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十一章
一
生活是多彩的绚烂的,是沸腾的流动的,它那宝石般折射的光焰交织轮转,推动了层层的波澜。临近春节的时候,天气的寒冷没有挡住一股席卷这个城市的交谊舞热在广场、休闲的各个公用场地上和公园内展开。那些原来只适合青少年健身娱乐的恰恰、伦巴舞,街舞的流行浪潮正悄悄的隐去,时空轮转换成了适合中青年人健身娱乐的三步、四步交谊舞。这股浪潮也同时感染了那些具备能力的舞厅重新装饰好舞池和乐台,开始对那些被冷落已久的青年和中年舞者售票,给他们提供服务;而这种服务最先吸引到的却仍然是那些喜欢劲舞的青少年男女,因而这些舞厅的乐台上,萨克斯独奏,电子琴独奏,小配置的打击乐伴奏也应时而生。
这一天,还遗留在给舞厅的舞友们放音乐伴舞阶段的江南舞厅的大门内,来了一个身背小提琴的大男孩,打听这个舞厅要不要音乐人给舞客们伴奏。这个男孩是张明伦。张明伦的父亲张宗耀前些时候因为敲诈勒索他人七万元人民币拒不承认,被司法机关破案后拘押,已经被判处劳动教养一年服刑去了。张宗耀被逮走以后,家里竟没有找到有储蓄或是积蓄,三口人只能靠张明伦的母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经济上便很困难,所以也算是有一技之长又恰逢一些歌厅舞厅召音乐人才的时候,张明伦便想试着发挥一下他这方面的能力,为家里赚点钱,以缓解母亲的压力。已经早就想请一个或是几个音乐人搞一点真演实唱为舞厅伴奏的李春英见到张明伦后,因为自己不懂音乐,她让二旦去叫来了他们这儿学历最高的李文凤,来商量要不要搞实演实唱给舞厅伴奏的事。
李文凤已经从那场大病中完全恢复了过来,健康的清纯靓女的光彩依然如初。她建议让张明伦当场演奏一下,以甄别张明伦的演奏能力和这种乐器的独奏效果。他们来到了舞厅里,张明伦站到乐台上,自己调了调麦克风,演奏了一支三步舞曲。极少能听到这种当面演奏的李文凤和李春英看着和听着这个灰头土脸的浑小子一般的大男孩奏出的音符,与平时用CD机所放的音乐相比,那无疑有天地之别,使人顿生崇敬。不用拍板,双方达成协议,张明伦每天晚上七点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佣金每晚六十元。这之后他们开始定制每晚大体上要放的音乐,让张明伦从中选择一些适合他用琴演奏的曲目回去作准备,希望他每晚至少要穿插在CD机音乐之间演奏六支伴舞的曲子。张明伦表示没有问题。
后来的一天晚上,在张明伦到江南舞厅奏乐满一周的时候,张明伦带了朱菁华和陈美婕来到了江南舞厅。朱菁华和陈美婕都背着琴,坐在舞池边上的雅坐里,切实的感到了演奏表演所产生的魅力和效果,异常兴奋,很有了一些跃跃欲试的冲动。可是后来他们的老师靖梦音知道以后却严厉的制止朱菁华和陈美婕说:“你们两个不行,连试也不准试。”朱菁华不服气,问:“那张明伦呢?”靖梦音说:“这是他的特权。你们俩没有。”
朱菁华和陈美婕被靖梦音严厉的制止在舞厅一试身手后,心里痒痒的,有时候就违背老师的规定,拉拉流行曲流行音乐什么的调剂一下只拉练习曲的枯燥。而使朱菁华和陈美婕奇怪的是有一天靖梦音意外的在已经放假很久的学校里出现了。过了几天,朱厉文又找朱菁华和陈美婕,要他俩担纲网罗他们学校的音乐爱好者,一起到文化馆去接受靖梦音的培训,要组织名符其实的演出。后来有一天,张明伦也到文化馆来了,靖梦音给张明伦和朱菁华、陈美婕安排了一个小提琴三重奏,让他们进行磨合训练。张明伦只在上午的时候来文化馆跟朱菁华他们排练,似乎肩负着特别重大的什么责任似的,来也勿勿去也勿勿。文化馆里,除了其它学校来的高中学生,搞器乐的学声乐的,男的女的,朱菁华和陈美婕有一天突然发现,江南舞厅的那个叫李文凤的舞厅主持也来了,文化馆还专门请了学校的语文老师来教她普通话,还有主持礼仪什么的。
很快,使朱菁华和陈美婕不明白的这一切便有了答案。原来靖梦音通过朱厉文担保,与这个城市设施最好却一直处于半闲置状态的人民剧场谈妥,使用他们的剧场组织演出舞会,由文化馆联合江南舞厅组织实施,由剧院经营,提取经营成本、给参与者报酬后,三家单位利润分成。他们决定第一场试演由江南舞厅、文化馆、学校、剧院向外送票,舞会从第二场开始卖票,每张票价三十元。比剧院放映电影时的票价十元贵了二十元。江南舞厅从确定第一场演出舞会的日子后,一直都在向每天去他们舞厅的人赠票和零星的预售后几场的入场卷,已经持续了一周,第一场演出的入场卷一大半都是由江南舞厅送出去的。
开场的日子终于到了,剧院外边寒风凛冽,剧院里却是温暖宜人。这个剧院的舞台后面,除了后台、敞亮的化妆室,还有小会议室,客房和排练室,舞台灯光、音效、放映控制室,一应设施无不显示出它的一流水准。剧院的正面舞台前边是乐池、舞池。挨着舞池的休闲坐由沙发和茶几组成、一组组成独立的包坐。再后边和楼上的沙发坐有单坐、双坐、三人坐、情人坐、贵宾坐等等。
演出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交谊舞表演队,朱菁华、陈美婕他们在后台伴奏。下边观众席的客人随自己的意,则在舞池和也已经收拾成舞池的乐池内起舞。而给演出报幕的,却是李文凤。
当李文凤报幕的时候,陈美婕和朱菁华意外的发现,张明伦不参加伴奏却双手捧着一件红色的绒外套站在幕旁,一等李文凤走下来,张明伦便赶紧把手里的红外套向李文凤献过去。等到李文凤再上台,张明伦即使再忙也要赶过去接住李文凤必须要脱下来的外套,把外套捧在手里,等着李文凤下来后往上递。
后来,李文凤开始报到了陈美婕、朱菁华和张明伦的节目:小提琴三重奏。
不论朱菁华还是陈美婕,也不论过了多久,他俩都无法说清在这一天里他俩是怎么走上台的,又怎么走回了后台,中间又是怎么演奏的。他们的确是看见了台下黑黑的如同海洋又如同云霞般模模糊糊的一片人和物;但是他们的小提琴三重奏由那一节音符开始,又由那一节音符结束,他俩完全不知道;因为找不到切入点和进演奏内,他们最后只好把琴按在了腿上,另一只手拿着琴弓坐在那儿,听着张明伦把他们的三重奏一个人独奏完。但是,他们在最后听到了掌声,而且是非常热烈的掌声。
更使张明伦出了风头的是靖梦音给张明伦安排的一段小提琴独奏,高高大大的张明伦虽然长得难看,体型也很不好看,但是站在麦克风前突然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的张明伦,唯独还能想到的却是他的音乐。靖梦音根据张明伦拉琴的特点给他选择的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是巴赫的“前奏曲”。这首表现出欧洲工业革命初期冲锋一般的创造激情的乐曲,它那急如骤雨却清晰纯净的极尽力度的小分弓和跳弓所展示的奔腾起伏,使客人们见识了小提琴不同于中国乐器而表达出的逻辑、意志、思维甚至是几何形状的理性感情。虽然短短几分钟的演奏,张明伦却博得了听众的长时间的掌声,不得不又重奏了一次。
这场演出舞会最后压场的,是一支只够三分之一交响乐队配置的全乐队人员演奏的交响曲。
第一场演出舞会过后,第二天售票的情况非常理想,到后来更是场场爆满,预定演出的时间也从一周延伸到了十天,并且全部场次的入场卷在第六天的时候便已经全部售完。对于这些参加演出的青年来说,在这十天里边,那是盛大的节日。特别是演出结束他们走出剧院的时候,一个个俊男靓女或西装革履,或新潮前卫,他们的服装,他们的乐器,他们各自的朋友、崇拜者,夸耀的自发的跟随着他们的不穿制服的保卫者、保镖陪同在他们身旁,散开在剧院前的雪地和灯光之间。那种派头,那是源于严肃源于庄重由内而外进发的心灵的派头,心灵的美艳。这场演出,对于这个临近春节的城市来说,也是一种冲击,它冲淡了为了在春节期间烂掉和坏掉而大肆采购屯积柴米油盐瓜果蔬菜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于忘记了对那许多的礼品,更多的礼品的精疲力竭的张罗,感受到了新的如同从大海边吹来的潮湿的不同于昨日的呼吸。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
生活是多彩的绚烂的,是沸腾的流动的,它那宝石般折射的光焰交织轮转,推动了层层的波澜。临近春节的时候,天气的寒冷没有挡住一股席卷这个城市的交谊舞热在广场、休闲的各个公用场地上和公园内展开。那些原来只适合青少年健身娱乐的恰恰、伦巴舞,街舞的流行浪潮正悄悄的隐去,时空轮转换成了适合中青年人健身娱乐的三步、四步交谊舞。这股浪潮也同时感染了那些具备能力的舞厅重新装饰好舞池和乐台,开始对那些被冷落已久的青年和中年舞者售票,给他们提供服务;而这种服务最先吸引到的却仍然是那些喜欢劲舞的青少年男女,因而这些舞厅的乐台上,萨克斯独奏,电子琴独奏,小配置的打击乐伴奏也应时而生。
这一天,还遗留在给舞厅的舞友们放音乐伴舞阶段的江南舞厅的大门内,来了一个身背小提琴的大男孩,打听这个舞厅要不要音乐人给舞客们伴奏。这个男孩是张明伦。张明伦的父亲张宗耀前些时候因为敲诈勒索他人七万元人民币拒不承认,被司法机关破案后拘押,已经被判处劳动教养一年服刑去了。张宗耀被逮走以后,家里竟没有找到有储蓄或是积蓄,三口人只能靠张明伦的母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经济上便很困难,所以也算是有一技之长又恰逢一些歌厅舞厅召音乐人才的时候,张明伦便想试着发挥一下他这方面的能力,为家里赚点钱,以缓解母亲的压力。已经早就想请一个或是几个音乐人搞一点真演实唱为舞厅伴奏的李春英见到张明伦后,因为自己不懂音乐,她让二旦去叫来了他们这儿学历最高的李文凤,来商量要不要搞实演实唱给舞厅伴奏的事。
李文凤已经从那场大病中完全恢复了过来,健康的清纯靓女的光彩依然如初。她建议让张明伦当场演奏一下,以甄别张明伦的演奏能力和这种乐器的独奏效果。他们来到了舞厅里,张明伦站到乐台上,自己调了调麦克风,演奏了一支三步舞曲。极少能听到这种当面演奏的李文凤和李春英看着和听着这个灰头土脸的浑小子一般的大男孩奏出的音符,与平时用CD机所放的音乐相比,那无疑有天地之别,使人顿生崇敬。不用拍板,双方达成协议,张明伦每天晚上七点上班,十一点半下班,佣金每晚六十元。这之后他们开始定制每晚大体上要放的音乐,让张明伦从中选择一些适合他用琴演奏的曲目回去作准备,希望他每晚至少要穿插在CD机音乐之间演奏六支伴舞的曲子。张明伦表示没有问题。
后来的一天晚上,在张明伦到江南舞厅奏乐满一周的时候,张明伦带了朱菁华和陈美婕来到了江南舞厅。朱菁华和陈美婕都背着琴,坐在舞池边上的雅坐里,切实的感到了演奏表演所产生的魅力和效果,异常兴奋,很有了一些跃跃欲试的冲动。可是后来他们的老师靖梦音知道以后却严厉的制止朱菁华和陈美婕说:“你们两个不行,连试也不准试。”朱菁华不服气,问:“那张明伦呢?”靖梦音说:“这是他的特权。你们俩没有。”
朱菁华和陈美婕被靖梦音严厉的制止在舞厅一试身手后,心里痒痒的,有时候就违背老师的规定,拉拉流行曲流行音乐什么的调剂一下只拉练习曲的枯燥。而使朱菁华和陈美婕奇怪的是有一天靖梦音意外的在已经放假很久的学校里出现了。过了几天,朱厉文又找朱菁华和陈美婕,要他俩担纲网罗他们学校的音乐爱好者,一起到文化馆去接受靖梦音的培训,要组织名符其实的演出。后来有一天,张明伦也到文化馆来了,靖梦音给张明伦和朱菁华、陈美婕安排了一个小提琴三重奏,让他们进行磨合训练。张明伦只在上午的时候来文化馆跟朱菁华他们排练,似乎肩负着特别重大的什么责任似的,来也勿勿去也勿勿。文化馆里,除了其它学校来的高中学生,搞器乐的学声乐的,男的女的,朱菁华和陈美婕有一天突然发现,江南舞厅的那个叫李文凤的舞厅主持也来了,文化馆还专门请了学校的语文老师来教她普通话,还有主持礼仪什么的。
很快,使朱菁华和陈美婕不明白的这一切便有了答案。原来靖梦音通过朱厉文担保,与这个城市设施最好却一直处于半闲置状态的人民剧场谈妥,使用他们的剧场组织演出舞会,由文化馆联合江南舞厅组织实施,由剧院经营,提取经营成本、给参与者报酬后,三家单位利润分成。他们决定第一场试演由江南舞厅、文化馆、学校、剧院向外送票,舞会从第二场开始卖票,每张票价三十元。比剧院放映电影时的票价十元贵了二十元。江南舞厅从确定第一场演出舞会的日子后,一直都在向每天去他们舞厅的人赠票和零星的预售后几场的入场卷,已经持续了一周,第一场演出的入场卷一大半都是由江南舞厅送出去的。
开场的日子终于到了,剧院外边寒风凛冽,剧院里却是温暖宜人。这个剧院的舞台后面,除了后台、敞亮的化妆室,还有小会议室,客房和排练室,舞台灯光、音效、放映控制室,一应设施无不显示出它的一流水准。剧院的正面舞台前边是乐池、舞池。挨着舞池的休闲坐由沙发和茶几组成、一组组成独立的包坐。再后边和楼上的沙发坐有单坐、双坐、三人坐、情人坐、贵宾坐等等。
演出开始,首先上场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交谊舞表演队,朱菁华、陈美婕他们在后台伴奏。下边观众席的客人随自己的意,则在舞池和也已经收拾成舞池的乐池内起舞。而给演出报幕的,却是李文凤。
当李文凤报幕的时候,陈美婕和朱菁华意外的发现,张明伦不参加伴奏却双手捧着一件红色的绒外套站在幕旁,一等李文凤走下来,张明伦便赶紧把手里的红外套向李文凤献过去。等到李文凤再上台,张明伦即使再忙也要赶过去接住李文凤必须要脱下来的外套,把外套捧在手里,等着李文凤下来后往上递。
后来,李文凤开始报到了陈美婕、朱菁华和张明伦的节目:小提琴三重奏。
不论朱菁华还是陈美婕,也不论过了多久,他俩都无法说清在这一天里他俩是怎么走上台的,又怎么走回了后台,中间又是怎么演奏的。他们的确是看见了台下黑黑的如同海洋又如同云霞般模模糊糊的一片人和物;但是他们的小提琴三重奏由那一节音符开始,又由那一节音符结束,他俩完全不知道;因为找不到切入点和进演奏内,他们最后只好把琴按在了腿上,另一只手拿着琴弓坐在那儿,听着张明伦把他们的三重奏一个人独奏完。但是,他们在最后听到了掌声,而且是非常热烈的掌声。
更使张明伦出了风头的是靖梦音给张明伦安排的一段小提琴独奏,高高大大的张明伦虽然长得难看,体型也很不好看,但是站在麦克风前突然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世界的张明伦,唯独还能想到的却是他的音乐。靖梦音根据张明伦拉琴的特点给他选择的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是巴赫的“前奏曲”。这首表现出欧洲工业革命初期冲锋一般的创造激情的乐曲,它那急如骤雨却清晰纯净的极尽力度的小分弓和跳弓所展示的奔腾起伏,使客人们见识了小提琴不同于中国乐器而表达出的逻辑、意志、思维甚至是几何形状的理性感情。虽然短短几分钟的演奏,张明伦却博得了听众的长时间的掌声,不得不又重奏了一次。
这场演出舞会最后压场的,是一支只够三分之一交响乐队配置的全乐队人员演奏的交响曲。
第一场演出舞会过后,第二天售票的情况非常理想,到后来更是场场爆满,预定演出的时间也从一周延伸到了十天,并且全部场次的入场卷在第六天的时候便已经全部售完。对于这些参加演出的青年来说,在这十天里边,那是盛大的节日。特别是演出结束他们走出剧院的时候,一个个俊男靓女或西装革履,或新潮前卫,他们的服装,他们的乐器,他们各自的朋友、崇拜者,夸耀的自发的跟随着他们的不穿制服的保卫者、保镖陪同在他们身旁,散开在剧院前的雪地和灯光之间。那种派头,那是源于严肃源于庄重由内而外进发的心灵的派头,心灵的美艳。这场演出,对于这个临近春节的城市来说,也是一种冲击,它冲淡了为了在春节期间烂掉和坏掉而大肆采购屯积柴米油盐瓜果蔬菜的注意力,有的甚至于忘记了对那许多的礼品,更多的礼品的精疲力竭的张罗,感受到了新的如同从大海边吹来的潮湿的不同于昨日的呼吸。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