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故事 涅槃章——恶补
纳尼??不知道涅槃啥意思??我给你们讲一讲:
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有余涅槃界与无余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
空、无相与无愿。
涅槃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
不死界。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该分别的根据是(体验它的)五蕴是否还存在。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槃
界名为“有余涅槃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
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槃界名
为“无余涅槃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
“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āna)。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
涅槃被称为空(suñña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被称为无相
(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之相;被称为无愿(appaṇihita)是因为它
毫无贪嗔痴的渴望,也因为它毫无渴爱之欲。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不能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与无住处大
涅槃。小乘修行者由断我见后,修行断除我执,能够证得的最高境界名为阿罗汉境界。此境界是指灭尽七
转识,唯余第八识。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为还有五蕴色身存在于人间,尚要承受风
吹雨打、严寒日晒等等人间的微苦,因此所证境界称为“有余依涅槃”;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
果死亡,因为抛弃五蕴色身的缘故,所入境界则称为“无余依涅槃”。然而不论是有余依涅槃或是无余依
涅槃,阿罗汉都因为消灭自我的缘故,实际上再没有此阿罗汉存在。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只有修
证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证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称为菩萨。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
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
过三大阿僧祇劫。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一十七阶位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
而有染污涅槃”,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
人于第四十一阶位时,亲证“有余依涅槃”;于第四十八阶位时,亲证“无余依涅槃”。菩萨于证得第五
十二阶位时,亲证“无住处涅槃”。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间。
由于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于涅槃,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
我净的涅槃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槃。得四智圆明,完全了知第八识真如的所有体性与功德力,具
有无边法力,能够随意利益救度十方一切有缘众生。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门;
换句话说,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无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
在成佛,无边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广度众生,以是不论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
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外,喜欢沈石溪作品的狠砸!!拒绝一切“善意的谎言”!写得好就说好,写的不好就说不好!!一切都使劲砸过来!!!
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有余涅槃界与无余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
空、无相与无愿。
涅槃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
不死界。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该分别的根据是(体验它的)五蕴是否还存在。 阿罗汉所体验的涅槃
界名为“有余涅槃界”(sa-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
的诸蕴还存在。在注疏里也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āna)。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槃界名
为“无余涅槃界”(anupādisesa-nibbānadhā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也被称为
“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āna)。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
涅槃被称为空(suñña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被称为无相
(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嗔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之相;被称为无愿(appaṇihita)是因为它
毫无贪嗔痴的渴望,也因为它毫无渴爱之欲。
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不能证得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与无住处大
涅槃。小乘修行者由断我见后,修行断除我执,能够证得的最高境界名为阿罗汉境界。此境界是指灭尽七
转识,唯余第八识。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果尚存,因为还有五蕴色身存在于人间,尚要承受风
吹雨打、严寒日晒等等人间的微苦,因此所证境界称为“有余依涅槃”;成为阿罗汉的小乘佛法修行人如
果死亡,因为抛弃五蕴色身的缘故,所入境界则称为“无余依涅槃”。然而不论是有余依涅槃或是无余依
涅槃,阿罗汉都因为消灭自我的缘故,实际上再没有此阿罗汉存在。本来自性清净而有染污涅槃,只有修
证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证得。大乘佛法的修行人称为菩萨。在整个成佛之道的修证过程中,凡夫从发起
愿意成佛的菩提心时,一直到将来能够成佛,总共须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不同层次的修证阶段,历时要经
过三大阿僧祇劫。在这整个过程中,大乘佛法的修行人能够于证得第一十七阶位时,亲证“本来自性清净
而有染污涅槃”,能够得知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之中道真实境界。一般来说,大乘佛法的修行
人于第四十一阶位时,亲证“有余依涅槃”;于第四十八阶位时,亲证“无余依涅槃”。菩萨于证得第五
十二阶位时,亲证“无住处涅槃”。菩萨以有大智慧故,断离烦恼障、所知障,不住于生死迷惑的世间。
由于怀有大慈悲,积极救护众生,因此也不住于涅槃,独自享受安乐。迷惑染污的世间固然不住着,常乐
我净的涅槃也不住着,因此名为无住处涅槃。得四智圆明,完全了知第八识真如的所有体性与功德力,具
有无边法力,能够随意利益救度十方一切有缘众生。大乘佛法的修行人不走小乘佛法的修行人所行法门;
换句话说,小乘佛法的修行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无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志
在成佛,无边法力,常住三界,具大慈悲广度众生,以是不论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
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另外,喜欢沈石溪作品的狠砸!!拒绝一切“善意的谎言”!写得好就说好,写的不好就说不好!!一切都使劲砸过来!!!