子替她承担了什么不能承受之重,原本该去和亲的人是她呀!她怎么能于此刻、于此处笑话这个代她出嫁的女子?
“瑗儿!”贤妃不悦,脸色一下子变得很差,不去顾女儿,随即亲热地拉着隆庆公主的手。
上阳公主吐了吐舌头,颇为欢愉,她不过十岁,天真烂漫得紧。
隆庆公主低声道:“民女知道了。”
贤妃细细地打量着宁珂的样子,心中不由一惊,世间居然有这样绝色的女子?随即放下心来,幸好她已经被封公主,等着她的路只有和亲一条,不然若在宫中,必然成为自己的劲敌。贵妃高贵,比之失了冷艳;淑妃温婉,比之失了灵韵;而自己常在病中,哪里能和这等妙龄女子相比?便是皇帝最近新宠的娘子,也没有这样的颜色。
贤妃暗自庆幸,稳了稳心神,柔声道:“你此去匈奴,一去万里,家人又不在身边,动身的日子也就在这几日里,有什么难处都可以和本宫说,就将本宫当做家中母亲一般。”
一番话细细软软说下来,隆庆公主思念家中爹娘,早已双目泫泪,红了眼睛。
“民女谢过娘娘。”隆庆又叩首相谢,她已经贵为公主,名义上是皇帝的女儿,也是贤妃的女儿,加上贤妃也说,让她将她当成家中母亲,可是隆庆仍是自称民女,她并不是不懂,只是觉得自己和这皇家贵胄明明是不相干的。——她不是不懂,是不愿。民女宁珂,也有自己的小骄傲。
贤妃又嘱咐了一些事物,交代了辞行的日子,又温言告诉宁珂,等那个时候,她会派人来接她。还细心嘱咐教仪嬷嬷,这才放心走了。
隆庆公主宁珂只是谢恩。
待贤妃和上阳公主走过,宁珂低低说了一句:“娘娘可真是一个温柔的人,叫人心里折服。”
教仪嬷嬷垂眸看着宁珂,叹了一口气,极低地重复了一遍:“是啊,叫人折服。”
宁珂在宫中已经数日,见嬷嬷这番举动,心下似想到了什么,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迟疑地问:“嬷嬷,宁珂说错话了吗?”
教仪嬷嬷不答,眼中有精光闪过,反而问:“公主,适才为何要自称民女?老奴教过你的,不该如此。”
宁珂美目一转,容颜倾城,却没有说话。
匈奴使臣的行馆里,满脸络腮胡子的高大匈奴人,手里捧着一个木做的长匣子,大步从门外跑进来,看上去十分着急。
英俊的匈奴使臣站在窗户边,看着平静的京城之夜,月华描绘着他的轮廓。
他听到声音,从来者的手中接过那木匣,撬开之后,打开竹简。扫了一遍竹简的内容,他的脸色不太好,湛蓝的眼眸中有嗜杀的狠绝。
“主人,出了什么事?”匈奴侍从知道自家主人向来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震怒还是很少见的,不由焦急地问道。
夜这样沉寂,雁回一言不发,将竹简放在一边,手渐渐握成拳。
半响之后,他平静地说了一句:“左谷蠡王反了。”他竹简掷给侍从,冷声道,“你自己看吧。”
左谷蠡王反了!侍从惊慌不已,急忙打开竹简看了起来,一看之下,不由大惊失色。
匈奴官位设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在匈奴,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左贤王,仅次于单于,是单于的继承者,常以单于太子当之。地位仅次于左贤王的就是左谷蠡王,再接下来就是右贤王和右谷蠡王。左谷蠡王一反,可见事情紧急、事关重大。
平常,匈奴各部都分散在草原上,如同散沙,只有在战争、狩猎和祭祀的时候才会聚在一起,凝成一体。
“这次狩猎中,左谷蠡王猎杀了父亲的猎物,以示不满,并且已经动兵,扬言大匈奴不应该交到一个女人手里,更不能让一个赵人把持朝政。更说不能让我这个赵国杂碎接替单于汗位。我留在匈奴的监察还查到,左谷蠡王似乎已经找到了先单于的遗孤。”
雁回说的平静,心中是翻滚的怒意,他随手将案几上的玉器一把抹在地上,只听咣啷一声,那赵国的官窑玉器被掷在侍从叶尼塞面前地上,碎成四分五裂,一时间玉屑狼籍、横飞,叶尼塞一动不动,任由这些碎片溅道自己身上。
叶尼塞抬头望去,只见他主人眼中似有森冷寒意的杀意:那些人居然敢!他们居然敢反!
“叶尼塞,我得立刻回去,恐怕有变,这里的事情交给你。胡姬那里,你要派人去。”雁回精准地做出判断,冷静地做出部署。
“小人遵命。”长满络腮胡子的侍从右手划至左胸前,行了一个礼节,又不解地问:“只是恐怕有些麻烦,小人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如此?”
“因为我也想要让他们知道失去的痛苦。”雁回说完,脸上露出了笑意。多少年了,他回到这块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他终于回来了……为了这个,他等了太久,是仇恨在心底燃烧。
叶尼塞见他虽然笑着,眼睛里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心中不禁吓了一跳,雁回的神色居然是比刚才得知左谷蠡王反了更加阴狠。
雁回一向没有过多的表情,连笑容都是惨淡的,好像让他笑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要不是恨到了极致,他哪里会露出这样的神色?
“桑吉会在雁门关口接你,京城外乌兰托的兵马我留给你,马上向赵国皇帝辞行。”他继续嘱咐着,他湛蓝的眼眸中情绪飞快地转变,“要快!明天就行动。”
叶尼塞半跪在玉石狼藉的地上,一字一句听的仔细,确认并无疏漏后,他又划了一个礼,躬身退了出去。
太子、皇帝、楚王、太后、魏家……本来已经暗流汹涌的京城,来自另一个势力的威胁又在这寂静的夜逼近,新的一流暗涌汇入了漩涡的中心。宁静的京城之夜,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
年轻英俊的匈奴使臣,露出极为平静的神色,像是大漠上的孤狼,看上去温良无害,但是只要一招就足以让旅人毙命的残忍。
***********
这个夜中,同样没休息的还有隆庆公主和她的教仪嬷嬷。
赵宫中,红色的宫烛亮了一室,纱幔挽起,风吹纱动,灯火莹莹,宫装的女子来来回回地走着小步子,神情没有半分不耐烦,她的眼睛像一汪秋水,折射着烛火的光泽,红艳艳的烛火照的她脸上有着淡淡的红晕。
教仪嬷嬷严格地指导着女子的言行,不时让宫装女子修改着错处。
这个宫装女子是最近新封的隆庆公主,用以和亲匈奴。
“公主,腰要直起来,头不要低下,走路的时候眼睛平视,不要忘了,您现在已经是赵国的公主。”教仪嬷嬷严格的指出。
隆庆公主身着缁色宫衣,顺从地点了点头,那容颜竟是罕见的绝色。没想到皇帝在名册里随意挑的小户女子,竟然能有这样的容貌。不过可惜了,再好的容颜在大漠的风沙里也会枯萎,这样的容貌,要是留在宫中,依着皇帝的喜好,必定会贵不可言啊……教仪嬷嬷的一双眼睛从来不曾看走眼过,心中不由惋惜。
隆庆公主认真的学着礼仪,并没有看到老嬷嬷眼中的惋惜。
宫外有打更的侍者走过,隆庆公主不知道自己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算熬出头,她那日在闺阁里绣着纨扇,那巧蝶绣得像是要飞出来了一样,她绣工好得出名,阿娘常欣慰地跟她说:“宁珂,你这样的容貌和绣工,这辈子是不愁嫁了。”从此她心里便存了小心思,每每家里有人来提亲,她便躲在屏风后面看着。阿娘问过她几次,她都不说话。阿娘便懂了,知道她不中意……她便这样等着,直到那一天,阿爹阿娘都跪在她面前,给她行礼,叫她“公主”,又细又尖的太监公公念着她听不懂的大段文字,她心里害怕的不得了,不知道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她是宁珂啊,不是什么隆庆公主。她一下子又走神了,走路的时候便出了差错,教仪嬷嬷不忍,让她停下来休息下。
“多谢嬷嬷。”隆庆公主恭顺地行礼,淡淡的眉不经意地皱起,教人心生怜爱。脚已经走得麻木了,小腿肚肉的方向,绷得紧紧的,像是板结了一样酸疼,她虽是小户人家的女子,却也是娇生惯养,何时受过这样的苦。
正在这时,殿外面又传来那样又细又尖锐的声音。要是可以的话,她真想这辈子都不要再听到,宁珂微微皱眉,幽幽地想。
“贤妃娘娘驾到——”
“上阳公主到——”
教仪嬷嬷给隆庆公主使了个眼色,她这才恍然过来,跟着教仪嬷嬷的动作,给走进来的贤妃和上阳公主请安。
“嬷嬷,隆庆公主学的怎么样了?”贤妃气色有所好转,说话很温和。
“回娘娘的话,公主学的很快。”教仪嬷嬷回话很小心谨慎。
“那就好。”贤妃转而看向隆庆公主,“等你礼仪学的熟悉了,就去向陛下辞行。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嬷嬷,也可以问上阳公主。”
“只有生下来的公主,哪有教出来的公主?”上阳公主赵瑗站在贤妃身后,穿着一身鹅黄的窄袖小袄,撅着小嘴,神态可爱,眼神蔑视,欢快的笑起来。她并不明白眼前这个绝色的女子替她承担了什么不能承受之重,原本该去和亲的人是她呀!她怎么能于此刻、于此处笑话这个代她出嫁的女子?
“瑗儿!”贤妃不悦,脸色一下子变得很差,不去顾女儿,随即亲热地拉着隆庆公主的手。
上阳公主吐了吐舌头,颇为欢愉,她不过十岁,天真烂漫得紧。
隆庆公主低声道:“民女知道了。”
贤妃细细地打量着宁珂的样子,心中不由一惊,世间居然有这样绝色的女子?随即放下心来,幸好她已经被封公主,等着她的路只有和亲一条,不然若在宫中,必然成为自己的劲敌。贵妃高贵,比之失了冷艳;淑妃温婉,比之失了灵韵;而自己常在病中,哪里能和这等妙龄女子相比?便是皇帝最近新宠的娘子,也没有这样的颜色。
贤妃暗自庆幸,稳了稳心神,柔声道:“你此去匈奴,一去万里,家人又不在身边,动身的日子也就在这几日里,有什么难处都可以和本宫说,就将本宫当做家中母亲一般。”
一番话细细软软说下来,隆庆公主思念家中爹娘,早已双目泫泪,红了眼睛。
“民女谢过娘娘。”隆庆又叩首相谢,她已经贵为公主,名义上是皇帝的女儿,也是贤妃的女儿,加上贤妃也说,让她将她当成家中母亲,可是隆庆仍是自称民女,她并不是不懂,只是觉得自己和这皇家贵胄明明是不相干的。——她不是不懂,是不愿。民女宁珂,也有自己的小骄傲。
贤妃又嘱咐了一些事物,交代了辞行的日子,又温言告诉宁珂,等那个时候,她会派人来接她。还细心嘱咐教仪嬷嬷,这才放心走了。
隆庆公主宁珂只是谢恩。
待贤妃和上阳公主走过,宁珂低低说了一句:“娘娘可真是一个温柔的人,叫人心里折服。”
教仪嬷嬷垂眸看着宁珂,叹了一口气,极低地重复了一遍:“是啊,叫人折服。”
宁珂在宫中已经数日,见嬷嬷这番举动,心下似想到了什么,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迟疑地问:“嬷嬷,宁珂说错话了吗?”
教仪嬷嬷不答,眼中有精光闪过,反而问:“公主,适才为何要自称民女?老奴教过你的,不该如此。”
宁珂美目一转,容颜倾城,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