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章 杂谈(二)
高考放榜那天,我怀着复杂的心情,手指哆嗦的敲着键盘,输入我的身份证号以及准考证号。当一列数字出现在我面前时,我闭了会眼,再一次祈祷后,慢慢的睁开双目,看着我的人生方向。
我终究不是一匹黑马,分数跟我估计的差不多。但那时,我还是笃定:我的全新大学生活时代将彻底来临了!
我妈泼了我一瓢水。
她老人家认为:作为一个男人,学历太低以后肯定没出息。于是,她又强拉着我,走上了一条重复于高三的路,重读。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大头同学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说以前的班主任请全班同学吃饭。我们都称之为:散伙饭。
那天,我跟大头是一起去的。大头是我高中玩的最好的朋友,大头是他的外号。顾名思义,他的脑袋确实很大。正如一支童谣里唱的那样: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那天去的太早,便和几个老同学一起坐在饭店大厅的沙发上聊着。刚聊了一会,便看见一个单肩背着一个棕色皮包,嘴里还刁了根烟的人走进来。他便是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
毕业之后,感觉所有女生都爱美了,尽穿些平时不敢穿的装束。但对于这些,我们并不排斥,最起码这样很养眼。
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以此来总结一起走过的三年时光。吃到一半时,也都会给每个授课老师争相敬酒,以谢栽培。他们都在乐此不疲的假客气着,而我和大头两个人则只顾着埋头大吃。偶尔也会小酌几口,调试下味道。吃完时,杯盘狼藉,没有浪费。
我本以为吃完就结束了,可我临走之时,我那班主任却却随意问了句:“你在哪儿复读?”
我抓抓头道:“不知道耶,还没定下来。”
“你不行可以去我们学校的复读班看看。”
“哦,好的。”
可这一去,竟真让我羁绊于此了。
而小麦,也选择了重读,不过选在另一个学校,两地坐车要一个小时左右。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我还见一中年妇女正守着一辆三轮车,吆喝着卖盆栽。
那三轮车内隔着一块夹板,将那不大的空间分成上下两层,盆栽琳琅的摆在上面。底盆是用白皮塑料做成的,与植物的绿交错互映,很是精致。而那些盆栽,我能叫得出名儿的,只有仙人掌。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想买一盆的冲动。
“阿姨,这些怎么卖啊??”我指着车上的盆栽问。
“品种不一样价钱也就不一样,小伙子要哪种啊?”那位阿姨摆弄着盆栽说。
“这我哪懂啊!”我心里嘀咕着,又想了想,才对她说,“不要仙人掌,随便给我弄个四季常青的就行了。”
那位阿姨在盆堆中抱出一盆,给我简单的作了介绍,说了它的学名,但我却没记住。
那株植物已开了花,淡黄色,略映有白底。青绿色的叶片,叶脉清晰可见,在阳光下,扎眼的很。
我抱起盆底,端详了好一阵,才满意的对阿姨说:“阿姨,这它吧。多少钱?”
“平时都卖四十的,你就给三十五吧。”
看看那阿姨质朴的笑容,想她也不会坑我。也没还价,付了钱后便美美的抱着它回家了。
回到家,进了房间,我不知道该将它放哪。在房间里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将它放在我写字的桌旁,这样我一抬头便可以看见它了。为此,我还将底盆洗净了一遍。
摆好位置后,我双手叉腰立在它面前,似乎对自己的杰作很是满意。蓦地,我才意识到:竟将它的名儿忘记了。
于是,我便私自给它取了名,名曰:“不知名。”
“不知名”那时正开的灿烂。
因为重读的打算,在那个暑假,我玩得很是无聊,巴不得赶快开学。
八月十五号那天,我终于迎来了我的第四年高中生活。
当我第一次踏进复读班,面对这一班同学时,一股阴柔之气扑面而来。随便一眼望去,杂七杂八坐的几乎全是女生,我不甘心的努力寻找,终于揪出几个没有丁点阳刚之气的男同学。
碰巧的是,我那天去的时候,竟碰到了我高三的一位同班同学,阮棋。只见他戴副眼镜,眯着小眼睛,微瘦。其实就长相而言,他是属于“一看就是学习的孩子”的范畴。他可以蒙蔽众多女同学,但一眼就被我看穿了,其实他就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流氓。
每次跟他说这事时,他都很无奈的跟我说着他慢慢被腐蚀的经历。所以这里,我刻意引出了一个人,阮棋高三的同桌:蒋昌平同学。他就如同离我零点零一公分的太阳,亮得几乎可以刺瞎我的眼。
高三的时候,每天中午只要他一来,都能带动一些正在读书的人,这样的号召力只源于一个古老而又向往的词儿:美女。
他一进教室,便会狠狠的将书包摔在课桌上,然后招呼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趴在窗户上看着那群漂亮的学妹们。有时候几个同学也会捉弄他,集体对着楼下大喊一声美女后,坏笑着缩回头,只留下蒋昌平那张大脸。可对此他到很淡定,顺势抛了几个恶心的媚眼,吓的我那群纯真的学妹们跑回教室。
而他更有一句经典话语,成了我们日后膜拜他的依据。
一天下课,英语老师走过来问他,“你是不是艺术生?”
还没等他作答时,旁边几个人开始起哄了,
“他跳芭蕾的!”
“哪儿啊,搞人体艺术的!”
对此类回答,他自己并没有反驳,而是缓缓的盯着老师反问他:“你看我需要搞艺术吗?我本身就是个艺术啊!”
这句话,无论从谁的嘴里说出,也不会像他这么有特色。
或许是吧,他就是个艺术品,一个大极品!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古有袁隆平邓小平,今有我蒋昌平。
这点我不否认,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传说。而我,也是他众多粉丝中的一位。每每提及他时,总是一阵暴笑后,才娓娓道出他的各种轶事。
话说回来,阮琪就是在和这样一个人物做了同桌后,也渐渐成就了他独自的无耻风格。毕竟,他有一位传说中的导师。
在这班里,还有两个我曾经的同班同学。
訾文军同学,他有一个很是响亮的外号:小狗。这个外号,究竟怎么来的,因为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据说这个外号曾是安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可那位同学转校后,这个外号就莫名其妙的与訾文军这个名字,死死的捆在了一起。
他是体育特长生,短跑速度惊人,曾经三年蝉联我们学校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可就这么一项绝对优势的特长,竟成了他日后迟到最大的绊脚石。班主任会说:“速度这么快,应该最早到学校的啊,怎么天天都要迟到!”
对此,他只会乐滋滋的笑。
而另一个,是位女生。她没有一般女生的矜持,一些荤段子在她口中说出时,很是稀松平常,更谈不上害羞。据说,她初中时也遇见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带着她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道路。每次提到这位导师时,她总是一脸的骄傲。
差点忘了,她叫崔安安。一个自称天才的家伙!
自我踏进这教室的那一刻,我以为我这一年的青春将是一片空白时,这一班形形 色 色的人却给我描上了奇怪的几笔,仿佛用同一个声音在告诉我:
你的青春,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终究不是一匹黑马,分数跟我估计的差不多。但那时,我还是笃定:我的全新大学生活时代将彻底来临了!
我妈泼了我一瓢水。
她老人家认为:作为一个男人,学历太低以后肯定没出息。于是,她又强拉着我,走上了一条重复于高三的路,重读。
七月下旬的某一天,大头同学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说以前的班主任请全班同学吃饭。我们都称之为:散伙饭。
那天,我跟大头是一起去的。大头是我高中玩的最好的朋友,大头是他的外号。顾名思义,他的脑袋确实很大。正如一支童谣里唱的那样: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那天去的太早,便和几个老同学一起坐在饭店大厅的沙发上聊着。刚聊了一会,便看见一个单肩背着一个棕色皮包,嘴里还刁了根烟的人走进来。他便是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
毕业之后,感觉所有女生都爱美了,尽穿些平时不敢穿的装束。但对于这些,我们并不排斥,最起码这样很养眼。
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以此来总结一起走过的三年时光。吃到一半时,也都会给每个授课老师争相敬酒,以谢栽培。他们都在乐此不疲的假客气着,而我和大头两个人则只顾着埋头大吃。偶尔也会小酌几口,调试下味道。吃完时,杯盘狼藉,没有浪费。
我本以为吃完就结束了,可我临走之时,我那班主任却却随意问了句:“你在哪儿复读?”
我抓抓头道:“不知道耶,还没定下来。”
“你不行可以去我们学校的复读班看看。”
“哦,好的。”
可这一去,竟真让我羁绊于此了。
而小麦,也选择了重读,不过选在另一个学校,两地坐车要一个小时左右。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过一个十字路口时,我还见一中年妇女正守着一辆三轮车,吆喝着卖盆栽。
那三轮车内隔着一块夹板,将那不大的空间分成上下两层,盆栽琳琅的摆在上面。底盆是用白皮塑料做成的,与植物的绿交错互映,很是精致。而那些盆栽,我能叫得出名儿的,只有仙人掌。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想买一盆的冲动。
“阿姨,这些怎么卖啊??”我指着车上的盆栽问。
“品种不一样价钱也就不一样,小伙子要哪种啊?”那位阿姨摆弄着盆栽说。
“这我哪懂啊!”我心里嘀咕着,又想了想,才对她说,“不要仙人掌,随便给我弄个四季常青的就行了。”
那位阿姨在盆堆中抱出一盆,给我简单的作了介绍,说了它的学名,但我却没记住。
那株植物已开了花,淡黄色,略映有白底。青绿色的叶片,叶脉清晰可见,在阳光下,扎眼的很。
我抱起盆底,端详了好一阵,才满意的对阿姨说:“阿姨,这它吧。多少钱?”
“平时都卖四十的,你就给三十五吧。”
看看那阿姨质朴的笑容,想她也不会坑我。也没还价,付了钱后便美美的抱着它回家了。
回到家,进了房间,我不知道该将它放哪。在房间里犹豫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定将它放在我写字的桌旁,这样我一抬头便可以看见它了。为此,我还将底盆洗净了一遍。
摆好位置后,我双手叉腰立在它面前,似乎对自己的杰作很是满意。蓦地,我才意识到:竟将它的名儿忘记了。
于是,我便私自给它取了名,名曰:“不知名。”
“不知名”那时正开的灿烂。
因为重读的打算,在那个暑假,我玩得很是无聊,巴不得赶快开学。
八月十五号那天,我终于迎来了我的第四年高中生活。
当我第一次踏进复读班,面对这一班同学时,一股阴柔之气扑面而来。随便一眼望去,杂七杂八坐的几乎全是女生,我不甘心的努力寻找,终于揪出几个没有丁点阳刚之气的男同学。
碰巧的是,我那天去的时候,竟碰到了我高三的一位同班同学,阮棋。只见他戴副眼镜,眯着小眼睛,微瘦。其实就长相而言,他是属于“一看就是学习的孩子”的范畴。他可以蒙蔽众多女同学,但一眼就被我看穿了,其实他就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流氓。
每次跟他说这事时,他都很无奈的跟我说着他慢慢被腐蚀的经历。所以这里,我刻意引出了一个人,阮棋高三的同桌:蒋昌平同学。他就如同离我零点零一公分的太阳,亮得几乎可以刺瞎我的眼。
高三的时候,每天中午只要他一来,都能带动一些正在读书的人,这样的号召力只源于一个古老而又向往的词儿:美女。
他一进教室,便会狠狠的将书包摔在课桌上,然后招呼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趴在窗户上看着那群漂亮的学妹们。有时候几个同学也会捉弄他,集体对着楼下大喊一声美女后,坏笑着缩回头,只留下蒋昌平那张大脸。可对此他到很淡定,顺势抛了几个恶心的媚眼,吓的我那群纯真的学妹们跑回教室。
而他更有一句经典话语,成了我们日后膜拜他的依据。
一天下课,英语老师走过来问他,“你是不是艺术生?”
还没等他作答时,旁边几个人开始起哄了,
“他跳芭蕾的!”
“哪儿啊,搞人体艺术的!”
对此类回答,他自己并没有反驳,而是缓缓的盯着老师反问他:“你看我需要搞艺术吗?我本身就是个艺术啊!”
这句话,无论从谁的嘴里说出,也不会像他这么有特色。
或许是吧,他就是个艺术品,一个大极品!
他曾这样评价自己:古有袁隆平邓小平,今有我蒋昌平。
这点我不否认,因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传说。而我,也是他众多粉丝中的一位。每每提及他时,总是一阵暴笑后,才娓娓道出他的各种轶事。
话说回来,阮琪就是在和这样一个人物做了同桌后,也渐渐成就了他独自的无耻风格。毕竟,他有一位传说中的导师。
在这班里,还有两个我曾经的同班同学。
訾文军同学,他有一个很是响亮的外号:小狗。这个外号,究竟怎么来的,因为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据说这个外号曾是安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可那位同学转校后,这个外号就莫名其妙的与訾文军这个名字,死死的捆在了一起。
他是体育特长生,短跑速度惊人,曾经三年蝉联我们学校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可就这么一项绝对优势的特长,竟成了他日后迟到最大的绊脚石。班主任会说:“速度这么快,应该最早到学校的啊,怎么天天都要迟到!”
对此,他只会乐滋滋的笑。
而另一个,是位女生。她没有一般女生的矜持,一些荤段子在她口中说出时,很是稀松平常,更谈不上害羞。据说,她初中时也遇见了一位伟大的导师,带着她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道路。每次提到这位导师时,她总是一脸的骄傲。
差点忘了,她叫崔安安。一个自称天才的家伙!
自我踏进这教室的那一刻,我以为我这一年的青春将是一片空白时,这一班形形 色 色的人却给我描上了奇怪的几笔,仿佛用同一个声音在告诉我:
你的青春,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独舞!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