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60 第六十章 相逢恨晚2
人其实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动物,有些人喜欢早上五六点起来做事,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时候是他们最精神的时候,做事可以非常集中,心无旁骜;有些人喜欢在午睡之后做事,因为这个时候刚睡醒,肚子不饿,心情好,做事就会非常愉快,容易事半功倍;但有些人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工作,因为他们觉得一整天的繁琐事务总算告一段落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专注工作了,这个时候往往也是四周最安静、最没有人打搅的时候,心灵一片澄明空灵,想事情或做事都容易投入。
徐秋寒就是典型的夜猫子。每天在公司里总有见不完的客人,陪不完的饭局,只有在夜阑人静之际,他才可以放下一切凡尘俗务,放空自己,好好的跟他最心爱的石头沟通沟通,而往往在这个时候读玉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兴之所致他会到自己那个小小的琢玉间里慢慢琢磨自己描画好的玉石,有时精神好的话甚至会做到天亮,兴败方休。
今天没有玉石在手可读,也没有工具可以琢玉,但徐秋寒还是习惯性的无法入睡,唯有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资讯、玉器行业的消息或搜寻有关中国玉文化的相关报道与历史知识,直到2点多才入睡。
第二天九点半,会议正式开始,一系列的常规程序滴水不漏地进行着,一大堆的领导、同行的讲话、发言,接着是一系列的选举,什么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等一大堆的职务要勾选,李浦秋最后和何宋老、顾老他们一起当选为副主任。
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钟会长宣布玉石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他说,多年来,玉石行业高度发展,但文化理念、工艺艺术文化却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他认为玉石专业委员会有责任、有义务规范扶植、发展这个产业,为玉石企业服务,为玉石行业搭建一个让企业互动,让产品升级,让艺术发光,让市场汇聚,让文化传承、让行业规范,让消费者放心的行业平台,为促进整个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献策。
李浦秋想:这是大伙儿想了多少年想要做的事啊!但谈何容易啊!光是一个文化理念的推广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玉石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很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现在又不肯努力补上,想的只是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真正肯用心钻研的又有几个呢?这时李浦秋又想起了昨夜的徐秋寒,他不禁在人群中搜寻徐伟雄,当看到徐秋寒那张年轻俊逸的笑脸也正看着他微笑时,他情不自禁地报以同样会心的笑容,这一刻,他觉得好像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晚宴过后,俩人又凑在一块了。
徐秋寒谦虚地说:“李大师,给我们这些晚辈讲点关于玉的文化知识,给我们扫扫盲吧!”
“看你说的,你都一个公司大老板了,还要扫什么盲啊?经营玉器,我这个琢玉五十多年的老头都比不上你厉害呢?”李浦秋调侃徐秋寒了。
“我们这些人运气好,误打误撞赚了点小钱而已,哪里比得上您老人家博学广闻呢?”徐秋寒有点不好意思了。
“嗯,我觉得制玉不应该叫雕玉,而应该称‘治玉’。每一块璞玉都是有灵魂的,‘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应该赋予玉以生命和灵魂。治玉是一门艺术,从璞玉到精美的玉器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手艺,还需要要经过艰辛、用心的创造。只有用心理解才能创造出精品。我琢玉五十多年了,最大的感悟就是每雕一件玉石作品的同时,玉石也在雕琢着我的人生。为了完善一块玉石,你必须首先读懂它,然后去掉它的瑕疵、展示它的美丽。正因为每件璞玉都是不同的,不能像工业生产一样千篇一律的批量生产。所以‘治玉’是做‘活’而不是做‘货’,这不仅是叫法或称呼的不同,更关系到对玉,对艺术的不同态度。艺术要讲究创造性,更要用心去做。只有抱定做‘活’的态度,才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风格,即使成不了精品也对得起自己和这作品的主人。”
徐秋寒用心听着,琢磨着,不住地点着头。
“当年你的师傅有没有跟你们讲过什么做玉这行的行话什么的?”李浦秋问。
徐秋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就随便在一家玉器厂里头学着,也没有谁是我真正的师傅,反正就东学学,西学学的,主要是靠我自己琢磨着来做的,所以这些都不大懂。”
“那我们先来讲一讲行话吧,我琢磨着我们做玉的人要是连行内话都不懂的话,那可真是说不过去。现在很多玉器店都聘请了专家顾问,你到店里会发现,如果是地矿系专家坐镇的,那店里的玉石名称便是‘电气石’、‘蛋白石’什么的。而做玉人坐镇的便叫‘碧玺’、‘猫眼’你是喜欢叫它‘电气石’还是‘碧玺’呢?”
“当然是:‘碧玺’好听了。”徐秋寒回答说。
“是啊!碧玺,多有人情味的名称啊,如果说‘皇帝佩戴着一串电气石’,这就让人仗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料子的名称变成了双轨制,又譬如‘黄玉’,这个名字在地矿里是透明黄色的宝石,在中国是指新疆的黄玉,所以现在一说到‘黄玉’大家都弄不清楚究竟是指哪一种。近六十年来,这种混乱愈演愈烈,再下去大家可能把老祖宗的名称都忘了。以前我们做一片叶子叫‘翻转叠挖’,做枝梗叫‘穿枝过梗’,但现在连做了很多年的人也未必会使用这些专业术语,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我认为一个做玉的人,应该驾驭能力极强,文化积淀很深,艺术造诣极高,那种气势是宏大的。别看只是做一个小小的玉器,其中是有乾坤的,是有一个大大的世界。现在这么多做玉的人,都在说文化,但带有经营意识去读文化的居多,而带有文化意识去经营的人就很少了。如果往下传承对徒弟这么说,那玉器的传承只剩下表面功夫了。还有我们治玉者在相玉阶段要用工具把料子剥一下,叫‘问一问’;人眼观察玉的品性是‘阴’、‘油’、‘嫩’、‘僵’、‘灵’,‘玉味浓不浓’等等这些行话字眼,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以前的治玉者把玉石置于有生命的角色。而治玉作业也不该叫‘雕’,而应是‘琢磨’,‘像鸡吃米一样琢,如磨粉一样磨’的纯手工活,而且大多的功夫得用心用神来琢磨。唉!这些行话是我们的先辈们经验的总结,既凝炼着制作着的手艺心得,也饱含着悦纳者的鉴赏体悟,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语言的传承,这些通俗易懂得的词语展开的都是浓浓的中国情啊!你们这些后辈有责任把这些行话传承下去。还有我们这些做玉的人都不应该叫‘师傅’该称‘先生’,因为只有我们这个行业被皇上口封过叫‘磨玉先生’,我们以前北京玉器厂里头,都是叫‘李先生’、‘徐先生’的。我一直想提议应该恢复这种称谓,下次开会时,我就要提一提了。”
徐秋寒点头应允说:“李大师请放心!我回去以后会把今天所学到的理念带回我们公司,以后这些行话都会在我们公司传开的。我们一定会把这些行话代代相传的!”
“小徐啊,你的公司是怎样的一种经营模式呢?”李浦秋主动询问徐秋寒。
()e
徐秋寒就是典型的夜猫子。每天在公司里总有见不完的客人,陪不完的饭局,只有在夜阑人静之际,他才可以放下一切凡尘俗务,放空自己,好好的跟他最心爱的石头沟通沟通,而往往在这个时候读玉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兴之所致他会到自己那个小小的琢玉间里慢慢琢磨自己描画好的玉石,有时精神好的话甚至会做到天亮,兴败方休。
今天没有玉石在手可读,也没有工具可以琢玉,但徐秋寒还是习惯性的无法入睡,唯有打开电脑,浏览新闻资讯、玉器行业的消息或搜寻有关中国玉文化的相关报道与历史知识,直到2点多才入睡。
第二天九点半,会议正式开始,一系列的常规程序滴水不漏地进行着,一大堆的领导、同行的讲话、发言,接着是一系列的选举,什么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等一大堆的职务要勾选,李浦秋最后和何宋老、顾老他们一起当选为副主任。
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钟会长宣布玉石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他说,多年来,玉石行业高度发展,但文化理念、工艺艺术文化却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他认为玉石专业委员会有责任、有义务规范扶植、发展这个产业,为玉石企业服务,为玉石行业搭建一个让企业互动,让产品升级,让艺术发光,让市场汇聚,让文化传承、让行业规范,让消费者放心的行业平台,为促进整个珠宝行业的健康发展助力献策。
李浦秋想:这是大伙儿想了多少年想要做的事啊!但谈何容易啊!光是一个文化理念的推广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玉石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很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现在又不肯努力补上,想的只是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真正肯用心钻研的又有几个呢?这时李浦秋又想起了昨夜的徐秋寒,他不禁在人群中搜寻徐伟雄,当看到徐秋寒那张年轻俊逸的笑脸也正看着他微笑时,他情不自禁地报以同样会心的笑容,这一刻,他觉得好像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伊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晚宴过后,俩人又凑在一块了。
徐秋寒谦虚地说:“李大师,给我们这些晚辈讲点关于玉的文化知识,给我们扫扫盲吧!”
“看你说的,你都一个公司大老板了,还要扫什么盲啊?经营玉器,我这个琢玉五十多年的老头都比不上你厉害呢?”李浦秋调侃徐秋寒了。
“我们这些人运气好,误打误撞赚了点小钱而已,哪里比得上您老人家博学广闻呢?”徐秋寒有点不好意思了。
“嗯,我觉得制玉不应该叫雕玉,而应该称‘治玉’。每一块璞玉都是有灵魂的,‘玉不琢,不成器’琢玉者应该赋予玉以生命和灵魂。治玉是一门艺术,从璞玉到精美的玉器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手艺,还需要要经过艰辛、用心的创造。只有用心理解才能创造出精品。我琢玉五十多年了,最大的感悟就是每雕一件玉石作品的同时,玉石也在雕琢着我的人生。为了完善一块玉石,你必须首先读懂它,然后去掉它的瑕疵、展示它的美丽。正因为每件璞玉都是不同的,不能像工业生产一样千篇一律的批量生产。所以‘治玉’是做‘活’而不是做‘货’,这不仅是叫法或称呼的不同,更关系到对玉,对艺术的不同态度。艺术要讲究创造性,更要用心去做。只有抱定做‘活’的态度,才能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风格,即使成不了精品也对得起自己和这作品的主人。”
徐秋寒用心听着,琢磨着,不住地点着头。
“当年你的师傅有没有跟你们讲过什么做玉这行的行话什么的?”李浦秋问。
徐秋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就随便在一家玉器厂里头学着,也没有谁是我真正的师傅,反正就东学学,西学学的,主要是靠我自己琢磨着来做的,所以这些都不大懂。”
“那我们先来讲一讲行话吧,我琢磨着我们做玉的人要是连行内话都不懂的话,那可真是说不过去。现在很多玉器店都聘请了专家顾问,你到店里会发现,如果是地矿系专家坐镇的,那店里的玉石名称便是‘电气石’、‘蛋白石’什么的。而做玉人坐镇的便叫‘碧玺’、‘猫眼’你是喜欢叫它‘电气石’还是‘碧玺’呢?”
“当然是:‘碧玺’好听了。”徐秋寒回答说。
“是啊!碧玺,多有人情味的名称啊,如果说‘皇帝佩戴着一串电气石’,这就让人仗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料子的名称变成了双轨制,又譬如‘黄玉’,这个名字在地矿里是透明黄色的宝石,在中国是指新疆的黄玉,所以现在一说到‘黄玉’大家都弄不清楚究竟是指哪一种。近六十年来,这种混乱愈演愈烈,再下去大家可能把老祖宗的名称都忘了。以前我们做一片叶子叫‘翻转叠挖’,做枝梗叫‘穿枝过梗’,但现在连做了很多年的人也未必会使用这些专业术语,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我认为一个做玉的人,应该驾驭能力极强,文化积淀很深,艺术造诣极高,那种气势是宏大的。别看只是做一个小小的玉器,其中是有乾坤的,是有一个大大的世界。现在这么多做玉的人,都在说文化,但带有经营意识去读文化的居多,而带有文化意识去经营的人就很少了。如果往下传承对徒弟这么说,那玉器的传承只剩下表面功夫了。还有我们治玉者在相玉阶段要用工具把料子剥一下,叫‘问一问’;人眼观察玉的品性是‘阴’、‘油’、‘嫩’、‘僵’、‘灵’,‘玉味浓不浓’等等这些行话字眼,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以前的治玉者把玉石置于有生命的角色。而治玉作业也不该叫‘雕’,而应是‘琢磨’,‘像鸡吃米一样琢,如磨粉一样磨’的纯手工活,而且大多的功夫得用心用神来琢磨。唉!这些行话是我们的先辈们经验的总结,既凝炼着制作着的手艺心得,也饱含着悦纳者的鉴赏体悟,一种文化的传承是语言的传承,这些通俗易懂得的词语展开的都是浓浓的中国情啊!你们这些后辈有责任把这些行话传承下去。还有我们这些做玉的人都不应该叫‘师傅’该称‘先生’,因为只有我们这个行业被皇上口封过叫‘磨玉先生’,我们以前北京玉器厂里头,都是叫‘李先生’、‘徐先生’的。我一直想提议应该恢复这种称谓,下次开会时,我就要提一提了。”
徐秋寒点头应允说:“李大师请放心!我回去以后会把今天所学到的理念带回我们公司,以后这些行话都会在我们公司传开的。我们一定会把这些行话代代相传的!”
“小徐啊,你的公司是怎样的一种经营模式呢?”李浦秋主动询问徐秋寒。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