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珠宝沉江之谜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兵反朝廷,此时起义军队伍里出了张献忠这么一个人。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据《明史》记载,他身材魁梧,脸形稍长,面色微黄,留着及胸的长胡子,声若巨雷,人称“黄虎”。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1630年(明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不久,张献忠与李自成因故分裂,李自成进攻黄河流域,他则率部进攻长江流域。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献忠则自称“八大王”。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厚禄,期冀招抚;后又对他多次围剿。每到危急关头,他就诈降,度过危机后则再次反叛。明朝政府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当皇帝。
此人是个很矛盾的人,一会儿投靠起义军,一会儿又想投靠清军,终于在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后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除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短暂。1646年,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自此和他一同消逝。
这笔宝藏是藏于锦江水底?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锦江江底。
民间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自知兵败,撤离成都前,提前让手下做了许多木筒,将银锭灌藏其中,投入锦江,使其顺水漂流,准备在狭隘处打捞。可惜途中遭到杨展兵马的埋伏,尚未来得及打捞便兵败如山倒,那些木筒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沉于江底。
还有一个传说也流传甚广: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押运船只的将士眼看不敌清军围攻,纷纷凿沉船只,登岸而逃。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可当他们登上那些尚未完全沉没的大船,却发现其上装载着的全是石块。这无疑是张献忠使出的障眼法,真正的财宝早就沉于江底。
无论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财宝沉于锦江之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而这,为后人沿江寻宝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千古之谜无人能解,留下的却是人们对历史无尽的反思,300多年来,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秘密一次次被挖掘,真相却一次次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许某一天,它真的能大白于天下。
希望大家喜爱我的作品。谢谢!
此人是个很矛盾的人,一会儿投靠起义军,一会儿又想投靠清军,终于在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后称帝,建立大西政权。清朝文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说,他将楚王(朱华奎)塞进竹轿,抛入湖中溺死,自己则“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在天府之国,他干了两件让自己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据说,张献忠攻陷成都后,部下报粮草不足,他便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问题——杀人,杀百姓,杀伤兵。成都有一块《七杀碑》,记录的便是他的杀人如麻:“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除杀人外,张献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对象由皇室官绅发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刘景伯在史书《蜀龟鉴》中记载,张献忠从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其行为之暴虐,可谓空前绝后、毫无天理与人道可言。
同时,他还对抢掠所得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
有人说,人生最可悲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对敛财有着近于病态狂热的张献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如此短暂。1646年,清朝肃亲王豪格同吴三桂率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张献忠。同年11月,张献忠部被清军包围。张献忠匆忙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巨额财宝竟自此和他一同消逝。
这笔宝藏是藏于锦江水底?埋于青城山下?还是隐于芦山县城(隶属于今雅安市)?人们的猜测不一而足,其中最让人们信服的藏宝地,就是锦江江底。
民间流传的第三种说法是:张献忠自知兵败,撤离成都前,提前让手下做了许多木筒,将银锭灌藏其中,投入锦江,使其顺水漂流,准备在狭隘处打捞。可惜途中遭到杨展兵马的埋伏,尚未来得及打捞便兵败如山倒,那些木筒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沉于江底。
还有一个传说也流传甚广: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在彭山境内被清军预先埋设的铁链拦住。押运船只的将士眼看不敌清军围攻,纷纷凿沉船只,登岸而逃。清军早就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从成都运走,以为截获了运宝船队,欣喜若狂,可当他们登上那些尚未完全沉没的大船,却发现其上装载着的全是石块。这无疑是张献忠使出的障眼法,真正的财宝早就沉于江底。
无论哪种说法,都指向张献忠将所掠财宝沉于锦江之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而这,为后人沿江寻宝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千古之谜无人能解,留下的却是人们对历史无尽的反思,300多年来,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秘密一次次被挖掘,真相却一次次与我们擦肩而过,或许某一天,它真的能大白于天下。
希望大家喜爱我的作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