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36节
三十六、情者,欲之影也;欲者,物之申也。无物,则欲无所申求;无欲,则情无所体现。有人硬要将情与物欲分离开来,说成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实际上还是一种“异化”的表现。这样的情感其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维持至久的。由古迄今,维持这样情感的人,要么泯灭了躯体,不能容身于世;要么活得蹇滞格别,成为另类。所以,我们在探讨情感变化的时候,一定不能避开物欲的因素,否则,就又成了虚伪的东西。当然,人还是不能不倡导无欲之情的,因为我们是生活在文明的社会里。
金生可以开焦化厂,元学武可以开煤窑。这种事情,要是在以往是万万不可能的。“文化大革命”之前,朱家庄的人们跟着社会走集体化的道路,见天扛着锄头铁锹,排成了队伍跟在一个扛红旗的人的后面,到田间去劳作。什么都是集体的,人也是集体的。粮食要集体发给,蔬菜要集体发给,瓜桃李果也要集体发给。一年到头算总账的时候,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不仅什么也没有挣回来,反倒欠了集体的口粮钱。于是发一声长叹,将旧的破衣烂衫洗涮缝补一下,将地窖里的胡萝卜白菜收拾出一点来,准备过年的菜肴,请小学校的老师写一副对联贴在柴扉上,道是“贫下中农是顶梁柱,集体经济如聚宝盆”,然后在小心翼翼地从瓦缸里舀一点白面和上了,炒上一两个菜,就把年过了。到了开春,冰雪还未完全消尽的时候,就又跟在红旗的后面下地了,开始了又一年的没有希望的生活。那个时候,朱家庄的人们一律的面黄肌瘦,什么时候都把眼睛闭了,不去看周围的一切。好像是一头一头的穿了鼻孔扯上了缰绳的牛,任凭别人牵到任意的地方,然后听着别人的狂喊,还要睥睨着随时飘过来的鞭影,张开四蹄,喷着热气辛勤地劳作。穷与富是别人的概念,跟牛没有任何的关系。朱家庄的人们觉得眼前就是一派浅水沼泽,看不到边际,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你都得将脚放在水里边,想走你走不了,想坐你坐不下;热了你泡不着身子,冷了你加不上温度……后来,耳际的狂喊渐渐地模糊暗淡了下去,眼角的鞭影也渐渐地遥远,据说是每十年就要来一次的“文化大革命”也偃旗息鼓。朱家庄的人们渐渐地睁开了眼,看见了浅水沼泽中延伸出了地楞与阡陌,于是拔了腿脚尝试着往出走。走出来的时候,果然是一片干爽的世界。狂喊和鞭影没有了,大家能够把眼睛张大了,牛鼻上的缰绳解除了,也无需等着那个主人给你上草料,自己张开四蹄去找自己的水与草吧。脚下的路太多,哪条通往水草最丰盛的地方呢?刚逃出了牢笼与地狱,总担心突然又被谁给拽了回去,于是大家没命地狂奔,一时间蹄躈激起的烟尘遮蔽了天地,眼前成了一个有天没日的世界。
朱家庄周围也成了一个有天没日的世界。金生的焦化厂的大烟囱突突地向着天空喷吐黑烟,黑烟在朱家庄的上空形成了黑云。在朱家庄以外,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这样的大烟囱,有的还不止一个,众多的烟囱都把烟雾喷吐在天空,于是天空就没有了青天丽日的情景。像元义一样年老的人们就生发了感慨,以后恐怕就只能看见这有天没日的光景了。从朱家庄往西四十里,地下都有着厚厚的煤层,有煤层就得挖出来,于是乎煤窑就遍布了那一边。像是挖开了一个大胖子的肥厚的肚皮,这里一个窟窿,那里一个窟窿,将里面的肠黄五肚一点一点地拉出来,让那个肚皮一点一点地塌陷下去,让那个原本肥胖的人逐渐地死于非命。满眼里都是运煤的车子,碾起的黑尘将四边的庄稼笼罩成黑色。黑烟在天空弥漫,黑尘在地下升腾。太阳出山以前你到原野上看看,有一道又一道的黑雾停留在田野上,朱家庄的老人们说,那是从地底出来活动的黑龙,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才钻回地下去。黑龙的出现,预示着不好的征兆:人们的眼里只有了钱,什么也看不到了,黑龙要降灾祸给人们。
金生这些年轻人不管这些,他们说这样的消息都是那些发不了财的人们编造的。金生说,远古的时候,人活到了六十岁,就被请到地里去,挖一个坟墓让他们住到里头,不让他们再见太阳,由后人给他们送饭,直到他们死在里面,然后就把坟墓彻底地填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因为他们要胡说八道,不能生产,只能生事。
朱瑄是金生的崇拜者,他认为,有钱的人就有本事,没钱的人就没本事,说长道短不能当饭吃,不如低下头闭了嘴做自己的事情。朱瑄要做的事情是用玉米皮子编制提兜提篮这一类东西。这可真是巧人自有巧心眼。朱家庄的人世世代代种玉米,玉米皮子从来只有一种作用,那就是烧火,谁也没有想到它能够编成提兜一类的东西卖钱。朱瑄的这种东西拿到县城或者是集会上边还卖得特别地快。手里有了几个活钱之后,朱瑄家的气象就变化起来。那个小女人的衣服渐渐色彩艳丽起来,质地也要比村里其他人的细腻一些。朱瑄其实是一个很细致的人,过去随着大伙儿在甜头劳动的时候,就随手带着一些编织方面的活计,装在一个小包里,在田头地角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编上几下。他织出来的毛衣之类的东西花纹秀丽,质地坚实。那个时候,女人们虽然不愿意嫁他,但愿意跟着他学手艺。到了现在,这种编织的手艺发挥了大作用,挣回了钱,还把自己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穿上了美丽的衣服,小女人芳芳高兴得整天笑哈哈的,抽动着嘴巴与眼睛,把一张扭曲的笑脸朝向别人。朱瑄坐在院子里编东西的时候,芳芳就坐在他的身边,帮他整理叶子,日子长了,自己也能编出一些花样来,经过朱瑄手把手的教授,终于也能编出成品。小女人全神贯注的时候,那种麻痹的样子好像也好了许多。朱瑄认真地看着她,看得久了,被她发现了,立刻就有桃色从细腻的脸皮上漫延出来,然后咧一咧嘴,嗔怪道:“看什么呢?不好意思。”朱瑄就哈哈一笑。小女人完全成熟了,有了了女人应有的羞涩,同时也就产生了应该有的妩媚。小女人在理智地控制这自己的身体,努力不让它像过去那样地摆动,果然就要好得多了,如果不是说话的时候,就有点看不出她是有毛病的人了。说话的时候,她也懂得努力地控制好自己之后再开口,情形比以前也好得多了。这时候的朱瑄,觉得命运是格外地照顾着自己,能让自己在偌大年纪的时候,去了这么小的女人为妻。
到了后来,朱瑄的东西越做越好,买的人也越来越多,朱瑄无需自己走出去了,许多人找到他的院子里来买他的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了,朱瑄就适时地扩大了生产的规模,他组织了几个邻家的女人,教授她们编织的技艺,然后就搞起了一个编织作坊,生意竟是越来越好,钱也越挣越多了。
这个时候,在苏宅的大门上并不能经常看到元家进的身影,偶尔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我为了上来,要听他说顺口溜。朱瑄娶了小姑娘做媳妇,又靠着编织提兜挣了钱,人们对他就有些眼红,于是就撺掇元家进编排朱瑄的事。元家进却还是那几句话:
自家的土地自家种,
自家的女儿自家弄;
自家的龙口自家掏,
自家的水沟自家用。
人们有些失望,要他重新编一个,他想了半天,又念道:
东天上下雨西天上亮,
街道上流水河床里浪;
炕头上拉手炕尾上亲,
白日里叫爹黑夜里干。
众人听了,满足地笑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宝子有本事,能够出口成章。大家正在热闹的时候,元家进的奶奶就会从里院走出来,朝着他喊道:“宝子,你又在胡说八道吗?”
要在以往,这个时候,元家进是不会理睬奶奶的,反倒把顺口溜干的更响一些,以示对于奶奶的叛逆与不屑。可是现在的情形有些不一样,他朝着众人吐一下舌头道:“让老太太听到是不好的。”然后转过身来对奶奶说,“我什么也没有说。您要不信,问他们。——你们说,我说了吗?”
他指着众人,用力地挤弄着自己的眼睛。众人又一阵哄笑,附和着他道:“宝子没有说,宝子什么也没有说。”
他奶奶道:“你们都是胡说。我刚才明明听到他说什么‘炕头’‘炕尾’的话,怎么就变成了什么都没有说呢?你们就是不教他学好。他就是你们这些人教坏了的。”
众人说道:“您这可真是冤枉了我们了,我们怎么能教坏了他?我们有你家宝子的文才吗?”
“你们家宝子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我们大家加起来也抵不上他。”
他奶奶不理众人,上前来拽着她的孙子,说道:“叫你不要出来,你就要出来,出来了就不干好事。刚好了一点,就又往坏里学。你真不是个东西。”
元家进随着他奶奶往回走,嘴里说道:“我不是东西,不是东西。以后出来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说了。”然后回头来看一眼众人,随着奶奶走回去了。
从元家进的表现上边,众人看到了变化;这个家伙确实好了一些,竟有了正常人的样子了。
眼看着朱瑄渐渐地富了,宝子渐渐地好了,这都是女人的力量。看起来作为人就是要成个家,成了家才能活出人的样子,不成家就有个能变疯变傻,或者变得浪荡失性。
最近以来,朱家庄上精神面貌变化比较明显的人还有金香的儿子管管。以往,人们知道管管是元学武的儿子,但事情并没有明朗化了,因为当事的人都没有承认这件事情。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元学武帮助管管偿还了车祸造成的债务,那就说明了,元学武认可了管管是他的儿子。而且,金香最近的穿戴打扮骤然间起了变化,学着城里人的样子,衣服紧俏俏的,裹挟出女人身子的轮廓;比之先前,人也瘦削了许多;头发又往长里留了,松松地飘荡在身后,这个地看上去,又显示出以往的神韵来了。管管的汽车不想以往那样到处揽活,像一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跑乱窜,现在是专门从元学武的煤矿上把原煤拉到金生的焦化厂里,而且成了唯一的专车。就是说,金生厂里的原煤多了的时候,别人的车子就要暂时停止下来,而管管的车子却还可以不停地跑。许多人羡慕管管的这种待遇,纷纷说管管是交了好运。管管也喜不自禁地说:“是交了好运了,不用在发愁没活儿干了,受苦也有地方要了。”
别人问他说:“金生就是照顾你,不照顾我们,这是为什么?”
管管装着糊涂说:“这个我不知道,你们可以自己问问他去。”
别人说:“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分明是元学武元老板照顾你,他说话,金生没有不听的。”
管管笑着说:“也有这样的原因,老爷子照顾我,的确是事实。他要不照顾我,金生不会给我这个面子。”
别人又问:“老爷子,谁的老爷子?元学武是你的老爷子?”
管管就假装这产生了火气,对别人说:“你们不要给我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说他是我的老爷子了?”
别人说:“你刚说了,就不承认了?”
管管就推开他们道:“去去去,我没有时间和你们斗嘴,不要误了我去挣钱。”说完跳上汽车开起来一溜烟地走了。
管管有了元学武这个靠山,手里的汽车就能够日日地动弹起来,一车又一车的原煤送到金生的厂子里,一笔一笔的钱就能挣回来。金香对她的儿子说:“不要怕别人说,一手难遮众人的嘴,大家愿意说什么就说去吧。”
金香母子的肆无忌惮,使得金香的丈夫朱大牛有点忍受不得。过去事情不公开的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在他面前说什么,他呢,也就装作不知道了。然而假装归假装,每每看到自己家里的儿子长得和别人一样的时候,朱大牛心里总是不能如意,于是就难免对着管管发一点牢骚。终于在上一次惹得管管对他说出“我没有你这样的老子”的话,当时差点把他气得死过去。他和金香理论的时候,金香说儿子说的是气话,劝他不要计较。朱大牛也在想,计较又能怎么样;确实的事情是,管管长了那么大,他大牛也确实没有给了人家什么。从管管四五岁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不是自己的骨血,于是也就时时哼训咒骂,有时候还动手动脚。长大一点的时候,也没有着意经营着让管管去上学,早早地就打发出去打工挣钱了。他对待管管不像父亲的样子,管管对他也就渐渐地不像了儿子的样子。到了现在,有了元学武的支撑,管管就彻底地不把他当回事了。那天他让管管给家里拉一车炭回来,管管对他说:“要炭自己去拉,我没有时间。”他说:“你天天就是拉炭,怎么就没有时间呢?”管管说:“我天天拉炭是挣钱呢,给你拉炭你给钱吗?”一句话把他说得又火了,撑圆了脖子吼道:“你小子不是这家里的人吗?日日的烧火做饭你不吃不喝吗?你小子是不是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告诉你,起码是现在你小子还姓朱。”管管朝着他冷笑一声道:“从现在起,我可以不姓这个朱了,我姓,我姓,我跟着我妈,姓郝。”这一句话,差点没有把朱大牛气得晕死过去。他咬牙切齿地骂道:“好啦,你小子找到亲老子了,不认我这个鳖盖老子了,你小子要真有本事,今天就从我家里滚出去。”管管说:“这家是你的吗?我问你,你挣下什么了?这个家都是我和我妈挣下的。要滚,也应该是你滚。”朱大牛想凑上去打管管两个耳光,但看着年轻人那两只喷火的眼睛和紧攥起来的拳头,他就有些胆怯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婆郝金香,老婆说道:“你好端端地去招惹他干什么?没有了什么你跟我说,我给你去张罗。以后请你不要去招惹他。”好家伙,老婆的话茬也骤然间变得生硬起来了,这是全然不把他当回事了。
朱大牛心里难受的很,他没有说什么,觉得这日子简直是没法过了。
管管在趾高气扬,郝金香打扮得花枝招展,朱大牛日日地垂头丧气。
朱家庄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免又要生出一番感慨。这件事情如果是去找元家进,肯定不会再给你编出顺口溜,因为这毕竟是他的家事。不过人们还是相信,若在以往,元家进一定会编出点什么,因为那时候他是疯子,就像他会编排他的祖父元义一样。现在不会编排他的二叔了,那是因为他快要好得像个正常人了。元家进不编,别人也可以学着编,于是他们念道:
扭断骨头连着筋,
掰开萝卜连着心;
不管家生和野生,
有钱就算一家亲。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
金生可以开焦化厂,元学武可以开煤窑。这种事情,要是在以往是万万不可能的。“文化大革命”之前,朱家庄的人们跟着社会走集体化的道路,见天扛着锄头铁锹,排成了队伍跟在一个扛红旗的人的后面,到田间去劳作。什么都是集体的,人也是集体的。粮食要集体发给,蔬菜要集体发给,瓜桃李果也要集体发给。一年到头算总账的时候,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不仅什么也没有挣回来,反倒欠了集体的口粮钱。于是发一声长叹,将旧的破衣烂衫洗涮缝补一下,将地窖里的胡萝卜白菜收拾出一点来,准备过年的菜肴,请小学校的老师写一副对联贴在柴扉上,道是“贫下中农是顶梁柱,集体经济如聚宝盆”,然后在小心翼翼地从瓦缸里舀一点白面和上了,炒上一两个菜,就把年过了。到了开春,冰雪还未完全消尽的时候,就又跟在红旗的后面下地了,开始了又一年的没有希望的生活。那个时候,朱家庄的人们一律的面黄肌瘦,什么时候都把眼睛闭了,不去看周围的一切。好像是一头一头的穿了鼻孔扯上了缰绳的牛,任凭别人牵到任意的地方,然后听着别人的狂喊,还要睥睨着随时飘过来的鞭影,张开四蹄,喷着热气辛勤地劳作。穷与富是别人的概念,跟牛没有任何的关系。朱家庄的人们觉得眼前就是一派浅水沼泽,看不到边际,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你都得将脚放在水里边,想走你走不了,想坐你坐不下;热了你泡不着身子,冷了你加不上温度……后来,耳际的狂喊渐渐地模糊暗淡了下去,眼角的鞭影也渐渐地遥远,据说是每十年就要来一次的“文化大革命”也偃旗息鼓。朱家庄的人们渐渐地睁开了眼,看见了浅水沼泽中延伸出了地楞与阡陌,于是拔了腿脚尝试着往出走。走出来的时候,果然是一片干爽的世界。狂喊和鞭影没有了,大家能够把眼睛张大了,牛鼻上的缰绳解除了,也无需等着那个主人给你上草料,自己张开四蹄去找自己的水与草吧。脚下的路太多,哪条通往水草最丰盛的地方呢?刚逃出了牢笼与地狱,总担心突然又被谁给拽了回去,于是大家没命地狂奔,一时间蹄躈激起的烟尘遮蔽了天地,眼前成了一个有天没日的世界。
朱家庄周围也成了一个有天没日的世界。金生的焦化厂的大烟囱突突地向着天空喷吐黑烟,黑烟在朱家庄的上空形成了黑云。在朱家庄以外,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这样的大烟囱,有的还不止一个,众多的烟囱都把烟雾喷吐在天空,于是天空就没有了青天丽日的情景。像元义一样年老的人们就生发了感慨,以后恐怕就只能看见这有天没日的光景了。从朱家庄往西四十里,地下都有着厚厚的煤层,有煤层就得挖出来,于是乎煤窑就遍布了那一边。像是挖开了一个大胖子的肥厚的肚皮,这里一个窟窿,那里一个窟窿,将里面的肠黄五肚一点一点地拉出来,让那个肚皮一点一点地塌陷下去,让那个原本肥胖的人逐渐地死于非命。满眼里都是运煤的车子,碾起的黑尘将四边的庄稼笼罩成黑色。黑烟在天空弥漫,黑尘在地下升腾。太阳出山以前你到原野上看看,有一道又一道的黑雾停留在田野上,朱家庄的老人们说,那是从地底出来活动的黑龙,到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才钻回地下去。黑龙的出现,预示着不好的征兆:人们的眼里只有了钱,什么也看不到了,黑龙要降灾祸给人们。
金生这些年轻人不管这些,他们说这样的消息都是那些发不了财的人们编造的。金生说,远古的时候,人活到了六十岁,就被请到地里去,挖一个坟墓让他们住到里头,不让他们再见太阳,由后人给他们送饭,直到他们死在里面,然后就把坟墓彻底地填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因为他们要胡说八道,不能生产,只能生事。
朱瑄是金生的崇拜者,他认为,有钱的人就有本事,没钱的人就没本事,说长道短不能当饭吃,不如低下头闭了嘴做自己的事情。朱瑄要做的事情是用玉米皮子编制提兜提篮这一类东西。这可真是巧人自有巧心眼。朱家庄的人世世代代种玉米,玉米皮子从来只有一种作用,那就是烧火,谁也没有想到它能够编成提兜一类的东西卖钱。朱瑄的这种东西拿到县城或者是集会上边还卖得特别地快。手里有了几个活钱之后,朱瑄家的气象就变化起来。那个小女人的衣服渐渐色彩艳丽起来,质地也要比村里其他人的细腻一些。朱瑄其实是一个很细致的人,过去随着大伙儿在甜头劳动的时候,就随手带着一些编织方面的活计,装在一个小包里,在田头地角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编上几下。他织出来的毛衣之类的东西花纹秀丽,质地坚实。那个时候,女人们虽然不愿意嫁他,但愿意跟着他学手艺。到了现在,这种编织的手艺发挥了大作用,挣回了钱,还把自己的女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穿上了美丽的衣服,小女人芳芳高兴得整天笑哈哈的,抽动着嘴巴与眼睛,把一张扭曲的笑脸朝向别人。朱瑄坐在院子里编东西的时候,芳芳就坐在他的身边,帮他整理叶子,日子长了,自己也能编出一些花样来,经过朱瑄手把手的教授,终于也能编出成品。小女人全神贯注的时候,那种麻痹的样子好像也好了许多。朱瑄认真地看着她,看得久了,被她发现了,立刻就有桃色从细腻的脸皮上漫延出来,然后咧一咧嘴,嗔怪道:“看什么呢?不好意思。”朱瑄就哈哈一笑。小女人完全成熟了,有了了女人应有的羞涩,同时也就产生了应该有的妩媚。小女人在理智地控制这自己的身体,努力不让它像过去那样地摆动,果然就要好得多了,如果不是说话的时候,就有点看不出她是有毛病的人了。说话的时候,她也懂得努力地控制好自己之后再开口,情形比以前也好得多了。这时候的朱瑄,觉得命运是格外地照顾着自己,能让自己在偌大年纪的时候,去了这么小的女人为妻。
到了后来,朱瑄的东西越做越好,买的人也越来越多,朱瑄无需自己走出去了,许多人找到他的院子里来买他的产品。产品供不应求了,朱瑄就适时地扩大了生产的规模,他组织了几个邻家的女人,教授她们编织的技艺,然后就搞起了一个编织作坊,生意竟是越来越好,钱也越挣越多了。
这个时候,在苏宅的大门上并不能经常看到元家进的身影,偶尔出现的时候,就有人我为了上来,要听他说顺口溜。朱瑄娶了小姑娘做媳妇,又靠着编织提兜挣了钱,人们对他就有些眼红,于是就撺掇元家进编排朱瑄的事。元家进却还是那几句话:
自家的土地自家种,
自家的女儿自家弄;
自家的龙口自家掏,
自家的水沟自家用。
人们有些失望,要他重新编一个,他想了半天,又念道:
东天上下雨西天上亮,
街道上流水河床里浪;
炕头上拉手炕尾上亲,
白日里叫爹黑夜里干。
众人听了,满足地笑了,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宝子有本事,能够出口成章。大家正在热闹的时候,元家进的奶奶就会从里院走出来,朝着他喊道:“宝子,你又在胡说八道吗?”
要在以往,这个时候,元家进是不会理睬奶奶的,反倒把顺口溜干的更响一些,以示对于奶奶的叛逆与不屑。可是现在的情形有些不一样,他朝着众人吐一下舌头道:“让老太太听到是不好的。”然后转过身来对奶奶说,“我什么也没有说。您要不信,问他们。——你们说,我说了吗?”
他指着众人,用力地挤弄着自己的眼睛。众人又一阵哄笑,附和着他道:“宝子没有说,宝子什么也没有说。”
他奶奶道:“你们都是胡说。我刚才明明听到他说什么‘炕头’‘炕尾’的话,怎么就变成了什么都没有说呢?你们就是不教他学好。他就是你们这些人教坏了的。”
众人说道:“您这可真是冤枉了我们了,我们怎么能教坏了他?我们有你家宝子的文才吗?”
“你们家宝子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我们大家加起来也抵不上他。”
他奶奶不理众人,上前来拽着她的孙子,说道:“叫你不要出来,你就要出来,出来了就不干好事。刚好了一点,就又往坏里学。你真不是个东西。”
元家进随着他奶奶往回走,嘴里说道:“我不是东西,不是东西。以后出来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说了。”然后回头来看一眼众人,随着奶奶走回去了。
从元家进的表现上边,众人看到了变化;这个家伙确实好了一些,竟有了正常人的样子了。
眼看着朱瑄渐渐地富了,宝子渐渐地好了,这都是女人的力量。看起来作为人就是要成个家,成了家才能活出人的样子,不成家就有个能变疯变傻,或者变得浪荡失性。
最近以来,朱家庄上精神面貌变化比较明显的人还有金香的儿子管管。以往,人们知道管管是元学武的儿子,但事情并没有明朗化了,因为当事的人都没有承认这件事情。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元学武帮助管管偿还了车祸造成的债务,那就说明了,元学武认可了管管是他的儿子。而且,金香最近的穿戴打扮骤然间起了变化,学着城里人的样子,衣服紧俏俏的,裹挟出女人身子的轮廓;比之先前,人也瘦削了许多;头发又往长里留了,松松地飘荡在身后,这个地看上去,又显示出以往的神韵来了。管管的汽车不想以往那样到处揽活,像一个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跑乱窜,现在是专门从元学武的煤矿上把原煤拉到金生的焦化厂里,而且成了唯一的专车。就是说,金生厂里的原煤多了的时候,别人的车子就要暂时停止下来,而管管的车子却还可以不停地跑。许多人羡慕管管的这种待遇,纷纷说管管是交了好运。管管也喜不自禁地说:“是交了好运了,不用在发愁没活儿干了,受苦也有地方要了。”
别人问他说:“金生就是照顾你,不照顾我们,这是为什么?”
管管装着糊涂说:“这个我不知道,你们可以自己问问他去。”
别人说:“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分明是元学武元老板照顾你,他说话,金生没有不听的。”
管管笑着说:“也有这样的原因,老爷子照顾我,的确是事实。他要不照顾我,金生不会给我这个面子。”
别人又问:“老爷子,谁的老爷子?元学武是你的老爷子?”
管管就假装这产生了火气,对别人说:“你们不要给我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说他是我的老爷子了?”
别人说:“你刚说了,就不承认了?”
管管就推开他们道:“去去去,我没有时间和你们斗嘴,不要误了我去挣钱。”说完跳上汽车开起来一溜烟地走了。
管管有了元学武这个靠山,手里的汽车就能够日日地动弹起来,一车又一车的原煤送到金生的厂子里,一笔一笔的钱就能挣回来。金香对她的儿子说:“不要怕别人说,一手难遮众人的嘴,大家愿意说什么就说去吧。”
金香母子的肆无忌惮,使得金香的丈夫朱大牛有点忍受不得。过去事情不公开的时候,别人也不好意思在他面前说什么,他呢,也就装作不知道了。然而假装归假装,每每看到自己家里的儿子长得和别人一样的时候,朱大牛心里总是不能如意,于是就难免对着管管发一点牢骚。终于在上一次惹得管管对他说出“我没有你这样的老子”的话,当时差点把他气得死过去。他和金香理论的时候,金香说儿子说的是气话,劝他不要计较。朱大牛也在想,计较又能怎么样;确实的事情是,管管长了那么大,他大牛也确实没有给了人家什么。从管管四五岁的时候,他就看出来不是自己的骨血,于是也就时时哼训咒骂,有时候还动手动脚。长大一点的时候,也没有着意经营着让管管去上学,早早地就打发出去打工挣钱了。他对待管管不像父亲的样子,管管对他也就渐渐地不像了儿子的样子。到了现在,有了元学武的支撑,管管就彻底地不把他当回事了。那天他让管管给家里拉一车炭回来,管管对他说:“要炭自己去拉,我没有时间。”他说:“你天天就是拉炭,怎么就没有时间呢?”管管说:“我天天拉炭是挣钱呢,给你拉炭你给钱吗?”一句话把他说得又火了,撑圆了脖子吼道:“你小子不是这家里的人吗?日日的烧火做饭你不吃不喝吗?你小子是不是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告诉你,起码是现在你小子还姓朱。”管管朝着他冷笑一声道:“从现在起,我可以不姓这个朱了,我姓,我姓,我跟着我妈,姓郝。”这一句话,差点没有把朱大牛气得晕死过去。他咬牙切齿地骂道:“好啦,你小子找到亲老子了,不认我这个鳖盖老子了,你小子要真有本事,今天就从我家里滚出去。”管管说:“这家是你的吗?我问你,你挣下什么了?这个家都是我和我妈挣下的。要滚,也应该是你滚。”朱大牛想凑上去打管管两个耳光,但看着年轻人那两只喷火的眼睛和紧攥起来的拳头,他就有些胆怯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婆郝金香,老婆说道:“你好端端地去招惹他干什么?没有了什么你跟我说,我给你去张罗。以后请你不要去招惹他。”好家伙,老婆的话茬也骤然间变得生硬起来了,这是全然不把他当回事了。
朱大牛心里难受的很,他没有说什么,觉得这日子简直是没法过了。
管管在趾高气扬,郝金香打扮得花枝招展,朱大牛日日地垂头丧气。
朱家庄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免又要生出一番感慨。这件事情如果是去找元家进,肯定不会再给你编出顺口溜,因为这毕竟是他的家事。不过人们还是相信,若在以往,元家进一定会编出点什么,因为那时候他是疯子,就像他会编排他的祖父元义一样。现在不会编排他的二叔了,那是因为他快要好得像个正常人了。元家进不编,别人也可以学着编,于是他们念道:
扭断骨头连着筋,
掰开萝卜连着心;
不管家生和野生,
有钱就算一家亲。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网络文学还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它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其实不然。应该这样说,书本文学中也有下里巴人,网络文学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我很向往出版文字书的业绩。但更希望能得到网络同仁们的喜爱。如果是批评,那就更好,因为那才是我抬升自己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